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情况,并分析营养支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对临床疗效、免疫指标、肺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80例非急性加重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再选取3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Ⅰ和观察组Ⅱ,每组180例,分析3组患者治疗干预前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特点。观察组Ⅰ患者给予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Ⅱ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早期营养支持,观察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营养状况、免疫指标、肺功能的改善情况,并采用CAT评分法评价慢阻肺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干预前,对照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Ⅱ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观察组Ⅰ(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Ⅱ患者的肺活量、第1秒用力肺活量、第1秒率、FeNO、Th1/Th2、CAT的改善程度均优于观察组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Ⅱ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营养支持有利于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的康复,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用于急性发作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断的160例急性发作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仅给予抗炎、解痉、平喘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营养支持治疗。检测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营养状况、血气指标、免疫指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营养状况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LB)、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水平及外周淋巴细胞计数均较照组显著升高(P0.05)。此外,观察组的PO_2高于对照组,PCO_2较对照组降低,且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及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急性发作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及免疫功能,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不同的糖皮质激素给药方式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00例,根据糖皮质激素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A组患者给药方式为吸入,B组患者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联合吸入。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气改善情况、肺功能和不良反应事件情况。结果:B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等均明显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10.0%,明显低于A组患者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糖皮质激素,不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各项临床指标,且不良反应率相对于吸入给药方式更低,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覃桦  赵晓琴  兰学文  陈强  胡杰妤  陈朝彦 《蛇志》2013,(4):375-377,420
目的探讨血清电解质紊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2007年7月~2008年1月收治的21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血清电解质水平分为非电解质紊乱组86例和电解质紊乱组127例,分析不同电解质水平与COPD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性,两组的住院时间、发生酸碱失衡、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电解质紊乱组经治疗后,得以纠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纠正无效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OPD合并电解质紊乱较非电解质紊乱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入住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时间长,前者病死率较后者高。电解质紊乱可以作为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顺尔宁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经2周洗脱期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顺尔宁治疗,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参数、血气分析、生活质量以及血清LTB4、IL-8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参数、血气分析指标和生活质量均有改善,研究组肺功能参数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研究组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LTB4、IL-8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顺尔宁能降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LTB4、IL-8含量,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行营养支持联合免疫调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8例和对照组92例,对照组给予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免疫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61,P<0.01),外周血管淋巴细胞(TLC)、IgA以及T淋巴细胞(CD4+、CD8+、CD4+/CD8+)等免疫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体重、TP、ALB等营养指标和PaO2、SaO2、PaCO2等血气分析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对老年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在营养支持基础上给予免疫调节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营养水平和免疫功能,增加肺通气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魏娜  唐焕新  杨雪梅  冯力  吴蔚  佟达 《生物磁学》2013,(35):6933-6936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用于治疗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6月在我愿接受治疗的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参麦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参麦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加以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住院时间、肺功能指标(FEVl)及血气分析情况等相关指标。结果:参麦组的治愈率为91.18%,与对照组的53.12%相比较,差异显著(X^2=10.8800,P〈0.05)。参麦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其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结果包括氧分压值和二氧化碳分压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疾病不失为一种优良的治疗方案,不仅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病情好转加快,还可以调节患者的免疫力,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曲亚楠 《蛇志》2017,(2):208-209
目的探讨化痰活血降气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化痰活血降气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症状改善评分、CAT评分、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CAT评分与肺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化痰活血降气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3年12月急诊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94例,根据预后结果分为死亡组17例及存活组77例,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存活组较死亡组BMI、血肌酐值、清蛋白、pH值、PaCO2、FT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较存活组在APACHEⅡ,CCS,有创通气率及合并肺心病率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合并肺心病率、APACHEⅡ评分、肌酐、清蛋白为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急诊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如合并肺心病率,APACHEⅡ评分较高,血肌酐较高,清蛋白较低,这些因素提示我们患者预后较差,需及早进行相关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研究营养状况与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6例,根据微型营养评定法分为营养良好组31例、营养不良危险组30例和营养不良组35例,分析和比较3组肺功能、血气分析以及氧代谢各指标水平。结果:营养良好组患者肺活量(FVC)、用力呼气中期流速(MMF)、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所占百分比(FEV1%)、大通气功能(MVV)、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以及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摄氧率(VO2)、氧合指数(CaO2)等指标均明显高于营养不良危险组和营养不良组,而营养不良危险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营养不良组(P<0.05或P<0.01),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氧摄取率(ERO2)营养良好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而营养不良危险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营养不良组(P<0.05或P<0.01),3组pH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营养状况与肺功能、氧代谢和血气分析指标具有明显相关性,临床上在治疗老年稳定期COPD时通过改善其营养状况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观察序贯肠内外营养支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肠内组(n=30)、肠外组(n=30)和序贯组(n=30)。对比三组患者营养指标、胃肠黏膜功能和免疫功能,观察并记录三组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序贯组的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住院天数短于肠内组、肠外组(P<0.05)。序贯组营养支持2周后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均高于肠内组、肠外组(P<0.05)。序贯组营养支持2周后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均高于肠内组、肠外组(P<0.05)。序贯组营养支持2周后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均低于肠内组、肠外组(P<0.05)。三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序贯肠内外营养支持应用于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可促进患者免疫功能提高,营养状况改善,同时还可促进胃肠黏膜功能恢复,缩短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和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匕较不同营养方式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并分析不同方法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15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肠外营养组(PN);肠内营养组(EN);肠外+肠内营养组(PN+EN),每组50例。仔细观察三组患者在住院接受营养治疗期间的情况,分别在第5天和第10天检测三组患者的血淀粉酶和免疫指标,并且对三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消化道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在接受不同的营养支持后,(PN+EN)组患者的血淀粉酶、免疫指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消化道不良反应等指标可见明显下降;与PN组和EN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接受营养支持对治疗其疾病非常重要,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肠外+肠内的营养支持更加安全有效,便于患者吸收,有助于保护肠道粘膜屏障,降低感染率,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非常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李健  关欣兰 《蛇志》2010,22(2):119-121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56例分为无创通气组26例和有创通气组30例,观察患者上机前、上机后30min、上机后2天的血气变化,机械通气天数,住院天数。费用及并发感染等指标。结果有创通气组上机30min后PaO2升高、PaCO2下降、pH的恢复幅度明显快于无创通气组(P〈0.01).但2天后两组PaO2、PaCO2、pH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创通气组机械通气天数、住院天数、费用以及院内感染的发病率明显低于有创通气组(P〈0.01)。无创通气组明显嗜睡者12例.占27.3%,其中10例经无创通气治疗后清醒,无需有创通气。结论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呼吸衰竭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探讨增强营养支持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和运动耐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120例,根据营养方案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加强营养支持,观察两组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水平、肺通气功能变化以及运动耐量等指标,并对两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营养支持前,两组的体重、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6min步行距离(6WMD)、最大摄氧量(VO2max)以及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营养支持3w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增强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和提高运动耐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和分析肠内营养支持和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营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COPD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营养方案和护理措施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营养和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并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营养和护理前后营养水平和肺功能变化,统计和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营养支持和护理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等肺功能指标和体重、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等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社会功能、生活能力、角色实现、心理状态和生理职能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对COPD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和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肺功能和营养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电脑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3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加噻托溴铵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变化、运动能力、生活质量、预后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各项指标、6分钟步行距离(6MWD)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同期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12个月内发生急性加重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使用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且急性加重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肺力咳胶囊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失衡的影响。方法:选取皖南医学院附属铜陵市人民医院2019年4月~2022年7月期间收治的AECOPD患者8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接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和研究组(41例,接受肺力咳胶囊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肺功能指标、MMP-9/TIMP-1相关指标、血气分析指标,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14 d后,两组血氧饱和度(SpO2)、血氧分压(PO2)升高,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下降,且研究组变化较对照组幅度更大(P<0.05)。治疗14 d后,两组血清MMP-9、TIMP-1水平及MMP-9/TIMP-1均下降,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肺力咳胶囊治疗对AECOPD患者,有助于临床症状的缓解,改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调节MMP-9/TIMP-1失衡。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低聚糖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营养状况及中性粒细胞氧化和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成A组(试验组)(n=35)和B组(对照组)(n=26)。A组在2个月干预期内每日持续服用强化低聚糖中老年奶粉50g/d,B组则每日持续服用等量不含低聚糖的中老年奶粉,收集每组患者试验前后肺功能、血样分析营养指标及中性粒细胞氧化和吞噬功能。结果:2组肺功能及营养指标无显著差异,A组在干预后中性粒细胞氧化功能有明显提高,吞噬功能平均水平也有提高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B组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功能性低聚糖对肺功能及营养无明显改善,但能较明显地改善COPD患者中性粒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腹式呼吸训练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肺通气状态、血气指标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07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辅助通气,n=50]和研究组(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腹式呼吸训练法干预,n=50)。对比两组临床相关指标、肺通气状态、血气指标及运动耐力指标。结果:研究组的喘憋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周后第1秒呼气的最大容积(FEV1)、最大自主分钟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周后氧分压(PaO22)、血氧饱和度(SpO2)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周后6 min步行距离(6MWT)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式呼吸训练法有助于改善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肺通气状态、血气指标,提高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容积指数的准确性,探讨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8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70例为对照组。采用多层螺旋CT测定两组不同肺区的肺容积指标并与临床PFT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不同肺区测定的Vin及上肺区Vin-Vex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呼气末容积(Vex)、容积比(Vex/Vin)和肺容积变化比率[(Vin-Vex)/Vin]均呈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容积差(Vin-Vex)与各项PFT指标无相关性(P〉0.05)。结论:64层螺旋CT肺容积成像对诊断COPD有预测意义,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