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用于急性发作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断的160例急性发作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仅给予抗炎、解痉、平喘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营养支持治疗。检测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营养状况、血气指标、免疫指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营养状况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LB)、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水平及外周淋巴细胞计数均较照组显著升高(P0.05)。此外,观察组的PO_2高于对照组,PCO_2较对照组降低,且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及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急性发作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及免疫功能,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10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55例)和常规组(5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低流量吸氧以及支气管舒张等,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营养支持干预,观察周期为1年,随访两组患者的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免疫指标、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等相关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结束后,干预组患者的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免疫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干预可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肺功能和免疫功能,降低其住院时间和病死率,可作为改善患者预后以及延缓其病情进展速度的一种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曲亚楠 《蛇志》2017,(2):208-209
目的探讨化痰活血降气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化痰活血降气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症状改善评分、CAT评分、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CAT评分与肺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化痰活血降气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黄惠棉 《蛇志》2012,(4):370-372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和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疗程7天;对照组30例给予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疗程7天。疗程结束观察患者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第1s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EV1%、FEV1/FVC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及FEV1/FVC均有明显升高(P<0.05),但改善情况不如治疗组。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电解质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沙丁胺醇、布地奈德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给药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为临床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至2011年收治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住院病历,分为两组,60例对照组,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治疗和内科药物治疗等常规治疗,60例观察组,给予联合使用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与内科常规治疗。通过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气、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观察指标改善显著好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气参数,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旨在推广高才达主任医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的临床经验,以及观察五子参药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属肺脾两虚、痰浊内蕴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n=45)和治疗组(n=45),对照组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气雾剂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五子参药汤,两组疗程均为12 w。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肺功能、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量表)、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 MRC)量表及治疗后6个月内因COPD急性加重的再次住院次数。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1.11%vs 82.45%,P<0.05);治疗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FEV1/FVC较治疗前均有增加,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 MRC量表、CAT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子参药汤可有效治疗肺脾两虚、痰浊内蕴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3年12月急诊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94例,根据预后结果分为死亡组17例及存活组77例,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存活组较死亡组BMI、血肌酐值、清蛋白、pH值、PaCO2、FT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较存活组在APACHEⅡ,CCS,有创通气率及合并肺心病率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合并肺心病率、APACHEⅡ评分、肌酐、清蛋白为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急诊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如合并肺心病率,APACHEⅡ评分较高,血肌酐较高,清蛋白较低,这些因素提示我们患者预后较差,需及早进行相关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120例,根据营养支持方案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入院24h内禁食水,待休克期渡过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入院后24h内行短肽型肠内营养剂营养支持,待患者休克期渡过后给予对照组相同的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前和营养支持4w后各营养指标变化和创面愈合情况,比较两组营养支持过程中出现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和正氮平衡变化。结果:营养支持前,两组患者各营养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营养支持后,观察组体重、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正氮平衡恢复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营养支持期间观察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825,P<001)。结论:对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能显著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促进创面愈合,对胃肠道不良反应小,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分析肠内营养支持对白血病患者在化疗时的营养状况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青岛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白血病患者38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192例和对照组18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WDPAP方案化疗,同时给予观察组肠内营养支持,化疗时间为4w。观察和比较两组化疗期间或化疗后营养状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三角肌皮皱厚度和上臂围测量值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最低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粒细胞缺乏症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化疗期间观察组恶心呕吐、腹泻和黏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白血病化疗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增强机体血液系统的化疗耐受能力和降低不良反应,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痰色评分与肺部微生物、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22例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根据其痰色评分分为1~2分组(n=30)与3~4分组(n=92),比较两组患者肺部微生物分布、病情严重程度分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白细胞(WBC)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痰色评分与肺部微生物、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3~4分组患者肺部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白假丝酵母、酵母样真菌、丝状真菌检出率与1~2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4分组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显著高于1~2分组(P<0.05)。3~4分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布与1~2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分组患者CAT评分、WBC水平、CRP水平均显著高于1~2分组(均P<0.05)。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痰色评分与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白假丝酵母、酵母样真菌、丝状真菌检出率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而与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CAT评分、WBC水平、CRP水平、病情严重程度呈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 痰色评分与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微生物和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有望成为临床评价该类患者肺部微生物分布及病情严重程度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行营养支持联合免疫调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8例和对照组92例,对照组给予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免疫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61,P<0.01),外周血管淋巴细胞(TLC)、IgA以及T淋巴细胞(CD4+、CD8+、CD4+/CD8+)等免疫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体重、TP、ALB等营养指标和PaO2、SaO2、PaCO2等血气分析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对老年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在营养支持基础上给予免疫调节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营养水平和免疫功能,增加肺通气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长期慢病管理计划中确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其在2013年1月至12月间发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事件的情况,并采用面对面访谈式问卷调查方法,在2013年12月对患者进行肺疾病评估测试、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以探讨急性加重发生对患者健康的影响。结果:50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过去1年间220例(43.7%)有急性加重发作,其CAT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高于未发生急性加重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发作患者中,66.4%的生活质量均受到中等程度及以上影响,高于无急性加重发生组(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有急性加重发作的患者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状态的患病率也高于无急性加重发作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对患者生活质量、精神状态均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放射性肠炎合并肠梗阻患者应用术前营养支持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青岛市中心医院慢性放射性肠炎合并肠梗阻患者,根据患者是否接受术前营养支持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探讨术前营养支持对患者营养指标、手术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各项营养指标均有提升,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显著优于入院时水平,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造口率和住院时间亦优于对照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内比较,接受胃肠内营养支持或联合营养支持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造口率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全胃肠外营养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将术前营养支持应用于慢性放射性肠炎合并肠梗阻患者临床治疗中,可提升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术后不良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观察序贯肠内外营养支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肠内组(n=30)、肠外组(n=30)和序贯组(n=30)。对比三组患者营养指标、胃肠黏膜功能和免疫功能,观察并记录三组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序贯组的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住院天数短于肠内组、肠外组(P<0.05)。序贯组营养支持2周后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均高于肠内组、肠外组(P<0.05)。序贯组营养支持2周后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均高于肠内组、肠外组(P<0.05)。序贯组营养支持2周后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均低于肠内组、肠外组(P<0.05)。三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序贯肠内外营养支持应用于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可促进患者免疫功能提高,营养状况改善,同时还可促进胃肠黏膜功能恢复,缩短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和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蛋白表达与急性加重风险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诊断为慢阻肺患者30例,分为慢阻肺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患者各15例,并与20名健康非吸烟者对照比较。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三组研究对象PBMCs中SIRT1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0.75±0.06)相比,慢阻肺低风险组患者PBMCs中SIRT1蛋白表达(0.49±0.09)显著降低(P0.05);与慢阻肺低风险组患者相比,高风险组患者SIRT1蛋白表达(0.28±0.09)进一步降低(P0.05);Pearson直线相关法分析慢阻肺患者SIRT1蛋白表达水平与FEV1%呈显著正相关(r=0.757,P0.05),与急性加重频率呈显著负相关(r=-0.776,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SIRT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与急性加重频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电脑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3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加噻托溴铵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变化、运动能力、生活质量、预后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各项指标、6分钟步行距离(6MWD)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同期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12个月内发生急性加重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使用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且急性加重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梁瑜 《蛇志》2013,25(1):31-32
目的观察盐酸纳洛酮联合呼吸兴奋合剂(氨茶碱+洛贝林+尼可刹米+地塞米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12月~2012年10月收住ICU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性脑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吸氧、应用呼吸兴奋合剂、抗感染、维持酸碱平衡及纠正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并观察两组病人的精神状态、血气分析、生命体征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1.8%(P<0.01)。结论盐酸纳洛酮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性脑病的治疗作用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对比不同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对2型糖尿病(T2DM)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和Th17/Treg免疫应答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93例T2DM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按照信封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47例),对照组接受传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研究组接受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方案,观察两组血糖水平、营养指标、肠黏膜屏障功能和Th17/Treg免疫应答平衡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 1~7 d 后的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研究组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研究组血浆内毒素(ET)、二胺氧化酶(DAO)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研究组Th17、Th17/Treg低于对照组;Treg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方案有利于降低T2DM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血糖水平,促进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恢复,进而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及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痰嗜酸性粒细胞(EOS)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全身激素治疗的指导作用。本研究选取AECOPD住院的58例患者,根据诱导痰细胞分类将痰EOS≥3%定为A组(18例),EOS3%随机分为B组(20例)、C组(20例)。三组都进行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此外A组、B组再接受强的松片口服治疗2周,三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分别进行肺功能测定、痰细胞计数、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问卷)和CRP测定。并随访4周,观察治疗失败病例。通过相关信息表明,治疗前A组CAT评分、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高于B组、C组,痰中性粒细胞、CRP低于B组、C组;治疗前后三组中在肺功能、CAT量表改善A组效果最为显著,B组效果最差。研究表明痰嗜酸性粒细胞检查可以对COPD急性加重患者进行分层,作为优化激素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脑出血患者术后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支持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将高压氧科脑出血患者分为肠外营养(PN)组、肠内营养医用制剂(EN1)组、肠内营养医用食品(EN2)组,比较3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3w后血清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及CD3+、CD4+等免疫生化指标,观察恶心、呕吐与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并测量AMC、TSF值。结果:3组生化指标ALB、TG、CD3+、CD4+等指标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营养支持后比较,PN组血清ALB水平最低,EN2组血清ALB水平最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N组血清TG水平较EN1、EN2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EN2组CD3+、CD4+较PN及EN1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EN组平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明显低于PN组,EN2组低于EN1组,3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肠内营养制剂虽无改善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远期疗效的明确依据,但可在急性期治疗中减少并发症及住院时间、降低治疗总费用。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较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