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孕酮预防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水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孕酮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水肿的影响.方法:52只新生大鼠随机分成五组,预防组于缺氧/缺血前30min腹腔注射PROG,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4 h观察各组鼠脑水含量及Na 、K 含量变化.结果:预防组脑组织中H2O、Na 含量明显低于缺氧/缺血组,而K 含量明显高于缺氧/缺血组(P<0.05).结论:孕酮对新生鼠缺氧/缺血脑水肿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酮(PROG)对缺氧缺血性新生鼠脑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7日龄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4组(n=10):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和孕酮组,动物造模成功24 h后处死动物,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新生鼠大脑皮质中HIF-1α表达的变化。结果:孕酮组HIF-1αmRNA及HIF-1α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1)。结论:孕酮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上调HIF-1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动物模型的制作模拟新生儿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研究其脑组织病理变化,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的研究以及进一步有效的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40只7d新生昆明小鼠分四组,分别为正常组(A组)、单侧颈总动脉结扎组(B组)、单侧颈总动脉结扎+缺氧组(C组)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组(D组)。单侧颈总动脉结扎组(B组)行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单侧颈总动脉结扎+缺氧组(C组)行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将其置于20℃的恒温50mL密闭容器中,分不同的时间将其取出;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组(D组)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各组术后均送回母鼠身边继续母乳喂养,三天后再作病理检测。结果:行单侧颈总动脉结扎加缺氧60min时,小鼠结扎侧皮质及海马区出现病理改变,随着缺氧时间延长(90rain、100min、120min)病变范围逐渐扩大,病理改变越明显。结论:本实验显示单侧颈总动脉结扎同时缺氧一定时间可以导致小鼠脑组织损伤,脑细胞发生病理改变,且皮层及海马区域的神经细胞对缺氧缺血最为敏感,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孕酮(PROG)对新生大鼠低氧缺血后脑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新生大鼠低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伊文思兰(EB)染色和电镜观察新生鼠低氧缺血性脑损伤血一脑屏障的通透性改变;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脑皮层MMP-3表达。结果:电镜显示低氧缺血组血-脑屏障完整性明显破坏:EB染色结果表明低氧缺血组血-脑屏障通透性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极显著(P〈0.01),孕酮组血-脑屏障通透性明显低于低氧缺血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低氧缺血组MMP-3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孕酮组MMP-3蛋白表达显著低于低氧缺血组(P〈0.05)。结论:孕酮通过减少MMP-3的表达,降低血一脑屏障的损伤,这可能是其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香草醛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I)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参考Rice-Vannucci方法建立HIBI大鼠模型。HIBI大鼠建模后立即腹腔注射20 mg/kg(HIBI+20Van组)或40 mg/kg(HIBI+40Van组)的香草醛,每隔12 h给药,连续7 d。然后评估大鼠的神经行为及脑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对BV2小胶质细胞进行氧糖剥夺/复氧(OGD/R)处理,并用20 μM香草醛培养。通过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检测HMGB1、NF-κB p65、SIRT1、MyD88和TLR4的表达水平。通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测定试剂盒测定用不同BV2细胞培养基处理的原代神经元的LDH释放。结果:与HIBI组比较,HIBI+20Van组和HIBI+50Van组新生大鼠的前肢悬吊时间和旷场得分均升高,脑组织中的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均降低。香草醛均升高了HIBI大鼠和OGD/R处理的BV2细胞质中的SIRT1的表达水平,降低了TLR4、MyD88和HMGB1的表达水平及细胞核中NF-κB p65的表达水平(P<0.05)。香草醛降低了原代神经元的LDH释放量(P<0.05)。结论:香草醛通过调节SIRT1/HMGB1/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抑制HIBI引起的神经炎症,从而提高HIBI大鼠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艾灸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小鼠行为学表现、脑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106只出生7 d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23只)、模型组(46只)和艾灸组(37只)。采用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再置于37℃密闭舱内进行低氧处理(氧气浓度为8%,100 min),制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动物模型。艾灸组同模型组,并于造模后2 h开始艾灸“大椎”进行治疗,以后每日1次,每次35 min,连续治疗4 d。采用行为学测试评价小鼠的行为学表现;HE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形态结构;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小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蛋白表达;比色法测定小鼠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假手术组小鼠行为表现正常,脑组织细胞排列致密整齐,脑组织SOD2蛋白表达量和MDA含量正常。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翻正反射、趋地反射、悬崖躲避试验时间延长(P<0.05),抓力试验时间缩短(P<0.05);脑组织细胞大量坏死脱落;脑组织SOD2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MDA含量增加。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小鼠翻正反射、趋地反射、悬崖躲避试验时间缩短(P<0.05),抓力试验时间增长(P<0.05);脑组织细胞排列较致密、整齐;脑组织SOD2蛋白表达量增多(P<0.05)、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 艾灸能减轻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小鼠脑损伤、改善行为学表现,这可能与其增加脑组织SOD2蛋白的表达、降低MDA含量,从而提高抗氧化应激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脑内葡萄糖转运蛋白1( GLUT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3 (GLUT3)的表达情况以及孕酮对其的影响.方法:新生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和孕酮组.建立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新生大鼠海马部位GLUT1及GLUT3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新生大鼠海马可见少量GLUT1和GLUT3 的表达,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P>0.05);缺氧缺血组GLUT1和GLUT3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孕酮组GLUT的表达不仅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而且明显高于缺氧缺血组(P<0.05).结论:孕酮通过上调GLUT1和GLUT3的表达以维持脑组织的能量供给,增强神经元对缺氧缺血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经典瞬时受体电位3(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nonical 3,TRPC3)通道是胎儿期和围生期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表达的非特异性阳离子通道,参与体内众多生理和病理过程。有研究证明,TRPC3通道是细胞内钙稳态的重要调节者,调节包括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通路在内的多条钙敏感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活性,最终影响神经元的生存或死亡。但TRPC3通道在新生动物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 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取新生7 d的SD大鼠,采用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和缺氧(8% O2)2~5 h制备HIBD模型,观察腹腔注射选择性TRPC3阻断剂pyr3(5 mg/kg和20 mg/kg)对缺氧缺血处理后,急性期和长期神经行为学及脑组织损伤程度的影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平衡木实验结果显示,用pyr3特异性阻断TRPC3可恶化缺氧缺血大鼠的神经行为学障碍;脑组织含水量检测、TTC染色和患/健侧脑重比等结果显示,pyr3可加重脑水肿,增加脑组织梗死区体积和加重脑萎缩程度。Western印迹实验显示,缺氧缺血可以导致患侧脑组织ERK1/2磷酸化水平一过性升高,阻断TRPC3可以显著抑制ERK1/2的磷酸化,并可上调促凋亡蛋白BAX和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上述结果证明,阻断TRPC3通道可以加重新生大鼠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对ERK信号通路活性的调节作用有关,因此可能成为HIBD治疗的潜在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9.
人参皂甙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谷氨酸相关机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与方法:在离体海马脑片上观察人参皂甙对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的拮抗作用,在培养的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上分别观察人参皂甙对模拟缺血时谷氨酸释放和摄取的影响,以证明人参皂甙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与减少谷氨酸的兴奋神经毒性作用有关。结果:在人工脑脊液中导入谷氨酸(1mmol/L)20min,引起大鼠海马脑片OPS降低直至消失,恢复正常人工脑脊液灌流1h后OPS难以恢复。而使用人参皂甙可促进海马脑片OPS的恢复,作用以20μg/ml剂量组最好。在培养的小鼠皮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模拟缺血时神经元谷氨酸释放量对照的数倍,而胶质细胞对谷氨酸的摄取显著减少。使用人参皂甙(20μg/ml)可明显抑制神经元谷氨酸的释放,并促进胶质细胞对谷氨酸的摄取。结论:人参皂甙减少谷氨酸的兴奋性神经毒性作用可能是其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缺氧缺血致脑损伤大鼠在不同时间段SCN8A基因的表达,探讨由于缺氧缺血导致脑损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新生7日龄Wistar大鼠10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每组分为3 h、6 h、12 h、1 d、3 d、7 d六个时点,采用Rice法制作动物模型(HIBD模型),于缺氧缺血后不同时间段处死大鼠。采用HE染色和电镜观察大鼠脑组织损伤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SCN8A基因表达产物Nav1.6蛋白在膜结构中含量的差异,并比较不同时点各组的差异。结果 HE染色可见缺氧缺血后大脑皮质神经元层次不清,细胞周围腔隙扩大,局部神经元坏死、崩解,形成坏死灶,周围有胶质细胞增生,毛细血管显著扩张,血管周围腔隙扩大,并有红细胞泄露到腔隙中,且损伤程度随缺氧缺血时间延长而加重。电镜观察发现缺氧缺血时间越长,脑细胞损伤愈明显,细胞膜皱褶、破碎;线粒体堆积、嵴消失、空泡化,细胞核边集化、破损。缺氧缺血组与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Nav1.6蛋白表达水平在缺氧缺血3 d、7 d均升高(P0.05),缺氧缺血3 h、6 h、12 h和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缺氧缺血脑损伤后,脑组织SCN8A基因的表达提高,且在3 d、7 d时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缺氧缺血时Na+通道含量的改变,是造成脑细胞进一步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芒果苷抑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将144只SD新生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尼莫地平,0.4 mg·kg~(-1)·d~(-1))、芒果苷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1)·d~(-1))。检测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细胞凋亡率、PI3K/Akt/mTOR通路分子表达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SOD的含量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PI3K、p-AKT、p-mTOR的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芒果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中SOD的含量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减少,p-PI3K、p-AKT、p-mTOR的表达量显著增加且芒果苷剂量越大,上述变化越显著(P0.05)。结论:芒果苷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的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与抑制PI3K/Akt/mTOR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β—内啡肽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本实验观察到新生鼠缺氧缺血后,皮层β-内啡肽(β-Ep)含量显著增多,与此同时,皮层比重显著降低,两者呈显著相关;注射适量的纳洛酮或β-Ep抗血清,可显著减轻皮层水肿;注射β-Ep,则可加重皮层水肿。提示β-Ep可能参与新生鼠缺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14.
β-内啡肽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观察到新生鼠缺氧缺血后,皮层β-内啡肽(β─Ep)含量显著增多,与此同时,皮层比重显著降低,两者呈显著相关;注射适量的纳洛酮或β─Ep抗血清,可显著减轻皮层水肿;注射β─Ep,则可加重皮层水肿。提示β─Ep可能参与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早期干预改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认知能力及其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早期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D大鼠建立宫内HIBD动物模型,随机分为非干预组和干预组,非干预组与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对干预组采取早期触摸和丰富环境刺激。干预28d后,通过三等臂Y型迷宫试验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而后取大鼠额皮质和海马组织进行病理观察,并采用DNA缺口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反应法)检测凋亡细胞,观察脑组织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单纯HIBD组大鼠学习获得与记忆保持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HIBD干预组Y迷宫测试成绩则优于HIBD非干预组(P<0·01)。同时,HIBD非干预组脑额皮质和海马CA1区神经元缺失远较正常组多(P<0·01),而HIBD干预组与HIBD非干预组之间神经元数量的差异则不那么显著。但HIBD干预组脑额皮质和海马神经元凋亡百分率明显低于HIBD非干预组(P<0·01)。结论早期干预可减轻缺氧缺血性损伤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该作用可能是早期干预促进HIBD大鼠脑功能修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糖皮质激素对机械通气大鼠肺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一氧化氮(NO)表达的影响,探讨糖皮质激素对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entilator induced lung injury,VILI)的干预作用。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机械通气组、地塞米松(DXM)干预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肺组织iNOS mRNA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肺组织iNOS蛋白表达,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肺组织和血浆NO含量。结果机械通气组和DXM干预组大鼠肺组织iNOS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血浆和肺组织NO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XM干预组上述指标与机械通气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可通过抑制肺组织iNOS的表达,减少NO的生成,对机械通气大鼠肺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缺氧对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Inos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缺氧和谷氨酸对星形胶质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大脑星形胶质细胞在缺氧性脑血管扩张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取新生Wistar大鼠大脑皮层进行星形胶质细胞原代、传代培养,分为四组:(1)对照组;(2)谷氨酸组;(3)缺氧组;(4)缺氧+谷氨酸组。每一组包括5个时相点:0h、3h、6h、12h、24h(以缺氧后开始记时)。于(2)和(4)组加入100μmol/Lr L-谷氨酸。(3)和(4)组用95%N2/5%CO2的混合气体缺氧。提取总RNA,用RT-PCR技术检测iNOS mRNA的表达量。结果:对照组和谷氨酸组各时相点未见星形胶质细胞iNOS mRNA表达。缺氧组与缺氧+谷氨酸组iNOSmRNA于6h开始显著增高,以后更为显著(24h内)。缺氧+谷氨酸组iNOSmRNA表达的幅度显著高于缺氧组。结论:缺氧及缺氧+谷氨酸可使iNOSmRNA表达增强,后者催化合成一氧化氮,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可能是缺氧性脑血管扩张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红花黄色素对新生鼠缺氧后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对缺氧后脑内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神经原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红花黄色素抗缺氧脑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SD新生鼠缺氧模型,于缺氧前30 min腹腔注射红花黄色素生药7g/kg,缺氧40 min后复氧48 h,提取脑组织总RNA,应用RT-PCR技术检测三种NOS mRNA的表达量.结果:新生鼠缺氧再复氧48 h,脑内iNOS、nNOS基因表达上升(P<0.05),预先给予红花黄色素能抑制iNOS、nNOS基因的表达(P<0.05),但eNOS基因表达不受影响.结论:红花黄色素对缺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与NOS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神经节苷脂与头部贴敷式亚低温联合治疗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脑组织内一氧化氮(NO)和(MDA)含量的变化,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88只WISTAR新生鼠随机分为四组,神经节苷脂治疗组(IG)、头部贴敷式亚低温治疗组(IH)、联合治疗组(IB)以及对照组(CN).结果:CN组NO和MDA的含量明显升高,IG、IH以及IB组NO和MDA均明显下降.结论:神经节苷脂和亚低温通过降低NO和MDA的含量保护缺氧缺血神经元,二者联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中药丹参酮(tanshinone II A,Tan II A)治疗AD大鼠,观察TanⅡ A 干预前后,AD大鼠学习记忆、颞叶中诱导型一氧
化氮合成酶(iNOS)、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beta- 淀粉样蛋白(A beta)定向注射法建立AD大鼠模型,并使用
Tan II A 干预,通过避暗测试、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 分别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大鼠颞叶MMP-2、iNOS 两者的mRNA
及蛋白表达的变化。应用SPSS13.0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AD 组的平均潜伏期缩短(P<0.01),平均错误次数
增加(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颞叶内iNOS、MMP-2 mRNA 表达均显著增高(P< 0.01, P<0.01);两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增
高(P<0.01, P<0.01)。与AD组相比,Tan IIA 组的平均潜伏期延长(P<0.01),平均错误次数减少(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颞叶内iNOS、MMP-2 mRNA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 P<0.05),两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下降(P<0.01, P<0.01)。结论:Tan II
A 干预可显著降低AD 大鼠颞叶中iNOS、MMP-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显著改善AD 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是
通过降低A-beta诱导的iNOS及MMP-2 的表达,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来完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