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探讨燕麦β葡聚糖(oat β glucan,OG)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链脲佐菌素(65mg/kg·BW)一次性腹腔注射方式构建糖尿病肾病(diabetes nephropathy,DN)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低、中、高燕麦β葡聚糖干预组(分别用0.275、0.55、1.1g/kg·BW燕麦β葡聚糖灌胃),每组8只。另取16只大鼠行假手术并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燕麦β葡聚糖对照组(0.55g/kg·BW 燕麦β葡聚糖灌胃)。饲养8周,在第8周末采集血液、尿液和粪便,进行血糖、肾功能检测,用HE染色进行肾脏形态学观察,16S rDNA检测分析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果:高剂量燕麦β葡聚糖能显著降低DN大鼠血糖(P<0.05),低、中剂量燕麦β葡聚糖能显著降低DN大鼠血尿素氮、肌酐;中、高剂量燕麦β葡聚糖能降低DN大鼠的尿酸/肌酐比值(P<0.05);高剂量燕麦β葡聚糖对DN大鼠的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和基底膜增厚,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形、脱落,系膜细胞增生有显著改善作用;高剂量燕麦β葡聚糖能显著升高DN大鼠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比值(P<0.05)。结论:燕麦β葡聚糖能改善糖尿病大鼠肾功能,增加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及升高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比值,这可能是其延缓DN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核桃低聚肽(walnut oligopeptides,WOPs)干预对db/db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db/db糖尿病小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3个核桃低聚肽组(220、440、880mg/kg·BW)、糖尿病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对照组、乳清蛋白对照组;并选用db/m小鼠作为非糖尿病小鼠空白对照。经过为期6周的干预,检测小鼠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耐量实验血糖曲线下面积。结果:核桃低聚肽(880mg/kg·BW)可降低db/db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血糖水平,同时能有效改善糖耐量(P<0.05)。结论:核桃低聚肽干预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改善糖耐量,具有辅助降血糖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吉林人参低聚肽(GOP)对正常大鼠和糖尿病大鼠的血糖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正常大鼠降血糖实验:选取雄性SD大鼠30只,根据空腹血糖值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GOP组,GOP组以灌胃的方式给予0.25g/kg bw的人参肽溶液、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的蒸馏水,连续灌胃30d,测定空腹血糖水平。糖尿病模型大鼠降血糖实验:采用高热能饲料联合小剂量四氧嘧啶建立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雄性SD大鼠135只,根据空腹血糖水平随机分为9组:空白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HGC)、乳清蛋白组(WPC),0.0625、0.125、0.25、0.5、1.0、2.0 g/kg bw GOP组。GOP组以灌胃方式给予不同剂量的GOP溶液、WPC组给予0.25g/kg bw的乳清蛋白溶液、HGC和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实验期间HGC组、WPC组和GOP各组饲喂高热能饲料,空白对照组使用基础鼠料。连续灌胃28d,HGC组、WPC组和GOP各组给予四氧嘧啶103~105mg/kg bw腹腔注射,空白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5d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胰岛素水平、糖化血清蛋白、胆固醇等指标。结果:正常大鼠降血糖实验:空白对照组和GOP组空腹血糖水平没有显著差异。糖尿病大鼠降血糖实验:与HGC组比较,GOP 0.0625、0.125、0.25g/kg bw组和WPC组大鼠空腹胰岛素、糖化血清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OGTT实验0.5h血糖和血糖曲线下面积明显降低。结论:GOP对正常大鼠空腹血糖没有影响,而对高热能饲料联合小剂量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糖脂代谢紊乱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过一次性注射高剂量链脲佐菌素( streptozotocin,STZ)方法建立1型糖尿病小型猪模型的可行性。方法中华实验小型猪耳缘静脉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150 mg/kg,分别在给药前和给药后10 min、30 min、90 min、第1天、第2天、第3天和第7天空腹采集静脉血,动态监测空腹血糖,并利用静脉糖耐量实验和C肽释放实验对模型进行鉴定。结果给药后第1天开始,模型组空腹血糖明显升高并始终维持在16.7~20.6 mmol/L的浓度范围,达到糖尿病标准;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和C肽释放实验结果表明,静脉注射体积分数50%的葡萄糖1 h后模型猪血糖浓度高于11.1 mmol/L,2 h后未能恢复至空腹血糖水平;而胰岛素和C肽在注入葡萄糖后基本未发生任何反应,始终保持痕量水平。结论一次性静脉注射大剂量链脲佐菌素的方法能够成功建立1型糖尿病小型猪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珍芪降糖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珍芪降糖胶囊对大鼠血糖、胰岛素、血脂、尿素氮、肌酐、血小板聚集及肾小球形态的影响。结果:珍芪降糖胶囊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胰岛素含量,降低糖尿病大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氮、肌酐,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有减轻肾小球病变的作用。结论:珍芪降糖胶囊在降低血糖、调节脂质代谢紊乱、改善肾小球功能等多方面发挥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性别大鼠在2型糖尿病造模过程中的成功率及模型的稳定性。方法高糖高脂饮食联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雄、雌性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成模后所有大鼠每周固定时间测血糖和体重。观察24周后,心脏穿刺取血,测定空腹血糖(FPG)、血清胰岛素(FINS)、HbA1c、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单纯高糖高脂饮食喂养,雄、雌性大鼠血糖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STZ注射后,雄性大鼠血糖升高并逐渐平稳,而雌性需两次STZ注射,模型才比较稳定。实验结束时,雄、雌性糖尿病大鼠FPG、FINS、HOMA-IR以及TG、TC、LDL-C均显著升高,说明模型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紊乱。结论高糖高脂饲料加一次性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可成功建立雄性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而同等剂量,雌性模型需两次STZ。雄、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具有高血糖、脂质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特点。造模成功率及稳定性与性别有关,雄性大鼠较雌性大鼠成模率高,稳定性好,且耗时更短。  相似文献   

7.
灵芝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灵芝多糖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降糖降脂作用.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组给予不同剂量灵芝多糖4周,观察血糖及血生化指标.结果:灵芝多糖三个剂量组降糖作用显著,随着剂量增大,降糖作用增强,且均能显著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与阳性对照药物相比,灵芝多糖各剂量组降低血脂作用均弱于格列本脲.结论:灵芝多糖对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有一定的降低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链尿佐菌素加高糖高脂饮食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方法SD雄性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3周后,采血检测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按25mg/g体重剂量一次性腹腔内注射链尿佐菌素,3d后,行糖耐量实验,对糖耐量异常大鼠继续喂以高糖高脂饲料,在第2、第4周再两次采血检测糖尿病鼠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高脂喂养大鼠血清胰岛素明显上升(P〈0.01),但血糖无变化(P〉0.05),糖尿病鼠血糖及血清胰岛素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糖高脂喂养能致大鼠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辅以小剂量一次性注射链尿佐菌素而造成的糖耐量异常,可成功复制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西红花水提物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血糖、血脂及胰腺组织的影响。方法:采用STZ (60 mg/kg)连续2 d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小鼠随机分为3组(n=10):糖尿病模型(DM)组、西红花水提物(SE)组、阳性对照二甲双胍(MH)组。另取10只正常小鼠设为正常对照(NC)组。给药组每天灌胃1次,连续6周,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给药期间每周测定小鼠进食量、饮水量及体重,给药6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BG)、口服糖耐量(OGTT)、糖化血清蛋白(GSP)、血清胰岛素(INS)和血脂等指标的变化情况;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NC组相比,DM组进食量、饮水量、线下曲线面积、FBG、GSP以及血脂中的总胆固醇(TC)均显著升高,空腹体重、血清胰岛素(INS)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显著降低;与DM组相比,SE组小鼠饮水量、FBG、线下曲线面积、TC显著降低,HDL-c以及INS显著升高。病理学显示DM组胰岛结构破坏、胰岛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胰岛血管增生、形态不规则等变化,SE能明显修复受损胰腺组织。结论:SE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小鼠有一定降血糖、降血脂作用,可以有效改善胰腺病变的情况,提示西红花可能用于糖尿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建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大鼠模型的方法,并观察模型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腹腔注射的方法造模。8周龄的SHR大鼠(spontaneouslyhypertensiverats)16只,随机等分成对照组和造模组。另选8只8周龄WKY大鼠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给予造模组SHR按55mg/kg体重的剂量腹腔注射STZ,诱导建立糖尿病高血压大鼠动物模型。结果:小剂量STZ(55mg/kg)腹腔注射SHR制备的糖尿病高血压大鼠模型,造模成本低,成模率高,模型稳定。结论:造模组能成功诱导建立糖尿病高血压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复制稳定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恒河猴动物模型。方法健康恒河猴5只,小剂量(30mg/kg)多次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分别在注射后2、3个月进行葡萄糖耐量实验并连续观察血糖、胰岛素、C肽的变化。连续观察12个月。结果随着时间推移,动物出现典型的糖尿病症状。3只动物的血糖静脉注射1次后持续10周稳定,另外2只分别进行了第2、3次注射。动物血糖在12个月内平稳上升、胰岛素、C肽分泌持续下降。2个月时葡萄糖耐量减低明显(P〈0.01)。结论小剂量多次注射STZ后恒河猴可出现持续、稳定的糖尿病表现,可作为相关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岩藻多糖在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岩藻多糖(Fucoidan)对链脲佐菌素诱导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在SD大鼠建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组,分别用生理盐水、岩藻多糖高、中、低剂量(600mg/kg、400mg/kg、150mg/kg)、二甲双胍(200mg/kg)灌胃给药30天,同时采用正常SD大鼠为正常对照.测定各组大鼠体重、空腹血糖、血脂和血清胰岛素水平.结果:高、中剂量岩藻多糖能够明显降低模型动物空腹血糖水平,降低空腹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P<0.05),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P<0.05),其作用效果与阳性对照药二甲双胍效果相当.低剂量岩藻多糖作用效果不明显.结论:岩藻多糖有降血糖、调节血脂紊乱的功能,时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菠萝蜜低聚肽(JOPs)干预对db/db糖尿病模型小鼠炎症反应、血糖及血脂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db/db糖尿病小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3个JOPs组(0.2、0.4、0.8g/kg·BW)以及糖尿病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对照组、乳清蛋白对照组,并选用db/m小鼠作为非糖尿病小鼠空白对照。经过为期6个月的干预,检测小鼠空腹血糖(FPG)、血清胰岛素(INS)、白细胞介素6(IL 6)、白细胞介素8(IL 8)、白细胞介素10(IL 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C反应蛋白(CRP)以及脂代谢指标。结果:JOPs可显著降低db/db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可使血清IL 6、TNF α、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显著降低,并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显著升高。结论:JOPs干预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有效调节炎症反应及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14.
探讨糖尿病引起胃组织形态功能异常的相关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本实验将sD雄性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选择血糖正常者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模型组。造模前禁食12h,自由饮水,模型组大鼠用0.1mmol/L柠檬酸缓冲液配制的2%链脲佐菌素(STZ)60mg/kg一次性腹腔内注射,3日后禁食不禁出6h,采尾血测空腹血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联合高糖高脂饮食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的影响。方法:90只8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六组:普通饲料喂养+缓冲液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缓冲液(H.E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35mg/kg链尿佐菌素组(H.E+35 mg/kg STZ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5 mg/kg链尿佐菌素组(H.E+45 mg/kg STZ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55 mg/kg链尿佐菌素组(H.E+55 mg/kg STZ组)及高糖高脂饲料喂养+65 mg/kg链尿佐菌素组(H.E+65 mg/kg STZ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诱导胰岛素抵抗,继之腹腔注射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检测体重、胰岛素、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与常规饮食组相比,高糖高脂饮食各组大鼠出现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显著升高(P0.01),ISI显著下降(P0.01)。不同剂量STZ注射,H.E+45 mg/kg STZ组成模率最高且无自愈现象。结论:通过STZ腹腔注射联合高糖高脂饮食可成功复制出实验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45 mg/kg为STZ理想注射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硫化氢(H2S)对1型糖尿病大鼠膈肌一氧化氮(NO)含量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治疗组(DM + NaHS组)和NaHS对照组(NaHS组)(n=8)。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 mg/kg制备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第4周起,DM + NaHS组和NaHS组大鼠腹腔注射NaHS溶液14μmol/kg干预治疗。连续注射5周后,测大鼠空腹血糖值(FBG)和膈肌重量/体重量比(DW/BW);HE染色观察膈肌显微结构变化;利用NOS分型测试盒测膈肌组织iNOS活性;硝酸还原法测定膈肌组织NO含量;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膈肌组织iNOS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DM组大鼠FBG显著升高,膈肌显微结构损伤明显,DW/BW下降,膈肌组织iNOS活性和NO含量显著增加,iNOS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高,NaHS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DM组比较,DM + NaHS组膈肌显微结构明显改善,DW/BW增高,膈肌组织iNOS活性和NO含量明显下降,iNOS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外源性补充H2S可能通过下调膈肌组织iNOS活性和蛋白表达,降低NO含量,进而保护糖尿病大鼠膈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胰腺炎症浸润程度及胰腺组织中Bcl-2及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链脲佐茵素性糖尿病模型,腺病毒介导的IL-10基因(Ad-mIL-10)腹腔注射。检测大鼠空腹血糖值;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胰腺炎症浸润程度;TUNEL法检测胰岛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方法观察Ad-mIL-10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胰岛凋亡调控基因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Ad-mlL-10腹腔注射糖尿病发病率低,平均血糖水平低,可以降低胰腺炎症浸润程度,减少胰岛细胞凋亡。给予Ad-mlL-10后大鼠Bax基因的表达明显下降,Bcl-2与Bax的比值明显增加。结论:IL-10基因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有降血糖作用,减少胰岛细胞凋亡,与调节Bcl-2与Bax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型糖尿病胃轻瘫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为糖尿病胃肠动力障碍研究提供合理的平台.方法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方法建立I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状况、血糖、胃排空、小肠传输速率.结果 ①模型组大鼠于造模后均出现糖尿病症状;平均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平均血糖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模型组大鼠胃内色素残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小肠传输速率显著慢于对照组(P<0.01).结论 链脲佐菌素一次性腹腔内注射10周后能成功诱导出糖尿病胃轻瘫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大鼠尿液代谢谱的变化.探讨代谢组学在糖尿病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SD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reptozotocin,STZ)37 mg/kg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动态检测空腹血糖(FBG)变化,检测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及胰岛素(INS)...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格列本脲的药动学考察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模型大鼠的适宜性。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与正常大鼠灌胃给予10 mg/kg格列本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血药浓度。用DAS 2.0软件处理数据,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格列本脲在正常大鼠和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为:Tmax分别是84.784 min,255.427 min;Cmax分别是0.259 mg/L,0.910 mg/L;CL分别是0.092 L/min/kg,0.019 L/min/kg;AUC(0~720min)分别是509.523 mg/L.min,1528.280 mg/L.min。结论格列本脲在正常大鼠与糖尿病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有显著性差异,但此结果与文献不一致,此模型可能不适合考察药物在II型糖尿病病态下的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