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新的心电逆问题求解方法,即基于虚拟心脏模型的心电逆问题的模型参数解。详细研究了心室预激旁道位置与体表电位分布(BSPM:BodySurfacePotentialMappings)特征参数的关系,用BSPM的预激旁道位置敏感参数构造了优化系统的数学模型,给出了相应的优化算法及预激综合征旁道定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新的心电逆问题研究方法是可行、有效的,对心室内预激点的定位精度在三个心肌单元以内(即4.5mm)。  相似文献   

2.
心脏电活动的计算机仿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自从100多年前人们发现体表心电以来在心脏电生理学方面和心电诊断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临床的实践。尤其是心脏电生理学方面的研究十分细致、深入。从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到细胞的除极和复极。以致兴奋在整个心脏中的传播机理和过程等都进行了很仔细的研究。另一方面,心电诊断学的发展相对比较粗糙和缓慢。究其原因,可以认  相似文献   

3.
以往的心电仿真研究都没有考虑在一个心动周期内,因为心脏跳动而引起的偶极子位置变化的实际情况,从而造成其结果输出的不可避免的误差,在心脏电生理和心脏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心脏电仿真模型施加动力学影响,从而构建了新的跳动心脏模型。在这两个模型上进行了正常心脏和心肌缺血心脏的仿真试验后,对比两个心电模型的仿真输出,发现新的心脏模型有效提高了仿真精度,对于严重心肌缺血和轻微心肌缺血的识别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这项研究证实了动力学因素 在心电模型建构中的重要性,为心电正问题和逆问题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小波变换已被很多心电学者用于ECG信号的特征分析检测,在虚拟心脏基础上,选取合适的小波,对心肌梗塞的仿真体表电位进行小波变换细节分量处理,提出了一种新的体表电位形态特征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基于小波变换处理后体表电位图可以更地提示不同部位心肌在体表电位分布的特征,其表征出的拓扑形态对体表电位和虚拟心脏方法用于心肌梗塞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心电数据压缩方法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心电图(ECG)是心脏细胞电生理活动在体表的总体反应。1895年荷兰生理学家爱因妥芬(W.Einthoven)首次从体表记录到代表心脏完整的除、复极过程的心电波形,并以P、Q、R、S、T来标志不同的、可区分的波段,还给这类心脏电活动命名为心电图。从此开始了心电图的研究。并于在40、50年代建立了一套成熟的理论描述心脏活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人体心电物理模型的构造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生物电过程与心脏组织的生物化学过程、收缩松弛过程以及心脏组织的变异、控制心脏活动的有关神经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内在联系。研究心电过程以及心电过程在人体表面的电位分布——心电图,对于推断心脏生理的正常或异常,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人体心脏生物电的活体测量是非常困难的,其过程的测定更是几乎不可能的,最好的办法是根据某些心脏生物电的实测结果,凭藉电学普遍原理,得出人类心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自有心电图史以来,如何在体表检测更多的有价值的心电信息,以及如何解释所获取的信息,一贯是生物医学工程、尤其是心电科技领域内重要的研究课题。常规的心电图机由于其放大器灵敏度(增益K_v=60~80dB)、频响(BW:0.05~100Hz)不足,因而难以检测一些有价值的高频(>100Hz,延伸到3000Hz)、低幅(数μV至数百μV)、多形的心电信息,诸如体表希氏束电位(在P-R间期内)、心室晚电位(在S-T段中),以及高频心电切迹和顿挫(在QRS复合波上)等。  相似文献   

8.
1895年在医学史上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这一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C.R(?)ntgert)发现了X线,荷兰生理学家爱因妥芬(W.Einthoven)首次从体表记录到代表心脏完整的除、复极过程的心电波形,并以P、Q、R、S、T来标志不同的、可区分的棘波,还给这类心脏电活动命名为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相似文献   

9.
心脏外膜电位分布对研究心脏电活动机制和诊断心脏某些疾病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由体表电位估算心外膜电位的原理、方法和实验装置,并着重叙述从体表到心外膜电位传输系数的两种估算方法——几何测量法和有限元法——及它们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除草剂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对中华大蟾蜍心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对草甘膦异丙胺盐胁迫条件下中华大蟾蜍(BufogargarizansCantor)的心率和心电活动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不同浓度的草甘膦异丙胺盐溶液被喷施到中华大蟾蜍的体表,由皮肤进入体内而作用于心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草甘膦异丙胺盐处理浓度的增大,中华大蟾蜍的心率减慢,心电图中P波、R波和T波的电压峰值降低,而P-R间期、QRS期和Q-T间期的时值延长。草甘膦异丙胺盐胁迫条件下,蟾蜍心率与心电图的各项指标有显著相关性,可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对蟾蜍心率与心电图中P、R、T波和P-R、QRS、Q-T间期的相关关系进行拟合。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蟾蜍心电图中Q-T间期值对心率的影响最大,可以推断草甘膦异丙胺盐主要是通过延长蟾蜍心电活动周期中Q-T间期时值即心室收缩期而延长心动周期,导致蟾蜍心率减慢。由此可见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的喷施对中华大蟾蜍心脏的电活动周期和机械活动周期均造成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人体生物电分析方面,人们熟悉的方法是由体表测取人体生物电信号直接分析处理,如常规心电图(ECG)和脑电图(EEG)。这种由体表电信号测量加上临床医生经验推断,就构成了目前生物电分析的主要手段。近年虽然在生物电测量与显示方面应用了一些新技术,如多点同步采集电信号与插值平滑技术结合获得包含一定空间信息的体表电位图与脑地形图。测量分析体表功率谱以及压缩谱阵等。但这些方法终究仅能反应一种源  相似文献   

12.
心脏性猝死是一个严重的公共问题.如果能对其进行早期救治,抢救的成功率将会大大提高.经过心血管医生的多年来的探索,心脏性猝死的预测以日趋成熟.本文阐述通过心电图的一些新指标对心脏性猝死进行预测.而将心电图分为静息心电图,信号平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虽然静息心电图能为预测心脏性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但由于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低,目前常用动态心电图的相应指标.动态心电图可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信息,能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预测指标和参数,例如心率变异性、窦性心律震荡、T波电交替及心率减速力等.心率减速力的能对迷走神经张力的高低进行定量评估,是预测心脏性猝死一种动态心电新指标.现在仍没有任何单一指标能够准确预测SCD的发生.研究表明心电图可以提供有价值信息,我们已经在心电图预测SCD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然而目前仍然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这些问题恰恰给我们提供了广泛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3.
自从1895年Einthoven首次记录到人体心电图100年来,特别是50年代半导体电子器件问世以来,人们从时间(如24小时Holter系统)、空间(如体表心电标测)、精度(如希氏束电位)以及自动分析识别等多方面发展了心电检测技术。七十年代末出现、八十年代兴起而现在方兴未艾的心室晚电位门entricular Late Potentials—VLP)研究正是人们从检测精度方面对心电图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用现代医学数学的方法,对3000个原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单因素状态下,影响正常人心脏的三个主要因素是:体表面积、体重和身高。三个次要因素是:性别、年龄和舒张压。通过体表10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制定了心脏六个个体化标准公式,通过内、外标本验证其正确率在95%左右,高于国内、外现行的群体化标准。证实了国内统一标准中对男性室间隔厚度正常范围的规定欠妥,应予修正。此个体化标准公式同国外类似公式作了对照。  相似文献   

15.
心脏起搏器对我们来说越来越不陌生,佩带起搏器的病人也越来越多。但起搏器究竟为何物,到底能起什么作用,至今仍蒙着神秘面纱。 其实心脏起搏器应用于临床已有40年。1929年,美国库德医生就曾经用针头插入心肌给予直接电刺激使一个婴儿已停搏的心脏复跳。1952年,美国卓尔医生报告应用体表电极电刺激治疗心脏停搏  相似文献   

16.
为简化心脏保健技术,以帮助医生提高诊断、治疗和监测病人。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新近研发出PageWriter TC70十六导联全自动分析心电图机,可选择自动或手动方式,进行12导联等同步记录,以及长时间节律导联记录和周期记录。在记录常规心电图中,可自动完成节律导联的1分钟波形记录。另外,该仪器除了能进行实时记录心电波形外,还可通过“回顾”键,记录按此键之前lO秒的心电波形,让使用者能有选择地记录清晰、稳定的心电波形。  相似文献   

17.
一、概述 从1903年Einthoven第一次记录下人体的心电图至今已近一百年。这期间心电信号的分析处理取得了长足进展,已由对常规心电图的自动分析发展到体表多导心电图的描记及其逆向求解以及心电图中微小电位变化(如希氏束图、晚电位、高频变化等)的分析。近年来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成为心电信号处理中又一个前沿热点。 HRV是指连续心跳间瞬时心率的微小涨落或逐拍心跳R-R间期的微小涨落。人们发现,健康人的心率即使在静息状态下也非恒定不变,而是有起伏的。心率变异过小反而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 心电向量图作为一种无创检测手段,对诊断心肌梗塞、束支传导阻滞等心血管疾病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心电向量图仪由示波管显示心电向量,图象模糊,摄像操作与测量费时费神。为了改变国内心电向量图仪的落后状态,为了减轻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我们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并于一九八八年曾研制成海生牌VCC—A型心电向量图仪。使用该产品的医院反映:该仪器功能强,能较好地满  相似文献   

19.
离体心脏灌流系统今昔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世纪初,英国医生哈维发表<心血运动论>一书,创立"血液循环学说",明确了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心脏是如何工作的,哪些因素影响和调节心脏功能,仍然未知,这也是生理学家着重探讨的科学问题,但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直到一百多年前,离体心脏灌流系统的出现,才使心脏生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代.利用该装置,生理学家获得的新发现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从而奠定了心脏生理学的基础.本文对这种经典的生理学实验装置--离体心脏灌流系统的发展历程作一回顾,期望对今天的生理学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正向心电仿真及其研究现状杨基海彭虎娄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2300261前言心脏作为生物体新陈代谢和能量传递的动力中心,在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医学、仿生学等诸多领域占有突出的地位。心脏生物电过程与心脏组织的生物化学过程、心脏机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