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为双链环状小DNA病毒,它不仅能引起黏膜上皮的良性增生,也可以导致癌症如宫颈癌、阴茎癌、口咽癌的发生。HPV重组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其分化培养,可以应用于HPV早期感染、HPV感染对宿主细胞生命周期影响的研究,也可进一步诱导,用于深入研究DNA损伤修复途径对病毒复制的影响、以及HPV整合机制。本文将主要围绕HPV重组细胞模型的建立、分化培养的方法以及重组细胞模型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人乳头瘤病毒及其致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德光  何之恒  蓝柯 《生命科学》2008,20(6):843-848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 pilloma virus,HPV)的持续感染是导致妇女宫颈癌发生的一个关键因素。HPV感染宫颈上皮细胞后,可以通过抑制免疫应答,在部分个体中建立潜伏感染。高危HPV编码的蛋白在持续感染的过程中,操控了细胞多种重要功能,如凋亡、增殖、细胞周期调控等,使得宫颈上皮细胞的形态学、遗传物质、表观遗传学等都发生重要改变。部分感染人群的宫颈上皮细胞因此会被转化,并在协同因子相互作用下,逐渐转化为宫颈癌。HPV在宫颈癌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HPV感染致宫颈癌机制最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本对人乳头瘤病毒早期基因之一E5基因的致癌性的分子机理进行了综述,对E5蛋白与生长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一些癌基因的反式激活作用及细胞缝隙在连接的损伤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人乳头瘤病毒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乳头瘤病毒研究的新进展于修平,卞继峰(山东医科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济南250012)ResearchProgressonHumanPapillomaViruses¥YuXiuping;BianJifeng(DepartmentofMicrobiol...  相似文献   

5.
人乳头瘤病毒转化基因致癌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与宫颈癌及其他生殖道和肛周等恶性肿瘤有密切关系。本文综述了近年来HPV16转化基因在转录耕接、转录调控及致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组整合在宫颈癌等多种肿瘤中被发现。流行病学和实验证据支持高危型HPV基因组整合在宫颈癌等相关肿瘤中起重要作用,其发生可能与宿主染色体不稳定和DNA甲基化相关。近年来发现克隆选择与干扰素通路相关。另外,整合对宿主细胞基因影响和整合位点检测方法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就高危型HPV基因组整合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8.
刘勇 《微生物与感染》1998,21(1):12-14,17
人乳头瘤病毒与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由于病毒至今尚不能在体外培养,因此限制了对其致病机制和疫苗研究的进程。近年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表达了HPV与致病和疫苗研制相关的基因。这些研究为探索HPV在引发肿瘤过程中的作用,确定其抗原表位,诱导机体产生抗病毒攻击免疫反应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栾怡 《微生物与感染》1998,21(3):15-17,38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公认的几种瘤病毒之一,与多种人类良、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有效疫苗的研制,对控制HPV感染和HPV相关肿瘤的免疫治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近年来HPV的肽疫苗、重组病毒(细菌)疫苗,病毒样颗粒(VLP)疫苗以及DNA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宫颈癌发病率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每年约有50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其中80%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每年约有新发病例13.15万,占世界新发病例的28.8%。近年来宫颈癌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从原来的40-50岁提前到35岁左右。人  相似文献   

12.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致瘤病毒,在人类广泛传播,能在人的皮肤或粘膜引起良性肿瘤,并与人类多种癌症有关。已发现HPV有60个以上的型别,均以人为单一宿主。近几年的研究对病毒基因组与基因编码产物有了深入了解,对病毒的可能致癌机理作了深入探讨。由于HPV不能在体内外增殖,无法以培养法获得大量病毒及制备疫苗,又由于病毒的DNA性质,疫苗不能以完整病毒颗粒制备,HPV疫苗的研究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已设计了一些高科技的HPV疫苗。本文对近几年来HPV及其疫苗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人乳头瘤病毒致癌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宫颈癌发病率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每年约有50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其中80%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每年约有新发病例13.15万,占世界新发病例的28.8%.近年来宫颈癌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从原来的40~50岁提前到35岁左右[1].  相似文献   

15.
YY1抑制效应的破坏可促进人乳头瘤病毒16型癌基因的转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董小平  刘红 《病毒学报》1999,15(2):125-129
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癌基因的表达受病毒早期启动子P97的控制。位于LCR上YY1蛋白结合位点的破坏可明显提高P97的活性。为了观测YY1位点破坏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对病毒e6/e7基因转录的影响,将构建的带有LCR特异性突变的重组HPV16全基因组DNA和HPV16野毒株DNA转染至培养细胞,同时组建HPV16E6反向序列RNA体外转录质粒。RNase保护试验证实,突变HPV16DNA在短  相似文献   

16.
人乳头瘤病毒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十分普遍,应用分子生物学最新技术对HPV的检测及流行病调查对该病毒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许多新思路。本文从宏观上对HPV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子宫颈癌是一类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并严重危害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的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在发展中国家,是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一因素。自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因发现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导致子宫颈癌而获得2008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全世界广泛认可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引起子宫颈癌的最主要生物学因素。HPV病毒的持续感染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就HPV病毒的生物学结构、女性生殖道HPV病毒的感染途径以及HPV病毒诱发子宫颈癌机制的最近的研究进展进行扼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魏薇  周瑾  刘莹 《生物磁学》2011,(7):1385-1387,1372
子宫颈癌是一类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并严重危害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的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在发展中国家,是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一因素。自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因发现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导致子宫颈癌而获得2008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全世界广泛认可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引起子宫颈癌的最主要生物学因素。HPV病毒的持续感染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就HPV病毒的生物学结构、女性生殖道HPV病毒的感染途径以及HPV病毒诱发子宫颈癌机制的最近的研究进展进行扼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类无包膜的小DNA病毒,其衣壳蛋白由主要衣壳蛋白L1和次要衣壳蛋白L2组成,持续感染HPV将引起宫颈癌和尖锐湿疣等多种疾病。HPV衣壳蛋白L1和L2中分布着大量中和表位,并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HPV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高滴度的中和抗体并阻碍病毒感染,进而预防宫颈癌等疾病的发生。分析阐述HPV衣壳蛋白中和表位及抗体的中和作用机理,有助于阐明HPV疫苗预防病毒感染的作用机制,为今后设计新一代保护范围更广的HPV疫苗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就HPV衣壳蛋白中和表位及抗体的中和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