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蛇志》2018,(3)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评估对重症肺炎患儿内分泌代谢和不良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接诊的185例重症肺炎患儿纳入本研究,采用STAMP对所有患儿进行营养风险评估,按照评估结果将185例重症肺炎患儿分为低度营养风险组、中度营养风险组与高度营养风险组,并进一步比较3组患儿一般情况、内分泌代谢指标以及不良结局情况。结果 185例重症肺炎患儿经STAMP评估显示,低度营养风险45例、中度营养风险56例、高度营养风险84例。3组患儿随营养风险程度增加,其体重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且3组患儿随着营养风险程度增加,其IGF-1、脂联素、瘦素、前白蛋白水平均呈明显下降趋势,NEFA水平呈明显升高趋势(P0.05);3组患儿随着营养风险程度增加,其ICU住院率和死亡率呈明显升高趋势(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儿营养风险与内分泌代谢和不良临床结局有紧密联系,早期进行营养风险评估能为实施营养干预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对ICU中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重症医学科6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30例(enteral nutrition,EN组)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组30例(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组),经过营养支持治疗后,将两组的免疫、营养以及有创机械通气的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对比发现,在第5天、第10天EN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亚群细胞数显著升高(P0.05);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和血清前白蛋白(PAB)明显升高(P0.05);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缩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U中重症肺炎应选择肠内营养支持方式,肠内营养能有效的改善营养状态,并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在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90例,入选患者按住院单双号分为早期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人。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给予肠外营养,观察两组病例生活质量和临床结局。结果:术后2周进行生存质量问卷调查,其中观察组总体健康状况得分高于对照组。疲劳、恶心呕吐、失眠、食欲下降、便秘和经济困难6项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患者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的生活质量,并促进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比较重症肺炎患儿俯卧位与仰卧位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脱机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重症监护室(ICU)住院的重症肺炎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机械通气体位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仰卧组(n=52)和俯卧组(n=68),对比仰卧组、俯卧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平均动脉压(MAP)]。记录仰卧组、俯卧组的死亡例数、脱机成功和脱机失败例数,计算死亡率、脱机失败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脱机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俯卧组的发热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呼吸改善时间短于仰卧组(P<0.05)。两组治疗5 d后 PaO2、MAP较治疗前升高,PaCO2较治疗前下降(P<0.05);俯卧组的PaO2、MAP高于仰卧组,PaCO2低于仰卧组(P<0.05)。两组患儿死亡率组间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俯卧组的脱机失败率低于仰卧组(P<0.05)。在120例患儿中,死亡7例,根据重症肺炎患儿脱机结局将剩余113例分为脱机成功组(n=72)和脱机失败组(n=41),脱机失败组、脱机成功组在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II(APACHE II)评分、病程、先天性病史、D-二聚体(D-D)、白蛋白(ALB)、血乳酸、脑尿钠肽(BNP)方面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小、APACHE II评分偏高、D-D偏高、ALB偏低、先天性病史均是重症肺炎患儿脱机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与仰卧位相比,俯卧位机械通气用于重症肺炎患儿可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和脱机成功率,且患儿的脱机结局受到年龄、APACHE II评分、D-D、ALB、先天性病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卢青  毛鑫智  陈龙  朱祖康 《动物学报》1999,45(2):162-169
选用10只人工授精、体重35~45kg的健康湖羊,在妊娠119天以无菌手术装置胎儿后肢胫前动脉瘘管和母体颈静脉瘘管,经瘘管连续采集血样,研究湖羊胎儿营养代谢的特点及其与内分泌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妊娠后期湖羊胎儿血浆营养代谢成分的浓度为:葡萄糖7.84±1.61mg/dL,果糖170.51±11.60mg/dL,乳酸37.52±5.51mmol/L,游离脂肪酸101.83±12.20μEq/L,总蛋白2.93±0.22g/dL,α-氨基氮4.48±0.42mmol/L,尿素氮21.57±5.19mg/DL。胎儿血浆葡萄糖、游离脂肪酸、总蛋白和尿素氮显著低于母体(P<0.001),乳酸和α-氨基氮显著高于母体(P<0.001),果糖是胎儿体内特有的营养成分。胎儿血浆营养代谢成分相对恒定,母体的波动性较大。妊娠后期湖羊胎儿血浆代谢激素的水平为:胰岛素115.77±7.22μU/mL,甲状腺素99.24±16.22ng/mL,三碘甲腺原氨酸0.312±0.116ng/mL,胰高血糖素40.54±8.08pg/mL,皮质醇0.85±0.64μg/mL。胎儿的胰岛素和甲状腺素水平较高,显著高于母体(P<0.001),三碘甲腺原氨酸、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醇水平较低,显著低于母体(P<0.001)。胎儿血浆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甲状腺素和三碘甲腺原氨酸波动性较大,皮质醇水平在妊娠125天之前很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孕期全程营养管理对孕期营养相关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产科建档的单胎妊娠妇女,营养干预组为预产期2019年2-5月产科建档孕妇,选取2018年同月份生产孕妇作为历史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制定孕期全程营养管理流程,干预组孕妇在产科随访的基础上,分别在孕早期(8周前)、孕中期(12周)、孕晚期(28周)接受孕期营养随访共3次。历史对照组接受产科常规管理。全程监测和记录两组孕妇孕期增重,出现胎儿生长受限(IUGR)、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GDM)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分娩方式、胎儿体重的情况。结果:营养干预组孕妇GDM的发病率为10.8%,低于历史对照组的22.9%(P<0.01);孕28周贫血率为19.7%,明显低于历史对照组的30.2%(P<0.05);干预组孕期增重(14.4±3.5)k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1±4.4)kg(P<0.05)。干预组孕妇剖宫产的比例为36.1%,虽低于对照组的38.1%,但未见显著性(P=0.529)。干预组和对照组孕妇胎儿生长受限、妊娠高血压的发生率对比分别为0 vs 0.7%、3.3% vs 5.2%(P>0.05),两组胎儿为低体重儿的比例为3.8% vs 3.2%,胎儿巨大儿比例为4.9% vs 5.9%(P均>0.05)。结论:孕期全程营养管理可以明显降低妊娠糖尿病和孕期贫血的发病率,有利于控制孕期增重,而胎儿生长受限、妊娠高血压和巨大儿的比例虽然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可能需要更多临床研究数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子宫、卵巢切除术式对兔术后早期内分泌激素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45只健康成年雌兔随机分为5组,Ⅰ组:单纯子宫全切除组;Ⅱ组:子宫全切+单侧卵巢切除组;Ⅲ组:子宫全切+双侧卵巢切除组;Ⅳ组:双侧卵巢切除组;Ⅴ组:对照组。测量术前、术后1、2、3个月的体重、雌二醇(E2)、甲状旁腺素(PTH)、血钙、血清碱性磷酸酶(ALK)和骨密度(BD)。结果术后第2、3个月,Ⅲ组、Ⅳ组出现烦躁不安和体重减轻的实验兔要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术后第2个月,Ⅱ组E2浓度(17.66±6.06)pg/mL,显著降低,术后第3个月,血钙增高(3.86±0.11)mmol/L,第2椎骨骨密度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0.05),有显著差异;Ⅱ组术后第3个月PTH增高,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Ⅲ组、Ⅳ组术后第2个月起,E2、PTH、血钙、ALT和BD,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改变。结论子宫切除术会影响雌兔内分泌的变化,只保留单侧卵巢时不能维持相应的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8.
Qin L  Wen SL  Song Z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7,23(2):177-179,I0001
目的:探讨间歇性低氧对营养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小白鼠随机分为正常、正常低氧、高脂、高脂低氧。通过17d的喂养和低氧训练,测量动物的体重、血糖、血胆固醇含量的变化及肝脏组织切片。结果:经间歇性低氧处理明显抑制高脂高糖饲养导致的体重、血糖、血胆固醇增高,肝脏脂肪细胞分布的密度和范围均比单纯高脂组有所降低。结论:适度的间歇性低氧可以降低血糖以及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减轻体重,并可以有效防止肝细胞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孕妇阴道菌群紊乱的改变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产科门诊就诊的妊娠28-34周的患者150例。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菌群正常组48例和菌群失常组102例。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结果 102例菌群失常患者中滴虫6例,假丝酵母菌67例,衣原体17例,淋菌2例,细菌性阴道病10例。假丝酵母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致病菌(P0.05)。菌群失常组患者早产、胎膜早破、剖宫产、产褥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5.69%、22.55%、35.29%和18.63%,均明显高于菌群正常组的4.17%、8.33%、18.75%和6.25%(P0.05)。菌群失常组患者新生儿黄疽、新生儿感染和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分别为24.51%、21.57%、16.67%,均明显高于菌群正常组的10.42%、8.33%、4.17%(P0.05),在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阴道菌群紊乱中以假丝酵母菌感染发生率最多,与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增加了早产、胎膜早破、剖宫产、产褥感染、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感染和低出生体重儿等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肠内增强免疫营养对重症肺炎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并分析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症肺炎患者,依据抽签法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50例,常规组50例。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普通肠内营养制剂。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粪便菌群变化,干预前后免疫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人数。结果 研究组患者菌群失调发生率为4.00%(2/50),低于常规组的20.00%(10/50)(P0.05)。干预治疗1周和2周后,两组患者CD3+细胞、CD4+细胞、CD4+/CD8+、IgA、IgM和IgG水平均上升,CD8+细胞、FIB和D-二聚体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CD3+细胞、CD4+细胞、CD4+/CD8+、IgA、IgM和IgG水平均高于常规组,CD8+、FIB和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5/50),低于常规组(P<0.05)。对照组有1例死亡,研究组未出现死亡。结论 肠内免疫增强营养支持可提高患者疗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和凝血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个体化营养治疗(IMNT)对妊娠糖尿病(GDM)患者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经我科会诊以及门诊55名GDM患者进行全程IMNT干预,同时选取同期未进行正规营养治疗的48名GDM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IMNT对GDM患者血糖水平、孕期增重以及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合理的营养治疗可明显降低试验组患者血糖、孕期增重值;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妊娠高血压、早产、感染、羊水过多、巨大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低钙血症、畸形等并发症的患病率明显下降(P<0.05),而剖宫产、胎儿窘迫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GDM患者实施积极的IMNT干预可良好控制血糖和体重增长,并明显减少母婴并发症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水平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2016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8例,根据营养干预方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个体化营养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营养干预后血糖水平变化和妊娠结局情况。结果:营养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和血脂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围产期产后出血、剖宫产、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15,P<0.05),观察组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巨大胎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22,P<0.01)。结论:给予GDM患者个体化营养干预能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孕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值得在临床推广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干预方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营养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来本院就诊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依据NRS-2002营养筛查表筛查结果,选出可能存在营养风险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平均每组4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的干预方式,观察组采用个体化综合营养干预的方式,比较两种不同的营养方式对两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营养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炎症水平方面,干预后两组患者白细胞(WBC)、超敏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血沉(ESR)较干预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指标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室检测及营养代谢指标方面,干预后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测指标血清淀粉酶水平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清Ca2+水平较干预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后观察组血清淀粉酶降低和营养代谢指标升高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PACHE-Ⅱ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结局及并发症方面,干预后观察组腹痛腹胀减轻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个体化综合营养干预方式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营养代谢状况和临床结局,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老年重症肺炎(SP)患者营养状态、肺功能及体液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104例老年S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组患者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治疗前后的病情严重程度、肺炎严重指数、肺功能、营养状态、体液免疫指标。结果:观察组发热、咳嗽、肺部啰音、X线阴影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 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炎危险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动态顺应性(Cdyn)高于对照组,气道阻力(R)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补体C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能加速老年SP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改善其病情、肺炎严重程度及肺功能,提升患者的免疫能力和营养水平,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孕妇进行孕期营养指导及体质量控制,探究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孕产妇150例纳入本次研究,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均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孕产妇仅行常规妇科检查,研究组孕产妇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行孕期营养指导和体质量控制,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妊娠过程状况及围产儿情况。结果:研究组剖宫产率为17.33%低于对照组的57.33%,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贫血、羊水过少、产后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胎龄及巨大儿及胎儿窘迫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产妇在孕期进行营养膳食指导,控制体质量在合理范围内,可以改善孕妇妊娠结局,降低妊娠过程中并发症发病率,提高围产儿状况,保证孕妇和婴儿健康。  相似文献   

16.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一种由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的蚊媒传染病,主要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如东南亚、美洲和西太平洋地区等。近年来,在中国登革热的流行范围明显扩大,多省市曾多次暴发不同规模的疫情。有临床证据表明,妊娠期登革病毒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及胎儿先天缺陷的关系十分密切。妊娠期感染登革病毒可能增加孕妇发生产后出血、产妇死亡等妊娠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也会增加胎儿流产、早产、宫内死亡、低出生体重、先天缺陷和新生儿围产期死亡的可能性。因此,研究登革病毒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联,探索登革热的致病机制,对于控制登革热和改善妊娠结局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登革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7.
海藻的营养代谢及其对主要营养盐的吸收动力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简要介绍了海藻(尤其是大型海藻)的营养需求,利用和主要营养盐(氮,磷,铁)的吸收动力学及其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病历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及其风险度来评价病历质量,目的为加强病历环节和细节的质控,减少或杜绝病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病历书写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方法:随机抽查2007-2010年某二级医院住院病历4837份,对其进行不良事件风险评估,对病历的终末质量和环节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找出影响医疗质量的相关联因素。结果:通过对某二级医院2007-2010年随机抽查的终末病历和病房中运行病历的不良事件风险评估,数据经过统计学处理后P值<0.01,说明总的病历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年度间逐年减少,有极为显著的差别,证明此种病历评价方法切实可行。结论:病历中不良事件风险评估,是减少病历中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办法,可以消除病历书写中存在的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隐患。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SP)患者病原菌分布和临床结局并探讨血清尿素氮与肌酐比值(UCR)、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UAR)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8月三六三医院收治的107例SP患者,根据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析SP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P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UCR、UAR水平对SP患者临床结局的评估价值。结果:107例SP患者痰液标本中培养出12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75株(61.48%),革兰阳性菌39株(31.97%),真菌8株(6.56%)。107例SP患者院内死亡率为40.19%(43/1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肺外并发症≥2个和UCR、UAR升高为SP患者临床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氧合指数增加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UCR、UAR联合评估SP患者临床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各指标单独评估。结论:SP患者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血清UCR、UAR升高为SP患者临床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成为SP患者临床结局的辅助评估指标,且二者联合评估SP患者临床结局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HPV感染对患者阴道菌群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定期产检的孕妇,根据妊娠结局将孕妇分为正常妊娠组和不良妊娠组。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其阴道样本进行微生物检测及分析。结果不良妊娠组患者中HPV阳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正常妊娠组中HPV阴性和HPV阳性患者及不良妊娠组中HPV阴性患者阴道中乳杆菌(Lactobacillus)丰度最高,其次是加德纳菌(Gardnerella),普氏菌(Prevotella)和纤毛球菌(Sneathia)。不良妊娠组中HPV阳性患者阴道中乳杆菌(Lactobacillus)丰度最高,其次是加德纳菌(Gardnerella),芽孢杆菌(Bacillus),巨球菌(Megasphaera)和链球菌(Streptococcus)。不良妊娠组HPV阳性患者阴道中链球菌、巨球菌和芽孢杆菌丰度明显高于HPV阴性患者,乳杆菌和奇异菌(Atopobium)丰度明显低于HPV阴性患者。结论 HPV感染女性更易产生不良妊娠结局,其机制可能是HPV降低了阴道中乳杆菌丰度,增加阴道微生物群多样性和丰富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