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Bataillon(1929,1930)和朱洗等(1942,1950,1956)曾报告过两棲类卵的受精和卵胶膜有密切的关系。他们的研究都证明蛙和蝾螈的卵,如没有外面的胶膜或用人工方法去除胶膜后都没有受精能力。由此可见,两棲类卵外的胶膜对受精作用是有很重要意义的。关于蟾蜍卵胶在受精时的机制问题,Kambara(1953)和朱洗等(1956)已作过报道。Kambara证明去掉胶膜后的蟾蜍卵,如在卵的表面涂上6%  相似文献   

2.
论交提要     
1.利用单位和三价染色体移植物研究表皮在两棲类肢体再生中的作用The role of epithelium in amphibian limbregeneration,studied by haploid and triploidtransplants,E.D.Hav,Am.J.Anat.91:447—481,1952.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 Rose 关于两棲类肢体再生过程中去分化表皮细胞参与早期再生芽基形成的学说、豹蛙(Rana pipiens)元单价、双价和三价染色体的蝌蚪,按不同的配合方式分别用作施主和寄主。将施主之尾部表皮移植到寄主蝌蚪右后肢的大腿部位,左后肢留作对照。然后,通过两肢体的膝关节处切  相似文献   

3.
在所有脊椎动物当中,大家都知道蛙是水陆两棲的,但假如说鱼类中也有两棲的,就必定有许多人不会相信,特别是那些生活在内地的人们。生活庄沿海的人如果曾经在海滨散步或采集,他们就不难看到在海滩上连爬带跳的弹塗鱼,或者称为跳鱼。跳鱼在陆地上生活时间之长(每天约有一半时间在陆地上)使它们有资格被称为两棲性的鱼类。  相似文献   

4.
肺鱼的夏眠     
生活在半年没有水的地方的鱼,是我们不可思议的事,在中学的教本上,讲到两棲类是由鱼类进化的,提出古代总鳍类的鱼为例。现在我想把肺鱼夏眠的事情提出来谈谈,正可说明这些进化的事例,也算是补充教材的参考资料。原来,这种肺鱼在三亿年前是很繁荣的生物,到了中生代,它就绝灭了,它们已与现在活着的数种肺鱼有所不同,因为现在这些种类的肺鱼是已退化了的,它们仅仅存在着原始的类型,但是这些种类中同两棲类的特征还是有密切的连系。现在所知道的肺鱼有二个亚目,一目是Dipteri它  相似文献   

5.
中国翼手类一属、种新纪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记述了采自中国云南西部和西北部的无尾果蝠属Megaerops及其两个种:泰国无尾果蝠M.niphanae和无尾果蝠M.ecaudatus为翼手类中国属、种薪纪录.标本收藏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6.
关于扬子鱷研究的补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鳄类起源于古生代而兴盛于中生代,距离今天已经有二百万万年,也就是在没有人类之前它已棲息在地球上了。长江下流一带古时称为扬子海峡,因此产生了扬子鳄的名称。世界上现存的鳄类有23种,大都分布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如南美、北美、南非、北澳、南亚等地,只有两种棲息于温带。扬子鳄在分类学上为鳄目、嚣科、嚣属。本属共有两种,一种产于北美密斯西比河流域,固名密斯西比鳄(Alligator mississpiensis);另一种即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 Fauuel)。根据文献,汉口、九江、安庆、芜湖、镇江、苏州、上海等地都有记载,其可靠性如何尚待研究。此二种分布上的距离几乎有地球的半圈。  相似文献   

7.
鸣叫行为是无尾两栖类常见的行为,对其生存和繁殖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目前没有一致的证据,但研究结果暗示了很多无尾两栖类动物的广告和攻击鸣叫行为与其体内雄激素水平密切相关.已有的研究表明,雄激素对无尾类发声器官的肌肉以及运动神经元有重要影响.另外,在无尾类脑部与发声的相关核团中发现雄激素受体的表达.注射精氨酸加压素(AVT)也可以增加蛙类的广告鸣叫及降低释放鸣叫.这些都暗示了激素对无尾类鸣叫行为具有重要作用,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对已做相关研究的所有物种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中枢神经与鸣叫行为相关的精氨酸加压素系统具有高度的进化保守性,而与鸣叫相关的性激素作用系统可能是多次独立起源的.  相似文献   

8.
许多卵生动物具有对付食卵者的精巧策略以降低死亡率,因为早期发育阶段的捕食压力能显著影响具复杂生活史动物的生存。两栖动物卵被水蛭等很多物种所捕食。我们查阅了水蛭捕食两栖类卵的文献,发现27篇论文。在所报道的水蛭捕食两栖类卵的例子中,无尾类(3.6%,n=591)明显多于有尾类(1.6%,n=255)。此外,我们第一次记录到水蛭捕食四趾螈(Salamandrina perspicillata)卵,这也是西欧有尾类的第一例报道。我们没有发现两个两栖动物类群间存在差异。然而,当我们分别分析来自北美、欧洲和亚洲三个地区的数据时,发现北美的有尾类和无尾类间存在显著差异。水蛭可捕食各生活史阶段的两栖动物,因此,水蛭应归为一些两栖类的天敌。  相似文献   

9.
刘俊  陈建业 《化石》2022,(2):23-25
<正>现生的两栖动物包括无尾类(蛙)、有尾类(蝾螈)以及不常见的无足类(蚓螈)。所有现生两栖类被认为是一个单系,1866年由Haeckel命名为滑体两栖类。现生两栖类有一些特有的共同衍征。它们的牙齿带小梗(齿基与齿冠被一个纤维组织带分隔),有两个尖。在滑体两栖类之外只有离片椎类的几个属种(如Doleserpeton,Amphibamus, Gerobatrachus)存在这种牙齿。  相似文献   

10.
有一大群昆虫与螨类常常侵害贮藏中的谷物及谷物产品,引起严重的损失,在实际工作中常通称之为“仓库害虫”。由于此种害虫为害已收获的谷物,其为害的严重性远超过在田间为害谷物的害虫。同时其所棲息的环境与田间完全不同,常易发生猖獗,近年来对此问题研究者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两栖动物染色体研究名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20余年资料,对中国无足、有尾和无尾类两栖动物的染色体研究进行了整理总结。  相似文献   

12.
白鲢,东北地区又称胖头,在黑龙江流域内分布很广。黑龙江中下游、松花江、嫩江等干流中都很丰盛,黑龙江上游呼玛以上的水体中,则尚未见其棲息。本文是根据1957—1958两年内,黑龙江流域渔业考察队在上述地区所采的标本和野外观察的新鲜材料共约70多尾,而整理分析的。白鲢是一种闻名的淡水饲养鱼,生长迅速,市上常见的大小多为2—7市斤,黑龙江中10斤和10斤以上的个体也十分多,下面是1958年4—8月从黑龙江、松花江、嫩江等地所采到的40尾白鲢的体重记录:  相似文献   

13.
大鲵(Cryptobranchus japonicus)俗名叫娃娃鱼,产于我国广四、贵州、四川等地,在初级中学课本动物学已有提到。去年我校学生李海松的父亲,为我校生物组搜集教材,在河南省登封县城郊北庄乡捕获这种大鲵一条。体长一米,色灰黄,头扁圆,眼小,皮肤裸出粘滑,尾纵扁。棲息于山溪中。  相似文献   

14.
2018年4—5月,采用直接观察方法,对长白山地区同域分布的极北鲵(Salamandrella keyserlingii)和东北小鲵(Hynobius leechii)的产卵时间、卵袋附着物、产卵场和产卵位点的生境因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两种有尾类在产卵时间和产卵场空间分布上存在重叠,海拔可能是导致这两种有尾类单独或共存分布的重要因素;极北鲵卵袋的附着物主要为水草,占66.15%,而东北小鲵卵袋的附着物主要为枯枝,占71.60%;两种有尾类的产卵场生境无显著差异,但在产卵位点的产卵深度、水温和水面杂物盖度等微生境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极北鲵选择在产卵深度较浅、水温较高、水面杂物盖度较大的地方产卵,东北小鲵选择在产卵深度较深、水温较低、水面杂物盖度较小的地方产卵。由此可知,产卵位点的生境分离是这两种同域分布的有尾类共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不同无尾类蝌蚪的实际分布状态,设计了体积面积像素换算法(VAPT法)、样方拍照计数法,并结合经典的标志重捕法,通过对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中华蟾蜍指名亚种(Bufo gargarizans gargarizans)、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a)蝌蚪群体进行数量资源调查,以探究蝌蚪数量调查的方法及适用性。结果表明,VAPT法、样方拍照计数法具有科学性与适用性,值得探讨。新方法的设计与应用可以对无尾类蝌蚪数量调查方法作有益补充及完善,对无尾类种群数量调查数据的准确与完整性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方法动物学家对於鱼类中的总鳍鱼与肺鱼发生很大兴趣,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种类极端地稀少,另一方面而且是更重要的方面是通过对它们的研究,我们能够提供出关於水棲脊椎动物如何进化到陸棲的一些線索。当然这样的问题是必须结合两楼类动物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灰兔和白兔     
在苏联欧洲部分的中部地带,我们可以看到两种兔子:灰兔和白兔(图1)。灰兔一般居住在旷野(草原、田野,草泽等地方),而白兔,则是典型的林棲动物。可是在中部地带范围以外,两种兔子居住地的这种差别,则也不一定绝对如此。例如在哈萨克斯坦东部就没有灰兔,而白兔则也广泛地分布在开旷的草原上.白兔一般总是住在没有森林的苔苏地带(苔原)。同时大家也知道,它也棲息在比里牛斯山脈和阿尔卑斯山脈的  相似文献   

18.
无尾目Anura是现存两栖类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类群,在多种生态环境中都有分布,根据生境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极具代表性的2类:树栖蛙类与非树栖蛙类,这两类的前肢形态具有较大差异。为了探究无尾目前肢形态与生境和系统发育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收集629号保存完好的无尾目标本的前肢形态学数据,通过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了树栖蛙类和非树栖蛙类的前肢形态差异,并利用系统发育独立差(PIC)的方法评估观察到的差异。结果表明,树栖蛙类的相对手长长于非树栖蛙类,相对手长和相对前臂长的进化分别与不同因素相关,其中生境是树栖蛙类相对手长延长的主要相关因素(Wilcoxon秩和检验:P=2.20e-16;PIC:P=2.34e-05,r2=0.465 8);相对前臂长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与生境的关系并不明显(Wilcoxon秩和检验:P=1.77e-05;PIC:P=0.058 4,r2=0.118 1)。本研究结合形态特征、系统发育关系和生境,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前肢形态的进化与生境之间的关系,进而为无尾目物种的环境适应性进化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答:我们课本上讲的是青蛙的变态.青蛙是无尾两栖类的代表动物.两栖类的另一大类群,如大鲵、东方蝾螈等属有尾两栖类,它们的变态与无尾类的变态有许多不同之处.在变态过程中,虽然也是由肺呼吸代替了  相似文献   

20.
论文提要     
秃鼻鸟鸦通常棲居在最老的(树龄40~50年)树林或林带的林缘,当缺乏较老的树林时,也可棲居于较幼的(树龄15~20年)树林。不同地点鸦群的秃鼻鸟鸦数量自200~1500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