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高温强光条件下,研究了外源水杨酸对黄瓜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黄素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强光胁迫前2 d用50~400 μmol·L-1水杨酸处理叶片,抑制了高温强光下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最大荧光(F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的下降,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6.1%~30.2%、11.9%~33.0%、7.2%~41.0%和27.2%~160.8%,促进了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的升高,比对照提高了13.1%~62.9%,而对初始荧光(Fo)影响不大.水杨酸处理可减小高温强光下叶黄素循环库的下降幅度,使(A+Z)/(V+A+Z)升高,分别比对照高29.5%和24.6%.这些结果说明,水杨酸可通过提高非辐射能量耗散,对高温强光引起的黄瓜叶片光合机构的破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干旱条件下冬小麦叶片光化学效率的降低伴随着叶黄素循环组分玉米黄质含量的增加。干旱初期,Fv/Fm的降低约在暗置这夜后完全恢复。当干旱诱导的玉米黄质含量的增加达最大值时,Fv/Fm不可逆下降,Fo上升,表明发生了光破坏。与老叶相比,干旱条件下功能叶具有较高的玉米黄质含量,对光破坏的抗性较强。推测干旱条件下老叶不可逆衰老与其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耗散过剩光能能力的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3.
珊瑚树和大豆叶片叶绿素荧光的非光化学猝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PAM-2000型荧光仪和754型分光光度计观测了珊瑚树和大豆叶片叶绿素荧光的非光化学猝灭性,中和慢3个组分和505nm光吸收的日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中午,珊瑚树叶片的qN8比qNf大得多,而大豆叶片的这两个参数却几乎处于同一水平。它们的qNm虽然也随光强变化,但与qN8和qNm相比,除早期和傍晚以外全天的水平都是最低的。  相似文献   

4.
利用AsA、DTT和NADPH溶液处理离体玉米叶片,对其叶黄素循环和非辐射能量耗散都可产生一定的影响。20mmol/L AsA可促进紫黄质(V)向单珏氧玉米黄质(A)至玉米黄质(Z)的转化,NPQ值和Fv/Fm均相应增加,但是生成的Z在强光下(〉650μmol m^-2s^-1)很容易达到饱和,5mmol/L DTT可明显抑制Z的增加,但对A的影响很小,同时玉米叶片的NPQ值和Fv/Fm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5.
用脉冲调制荧光仪测定了经过水分胁迫处理的玉米苗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结果表明,脱水不影响原初荧光,而轻微抑制最大荧光,可变荧光,光化学效率和PSⅡ有效活性。只改变光化猝灭在头一分钟内饱和脉冲闪光的变化。然而,当遭受水胁迫的叶再用高光处理30分钟,荧光产量,荧光动力学和qp、非光化学猝灭均发生明显变化。用氧自由基清除剂二叔丁基对甲酚、抗坏血酶和6-BA对叶片进行预处理,能在一程度上改变失水对Q-猝灭和E  相似文献   

6.
干旱条件下冬小麦叶片光化学效率(Fv/Fm)的降低伴随着叶黄素循环组分玉米黄质含量的增加。干旱初期,Fv/Fm 的降低约在暗置过夜后完全恢复。当干旱诱导的玉米黄质含量的增加达最大值时,Fv/Fm 不可逆下降,Fo 上升,表明发生了光破坏。与老叶相比,干旱条件下功能叶具有较高的玉米黄质含量,对光破坏的抗性较强。推测干旱条件下老叶不可逆衰老与其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耗散过剩光能能力的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7.
二硫苏糖醇处理导致大豆叶片两光系统间激发能分配失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二硫苏糖醇(1,4-dithiothreitol, DTT)对大豆叶片光系统I(PSI)和光系统Ⅱ(PSⅡ)间激发能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DTT处理没有影响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但光下叶绿素荧光降低比率(Rfd)下降;强光下,DTT处理叶片PSⅡ开放反应中心激发能捕获效率(Fv′/Fm′)比对照高30%~40%;分配给PSⅠ的激发能比对照叶片低约30%,分配给PSⅡ的激发能比对照叶片高20%左右,激发能分配严重偏离平衡状态;DTT处理叶片PSⅡ的激发能压力(1-qP)较对照高,但非光化学猝灭(qN)明显比对照低;进一步的实验揭示DTT的引入抑制了玉米黄质(Z)的生成和状态转换(qT).据此,推测DTT可能通过抑制天线色素的调节能力导致两光系统间激发能分配失衡.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铜(Cu)胁迫下玉米(Zea mays)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5~20 μmol.L-1 Cu处理10天明显抑制玉米幼苗根系生长, 并减少玉米幼苗的干物重, 以及增加玉米幼苗地上部和根系含Cu量; 玉米幼苗吸收的Cu大部分积累在根系, 在地上部分布较少。Cu处理还降低玉米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Fv/Fm、ETR、qP和qy值。在10天的Cu处理期间, 根系中SOD、POD、CAT和GR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叶片中的SOD、POD、CAT和GR活性在处理前期不受Cu胁迫的显著影响, 处理后期则因Cu胁迫而增强。实验表明抗氧化酶在抵御过量Cu引起的氧化胁迫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铜(Cu)胁迫下玉米(Zeamays)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5 ̄20μmol.L-1Cu处理10天明显抑制玉米幼苗根系生长,并减少玉米幼苗的干物重,以及增加玉米幼苗地上部和根系含Cu量;玉米幼苗吸收的Cu大部分积累在根系,在地上部分布较少。Cu处理还降低玉米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Fv/Fm、ETR、qP和qy值。在10天的Cu处理期间,根系中SOD、POD、CAT和GR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叶片中的SOD、POD、CAT和GR活性在处理前期不受Cu胁迫的显著影响,处理后期则因Cu胁迫而增强。实验表明抗氧化酶在抵御过量Cu引起的氧化胁迫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干旱胁迫对丹参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了干旱处理15d后,大叶型丹参和小叶型丹参2个品种幼苗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15d后,大叶型丹参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分别下降了66.42%和10.98%,而小叶型丹参的Pn和Fv/Fm分别下降了29.32%和5.47%,干旱胁迫对大叶型丹参Pn和Fv/Fm的影响明显大于小叶型丹参.小叶型丹参Pn下降主要由气孔因素造成,而大叶型则主要由非气孔因素所致.干旱胁迫使丹参叶片的气孔导度(Gs)下降,但明显诱导了水分利用效率(WUE)、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和光呼吸速率与净光合速率比率(Pr/Pn)的增加,以提高干旱胁迫抗性.其中小叶型丹参的增幅明显大于大叶型丹参.表明小叶型丹参的抗干旱胁迫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1.
经连续光照射以后 ,玉米活体叶片由光系统间电子传递链的非光化学还原引起的叶绿素荧光在暗中的短时上升可以用三重指数模型来逼近 ,从而为该荧光信号的定量分析提供了便利。当照光时间由 30s逐渐增至 2 70s时 ,叶绿素荧光在暗中上升的最大速率、最大高度以及峰的面积均呈现先升高而后缓缓下降的变化趋势 ,而荧光在升至最高峰后下降的最大速率则呈单调递减之势。荧光上升幅度随照光持续时间的变化趋势部分取决于光下积累的还原物质的动态  相似文献   

12.
珊瑚树和大豆叶片叶绿素荧光的非光化学猝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PAM2000 型荧光仪和754 型分光光度计观测了珊瑚树和大豆叶片叶绿素荧光的非光化学猝灭快、中和慢3 个组分(qNf,qNm 与qNs) 和505 nm 光吸收的日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 中午,珊瑚树叶片的qNs 比qNf 大得多,而大豆叶片的这两个参数却几乎处于同一水平。它们的qNm 虽然也随光强变化,但与qNs 和qNf 相比,除早晨和傍晚以外全天的水平都是最低的。(2) 珊瑚树叶片的初始荧光水平(Fo) 中午最低,而大豆叶片的Fo 中午最高。(3) 饱和光照射引起的珊瑚树叶片505 nm 光吸收的增加比大豆叶片大得多。(4) 珊瑚树叶片505 nm 光吸收的日变化方式与qNs 的相类似。(5) 叶黄素循环的抑制剂DTT对珊瑚树叶片qNs 的抑制(57 % ) 比对大豆叶片qNs 的抑制(23 % ) 严重。  相似文献   

13.
叶黄素循环及其在光保护中的分子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植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充足的光照 ,但是当光照过强时 ,叶片吸收的光能超过了光合电子传递所需 ,过剩的光能便会对光合器官产生潜在的危害 ,引起光合作用的光抑制或光破坏。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被认为是光保护的主要途径。本文着重介绍近年来有关植物叶黄素循环在酶学方面的分子调控、它的主要功能以及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在光保护中的分子机理等 ,并对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植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充足的光照,但是当光照过强时,叶片吸收的光能超过了光合电子传递所需,过剩的光能便会对光合器官产生潜在的危害,引起光合作用的光抑制或光破坏.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被认为是光保护的主要途径.本文着重介绍近年来有关植物叶黄素循环在酶学方面的分子调控、它的主要功能以及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在光保护中的分子机理等,并对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光照下叶黄素循环与非辐射能量耗散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体玉米叶片在光照下叶黄素循环与非辐射能量耗散发生明显变化.随着光强提高,玉米黄质(Z)含量显著上升,单环氧玉米黄质(A)含量在中低光强时增加但在较强光照下略有降低,紫黄质(V)含量则呈下降趋势,但叶黄素循环组分库V+A+Z上升幅度不大;相同条件下非辐射能量耗散增强,表现为非光化学猝灭荧光参数(NPQ)明显上升,同时Fv/Fm下降.分析表明,(Z+0.5A)/(V+A+Z)与NPQ呈明显正相关,而与Fv/Fm呈显著负相关,(V+0.5A)/(V+A+Z)则与之相反.由此推测,离体条件下玉米叶片中Z的环氧化和V的脱环氧化明显与非辐射能量耗散和PSⅡ光能转化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16.
周琳  张会慧  魏殿文  张悦 《植物研究》2015,35(6):854-859
以蓝莓“美登”为试验材料,在我国大兴安岭地区研究了连续3年施肥对蓝莓植株生长、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优化我国北方地区蓝莓人工栽培技术提供一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可以明显促进蓝莓植株的生长,7.5 g/株施肥量对蓝莓株高和冠幅度的促进作用最明显,而不同施肥量对蓝莓枝条长度和粗度的影响差异不明显。施肥处理还明显促进了蓝莓叶片的实际光化学效率和电子传递速率,以及PSⅡ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并且施肥处理下蓝莓叶片PSⅡ反应中心能量分配参数更倾向于光化学反应方向,与生长参数相似,施肥处理对蓝莓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也表现为7.5 g/株的施肥量作用效果最优。施肥处理还改变了蓝莓果实的品质,虽然不同处理下蓝莓果实的维生素C和花色素苷含量以及pH值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但其总糖含量却明显增加,而总酸含量除10 g/株施肥处理外,均呈降低趋势,表现为糖酸比的增加,但与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不同,以5 g/株的施肥量对蓝莓果实品质的提高更有利。因此,施肥虽然可以明显促进蓝莓植株的生长,改善其光合能力和果实品质,但控制施肥量时要综合考虑其生长和品质等因素。  相似文献   

17.
经叶黄素循环抑制剂——二硫苏糖醇(DIT)处理的茶树叶片,以850μmol.m^-2.s^-1的PFD照射120min后,福鼎大白茶的叶黄素循环组分中的环氧玉米黄素(A)和玉米黄素(Z)含量之和降低了76.5%,结果导致非光化学猝灭(NPQ)、光系统Ⅱ(PSⅡ)的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ψPSⅡR)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明显下降,而F0显著上升,暗恢复后Fv/Fm恢复程度小于未经DIT处理的叶片。自然光强下,NPQ与与叶黄素循环的脱环氧化程度(A Z)/(V A Z)比值呈明显的正线性关系(R=0.9488^***)。这些结果充分证明依赖与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是茶树叶片光合器官防御强光破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干旱胁迫下大豆与玉米叶片光破坏的防御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随干旱强度的增加,大豆叶片光呼吸速率(Pr)降低的幅度小于Pn,使Pr/Pn比率升高。在轻度及中度干旱下,PSII光化学效率(Fv/Fm)能在暗置后较快地恢复。随干旱强度的增加,叶片光化学猝灭系数下降,非光化学猝死系数升高。干旱使叶片β-胡萝卜素及紫黄质含量下降,而玉米黄质含量(Z)与叶黄素库增加。与大豆相比,玉米在干旱条件下具有较高的Z含量和较大的叶黄素库。  相似文献   

19.
用叶黄素循环抑制剂二硫苏糖醇(DTT)处理7h的柑橘离体叶片,其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大幅度下降;在中等强度光(500μmol·m^-2·s^-1)和高强度光(1500μmol·m^-2·s^-1)下,DTT处理的叶片光化学效率(Fv/Fm)分别下降3.8%和39.7%,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分别下降12%和49.5%,D1蛋白含量也分别下降87%和92.3%;黑暗对DTT处理叶片的各种荧光参数和D1蛋白的影响不大。显示叶黄素循环在保护光系统(PS)II反应中心、抵御光抑制中有一定的积极效应,可能影响了D1蛋白周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