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地球化学是从地球化学学科中分出来的。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它的形成是与В.И.Вернадский(1868—1945)的名字分不开的。В.И.Вернадский首次提出了诸如“生物”、“生物圈”等有重大价值的概念。他是世界上头一个重视研究生物的地球作用的科学家。他认为,“生物”概念是活有机体的总和,表现为质量、化学成分和能量。他写道,“生物”首先是一种宇宙现象,并且不可能脱离生物圈,  相似文献   

2.
苏联科学家扬柯夫斯基教授,不久以前在乌克兰科学院生理学研究所实验室作第554次使狗复活的实验。实验结果良好。在实验中,他把一种特殊装置——“人造心脏”和狗的颈静与动脉连接起来。“人造心脏”可以把狗的血液吸入血管和输入另一个装置,即“人造肺”中。4分钟以後,这隻狗即进入临床死亡状态,它的心脏和肺的作用停止了,反射也停止了。再过10分钟,他拨开“人造心脏”,  相似文献   

3.
达尔文对于物种发展渐进的没有飞跃的理解的错误是不可讳言的。他的这些观点,非常清楚地表现在他的巨著“物种起源”一书中,他写道:“自然界里没有飞跃。”(周建人等译“物种起源”第二分册223页)。又写道:“我认为物种这个名词是为了便利而任意加于一群互相密切类似的个体的,它和变种这个名词本质上并没有区别,变种是指区别较少而徬徨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蘭花     
一、引言 蘭花自古以来就被尊称为“天下第一香”,它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象古籍中的“毛诗”“左傳”早就有过蘭花的記載。2,400多年前的孔子也曾这样讚美过蘭花:“芝蘭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显然,他把蘭花比喻当时高介拔俗的君子。嗣后爱国詩人屈原在他的偉大著作“离骚”中,一再以蘭花自况,有云:“予既滋蘭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这都足以說  相似文献   

5.
学习地质学,总是要弄清其中的两条基本规律——“地层层序律”和“化石层序律”。这很自然要提起它的发现者——“英国地质学之父”威廉·史密斯。威廉·史密斯不仅是属于英国的,而且是属于全世界的,他是整个生物地层学的奠基人,也是对整个地质学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巨匠。威廉·史密斯于1769年3月23日诞生在英国牛津郡丘吉尔城附近一个乡村铁匠的家里,小威廉7岁就失去了父亲。当他11岁,迫于家境贫寒而中途辍学。但他坚持自学,特别喜爱的是数学。 1787年,决定史密斯命运的事发生了。一位测量工程师爱德华·维布来到史密斯的家乡测量教会学校校址。他经人介绍,认识了当时十八岁的史密斯,就欣  相似文献   

6.
逍遥 《生命世界》2007,(5):96-99
在公众为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再发现而盲目热情的时候,摩尔根,这位严谨的胚胎生物学家坐不住了,他决定,用自己的实验来检验这个理论的可靠性。他选择了果蝇——因为这种小东西传代很快——试图通过某种人工方法诱使其突变。他用射线照射它,不让它睡觉整日整夜摇动它,给它喝糖水、咸水、酸水或碱水,改变光照强度时间等等,一切能想到能做到的“蠢事”似乎都做了,然而果蝇不为所动,伤透了摩尔根的心……  相似文献   

7.
张涤生 《生命科学》2005,17(1):94-97
张涤生院士是我国整复外科的开拓者,在国内外整复界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学术地位。在半个多世纪的医疗工作生涯中,他把整复外科临床与科研紧密地结合起来,先后获得国家级、卫生部、上海市科技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共计25项,其中1982年他发明的“应用前臂皮瓣一期阴茎再造术”被国际上称为“张氏阴茎再造术”,为祖国争取了荣誉。“临床和科研相辅相成”是一篇“临床”与“科研”相结合的典型科学回忆。它表明临床与科研结合必将推动临床的发展和促进科研的创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本刊刊登此文必将对我们的科研工作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生理研究室、北京大学植物生理学教研组汤佩松先生在“植物细胞与其周围环境间水分交换关系问题的一个简易处理”一文中,引用了一个新的概念和名词:水分交换本领(C),并将它与“吸水压”(S)分开。使得他本人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也作为  相似文献   

9.
黄慰文 《化石》2012,(2):12-18
引言 1857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回复一位朋友来信问他是否在即将出版的《物种起源》(On che Origin of Species)一书里谈“人类”时写道:“我想我应该回避一切有关‘人’的话题,因为关于它有着这么多的偏见。尽管我公开承认它对博物学家来说是最重要也是最有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化石,奇妙的化石,它记载着地球的沧桑巨变,是研究地球历史的宝贵资料,被人们喻称为“特殊文字”。这里,我们要向大家介绍一位与化石打了近半个世纪交道,熟谙这种“特殊文字”的学者。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卢衍豪。与奇妙的化石结缘六十七年前,卢衍豪出生在福建省永定县一个偏僻的山区。他从小热爱大自然,喜爱爬山、旅行,进龙岩中学后,特别爱听地  相似文献   

11.
如同世界上许多物质一样,维生素早在人类认识它之前就已存在,但是“维生素”这个词的使用则是近一个世纪以来的事。1912年,波兰化学家卡西米尔·丰克在米糠中发现了能预防脚气病的一种含有氨基的有机物(即维生素B1),他将它命名为“Vitamin”。这个词由拉丁文的生命(Vita)和氦(-amin)两个词根合成,因为丰克当时认为维生素都属于胺类。  相似文献   

12.
印度屈班惜(Tipathi)告诉我,他采用了亨德尔(Hindle 1949)以克灭杀(Gam-mexanc)即中国现称“六六六”丙体,杀灭鲺成功的消息。同时他还指出:在杀死鲺所需的浓度下,对于浮游生物并无显著不良影响。“六六六”有这样选择的特性,在实际应用上颇有意义。但是经我试验的结果,仅能证实其部分为正确。“六六六”毒杀见虫的生物学活动物质是丙体(Gamma isomar).它能麻痹昆虫的外围神经系统,以及其向心作用使昆虫致死。众所周知,各种昆虫对于此药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冬天,一只叫金斯博格的23岁的大象死了,美国史密森桑宁学会的丹尼斯·斯坦福博士得知这一消息后,很快采取行动,在他的催促下,史密森桑宁学会要走了这具重两吨的尸体。不久,它被安放在弗吉尼亚州弗朗特罗亚尔附近的国家动物园保护和研究中心。为什么斯坦福博士对金斯博格这只象这么感兴趣呢? “当我们在科罗拉多出土野牛骨骼的地层发掘时,”他解释说,“在  相似文献   

14.
目前生命科学中最时髦是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究竟是什么样的一门学科,它的起源,内容和性质等作者在“试论分子生物学”和“再论分子生物学:科学的革命”两文中讨论过但没有寻根。量子物理学家E.Schrodinger和Max Delbruck可以认为是与分子生物学的根有密切关系的。 Schrodinger和生物学之间的关系在他写的一本小册子“生命是什么”(“What  相似文献   

15.
陈淏子出生于清代初期,他喜欢栽花种树,并在摸索中得到一些经验后,把它写成一本书,叫做“花镜”(1688年),里面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下面介绍一些。 (一)他对植物与环境关系的体会首先我们从他这几句话来谈“……生草木之天地既殊,则草木之性情焉有不异?北方属水性冷,产北者自耐严寒;南方属火性燥,产南者不懼炎威,理势能也。……”就注意了环境与植物的关系,就是米丘林讲的在不同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1988年,以色列儿童外科医生Belson受儿童肾病基金的资助来到斯坦福大学,当时他口袋里装着皱巴巴的一张纸,上面用希伯来小楷写着他经常琢磨的64种有关器械的设计思想,他认为这些器械可能有助于改进医生的工作。他所列的器械之一是所谓“聪明的”内窥镜。这一内窥镜可以随着它所到之处不断改变形状,它基本上是一蛇形仪器,碰到身体内壁时不会把患者碰疼,  相似文献   

17.
一、“因子”遗传发展到“基因”俗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猫生猫,“鼠生鼠”,这是自然界中的遗传现象和客观规律。关于这个遗传方面的问题,历来就有不少科学家研究过,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达尔文和他以前的一些生物学家,对于遗传的理论都认为遗传不过是一个雌体和一个雄体受精之后,把两者亲体的血液和物质混合起来而已,没有什么深奥的理论,亦无规律可循。当时,孟德尔根据他八年的科学实验,提出了颗粒性遗传的概念,认为遗传的性状是由它的遗传因子所决定的。他用豌豆做实验,使高株豌豆跟矮株豌豆杂交,结果产生的杂种第一代(或称z_1)全部是高株豌豆。然后把z_1,即第一代的z代进行  相似文献   

18.
胡经甫教授逝世已经整整八年了。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推行极“左”路线,残酷迫害知识分子,胡教授这位老一辈科学家更是身受其害。“四人帮”的追随者们对他非法立案审查,强加给他“反动学术权威”等莫须有的罪名,进行批判揪斗,使他深受打击和摧残,终于在1972年含冤饮恨过  相似文献   

19.
《“野人”之谜向科学挑战》一文在本刊1979年第1期发表后,文章作者收到了全国各地读者的许多来信,提出了他们耳闻目睹“野人”的情况。其中有一位目击“野人”的科技工作者的来信,特别引人注意。这封信是太原钢铁公司加工厂技术科樊井泉同志写来的。他以亲身经历,生动逼真地叙述了解放初期他在秦岭搞地质普查时,由当地一位林中老人引导,两次看到“野人”母子的情景,并提出苏联学者获悉秦岭有“野人”存在,很可能与他在北京的一次汇报有关。据我们现在所知,樊井泉同志可能是解放后目击“野人”的科技工作者中之第一位。下面特将他的来信摘登于后。  相似文献   

20.
我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科学院支部对于乐天宇同志的检讨会。在这会上,大家揭发了天宇同志的许多错误:他的任务是团结科学工作者,而结果却是把“关系愈搞愈坏”;他的目标是发扬采丘林学说,而做法却是“关门主义”;他的责任是帮助知识分子改造,而他在工作中却“拉拢落后群众”;他是一个献身革命将近三十年的党员,而行为却是“目无组织,目无中央”。这回,党给予他的批评教育,是挽救了他,不烦我说。我所要说的是另一面。党指出:乐天宇犯了宗派主义,个人英雄主义,不能团结党外知识分子。这是大公无私的批评。然而,党越是大公无私,党外知识分子越需要细心地检查自己。因为他所犯的毛病,一般知识分子,连我在内,都犯过了的,而且现在还可能或多或少犯着。要知道,单是一个“英雄”不会发生争执,单是一个宗派不会发生摩擦,争执与摩擦,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