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饮食管控和普通饮食2种方式对冠心病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营养管控组采用严格的饮食管控措施,普通饮食组不予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控制情况、营养状况血清指标、营养状况评分等差异。结果:营养管控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显著低于普通饮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管控组患者的MNA营养评分显著高于普通饮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管控有利于冠心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脂水平,有利于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对冠心病患者预后可能起到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授权教育联合奥瑞姆自理模式(Orem self-care model)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98例我院U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9)与研究组(n=49)。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采取授权教育联合奥瑞姆自理模式。入院时及干预后统计两组自我效能评分(IBD-SES)、生活质量分值(SF-36)、抑郁及焦虑分值(SDS,SAS)、治疗依从性、夜间排便次数。研究发现,干预后两组IBD-SES分值较干预前增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后两组SF-36分值相比较于干预前均有所增高,且对照组较研究组低(p<0.05);干预后两组SDS及SAS分值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治疗依从性(95.92%)较对照组(79.59%)高(p<0.05);干预后两组夜间排便次数较干预前减少,且研究组较对照组少(p<0.05)。本研究初步说明,联合采用授权教育及奥瑞姆自理模式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干预效果显著,可提高其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缓解负性情绪状态,改善治疗依从性,并减少夜间排便次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影响。方法:以本院2016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98例胃癌患者为对象,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49例予以肠外营养干预,试验组49例予以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比两组术后营养状态、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估量表(PG SGA)评分为4.01±1.33分,比对照组的5.20±1.80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白细胞介素 2(IL 2)、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及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均比对照组高,而白细胞介素 6(IL 6)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有助于改善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营养指标,并且促使其免疫功能提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的营养护理干预在妇科肿瘤围术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选取辽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妇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对症手术治疗。将之按照营养干预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其中对照组常规术前禁食禁水,术后6h进食的方式进行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则于术前4d予以患者营养物质支持。分别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入院7d后和入院14d后的营养状况主观评价(SGA)得分和客观营养状况指标(包括总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进行合理评估,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和随访6个月的生活质量(SF-36)。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SGA量表和客观营养状况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7d时和14d时,两组患者的营养正常、轻度营养不良、中度营养不良等SGA量表指标和客观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入院时,其中以观察组入院14d时的SGA量表和客观营养状况指标最优,差异显著(P<0.05);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及体重差等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另外,对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短期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营养护理干预在妇科肿瘤围术期患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个性化饮食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饮食干预组采用严格的饮食管控,对照组不予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血脂控制情况、营养状况的差异。结果:经过3个月干预,饮食干预组FPG、2h PG、TC、TG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LDL、HDL水平干预前后没有显著变化(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FPG、2h PG、TC、TG、LDL、HDL水平没有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FPG、2h PG、TC、T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LDL、HDL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个月干预,饮食干预组TP水平、MNA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ALB水平干预前后没有显著变化(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TP、ALB、MNA评分没有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TP水平、M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LB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饮食干预有利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更好的控制血糖、血脂状况,同时还有利于改善患者自身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营养支持小组对临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一般营养状况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18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专业的营养支持小组为患者提供专业化营养支持;分析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两组干预前相关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显著(P<0.05)。SGA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营养状况良好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专业的营养支持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提供营养支持,可改善患者营养不良情况,促进患者营养全面提升,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添加乳清蛋白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肠内营养,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和乳清蛋白强化的早期肠内营养,两组均治疗28d。比较两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肺部感染、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28d后体重、总蛋白、血红蛋白和白蛋白等营养学指标水平分别为59.45±22.25kg、72.05±7.42g/dL、16.02±2.75g/dL和41.15±3.68g/dL,均高于对照组的45.42±13.95kg、56.73±6.98g/dL、8.24±2.63g/dL和29.34±2.75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4d后IgA、IgG、IgM等免疫球蛋白以及CD4+、CD4+/CD8+等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水平上升,对照组治疗21d后免疫球蛋白及其T淋巴细胞和其亚群水平出现升高,且治疗14d、21d以及28d后观察组免疫球蛋白及其T淋巴细胞和其亚群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骨折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67%(2=7.64,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添加乳清蛋白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预后,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水平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授权教育联合奥瑞姆自理模式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本研究选取11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研究组患者采取授权教育联合奥瑞姆自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指导,对照组仅采取常规的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生存质量评分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自我效能总分、压力和情绪管理、医疗护理管理维度、病症管理维度、缓解期的维持管理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自我效能总分、压力和情绪管理、医疗护理管理维度、病症管理维度、缓解期的维持管理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一般健康状况、机体疼痛、心理健康、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情感角色、社会功能、活力及总均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一般健康状况、机体疼痛、心理健康、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情感角色、社会功能、活力及总均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用药依从性评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用药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表明,授权教育联合奥瑞姆自理模式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营养咀嚼片对湖南省古丈县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及营养状况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湖南省古丈县18家山村幼儿园学龄前儿童405名,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日补充营养素咀嚼片1片,对照组则不进行任何营养干预,干预15个月后,对该部分对照和干预组(36~83月龄)的405名学龄前儿童同时进行身高、体重、血红蛋白的测定,分析两组学龄前儿童在不同月龄的身高、体重、年龄别体重(WAZ)、年龄别身长(HAZ)、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血红蛋白及贫血率的差异。结果:总体身高、体重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48~59月龄学龄前儿童的身高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月龄段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8~59月龄干预组儿童HAZ为(-0.75±0.91),对照组HAZ为(-1.22±0.8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低体重率和生长迟缓率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同月龄段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总体血红蛋白浓度为(11.83±2.48)g/dL,对照组总体血红蛋白浓度为(10.90±2.07)g/d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儿童贫血率干预组为45.8%、对照组为60.1%,干预组较对照组下降了2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给该地区学龄前儿童补充营养素全面的营养素咀嚼片后,可显著地降低儿童的贫血率,但对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则无显著性改变,开展该项目对改善贫困农村的营养状况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与研究食管癌患者术前应用营养风险筛查与干预对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共174例纳入研究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基础上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干预;比较两组术后2w营养状况、排气排便时间、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别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将营养风险筛查与干预应用于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促进康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对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营养状况、肾功能损害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期间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共10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方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医学营养治疗的方法,观察组采用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的方法,比较2种方法对DN患者两组患者营养状况、肾功能损害及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营养状况指标,治疗后观察组SGA评分结果显示营养正常,对照组SGA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仍处于轻中度营养不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BMI、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肾功能损害指标,治疗后观察组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Scr)、血尿酸(UA)、血尿素氮(BUN)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炎症反应指标,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水平(CRP)、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可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营养状况、肾功能损害及炎症反应,且疗效优于传统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分析肠内营养支持和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营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COPD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营养方案和护理措施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营养和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并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营养和护理前后营养水平和肺功能变化,统计和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营养支持和护理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等肺功能指标和体重、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等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社会功能、生活能力、角色实现、心理状态和生理职能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对COPD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和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肺功能和营养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补充性肠外营养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选取的120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补充性肠外营养,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恢复经口饮食时间、患者营养状况、临床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经口饮食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2w后,观察组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转铁蛋白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血红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转铁蛋白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在治疗前后没有显著差异(P>0.05);营养支持2w后,观察组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视黄醇结合蛋白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治疗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补充性肠外营养有利于严重创伤患者尽早恢复经口饮食,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这种营养方式不会对患者临床结局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鼻饲法在ICU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选取的100例ICU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改良鼻饲法,对照组常规鼻饲,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营养状况、血糖水平、鼻饲相关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肠内营养支持2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鼻饲2周后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鼻饲前后血红蛋白水平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鼻饲1周血糖水平、鼻饲2周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鼻饲第1天(P<0.05),但观察组鼻饲1周血糖水平、鼻饲2周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肠内营养支持2周后,观察组呕吐、高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反流、腹泻发生率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鼻饲法有利于减缓ICU患者营养状况恶化,有利于ICU患者控制血糖水平,有利于减少鼻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维生素B12联合叶酸对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调控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同期从本院随机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干预4周;健康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在干预前和干预后晨起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Hcy水平以及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血清NO、ET-1、sICAM-1水平,观察3组间血清Hcy水平差异,各组干预前后血清Hcy水平差异,以及干预组和对照组经干预后血清NO、ET-1、sICAM-1水平的变化和两组间的差异。结果: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干预前,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而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无差异。联合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降低[(15.105±2.998 vs 21.370±2.891)μmol/L],且低于对照组[(15.105±2.998 vs 20.037±3.367)μmol/L](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NO水平均较干预前增高(P<0.05),且干预组患者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69.555±5.277 vs 62.248±5.283)μmol/L]( P<0.05);两组患者血清ET-1[(59.680±6.109 vs 69.047±4.917)pg/mL]和sICAM-1[(202.375±5.951 vs 230.838±8.208)μg/L]水平均明显下降,且干预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正常对照者,而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干预可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Hcy水平,调整血管内皮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与研究品管圈活动对临床恶性肿瘤进食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和对吞咽功能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恶性肿瘤进食困难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研究对象为对照组(此期间我院未实施品管圈活动),共49人;2016年12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研究对象为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活动)。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情况、一般营养状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经干预后吞咽能力均有所上升,优于干预前,且干预后观察组吞咽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不同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球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较干预前自评项目、功能尺度显著提升,单项测量项目和症状尺度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合并进食困难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吞咽状况和营养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肠外营养支持在癌症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选取的168例癌症晚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静脉营养,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机体免疫情况、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3w后,观察组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w后,观察组IgA、IgM、IgG、CD3+、CD3+/CD4+、CD4+/CD8+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IgA、IgM、IgG、CD3+、CD3+/CD4+、CD4+/CD8+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gA、IgM、IgG、CD3+、CD3+/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w后,观察组QO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QOL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外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癌症晚期患者生活质量和癌症晚期营养状况,有利于改善和进一步预防癌症晚期患者机体免疫力的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营养护理干预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患者的止血及康复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87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营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有效率、出血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心理状态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干预有效率(95.5%)显著高于对照组(64.3%),且具有统计差异。观察组中再出血患者和出血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患者中采用营养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加快患者康复,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给应激反应、心理弹性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改善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康复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抛掷硬币法将2019年1月-2022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80例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患者行常规干预,观察组40例患者行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本指标、应激反应、心理弹性、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住院时间均短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皮质醇、肾上腺素水平与心理弹性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皮质醇、肾上腺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心理弹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CD3+、CD4+及CD4+/CD8+水平较干预前升高,CD8+水平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CD3+、CD4+及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干预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升其心里弹性,还可降低患者应激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加快其术后康复进程,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测定早产儿出生后不同时间点血清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水平,探讨肠外营养对早产儿血清Ghrelin水平的影响及其与体格发育的关系。方法:选取32~35 w早产儿共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母乳喂养,根据情况适当补充葡萄糖液及电解质液;观察组在给予母乳喂养的同时,加以肠外营养干预。采集患儿脐血、第72小时和第7天时股静脉血,测量患儿身高、体重及头围,利用ELISA法测定血清Ghrelin浓度。观察两组患儿血清Ghrelin浓度变化和体格发育情况。结果:肠外营养干预前,两组患儿血清Ghrelin浓度和身高、体重、头围均无差异(P>0.05)。肠外营养干预后,72 h[(0.805±0.146) vs(0.673±0.156)ng/mL]和7 d[(1.008±0.146)vs(0.847±0.156)ng/mL]均有观察组患儿血清Ghrelin浓度较对照组增高(P<0.05),且在第7天,观察组患儿体重[(2.580±0.278)vs(2.439±0.305)kg]、身高[(45.084±2.896)vs(43.990±2.332)cm]和头围[(30.747±1.065)vs(30.415±0.917)cm]均较对照组高。结论:肠外营养可调节早产儿血清Ghrelin浓度,有效提高患儿体格发育,最终实现追赶性生长,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