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贵州晴隆、安顺晚二叠世三叶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贵州晴隆、安顺晚二叠世的三叶虫2属6种,其中属于Pseudophillipsia 的5个新种。建立了一新属Acropygy,丰富了晚二叠世三叶虫化石资料。 相似文献
3.
滇西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苔藓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4个双壳类化石组合特征及沉积环境,描述了双壳类2新属(Sichuatrigonia, Pseudoburmesia)和11新种(包括新亚种). 相似文献
4.
黔西晚二叠世鹦鹉螺化石,以往甚少正式报道。笔者将近年来所得标本研究,报道于下。黔西晚二叠世早期乐平(或称龙潭)阶的鹦鹉螺化石比较贫乏,本文所描述的仅二种,其中Lopingoceras sp.产于安顺轿子山龙潭阶顶部,其外形与盐岭齐德鲁组(Chhidru Formation),旧称上长身贝灰岩(Upper Productus Limestone)的“Orthoceras cyclophorum Waagen”相似,但后者壳表横环和缝合线倾斜方向相反,这一未定种与苏联阿美尼亚卓勒法地区上二叠统卓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1933年,Richter首先建立Redlichiina亚目,与Ptychopariina亚目并列,归到后颊目(Opisthoparida)。在Redlichiina亚目中包括Redlichiidea超科,Zacanthoididea超科,Bathyriscidea超科和Dikelocephalidea超科。Ptychopariina亚目中包括Ellipsocephalidea超科,Cryptolithidea超科,Ptychopariidea超科和Calymenidea超科。Redlichiidea超科又 相似文献
6.
贵州西部晚二叠世的䗴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系统描述了贵州西部晚二叠世的(竹蜓)类6属、51种、一亚种和一未定种,其中24新种;建立了两个带和两亚带,自下而上为:1.Codonofusiella 带,2.Palaeofusulina 带,后者包括(1)P.minima-Nankinella guizhouensis 和(2)Palaeofusulina sinensis 两亚带。对Codonofusiella 带的涵意作了进一步阐述,讨论了Palaeofusulina 作为二叠系和三叠系分界标志的重要意义。并扼要介绍了国外晚二叠世含(竹蜓)地层和贵州西部晚二叠世的(竹蜓)类化石带的对比。 相似文献
7.
提要新疆吐鲁番盆地桃树园地区晚二叠世地层称作下仓房沟群,自下而上分为泉子街组、梧桐沟组和锅底坑组,为河–湖相碎屑沉积,剖面连续,层序清楚,动、植物化石丰富。文中研究的腹足类标本产于桃东沟剖面梧桐沟组下部和中部的介壳灰岩层和灰岩透镜体中,见有2层,计有2科4属6种:Xinjiangospira rotundata Yu et Zhu,Xinjiangospira habita sp.nov.、Hydrobia turpanensis Wei、Hydrobia orientalis sp.nov.、Pseudamnicola taodonggouensis sp.nov.和Valvata complanusa sp.nov.;与腹足类共生的有双壳类、叶肢介、介形类,以及植物和脊椎动物化石等,其中双壳类主要是Palaeanodonta,Palaeomutela和Anthraconauta等属。该腹足动物群由Hydrobiidae和Valvatidae的属种组成,标本数量多,壳体小,保存完好,是迄今已知属种最丰富的古生代淡水腹足类动物群。当前梧桐沟组腹足动物群面貌与准噶尔盆地大龙口剖面小龙口组... 相似文献
8.
贵州西部晚二叠世长兴期菊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记述的菊石采自贵州安顺轿子山、六枝纸厂、郎岱黑拉嘎、晴隆中营和大煤山等地,时代都是晚二叠世长兴期。依据地层的纵向分布规律,可分为二个鲜明不同的组合,代表早、晚两期。早期组合以含Shevyrevites,Paratirolites,?Abichites,为特征,其余分子有Pseudogastrioceras及少量原始的Pseudotirolites。这一组合仅见于安顺轿子山螺蛳坡。晚期组合以含丰富的 相似文献
9.
描述贵州兴义地区贵州龙层中新发现的鱼类4新属、4新种和一件新材料,它们是小鳞贵州鳕(新属、新种)Guizhouniscus microlepidus Liu gen.et sp.nov.,小短体鱼(新属、新种)Brachysomus minor Liu gen.et sp.nov.,秀丽兴义鱼(新属、新种)Xingyia gracilis Liu gen.et sp.nov.,臀鳞贵州真颌鱼(新属、新种)Guizhouella analilepidn Liu gen.et sp.nov,和优美贵州弓鳍鱼Guizhouamia bellula Liu et a1.,2002的一件新材料。新的发现和研究表明这是一个颇具特色的晚三叠世早期鱼群。文章还简要讨论各新属新种的系统分类位置和该鱼群在整个鱼类进化中的地位,着重论述贵州弓鳍鱼Guizhouamia的进化意义及弓鳍鱼科的系统发育问题。根据鱼群的特征贵州龙层的地质时代为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黔南地区晚石炭世及早二叠世早期四射珊瑚的研究,建立4个四射珊瑚组合,自下而上:1)Antheria-Pseudotimania组合;2)Nephelophyllum-Eokepingophyllum组合;3)Parawentzellophyllum-Kepingophyllum组合;4)Anfractophyllum组合。组合1、2以Cyathopsidae科分子和Kepingophyllidae科的原始分子为主;组合3以Kepingophyllidae科的典型分子为代表;组合4以Kepingophyllidae的进化型分子为特征。文中描述四射珊瑚9新种及1未定种。 相似文献
11.
报道福建大田崆峒山晚二叠世大隆组、长兴组及早三叠世溪口组介形类35属67种,其中描述8属9种(包括5新种)。产自长兴组的介形类化石被划分为3个组合,自下而上分别是:Polylites magnituberos-Or-thobairdia meishanensis-Pustulobairdia mailinensis组合,Baitrdia urodelofot-OS-orthobairdia exilimarginata-Bairdia subcontracta组合和Petasobairdia bicornuta-Neoamphissites costatus-Kegelites datianensis组合。大田崆峒山介形类动物群在二叠-三叠系界线上下具有明显的突变性质,这与世界其它地区一样,是遭受二叠纪末期的生物大灭绝事件重创所致。根据介形类化石组合特征,并参考共生或共存化石的内容,福建大田地区长兴组大致相当于浙江煤山长兴组的中、上部,长兴灰岩下伏的海相碎屑岩应划归长兴阶。大隆组、长兴组及溪口组的岩性和化石组合特征.显示古环境从滨海沼泽开始,经历浅海盆地→浅水碳酸盐台地→浅海近岸环境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黔西滇东北晚二叠世及早三叠世介形类化石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描述了黔西和滇东北晚二叠世及早三叠世介形类化石计24属、55种,其中包括2新属(Langdaia,Panxiania),2新亚属[Panxiania(Panxiania),Panxiania(Obesella)],42新种,2新亚种和7未定种。分析了龙潭组,长兴组,宣威组,飞仙关组和卡以头组的介形类化石组合特征,并据此讨论了宣威组与龙潭组和长兴组的对比关系,宣威组和卡以头组的划分介线和卡以头组与飞仙关组的对比关系,指出卡以头组的地质时代应为早三叠世。 相似文献
13.
湘西北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早期牙形石古生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牙形石器官的对称性、相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探讨湘西北晚二叠世至三叠纪初牙形动物的生态分布.按器官所包括不同对称型分子的比例,牙形动物器官的对称性可分为4级,器官的对称性越高,动物运动能力越强.湘西北晚二叠世一三叠纪初地层可分为6种沉积相,即盆地相、盆缘-台坡相、开阔台地相、边缘浅滩相、局限台地相和泥坪相.具不同对称级器官的属种在6种沉积相中的差异分布,反映了牙形动物的3种生态类型:自由游泳型、浮游型和底栖型.牙形石地球化学组分的变化与当时环境演变相吻合.随水深增加,化石中的P含量升高,而Ca、s、sr的含量降低;Al、Fe和Ba在近岸浅水环境的牙形石中富集;而Mg的富集指示高盐环境.基于上述研究,划分了4个牙形石相,建立了一个组合横向替代的牙形动物生态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4.
贵州关岭晚三叠世一大型鱼龙类头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记述了产自贵州关岭上三叠统杯椎鱼龙属一新种——亚洲杯椎鱼龙(Cymbospondylusasiaticus sp. nov)。标本为两件几乎完整的头骨,产于法朗组瓦窑段的泥质灰岩中,这是目前已知惟一的晚三叠世(Cymbospondylus属的标本,也是该属时代最晚的一个种。亚洲杯椎鱼龙头部最明显的特征是下颌牙齿仅分布于齿骨的前半部分。此外,新种的吻部极长,超过头骨全长之半,上颌骨非常发达,并且具有已知鱼龙类中最小的眼眶。亚洲杯椎鱼龙是这一大型鱼龙类在北美和欧洲以外地区的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5.
16.
新疆托克逊晚三叠世昆虫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记述了新疆托克逊晚三叠世昆虫化石14属17种。这一昆虫群代表了我国北方三叠纪昆虫的面貌,也是我国最丰富的三叠纪昆虫群之一。从其生态习性分析,这个昆虫群以生活于水中和岸边环境的种类为主,说明当时托克逊地区为一水域环境,气候也很适宜昆虫的生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南部的晚二叠世地层相当发育并产有丰富的菊石和鹦鹉螺化石。赵金科等(1978)曾对华南晚二叠世菊石进行较系统的研究,关于鹦鹉螺,限于标本,仅描述了部分保存较好的。近年来,在安徽、湖南、广西又陆续发现一些鹦鹉螺化石,其中有的保存相当完整,特在此文予以报道。头带角石科鹦鹉螺是二叠世常见的化石,本文新建的Nodonautilus gen.nov.与Neoclavinautilus gen.nov.即属于此类。这类鹦鹉螺的壳面往往饰有发育的肋与瘤,有时骤然一看,与假提罗菊石类有某些相似之处,如果标本好,保存有缝合线则就不难区分,因为鹦鹉螺的缝合线远较菊石的简单。 Permonautilus属系首次在我国发现,这类鹦鹉螺很特征,即在近口部处脐缘迅速向侧部 相似文献
18.
四川新龙晚三叠世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四川省新龙地区晚三叠世植物(包括英珠娘阿组及喇嘛垭组)29属48种。在这植物群中,真蕨植物占优势(8属15种),其中又以扇蕨科,合囊蕨科和紫萁科植物占显要地位,苏铁类植物次之,银杏类和松柏类植物比较丰富,种子蕨类植物出现了叉羽叶和鳞羊齿等。其组合特征与云南一平浪组、四川须家河组植物群,湘赣地区,箐河以及藏东地区晚三叠世中晚期植物群极为相似。与日本成羽,越南东京和东格陵兰等地晚三叠世植物群也比较接近,所属地质时代大致相当,应属于三叠世考依卜中——晚期。指示的气候属热带——亚热带。 相似文献
19.
记述的菊石采自鄂东南大冶柯家湾晚二叠世大隆组,主要产于硅质页岩、硅质岩的灰岩透镜体中,共8属11种.此区大隆组仅相当于长兴阶的上部;Meitianoceras 在本区的出现,表明此属不仅分布于长兴阶的下部,也可延伸到长兴阶的上部.整个大隆组的化石,以自游生物为主,底栖类型很少.菊石中壳体大、壳面肋瘤发育者数量少,而壳饰弱、个体小者大量繁盛,呈现高丰度、低分异度的特点.保存化石的灰岩透镜体中具星散状的黄铁矿.本区晚二叠世晚期处于局部封闭的海湾环境.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的晚二叠世轮藻化石产自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之地表及井下剖面中,计有2属4种,其中2新种(Stomochara kulunshanensis sp. nov., Porochara moyuensis sp. nov.)。这一化石组合不同于我国目前已知的晚二叠世轮藻类组合,而与欧洲同期轮藻类组合相近,可能反映了当时塔里木盆地与欧洲气候环境相近。文中还讨论了晚古生代末期轮藻类的演化关系,指出无顶孔的Paracuneatochara应起源于早二叠世早期或晚石炭世末期的Cuneatochara或与其性状相近的某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