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应用膳食指南营造餐饮营养环境对指导外出就餐者合理膳食的效果。方法:选择条件匹配的快餐店和桌餐店各2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根据膳食指南内容进行餐饮营养环境干预,对照组不做处理。同期收集两组就餐者的点餐单、剩余就餐量、油盐使用量等,分析两组就餐者人均营养素和油盐使用量;对两组就餐人群均做饮食生活情况和对膳食指南了解及应用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就餐者对2016版膳食指南的知晓情况分析发现,仅零食适当食用有益健康知晓率干预组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知识点的知晓情况干预组均好于对照组。快餐店膳食指南知识知晓率改变值为20%~30%,高于桌餐店(7%~15%)。总体上,能量、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油、盐等人均摄入量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1)。快餐店干预组的能量、油、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人均摄入量小于对照组(P<0.01)。桌餐店两组的碳水化合物人均摄入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率为-6.46%。快餐店和桌餐店的干预组蛋白质、脂肪人均摄入量均小于对照组(P<0.01)。膳食纤维人均摄入量,桌餐店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根据膳食指南进行中式餐饮营养环境干预可以引导外出就餐者合理饮食,降低其外出就餐的摄食量;膳食指南知识宣传效果快餐店好于桌餐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公众对餐馆餐单营养标识的态度及认知状况。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杭州市2 589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对餐单营养标识重要性、实用性和可推广性的态度以及对餐单营养标识内容、形式、存在的困难和推广范围的认知情况。数据清理及分析使用SAS 9.4统计软件包。结果:认为餐单营养标识重要、餐单营养标识会对点餐有影响和赞同推广餐单营养标识的人群比例分别为62.4%、80.7%和74.8%。通过微信参与调查者、女性、高教育程度者对餐单营养标识给予正面支持的人群比例更高(P<0.05)。受访者关注比例较高的营养信息包括原材料、能量和脂肪,分别为72.4%、50.4%和47.5%。支持率较高的餐单营养标识形式为营养素含量值和食物组成+营养素含量值,分别为57.3%和56.6%。推广餐单营养标识可能存在的困难主要有增加点餐时间、餐馆可能不配合和关注的人不多。67.2%的受访者希望未来先在中餐馆中推广使用餐单营养标识,支持率高于西式快餐店和中式快餐店。结论:公众对在我国推广餐单营养标识的支持度较高,比较关注在外就餐食物的原材料、能量和脂肪含量。未来应继续开展餐单营养标识相关研究,改善在外就餐的膳食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成年居民包装食品消费率及营养成分表使用状况。方法:选择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中有完整人口学特征及包装食品消费调查资料的≥18岁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特征成年居民包装食品消费率及消费者购买食品时对营养成分表的使用状况。结果:2015年我国成年居民包装食品消费率为29.5%,18~45组达40.2%,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P<0.000 1);女性(31.7%)显著高于男性(26.9%,P<0.000 1)。约50.2%的消费者购买食品时关注营养成分表,并存在年龄与性别差异(P均<0.05)。关注包装食品营养成分表的消费者对表中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的知晓率均约达98%,且对能量的知晓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P=0.008 1)。知晓营养成分表中不同成分的消费者对脂肪的关注度最高(92.4%),钠的关注率最低(86.6%),未发现年龄和性别差异,而消费者购买食品时不关注营养成分表的前三位最重要原因分别是:不理解营养成分表的含义(29.7%)、没注意到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26.8%)及平时很少购买包装食品(17.6%)。结论:我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成年居民包装食品消费率处于较低水平,仅约1/2的消费者关注营养成分表,钠的关注率最低。我国需加强对包装食品营养成分表的科普与宣传,引导居民合理消费。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国15省(区)农民膳食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现状和变化趋势。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 1991—2015年间膳食随访数据,以18岁及以上的农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d 24h膳食回顾法和家庭称重记账法收集膳食资料,借助食物成分表将食物消费量转换成能量及各类营养素摄入量。结果:2015年我国15省(区)农民能量摄入量为1 891.5kcal/d,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平均摄入量分别为55.4、66.0、245.2g/d,其供能比分别为12.0%、33.2%和54.0%。与1991年相比,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分别下降了521.7kcal/d、13.7g/d、152.0g/d,脂肪摄入量增加了18.1g/d,蛋白质供能比基本持平,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减少了10.8%,脂肪供能比增加了10.6%。2015年,65岁及以上农民的能量、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均低于其他年龄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随年龄组的升高而降低,低收入农民的能量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高于中、高收入农民。谷类食物、其他食物、食用油分别为能量、蛋白质、脂肪的主要来源。结论:中国15省(区)农民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合理,脂肪供能比较高,应根据农民不同的收入水平和生理条件开展针对性的营养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国城市居民预包装食品消费知识、态度和行为。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沈阳市、哈尔滨市、济南市、郑州市、长沙市、南宁市等9个城市的706名成年居民进行预包装食品消费状况调查。 结果:成年居民营养标签知晓率为59.6%。年龄和教育程度是知晓率的影响因素。44.9%的成年居民关注脂肪,其次是糖(44.2%)、蛋白质(43.5%)、能量(37.7%)、碳水化合物(36.8%)、膳食纤维(35.4%)和钠(28.2%)。93.3%的成年居民在超市购买预包装食品,其次是便利店(54.1%)、市场(38.4%)和网络(14.3%)。 结论:应开展全民营养健康教育,指导居民读懂营养标签,引导居民合理选择预包装食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患者的膳食营养状况及膳食模式特点,为预防和控制慢性胃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于山东某医院内镜室选取427名(18~69岁)完成胃镜检查者,根据胃镜检查报告结果和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205名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222名。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相关临床检查指标;采用24h膳食回顾法收集研究对象近期膳食情况,分析两组人群营养素摄入水平及供能来源。根据食物频率表收集研究对象过去约6个月内的食物种类及平均每天的食物消费水平,并累计每位研究对象1周内消费的食物种类来计算DDS,每消费1类食物计1分,两类食物计2分,最高为9分。结果:慢性胃炎低体重率为4.7%,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患者低体重率达5.9%,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为3.4%,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膳食能量及营养素摄入情况显示,慢性胃炎患者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摄入量分别为1 887kcal/d、268.94g/d、68.33g/d、60.42g/d,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能量、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水平分别为1 940kcal/d、278.77g/d、61.92g/d,显著高于非萎缩性胃炎组(1 831kcal/d、258.64g/d、58.85g/d)(P均<0.05);而蛋白质摄入量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人群达到68.42 g/d,显著低于非萎缩性胃炎组(72.66 g/d)(P<0.05)。膳食食物种类分析,慢性胃炎人群膳食多样化程度为7.22分,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的膳食多样化程度为6.96分,显著低于非萎缩性胃炎组的7.52分(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蔬菜和水果的平均摄入量(275.19、99.53g/d)显著低于非萎缩性胃炎组(303.91、119.99 g/d)(P均<0.05)。结论:慢性胃炎患者膳食结构不合理,每周食用的食物种类较少,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较高,而蔬菜和水果摄入量明显不足。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更为突出,故应加强慢性胃炎人群的营养干预评价,及时有效地改善其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估红烧肉成品菜肴的营养价值并研究烹饪对其营养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生原料和成品中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氨基酸、脂肪酸等26种营养素的含量并加以分析。结果:烹饪后的成品相较于生原料,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灰分、磷、铁、镁、硒含量显著上升,能量、脂肪、总膳食纤维含量显著下降(P<0.05);在含量占比方面,苯丙氨酸、丝氨酸、呈味氨基酸、单不饱和脂肪酸显著上升,亮氨酸、精氨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显著下降(P<0.05);此外,水溶性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烹饪后可保留74.51%和41.70%,第一限制氨基酸在烹饪前后均为苯丙氨酸+酪氨酸保持不变。结论:红烧肉烹调后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增加,维生素B1保留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围手术期能量及营养物质的代谢特点,研究强化胰岛素治疗对围手术营养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胃中、下部癌病理诊断明确并且外科病房ICU住院时间不少于24h的患者64例,取得知情同意后随机分到强化胰岛素治疗(IIT)组血糖控制在4.4~6.1mmol/L,和传统治疗(CIT)组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应用CCM营养代谢监测系统测定围手术期静息能量消耗(REE),呼吸商(RQ),每公斤体重静息能量消耗(REE/kg)和脂肪氧化比率,应用多频人体生物电阻抗分析仪测定围手术期人体组分的变化及应用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64例病人入选,每组32例,手术创伤引起术后第1、3天REE水平增加约22%和12%,呼吸商降低至0.759和0.791,REE/kg增加28kcal/kg和26kcal/kg,脂肪氧化比率增加至78%和65%,Ln-HOMA-IR明显增加(P〈0.05);IIT治疗能降低术后第1、3天Ln-HOMA-IR和REE/kg水平;术后人体指标如细胞内液、脂肪组织、蛋白组织、肌肉组织、瘦体组织和体质量较术前水平明显降低(P〈0.05);IIT能明显减少脂肪组织、蛋白组织和细胞内液的消耗量(P=0.009,t=0.026)。结论:IIT能够有效降低胃癌围手术期胰岛素抵抗程度、降低静息能量消耗的水平和减少脂肪及蛋白质的消耗。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观察限制能量平衡膳食联合运动干预对肥胖儿童身体成分、脂质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肥胖儿童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肥胖儿童分为对照组(n=52,限制能量平衡膳食)和观察组(n=52,限制能量平衡膳食联合运动干预)。对比两组身体成分、脂质代谢及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2个月后体重、体质量指数(BMI)、去脂体重、脂肪量、体脂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2个月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2个月后肠球菌、大肠杆菌低于对照组;乳杆菌、双歧杆菌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限制能量平衡膳食联合运动干预可有效改善肥胖儿童身体成分,调节脂质代谢及肠道菌群平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随餐口服沙棘全果浆对糖调节受损人群胃肠道症状和大便性状的影响。方法:采用两阶段随机交叉对照的方法,双盲,每阶段干预期35d。38位受试者在两阶段的干预期中随三餐服用沙棘全果浆或安慰剂90mL/d。每阶段开始和结束时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受试者随访前7d内的胃肠道症状评分(GSRS)和大便性状,并进行膳食调查。结果:经沙棘全果浆干预后,受试者GSRS总分由2.58±2.53变为2.42±2.37,安慰剂干预后,GSRS总分由2.53±3.57变为2.82±2.49,干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4);沙棘干预前后,受试者消化不良得分分别为1.05±1.33、1.05±1.52;安慰剂干预前后消化不良得分分别为0.79±1.51、1.29±1.35,干预效果沙棘优于安慰剂(P=0.046);但沙棘干预前后受试者大便性状的变化不显著(P=0.428),安慰剂干预前后,统计结果倾向于受试者大便性状发生变化(P=0.096)。结论:随餐服用沙棘全果浆不会诱发或加重糖调节受损人群胃肠道不适,尤其是消化不良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专用营养粉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妇产科门诊确诊为妊娠糖尿病患者66例,按照随机病例编号奇偶数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分别给予不同营养干预方式,然后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及分娩前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BG)水平以及患者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等之间的差异。结果:营养干预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无差异(P>0.05);分娩前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有显著差异(P<0.01);干预前和分娩前空腹血糖变化幅度以及餐后2h血糖变化幅度均有显著差异(分别为P<0.05和P<0.01);新生儿体重和孕妇分娩方式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预进餐专用营养粉对辅助控制妊娠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水平有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个体化膳食方案联合运动指导对肥胖患者体重控制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肥胖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进行运动指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制定限能量均衡膳食方案(蛋白质20%、脂肪20%、碳水化合物60%)、观察组制定高蛋白膳食方案(蛋白质30%、脂肪30%、碳水化合物40%)。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各体质量情况,内脏脂肪面积、体脂肪、肌肉量、身体总水分各人体成分数据,以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各项代谢指标。结果:干预前,两组各体质量情况和人体成分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体重、BMI、腰围、臀围和内脏脂肪面积、体脂肪含量、身体总水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TC、TG、HDL-C、LDL-C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观察组TC、TG、LDL-C均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HDL-C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的高蛋白膳食方案联合运动指导,可以助力肥胖患者控制超重,促进脂代谢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一种预包装无渣流食与传统低渣饮食比较对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效果的影响,为其作为肠道准备代餐提供临床研究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干预研究,2019年11月-2020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门诊招募73名拟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饮食组(n=36例,检查前2日均低渣饮食)和代餐组(n=37例,检查前天低渣饮食+前1天预包装无渣流食),比较两组检查前2日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和饥饿程度评分、Boston肠道准备量表(BBPS)评分、结肠镜操作时间及息肉检出率。结果:共70例受试者完成研究(饮食组35例、代餐组35例);代餐组肠镜检查前2日蛋白质、脂肪及膳食纤维平均摄入量显著低于饮食组(P<0.05);代餐组Boston总评分(6.49±1.12)显著高于饮食组(5.71±1.18),且在盲肠和升结肠、降结肠到直肠部位Boston评分(2.09±0.45、2.29±0.46)均显著高于饮食组(1.80±0.47、1.90±0.54)(P<0.05);肠道准备优良率(BBPS总评分≥8分)代餐组显著高于饮食组,且肠镜检查操作时间显著低于饮食组(P<0.05);两组肠镜结肠息肉检出率在各部位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代餐组结肠息肉总检出率(54.29%)显著高于饮食组(20.00%)(P<0.05)。结论:结肠镜检前进食预包装无渣流食较传统低渣饮食能够显著改善肠道准备效果,提高结肠息肉总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基于拉萨市3次餐饮食物消费调研数据(2011年、2013年和2015年),以拉萨市餐饮食物浪费特征为主线,对比分析了政策出台前后拉萨市餐饮食物浪费特征变化,揭示了政策因素对减少拉萨餐饮业食物浪费的干预效果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政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餐饮食物浪费,干预效果明显。与政策出台前相比(2011年),除蛋类浪费以外,2013年和2015年拉萨市餐饮食物浪费总量、动物食品浪费总量以及植物食品浪费总量均显著下降,其中,拉萨市餐饮浪费在2015年较2013年基础之上食物浪费总量和植物食品浪费总量表现出显著差异,动物食品浪费总量为表现出显著差异,但是仍呈现出进一步降低。不同规模餐饮业食物浪费结果显示,政策对餐饮食物浪费的干预效果主要表现在大、中型餐馆;尤其是大型餐馆,食物浪费总量、动物食品浪费总量以及植物食品浪费总量均显著下降。小型餐馆干预效果不明显,食物浪费数量与政策出台以前相比甚至有所增加,这可能受到除政策以外其它因素的影响。可见,大、中型餐馆减少食物浪费潜力较大,未来应该加强大中型餐馆食物浪费研究,探索影响食物浪费的因素,引导我国城镇餐饮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综合营养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前往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人,随机分为干预组(49人)、对照组(49人)。对干预组人群开展为期6个月的膳食指导和符合营养制剂补充的综合营养干预,对照组不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结果:同基线数据相比干预组人群体重、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有降低,对照组分别增加0.1±2.6kg、0.1±0.9mmol/L、0.5±3.3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0.5h血糖、餐后1h血糖、餐后2h血糖变化值分别为-0.5±2.5、-0.8±3.1、-0.7±4.1、-0.5±4.7mmol/L,对照组分别为0.2±1.9、1.2±2.8、0.5±3.4、-0.7±4.0mmol/L。结论:综合营养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异常可起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高钾血症的相关因素,并观察环硅酸锆钠散辅助干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MHD患者134例,通过本院病历系统收集患者资料,以是否出现高钾血症作为分组标准:分为血钾正常组(n=49)和高钾血症组(n=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相关因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高钾血症组患者分为对照组(接受MHD治疗)和观察组(MHD治疗基础上接受环硅酸锆钠散干预,比较两组高钾血症干预前后相关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34例MHD患者中血钾正常49例(36.57%)纳入血钾正常组,高钾血症85例(63.43%)纳入高钾血症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HD患者高钾血症与甲状旁腺激素(PTH)、合并糖尿病、既往高钾血症史、透析前血钾检验次数、超滤量、血流量、血红蛋白(H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素、尿酸、血肌酐、血钠、白蛋白、血磷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素偏高、血钠偏高、血磷偏高、白蛋白偏高、Hb偏高、合并糖尿病、透析前血钾检验次数偏少是MHD患者高钾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干预后血钾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HD患者高钾血症的相关因素主要有尿素、血钠、血磷、白蛋白、Hb、合并糖尿病、透析前血钾检验次数。应用环硅酸锆钠散辅助干预高钾血症患者,可有效改善其血钾水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膳食纤维对血脂异常人群的血脂、血压及体成分的影响。方法:100名血脂异常志愿者随机分为膳食纤维—麦膳干预组和膳食纤维—麦福对照组,分别给予麦膳和麦福45g/d,两组均进行营养宣教,持续8w。于干预前、干预4w和8w后分别进行血脂、血压和体成分的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100名血脂异常志愿者中,有90人(90%)最终完成营养干预实验。与干预前比较,分别干预4w和8w后,两组的血脂、收缩压(SBP)、体重、体质指数、体脂肪量(BFM)、体脂百分比(PBF)和内脏脂肪面积(VFA)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干预8w后,两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BFM、PBF和VFA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膳食纤维—麦膳和麦福能够明显改善血脂、血压和体成分;麦膳对TC、TG、BFM、PBF和VFA的干预效果优于麦福。  相似文献   

18.
设计用于SYBR Green Ⅰ法实时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大鼠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mRNA的引物。从基因库获取靶基因及相关序列,充分收集和分析相关生物信息学数据,应用Oligo 6.22设计出一对长度为21bp的引物,其GC含量为52.4%;上下游引物3’最稳定二聚体和及发夹结构的能量分别为-1.5、-0.40kcal/mol和-3.5、-0.90kcal/mol,引物间最稳定二聚体为-3.1kcal/mol。5’端和中间AG值较高,高于3’端AG;引发效率分别455和403。实验证明,该引物能够高效、特异地实现对靶序列的检测,适用于SYBR GreenⅠ法实时定量检测(uPA)mRNA。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从干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uin1, SIRT1)表达探究急性应激影响糖尿病小鼠葡萄糖代谢和脂肪代谢的机制。方法:以30只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高脂饮食和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的T2DM 模型小鼠,然后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小鼠+柠檬酸盐缓冲液灌胃)、糖尿病组(糖尿病小鼠+柠檬酸盐缓冲液注射)和SIRT1干预组(糖尿病小鼠+SRT1720的载体缓冲液灌胃)。通过血糖仪和胰岛素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小鼠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使用血液化学自动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水平。收集小鼠白色脂肪组织冲洗并称重比较。通过RT-PCR分析脂肪生成转录因子PPARγ和SREBP-1c、脂肪酸合成因子Fas和Ap2、脂肪酸分解因子Hsl的mRNA表达。通过蛋白印迹分析AMPK-SIRT1-PGC-1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糖尿病组较对照组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升高(P<0.05),SIRT1干预组较糖尿病组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降低(P<0.05)。糖尿病组较对照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HDL-胆固醇和LDL-胆固醇升高(P<0.05)。糖尿病组较对照组附睾、腹膜后、肠系膜和腹股沟脂肪的重量升高(P<0.05),SIRT1干预组较糖尿病组的白色脂肪重量降低(P<0.05)。SIRT1干预组较糖尿病组降低(P<0.05)。糖尿病组较对照组的血糖水平在30、60和120分钟时升高(P<0.05),SIRT1干预组较糖尿病组各时间点血糖水平降低(P<0.05)。糖尿病组较对照组PPARγ、SREBP-1c、Fas、Ap2的mRNA表达升高(P<0.05),HslmRNA降低(P<0.05),SIRT1干预组较糖尿病PPARγ、SREBP-1c、Fas、Ap2的mRNA表达升高,HslmRNA降低(P<0.05)。糖尿病组较对照磷酸化AMPK、SIRT1和PGC-1的表达降低(P<0.05),SIRT1干预组较糖尿病组磷酸化AMPK、SIRT1和PGC-1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调控SIRT1高表达可激活糖尿病小鼠AMPK/PGC-1α 信号通路,同时促进脂肪分解和抑制脂肪合成而表现出抗肥胖作用。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评价丙戊酸钠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对患儿脑电图、认知功能和血清神经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入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癫痫患儿10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药组(丙戊酸钠治疗)和联合组(丙戊酸钠+奥卡西平治疗),各52例。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脑电图、认知功能、血清神经因子等指标,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联合组治疗后癫痫发作频率及每次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单药组(P<0.05),EEG显示痫样放电率、总异常亦明显低于单药组(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4.23%,明显高于单药组的71.15%(P<0.05);两组治疗后WISC-CR量表VIQ、PIQ和FI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联合组升高幅度更大,与单药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BDNF、NSE和S-100β蛋白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联合组血清BDNF水平明显高于单药组、NSE和S-100β水平显著低于单药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小儿癫痫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控制脑部异常放电,改善认知功能,调节血清神经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