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通过标准碘比色法与改良碘比色法的比较认为改良碘比色法的优点是:既可测定精米粉或糙米粉等粉体材料也可测定精米粒和糙米粒等粒体材料,能将样品的直链淀粉更完全地分离出来,测试误差小,但需时间较长。相同品种不同类型样品直链淀粉的含量测定结果:精米粒>精米粉和糙米粒>糙米粉。测试精米粒或精米粉时宜选择强碱 KOH,而测试糙米粒或糙米粉时宜选择强碱 NaOH。样品量以100mg 为宜,但不足100mg 时进行品种间的比较仍可考虑采用。  相似文献   

2.
小样品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简易测定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多个NaOH浓度、糊化时间等不同处理参数的筛选,提用0.6-0.8mol.L^-1的冷藏液直接糊化脱糙后的精米,然后于37℃糊化21h,继而煮沸10min测定小样品直链淀粉含量的实验方法,具有前处理前便、重复间误差小、用样量少等优点,测得的直链淀粉含量经t检验,与常规法(NY147-88)差异不显著。该方法适用于分离群体或人工气候箱处理等小样品直链淀粉含量的分析测定,同时可作为普通实验室对众多育种种材料及婀交后代直链淀粉含量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3.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形成及其与灌浆结实期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通过多类型品种的田间分期番种和人工气候箱控温处理等试验,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Amylose content,简称AC)的形成动态变化特征及灌浆结实期温度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灌浆结实过程中稻米AC的形成动态变化过程叮嘱一次或二次曲线进行模拟,灌浆初期籽粒中的AC值很低,随之急剧上升,至20~30d左右达到最大值,然后AC的变化基本趋于稳定;稻米AC的形成变化与籽粒于物质积累过程喑存在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直链淀粉含量遗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杂交水稻稻谷是从F1代杂合体收获的F2代种子,由于F2代属分离群体,直链淀粉含量等稻米品质会发生分离现象.本研究选择直链淀粉含量低、中、高的5个亲本配组的5个杂交组合,按单粒分析法分析双亲亲本、F1和F2代的种子的直链淀粉含量.结果表明,F2代呈现1(低):3(中+高)孟德尔分离规律.在5个组合的单粒分析中发现分离的F2代群体呈双峰的连续分布,该现象表明高直链淀粉含量对低直链淀粉含量为不完全显性,除单一基因控制外,还受微效多基因修饰.因此杂交水稻育种工作中,尤其是优质杂交稻新组合选育时,必须注意选择双亲的直链淀粉含量基本一致,以防分离现象影响米质.  相似文献   

5.
FT-NIRS技术应用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近红外光谱快速分析技术,使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近红外光谱和水稻糙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数学模型,并进行糙米直链淀粉含量预测.结果表明糙米近红外光谱与其直链淀粉含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决定系数r2=0.8429,最大绝对误差4.82%,平均误差2.30%.该方法在不破坏样品的前提下快速分析水稻直链淀粉含量,可用于稻种资源的快速鉴定,对于水稻优质育种及其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蜡质基因引导区的两个简单重复序列 (SSR) (CT) n 和 (AATT) n 在 74份水稻材料中的多态性及其与直链淀粉含量 (AC)的关系。这些材料包括了籼稻 (OryzasativaL .ssp .indica)、粳稻 (O .sativassp .japonica)和普通野生稻 (O .rufipogon) ,其AC值覆盖了栽培稻AC分布的整个范围。以 (CT) n 作标记检测到 8个等位基因 ,粳稻品种趋于含有重复数目较多 (n≥ 16 )的等位基因 ,重复次数较少 (n≤ 14)的等位基因只出现在籼稻中。 (AATT)n检测到 2个等位基因 ,野生稻中少数植株表现出杂合性。分析表明AC与这两个SSR序列基因型高度相关 ,高AC (>2 2 .0 % )品种具有 (CT)重复次数较少 (n≤ 14)的等位基因 ;相反 ,除了糯米外 ,所有低或者中等AC的品种都有 (CT)重复数较多 (n≥ 16 )的等位基因。具有重复次数较多的 (AATT) 6等位基因的品种多为高AC ,具有重复次数较少的(AATT) 5等位基因的品种多为低或中等AC。不同SSR基因型品种间AC差异极显著。虽然目前还不能确定这两个SSR序列在直链淀粉合成中的直接功能 ,SSR变异与AC间近乎完全的相关性可作为分子标记直接用于水稻的品质改良。  相似文献   

7.
将含单拷贝Anti-Waxy基因的纯合植株分别作为父本或母本进行正反交,获得两组含双拷贝Anti-Waxy基因的杂交后代,分析了未转基因对照、转基因亲本及两组杂交后代糙米直链淀粉含量以揭示不同Anti-Waxy基因拷贝数对降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2个单拷贝转基因水稻糙米直链淀粉平均含量分别为10.72%和11.13%,比对照分别降低17.98%和14.84%;两组正交和反交杂交后代糙米直链淀粉平均含量分别为8.96%和8.23%,其平均值为8.60%,比2个转基因杂交亲本糙米直链淀粉含量分别降低19.78%和22.73%,比对照降低了34.20%.结果表明,增加转基因水稻基因组中Anti-Waxy基因拷贝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进一步降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通过将独立转化获得同品种转基因植株之间杂交可以成为获得高表达转基因植物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蜡质基因引导区的两个简单重复序列(SSR)(CT)n和(AATT)n在74不稻材料中的多态性及其与直链淀粉含量(AC)的关系。这些材料包括了籼稻(Oryza sativa L.ssp.indica)、粳稻(O.sativa ssp.japonica)和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其AC值 栽培稻AC分布的整个范围。以(CT)n作标记检测到8个等位基因,粳稻品种趋于含有重复数目较多(n≥16)的等位基因,重复次数较少(n≤14)的等位基因只出现在籼稻中,(AATT)n检测到2个等位基因,野生稻中少数植株表现出杂合性。分析表明AC与这两个SSR序列基因型高度相关,高AC(>22.0%)品种具有(CT)重复次数较少(n≤14)的等位基因;相反,除了糯米外,所有低或中等AC的品种都有(CT)重复较多(n≥16)的等位基因,具有重复次数较多的(AATT)6等位基因的品种多为高AC,具有重复次数较少的(AATT)5等位基因的品种多为低或中等AC。不同SSR基因型品种间AC差异极显。虽然目前还不能确定这两个SSR序列在直链淀粉合成中的直接功能,SSR变异与AC间近乎完全的相关性可作为分子标记直接用于水稻的品质改良。  相似文献   

9.
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的生态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国、日本和泰国不同生态环境下进行了多品种籼稻和粳稻的种植试验,通过分析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与纬度、海拔、温度、太阳辐射等气候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确立了影响水稻籽粒直链淀粉积累的主要气候因子函数,并使用权重系数进一步修订各个气候生态因子对籽粒直链淀粉的作用,构建出基于生态效应(综合气候因子函数)的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预测模型.利用不同年份、不同生态点和不同品种类型的试验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检验,籼稻和粳稻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的预测误差(RMSE)平均分别为0.4%和0.5%;籼稻和粳稻种植区的预测误差(RMSE)平均为0.39%和0.50%,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表观淀粉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48个不同马铃薯品种表观淀粉含量以及块茎中和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对表观淀粉含量和块茎中直链淀粉含量间,表观淀粉含量和淀粉粒直链淀粉含量间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表观淀粉含量和块茎中直链淀粉含量间相关显著,表观淀粉含量和淀粉粒直链淀粉含量间相关不显著,且中熟和晚熟基因型表观淀粉含量和淀粉粒直链淀粉含量间相关也不显著,这些结论将为淀粉生物合成的理论研究和淀粉品质改良提供基本的表型数据。  相似文献   

11.
Waxy(Wx)基因在调控直链淀粉含量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一个关键决定因素。在本项研究中,我们以直链淀粉含量为8.7%和10.2%的优质稻品种‘青香软粳’和‘南粳46’为主要研究对象,初步分析并探讨了这两个优质稻品种稻米低直链淀粉形成的分子调控机理。结果显示,虽然都为Wx-II型粳稻品种,‘南粳46’的Wx基因在启动子1773位置存在AA/CT的变异,‘南粳46’和‘青香软粳’的Wx基因在启动子+693位置具有G/A位点多态性。转录水平分析表明,在‘南粳46’和‘青香软粳’稻米发育过程中,Wx基因的表达模式有较大的差异,可能与其启动子序列的多态性相关,AA/CT变异处于Wx基因的转录调控区。Wx基因启动子后+693位点的多态性与已报道Wxmq多态性位点之一相同,引起Arg158/His158的变异;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表明,该位点处于底物进入Wx蛋白催化中心的袋口上,Arg158/His158位点的变异可能影响到底物进入Wx蛋白催化活性中心的速率,从而影响稻米直链淀粉的合成过程和含量。文章丰富了Wx基因多态性的研究,为进一步验证其核苷酸变异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相关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赵江红  郭龙彪  钱前 《植物学报》2008,25(2):129-138
淀粉是稻米胚乳的主要组成成分, 而淀粉含量和性质的差异又直接决定稻米的品质。早期关于稻米淀粉的研究局限于其组成成分、品种间含量的差异以及稻米淀粉合成的经典遗传学方面。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和转基因技术的发展, 稻米品质、淀粉的生物合成及其分子调控成为研究热点。随着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分子特性及其表达调控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人们也开始尝试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 高效地改良稻米品质, 如提高或降低淀粉含量及改变支链淀粉的结构。本文从综述稻米淀粉的组成、结构和淀粉合成相关酶的研究进展入手, 探讨了转基因技术改良稻米品质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研究利用重离子辐照杂交籼稻9311创建农艺性状突变体库,使用化学方法筛选直链淀粉、蛋白质突变材料,并分析籽粒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为后续筛选直链淀粉、蛋白质突变体工作奠定基础。结果显示:在169份直链淀粉、蛋白质突变体中,直链淀粉含量变幅范围是7.64%~32.37%,其中高含量直链淀粉突变体材料有11份,低含量直链淀粉突变体材料有5份;蛋白质含量变幅范围是7.05%~13.79%,其中高蛋白突变体有34份,低蛋白突变体有3份。从169份突变体中筛选出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都有梯度差异的突变体材料,筛选出材料的农艺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在直链淀粉、蛋白质突变体材料的农艺性状中,每穗实粒数、有效穗数、结实率和株高这四个农艺性状与籽粒品质性状间有关联,变异系数分别为37.53%、30.72%、24.70%、15.38%。相关性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农艺性状呈正相关,蛋白质与农艺性状呈负相关,其中蛋白质含量和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04、-0.592。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水稻籽粒中淀粉合成关键酶及其在籽粒灌浆和制约稻米品质中的作用,以及影响它们的外界环境因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用根癌农杆菌共转化的方法将p13W8质粒(含反义蜡质基因)和pCAMBIA1300质粒(含潮霉素抗性基因)导入水稻.经PCR检测,发现在29个T1群体中发生抗潮霉素抗性基因和反义蜡质基因的分离;从1 264个T1单株中筛选到183个只带反义蜡质基因片段的转基因植株.选择了4个直链淀粉含量降低的T1单株进行花药培养,获得正常结实的花培苗34株;经PCR检测,有23株为只含反义蜡质基因而无潮霉素抗性基因的植株.从转化到获得直链淀粉含量降低、遗传稳定的转基因植株仅用了一年半时间.  相似文献   

16.
稻米直链淀粉是在由蜡质基因Wx编码的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BSS)的催化下合成的。最近,在Wx基因的区段内发现了一段多态性微卫星序列(CT)n。对74个非糯籼稻和粳稻材料的(CT)n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与直链淀粉含量之间的关系。在74个品种(系)中共发现7种(CT)n片段(Wx等位基因),即(CT)8,(CF)10,(CT)11,(CT)16,(CT)17,(CT)18,(Ch)19。在籼粳亚种间,不同(CT)n的分布存在差异较大:在籼稻中,以(CT)11和(CT)18为主,占92.6%,另有(CT)10和(CT)8各2份,(CT)17型1份;在粳稻中,以(CT)16、(CT)17为主,共占20份材料中的90.0%。在上述74个品种(系)中,以(CT)n表示的Wx基因型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决定系数R2达0.912,也即Wx基因型差异可解释这些材料直链淀粉含量变异的91.2%。还发现6份籼稻材料Wx座位上为杂合的(CT)18/(CT)11,其中2份为推广早籼优质品种浙9248和舟优903,并对其在遗传和育种研究中的意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云南软米低直链淀粉含量及其相关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IR36×八宝米F2单株直链淀粉含量与农艺、米粒外观性状相关性及其遗传分析表明,18个性状有9个性状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相关性,尤其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长(0.353**)、株高(-0.242**)、结实率(0.235**)、第一节间长(0.195**)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P<0.01),直链淀粉含量9%~15%是籼型软米杂种后代的重要指标;八宝米的垩白长和第一节间长均表现部分显性主效基因,籼型八宝米低直链淀粉基因和IR36的矮秆基因均为1对隐性主效基因控制,表明八宝米的优质基因易于转育或表达,可广泛用于水稻优质米育种;用SSR标记将软米基因有关的低直链淀粉含量定位于第6染色体上与RMl90连锁,其遗传距离为18.8cM.  相似文献   

18.
Wx基因直接控制水稻胚乳直链淀粉的合成,进而影响胶稠度等多个品质指标,是控制稻米食味的主效基因。适当降低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可改善稻米品质。吉丰B是籼型优质杂交稻保持系,直链淀粉含量偏高,影响组配后代的食味品质。本研究以吉丰B为试验材料,对Wx基因编码区上游序列进行编辑,以期获得Wx基因表达下调,直链淀粉含量降低的水稻种质。以农杆菌为介导进行转基因,获得9个转基因株系,从后代中筛到2个大片段缺失的变异株系L8和L9。它们的Wx基因表达大幅下调,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降低,胶稠度和食味品质也有所改善。L8和L9糙米外观有很大差异,L8与糯米相近,L9与粘米类似。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Wx基因编码区上游序列,获得两份低直链淀粉含量水稻种质,该结果为稻米品质改良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温条件下早籼稻籽粒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快,持续时间短;蛋白质含量高;灌浆前期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高,开花11d后迅速下降.适温条件下籽粒直链淀粉积累速率慢,持续时间长;蛋白质含量低;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变化缓慢,3个不同类型品种中适合作米粉的湘早籼33号直链淀粉含量最高,饲料稻湘早籼24号蛋白质含量最高.高温有助于湘早籼33号直链淀粉含量和湘早籼24号蛋白质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王忠华    俞挺捷 《植物学报》2008,25(6):741-752
稻米淀粉的形成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 开展稻米淀粉形成过程中所涉及关键酶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有关稻米淀粉品质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并取得了较大进展。该文对水稻淀粉品质形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综述, 主要包括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淀粉合成酶、淀粉分支酶和淀粉去分支酶等, 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