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分布的影响     
采用营养液水培,以2个耐盐性不同的黄瓜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幼苗植株体内K+、Na+和Cl-在器官间的区域化分布及其吸收和运输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黄瓜植株体内K+含量下降,Na+和Cl-含量升高,变化幅度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不同器官间,茎中Na+和Cl-含量最高,上位叶中Na+和Cl-含量最低、K+含量下降幅度最小。与耐盐性较弱的“津春2号”相比,耐盐性较强的“长春密刺”根向茎运输的SK,Na值较高,根系对Na+的截留作用较强,茎向上位叶运输的SK ,Na和SCl,Na值均较高,叶片中K+含量下降幅度较小,K/Na和Cl/Na比值均较高,功能叶中盐分离子尤其是Na+积累较少,植株生物量较高。说明根系对Na+的截留能力较强且向上位叶运输Na+的选择性较低,是“长春密刺”耐盐性较强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选择19个不同类型南瓜品种,研究了300 mmol·L-1 NaCl胁迫条件下,幼苗地上部和根系Na+、K+、Ca2+含量、Na+/K+、Na+/Ca2+、钠-钾和钠-钙运输选择性系数(SNa+,K+和SNa+,Ca2+值)的变化.结果表明:NaCl胁迫处理8 d后,不同品种南瓜幼苗Na+含量均明显增加,而K+含量下降,离子平衡被打破.青栗(Q1)南瓜幼苗根系Na+含量、地上部Na+/K+、Na+/Ca2+、SNa+,K+和SNa+,Ca2+值均明显高于黑蜜南瓜(H2)和黑籽南瓜(H3).不同品种南瓜幼苗体内Na+含量、地上部Na+/K+和Na+/Ca2+、SNa+,K+和SNa+,Ca2+值变化趋势与NaCI胁迫下不同品种南瓜幼苗盐害指数的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验证了Q1耐盐性强与NaCl胁迫下地上部Na+/K+、Na+/Ca2+、SNa+,K+和SNa+,Ca2+值较低以及K+、Ca2+含量较高有关;而H2和H3对盐敏感与NaCl胁迫下地上部Na+/K+、Na+/Ca2+、SNa+,K+和SNa+,Ca2+值较高,以及K+、Ca2+含量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3.
荒漠盐生植物根际系统盐分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弋良朋  马健  李彦 《生态学杂志》2009,28(5):827-832
利用盐土和棉田土,采用水平根垫法对4种不同类型的荒漠盐生植物进行栽培实验,应用冰冻薄层切片法对距根表不同距离的土壤进行分层取样,并测定不同层次土壤中pH、总盐、Cl-、SO42-、Na+、K+、Ca2+和Mg2+的含量。结果表明: 在盐土中,距根表不同距离的土壤中,pH值呈有规律的梯度分布,即根际微区pH值较土体下降,且距根表越近,pH值越低;而在棉田土中却没有显著变化;总盐在根际出现较大的亏缺区,最大亏缺率位于距根表0~4 mm处;在盐土中,除芦苇外,其余3种盐生植物的根际土中Cl-、SO42-、Na+、K+、和Mg2+的含量在根际有明显的富集;在棉田土中,除K+外,这些离子在根际也有富集,但富集程度比盐土低,K+表现亏缺,而Ca2+却是富集的;4种植物尤其是稀盐盐生植物和泌盐盐生植物,地上部分的主要盐离子(如Cl-、Na+、Ca2+和K+)含量比地下部分高,在根际富集程度最高的Cl-和Na+,在植株的地上部分也增加的最多。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研究了根系NaCl 胁迫在温室条件下对盐生植物榄仁(Terminalia catappa)和甜土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幼苗生长、矿质元素和灰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根系盐胁迫下, 两种植物幼苗的叶片病斑多分布于中心区, 灰分含量增加, 幼苗的Na+-Cl- 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盐胁迫对两种植物幼苗的5 种矿质元素(Ca2+, Mg2+, Na+, K+, Cl-)含量影响不大, 但它们在植物中的分布发生了变化。可见, 盐生植物和甜土植物抗盐性的区别是量上的不同, 没有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王晓冬  王成  马智宏  侯瑞锋  高权  陈泉 《生态学报》2011,31(10):2822-2830
为研究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及Na+、K+的吸收和积累规律,以中国春、洲元9369和长武134等3种耐盐性不同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检测盐胁迫2 d后的根系K+离子流变化,并对植株体内的Na+、K+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短期(2d)盐胁迫对小麦生长有抑制作用,且对根系的抑制大于地上部,耐盐品种下降幅度小于盐敏感品种。盐胁迫下,小麦根际的 K+大量外流,盐敏感品种中国春K+流速显著高于耐盐品种长武134,最高可达15倍。小麦幼苗地上部分和根系均表现为Na+积累增加,K+积累减少,Na+/K+比随盐浓度增加而上升。中国春限Na+能力显著低于长武134,Na+/K+则显著高于长武134。综上所述,盐胁迫下造成小麦组织器官中Na+/K+比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根系K+大量外流和Na+的过量积累,耐盐性不同的小麦品种间差异显著,并认为根系对K+的保有能力可能是作物耐盐性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以燕麦品种‘白燕2号’为材料,试验分别设置0、50、100、150、200 mmol/L盐胁迫(NaCl∶Na2SO4=5∶1)和碱胁迫(NaHCO3∶Na2CO3=5∶1)处理的温室内盆栽试验,观测燕麦植株生长速率、植株含水率、叶片离子含量及叶片各类有机酸含量,分析不同盐胁迫、碱胁迫对燕麦离子平衡的影响,并比较燕麦对两类胁迫的适应性差异。结果显示:(1)燕麦植株生长速率和植株含水率在低浓度(50和100 mmol/L)盐胁迫下均升高,而高浓度(150和200 mmol/L)盐胁迫下则降低;燕麦植株生长速率和植株含水率均随碱胁迫浓度增加而降低;在相同胁迫浓度下,碱胁迫对植株生长率、植株含水率的影响大于盐胁迫。(2)燕麦叶片K+、Ca2+、Mg2+、H3PO-4、NO-3 含量均随盐、碱浓度升高而降低,而Na+、Cl-、SO2-4含量在盐、碱胁迫下均大幅上升;200 mmol/L盐、碱胁迫下,Na+ 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367.15%和518.41%,Cl- 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785.07%和52.59%,SO2-4 分别较对照增加142.01%和52.86%。(3)200 mmol/L盐、碱胁迫下,有机酸分别较对照增加74.52%和1 232.34%;碱胁迫及高浓度盐胁迫下燕麦叶片的柠檬酸、乌头酸、琥珀酸和苹果酸含量均高于对照,且乌头酸是燕麦响应盐胁迫、碱胁迫的主要有机酸成分,柠檬酸和琥珀酸略有变化,而甲酸、乙酸、乳酸、苹果酸、草酸含量均相对较低。研究表明,碱胁迫对燕麦植株生长速率、植株含水率、叶片离子含量及叶片各类有机酸含量的影响大于盐胁迫;盐胁迫与碱胁迫均引起燕麦叶片阳离子(Na+)大量积累,而K+、Ca2+、Mg2+、H3PO-4及NO-3吸收受阻;燕麦叶片在盐胁迫下主要通过积累Cl-调节叶片离子平衡,而碱胁迫下主要通过积累有机酸来调节离子平衡;有机酸是燕麦叶片响应碱胁迫的特异代谢物,其中乌头酸是其有机酸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7.
在盐浓度逐渐提高的胁迫条件下,对抗盐的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和盐敏感的群众杨(P.popularis 35~44)1年实生苗木叶片中Na+、Cl-水平、O2-•产生速率以及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动态变化以及抗盐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盐浓度不断提高的胁迫条件下,群众杨叶片中Na+、Cl-浓度持续增加,盐胁迫18d时,群众杨叶中Na+、Cl-含量分别达到对照的17.8和14.6倍,此时O2-•产生速率也达到最高水平。而在盐胁迫期间,群众杨叶片SOD活性没有明显提高,CAT活性维持在对照水平以下,只有APX和GR活性在盐胁迫13~18d,即盐害症状出现前才有所上升,属于典型的盐害反应。胡杨与群众杨明显不同:在盐胁迫初期,胡杨叶片Na+、Cl-含量虽然没有明显的变化,但胡杨叶片中O2-•产生速率在盐胁7d时明显提高,SOD、APX、CAT活性也都先后相应上升,表明胡杨能响应盐胁迫并上调SOD、APX和CAT等保护酶类,降低盐诱导的膜脂过氧化,从而减少了电解质外渗,最终提高了树木的抗盐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渗透和盐胁迫处理对转Bt基因抗虫棉(Gossypium hirsutum) 99B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幼苗不同器官离子吸收和分配的差异。结果表明:渗透和盐胁迫均对转Bt基因抗虫棉幼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PEG的抑制作用最强,而3种盐的抑制程度以CaCl2>NaCl>Na2SO4,且在Na+含量相同时,Cl-的毒害大于SO42-。渗透胁迫下使根、茎和叶中的Na+和Cl-含量提高,K+、Ca2+、SO42-含量和K+/Na+、Ca2+/Na+和SO42-/Cl-比值降低,且地上部的变化幅度大于地下部的,其中以PEG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CaCl2,Na2SO4处理最弱。这些说明,转Bt基因抗虫棉99B的耐盐性较弱。  相似文献   

9.
选择苗期耐盐性较强的水稻(Oryza sativa)品种(株系)‘AB52’、‘02402’和‘02435’及敏感品种‘日本晴’, 在网室周转箱内,设置5 000和8 000 mg•L-1 NaCl两种盐处理,以清水为对照, 研究盐胁迫下苗期水稻植株不同部位Na+和K+的吸收和分配与品种耐盐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盐胁迫下,株高、绿叶干重和绿叶面积下降,绿叶中的水分含量降低,但茎鞘中的水分含量有所上升。5 000 mg•L-1 NaCl胁迫处理10 d,耐盐品种所受的生长影响和叶片伤害程度低于敏感品种,但8 000 mg•L-1 NaCl胁迫处理下品种间差异变小。盐胁迫下,水稻植株吸收 Na+和置换出K+,但不同器官部位中Na+和K+的区域化分布特征明显,各部位的Na+含量由低到高依次为绿叶、根、茎鞘和枯叶。下部老叶能优先积累较多Na+而枯黄;绿叶吸收Na+ 相对较少,维持较低的Na+水平,同时保持较高且稳定的K+含量;植株茎鞘通过选择性吸收大量Na+ 和置换出一部分K+到叶片中,保持绿叶较稳定的K+含量和相对较低的Na+含量,维持较高的K+ /Na+比,从而使植株少受盐害。敏感品种‘日本晴’在盐胁迫下绿叶中的Na+含量相对较高,且 5 000 mg●L-1 NaCl胁迫下绿叶Na+含量已接近高值,与在8 000 mg●L-1 NaCl胁迫下差异不大, 而耐盐品种绿叶吸收较少的Na+。另一方面,耐盐品种茎鞘的含K+相对较高,在盐胁迫下能吸收容纳较多的Na+,而绿叶中K+/Na+比较高。可以认为,绿叶的K+/Na+比可作为一个衡量耐盐性的相对指标。  相似文献   

10.
黄瓜幼苗对氯化钠和碳酸氢钠胁迫的生理响应差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0、25、50和75 mmol·L-1)的NaCl和NaHCO3对黄瓜幼苗进行胁迫处理,研究黄瓜幼苗对NaCl和NaHCO3胁迫的生理响应差异.结果表明: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黄瓜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相对含水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NaHCO3处理下降幅度大于NaCl处理.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黄瓜地上部Na+含量显著上升,K+含量显著下降,在相同的Na+浓度下,NaHCO3处理比NaCl处理下降幅度更大,具有更低的K+/Na+.与NaCl处理相比,NaHCO3处理的黄瓜叶片电解质渗漏率、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幅度更大.NaCl和NaHCO3处理使黄瓜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活性受到显著诱导,而使过氧化物酶活性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1.
将当年生构树幼苗置于含有不同浓度(04、1、2、3、4 g·kg-1)NaCl的土壤中,研究其生物量积累、叶片细胞质膜透性和K+、Ca2+、Na+、Cl-等离子的吸收、分布及运输,并观察盐害症状.结果表明:构树幼苗的叶片质膜透性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根冠比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大于3 g·kg-1的土壤盐胁迫对构树叶片的质膜透性及植株的生物量积累影响显著.构树幼苗各器官中Na+和Cl-含量随土壤NaCl浓度升高而显著增加,K+和Ca2+则随之降低,叶片各离子含量均明显高于根和茎.说明盐胁迫影响根系对K+和Ca2+的吸收,并抑制了它们向地上部分的选择性运输,使叶和茎的K+和Ca2+含量下降.构树通过吸收积累Na+和Cl-抵御土壤盐分带来的渗透胁迫,但过量的Na+和Cl-积累会造成单盐毒害.作为抗盐性较高的非盐生植物,构树地上部分的拒盐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生态学杂志》2012,23(3):625-631
以1年生“青龙桑”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中性盐(NaCl)和碱性盐(Na2CO3)胁迫下桑树幼苗的生长和叶片光合特性.结果表明: 盐胁迫明显降低了桑树幼苗的株高、叶片数、生物量和叶片的光合能力.随着Na+浓度的增加,桑树叶片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化学效率、电子传递速率和光化学猝灭系数明显降低,过剩光能以非光化学猝灭形式耗散的比例增加,桑树叶片的光能转化效率和光合能力下降.在Na+浓度<150 mmol·L-1时,桑树幼苗的光合能力和生长受到的抑制较小,通过增加根冠比进一步适应盐胁迫,但这种保护机制随着盐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在Na2CO3胁迫下,>50 mmol·L-1Na+浓度对桑树的生长和光合能力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并随Na+浓度的增加,抑制程度加大.在NaCl<150 mmol·L-1时,桑树的光合能力主要依赖植株形态和光合代谢双重途径适应中性盐逆境,而在NaCl浓度>150 mmol·L-1和碱性盐胁迫下,其主要依赖光合代谢来适应逆境.  相似文献   

13.
盐胁迫对桑树幼苗生长、叶片水分状况和离子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黑龙江省两个桑树品种(秋雨桑和泰来桑)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盐浓度下桑树幼苗生长、叶片水分关系和不同器官中离子的分布.结果表明:盐胁迫明显降低了桑树幼苗的植株高度和每株干物质量,且对新生叶片干质量的影响大于老叶片.随着盐胁迫的加重,两个品种桑树的叶片水势、渗透势、压力势和相对含水量明显下降,根、茎中Na+浓度明显增加,当外界NaCl浓度达到或超过150 mmol·L-1时,各器官中Na+浓度达到饱和.盐胁迫明显降低了两个品种桑树根、茎和叶片中K+ 和 Ca2+浓度,以及茎和叶片中Mg2+浓度,而对根中Mg2+浓度影响不大.Na+在根、茎和老叶中的区域化分布是两个品种桑树生长过程中表现出耐盐性的机理之一,而盐胁迫使叶片中的Ca2+、K+和Mg2+浓度降低,导致植株体内的离子亏缺,从而限制了植株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NaCl胁迫对沙棘和银水牛果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沙棘和银水牛果2年生幼苗为试材,设NaCl浓度分别为0、200、400和600 mmol·L-1,研究NaCl 胁迫对其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沙棘和银水牛果幼苗的生物量、单株总叶面积均显著下降,且NaCl浓度越高, 下降幅度越大.不同NaCl浓度处理下,沙棘和银水牛果幼苗根冠比较对照显著增加,比叶质量(LMA)略有降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沙棘和银水牛果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均明显下降, 胞间CO2浓度(Ci)先降后升,气孔限制值(L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则先升后降.Pn下降的原因短期内以气孔限制为主,长期则以非气孔限制因素为主,且树种耐盐性越弱,NaCl浓度越高,由气孔限制转为非气孔限制的时间越早.试验中,沙棘幼苗在600 mmol·L-1NaCl处理10 d时即出现盐害症状,22 d时全部死亡,而银水牛果可以忍耐600 mmol·L-1NaCl长达30 d以上,说明银水牛果作为引进树种,其耐盐性较沙棘更强,可能更适合在我国盐碱地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龙须菜对重金属铜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大型海藻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对不同浓度重金属铜(0、25、50、100、250和500 μg·L-1)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当Cu2+浓度≥50 μg·L-1时,龙须菜藻体的相对生长速率显著下降,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和相对电子传递效率呈相同的变化趋势.随着Cu2+浓度的升高,龙须菜藻体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显著降低,而光补偿点显著升高,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藻胆蛋白含量则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当Cu2+浓度达到500 μg·L-1时,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藻胆蛋白含量显著下降.说明龙须菜在低浓度Cu2+胁迫下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而当Cu2+浓度≥50 μg·L-1时,会对藻体生理活动造成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盆栽野皂荚2年生实生苗为材料,设置土壤NaCl含量分别为0.053%(CK)、0.15%、0.3%、0.45%和0.6%的盐胁迫处理,研究不同浓度盐处理对苗木生长、细胞膜透性、细胞保护酶活性以及Na+和K+分布格局的影响,探讨了其耐盐阈值和机理.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增加,苗木生长量逐渐降低,盐害指数逐渐升高;野皂荚可忍耐的土壤含盐量为0.42%.随着NaCl浓度增加,叶片相对电导率、氧自由基产生速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均逐渐增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土壤含盐量0.3%或0.45%时达到峰值;高盐胁迫下,SOD、POD和CAT活性的增强可及时清除盐胁迫产生的氧自由基,进而缓解或避免膜脂过氧化作用对组织细胞的伤害.盐胁迫下根、茎、叶的Na+含量均逐渐增大,且呈现根>叶>茎的分布格局;K+含量和K+/Na+呈下降趋势,呈现叶>根>茎的分布格局;K+-Na+选择性运输系数(SK+·Na+)随着土壤含盐量的增加逐渐升高,且叶SK+·Na+高于茎SK+·Na+.野皂荚耐盐机制是根系拒盐和叶片耐盐;盐胁迫下,根系Na+累积能力增强可控制Na+向地上运输以避免盐害发生,叶片K+选择性吸收和累积能力的显著提高可忍耐和补偿Na+对组织的伤害.  相似文献   

17.
旱盐互作对冬小麦幼苗生长及其抗逆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水培方法,以不同浓度的PEG-6000(0、8.3%、12.6%(W/V))和NaCl(0、25、50 mmol·L-1)溶液模拟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及盐胁迫,研究了盐分对干旱胁迫条件下冬小麦沧-6001幼苗生长及其抗逆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3%或12.6% PEG-6000处理条件下,添加25 mmol·L-1NaCl均使植株干物质积累和植株含水量比单一PEG处理增加,同时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下降,植株各部位Na+含量升高、K+含量下降;在12.6% PEG-6000处理条件下,添加50 mmol·L-1NaCl对植株的胁迫效应高于单一PEG处理.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加入适量盐分可缓解干旱胁迫对冬小麦幼苗生长的抑制.  相似文献   

18.
终浓度为5mmol/L的EDTA可彻底抑制粘质赛氏菌41003(2)胞外蛋白酶活力,而Ca2+可以回复部分酶活力,表明Ca2+为酶活力所必需;Zn2+、Mn2+、Fe2+等金属离子对酶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5-磷酸吡哆醛及对甲氧基苯甲醛对酶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以酪蛋白为底物,采用双倒数法求得酶的Km值为6.67mgml-1;N,N-二甲基酪蛋白也是酶的理想底物;经酸水解,测定出酶的氨基酸组成;利用蛋白质自动分析仪测定了酶的N端9个氨基酸序列.比较来源不同的粘质赛氏菌胞外蛋白酶的N端序列,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同源性,并且存在特定的通读结构Ala…Asp…Gly.  相似文献   

19.
对镜湖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夏季种群内4个生化遗传特征上互不相同的克隆(克隆A、B、C和D)在4个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密度(1.0×106、2.0×106、4.0×106和8.0×106 cells·L-1)下的生活史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食物密度对各克隆轮虫的存活率和繁殖率均有不同的影响.4克隆中克隆C的世代时间最短,克隆B的世代时间、生命期望和平均寿命最长,克隆A的后代混交雌体百分率最高;净生殖率和个体适合度在4克隆间无显著差异.镜湖萼花臂尾轮虫在2.0×106 cells·L-1的食物密度下净生殖率最低;在1.0×106cells·L-1的食物密度下平均寿命和生命期望最短,而后代混交雌体百分率却最高;在8.0×106cells·L-1的食物密度下种群内禀增长率最高,平均寿命和生命期望最长;在高食物密度(4.0、8.0×106cells·L-1)下个体适合度较大.克隆C的个体适合度在密度为3.9×106cells·L-1时最小,而克隆D的个体适合度在食物密度为6.34×106cells·L-1时最大.食物密度的变化可能是7月份之后镜湖萼花臂尾轮虫从水环境中消失的原因,而4克隆轮虫个体适合度的相似性则可能是镜湖轮虫共存于同一水体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80MeV/u12C6+和50keV的电子辐照沙打旺干种子,研究沙打旺干种子不同注量的辐照生物学效应,检测其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无论是碳离子辐照还是电子辐照,发芽势都随注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发芽率都随注量增加逐渐降低。其次,碳离子辐照样品,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变化随注量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即存在一个峰值,过氧化氢酶(CAT)在高于5×106ions/cm2注量的离子辐照中其活性基本不发生变化;不同注量的电子辐照,样品的CAT、SOD、GSH-Px活性都是先升高后降低。第三,无论是碳离子辐照还是电子辐照样品的谷胱甘肽(GSH)含量变化不显著,与注量的变化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总而言之,本工作发现碳离子及电子辐照样品,其多个生理生化指标均随注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GSH变化对碳离子或电子辐照都不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