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国城市人群乳制品摄入状况,并探讨人口统计、生活方式、乳制品知识等影响因素。方法:对中国8个城市人群进行抽样,采用膳食频率调查问卷调查各类乳制品摄入量,分析乳制品摄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中国8个城市人群的乳制品摄入量为111.39 g/d,摄入频率为71.3%;纯牛奶的摄入占比为60.39%,为乳制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酸奶摄入占比为28.24%、奶酪占比2%、奶粉占比4.28%。单因素分析显示,乳制品摄入量与性别、年龄、地区、教育水平、家庭食物消费、吸烟、收入状况、BMI以及乳制品知识得分有关,多因素分析表明乳制品摄入量与性别、年龄、地区、教育水平、家庭食物消费以及乳制品知识得分有关。结论:我国8个城市人群乳制品摄入总体较低,乳制品构成相比国外相差较大。乳制品摄入与性别、年龄、地区、教育水平、家庭食物消费、乳制品知识得分等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中国18~49岁女性的膳食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状况。方法:数据来源于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CNNHS 2015)。本研究对15 839名18~49岁育龄妇女进行24 h膳食回顾调查和家庭食用油和调味品称重等膳食调查,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2009版)计算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量。结果:我国18~49岁女性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供能比在正常推荐范围,但是脂肪供能比较高,膳食结构偏向西方膳食模式。结论:育龄妇女面临的膳食结构不合理问题值得关注,特别是生活在西部地区的女性。建议我国18~49岁育龄女性合理选择食物,改善饮食结构,控制脂肪的摄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的食物摄入水平对抗结核治疗效果的影响,为抗结核治疗患者的营养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09—2013年山东省某市县区确诊的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其基本信息,测量患者的身高和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应用半定量食物频率表收集调查对象1 w 9类食物的消费情况,采用食物多样化评分(DDS)-9分类法评估膳食多样性,1~3分为膳食多样性不足、4~6分为适中、7~9分为充足。根据中国膳食宝塔将9类食物合并为5类,计算5类食物每日的平均摄入量。追踪随访研究对象的停药原因,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食物摄入水平对抗结核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肺结核患者2 711名,其中未治愈的患者共有147名,占总人数的5.4%。膳食调查结果显示,治愈和未治愈患者的DDS、动物性食物摄入量和蔬菜水果类食物摄入量均呈现显著差异(P均<0.05)。膳食多样性为不足、适中和充足者的未治愈率分别为11.4%、6.3%和4.3%。与食物多样性不足相比,食物多样性充足可显著降低结核治疗失败的风险,校正混杂因素影响后OR值为0.42(95%CI:0.21~0.81)。采用五分位法计算获得结核病患者平均每日摄入动物性食物量分别为0~250 g、250~300 g、300~400 g、400~550 g、≥550 g,其未治愈率分别为9.7%、3.4%、5.5%、4.6%、3.2%。随着动物性食物摄入增加,结核未治愈率下降(P<0.01)。与动物性食物摄入量≤250 g/d相比,动物性食物摄入量>250 g/d可降低抗结核治疗失败的风险。平均每天摄入蔬菜水果类食物量为0~200 g、200~300 g、300~350 g、350~400 g、≥400 g的患者,其未治愈率分别为9.1%、7.2%、4.9%、3.6%、4.4%。随着蔬菜水果类食物摄入增加,结核未治愈率下降(P=0.002)。与蔬菜水果类食物摄入量≤200 g/d相比,蔬菜水果类食物摄入量>350 g/d可降低抗结核治疗失败的风险。结论:抗结核治疗患者的食物摄入水平可影响抗结核治疗效果,食物多样性、动物性食物和蔬菜水果类食物摄入量的增加,可有效降低抗结核治疗未治愈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5年陕西、云南、贵州3省6县农户实地调查数据,采用期望贫困的脆弱性(VEP)研究方法,运用FGLS估计方法测算农户的食物安全脆弱性,并用Probit模型分析影响农户食物安全脆弱性的因素。经计算,样本户中具有高度脆弱性的有23户、占样本数的1.7%,其中食物不安全户16户、食物安全户7户。比较不同脆弱性与不同食物安全水平农户特征发现,高脆弱性且食物不安全农户各项情况均最差,进而通过影响因素分析得出,户主婚姻状况、家庭人口数、生病数、财富分组和食物消费得分对农户高脆弱性有显著影响。据此提出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加卫生医疗机构、提高农户收入、改善食物消费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中国18~64岁成年居民膳食能量密度的摄入现况。方法:将参与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调查并具有完整调查数据的8 738名18~64岁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资料,采用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法和家庭称重记账法收集膳食资料,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下研究对象膳食能量密度摄入情况及不同膳食能量密度水平下研究对象的各类食物、能量、营养素摄入状况。结果:中国18~64岁成年男性和女性膳食能量密度中位数分别为1.92、1.83 kcal/g。男、女性18~44岁年龄组研究对象的膳食能量密度高于45~64岁年龄组、农村地区研究对象的膳食能量密度高于城市地区、小学及以下组和初中组研究对象的膳食能量密度均高于高中及以上组、低收入组和中等收入组的膳食能量密度均高于高收入组(P<0.05)。按性别将膳食能量密度三分位的结果显示,男、女性高膳食能量密度组研究对象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摄入量高于低、中膳食能量密度组,而膳食纤维以及蔬菜、水果、蛋类摄入量均低于低、中能量密度组(P<0.05)。结论:中国18~64岁成年居民膳食能量密度存在人口学因素差异,不同膳食能量密度水平下成年居民能量、营养素及各类食物摄入量存在一定差异,应有针对性地制定人群营养膳食宣教及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中部和西部地区幼儿肠道菌群的结构差异与膳食的关系,为幼儿营养健康状况监测和营养改善工作提供有效的营养干预。方法选择“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河南汝阳和贵州福泉,随机抽取107名汉族健康幼儿为调查对象,食物摄入采用24 h消费调查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肠道菌群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分析,研究两县幼儿肠道菌群差异。结果两县幼儿肠道菌群组成结构较为一致,但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贵州福泉县幼儿肠道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于河南汝阳县。细菌属水平分析中,两县幼儿肠道内均以拟杆菌属、普雷沃菌、柔嫩梭菌和双歧杆菌属为主导的菌群结构,但河南汝阳县幼儿肠道双歧杆菌属和乳杆菌属丰度显著高于贵州福泉县(12.36% vs. 7.44%;0.19% vs. 0.03%)。结论中西部地区幼儿肠道菌群结构差异不大,但有益菌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这为研究肠道菌群与膳食及营养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蛋白质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营养需求,研究蛋白质生产效率可为制定食物发展战略,建立合理的膳食结构提供参数与依据。食物蛋白质生产效率在国外研究较多,在国内报道还不多。作者从密云县整体系统水平对动植物蛋白生产力和蛋白质生产的能量、氮素效率进行了研究,并深入探讨了不同膳食结构的蛋白人口承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15年中国15省(区、市)老年居民膳食脂肪摄入状况。方法:数据来自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选取参加本次调查并有完整的调查数据的60岁以上老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对象膳食脂肪摄入量、供能比和食物来源,并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膳食脂肪推荐摄入量进行比较。结果:我国15省(区、市)老年居民2015年膳食脂肪摄入量为69.2g/d、膳食脂肪供能比为34.2%、膳食脂肪供能比超过30%的人群比例为61.7%;调查人群中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动物油、植物油和植物性食物的脂肪占膳食脂肪总量为32.8%、3.8%、43.3%和20.1%。结论:中国15省(区、市)老年居民膳食脂肪摄入量较高,脂肪供能比已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膳食脂肪推荐摄入量的要求,应控制含脂肪高的食物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国45岁及以上居民膳食果糖的摄入状况及其食物来源。方法: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膳食调查数据,结合美国食物成分数据库和中国预包装食品中单体糖和总糖含量数据库中果糖和蔗糖数据,对34 264名45岁及以上居民的膳食果糖摄入状况及食物来源进行分析。结果:中国45岁及以上居民平均每日膳食总果糖的摄入量为8.29 g,其中游离状态果糖为4.78 g、结合状态果糖为3.51 g。膳食总果糖的摄入量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蔬菜类及制品、水果及制品、谷类及制品是膳食总果糖前三大类食物来源,共占膳食总果糖的69.72%。不同食物来源膳食果糖对总果糖的贡献在城市和农村间存在差异,城市居民来源的前三大类食物为水果及制品、蔬菜类及制品、零食类,农村居民为蔬菜类及制品、水果及制品、谷类及制品。结论:中国45岁及以上居民膳食总果糖的摄入量平均为8.29 g/d,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蔬菜类及制品、水果及制品、谷类及制品是其最主要的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10.
妇女问题一直以来是国内外社会和经济领域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2014年内蒙古乌兰察布市9县的农户调查数据,通过构建调整的妇女赋权指数,测算贫困地区妇女在农业中的赋权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妇女赋权对农户食物安全的影响。结果显示:缺乏农业生产的决定权和生产性资源的控制权是导致妇女未被赋权的主要因素。妇女赋权程度对农户的食物安全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妇女被赋予越多的能力和权利,她们家庭的食物安全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陕西、云南、贵州三省的六个贫困县2010年、2015年调研获得的两期面板数据,分析农户食物安全的动态变化状况,发现:持续食物不安全农户占6.2%,食物安全水平恶化的农户占9.5%,食物不安全更容易出现在患病、户主年龄较大、不积极参与培训、受教育水平偏低的农户中。采用Bivariate 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户持续食物不安全以及陷入食物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结果发现能力不足、食物营养知识缺乏是导致农户食物不安全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改善农村地区食物安全水平应着力提高精确识别瞄准“精度”,加大教育、培训投入力度,加大食物营养知识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我国成年居民蛋类食物摄入量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9年调查资料,选择有完整个人信息的18~65岁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蛋类食物摄入水平人群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差异,探讨我国成年居民较高蛋类食物摄入量的人群患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的风险。结果:调查对象每日蛋类食物摄入量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量的人群比例为25.5%。不同蛋类食物摄入水平的成年居民BMI、能量摄入水平以及性别、饮酒、教育水平、人均家庭收入和居住地区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调整混杂因素后,女性较高水平蛋类食物摄入(≥50 g/d)的人群患高胆固醇血症的风险是蛋类食物摄入适量(25~50 g/d)人群的1.26倍(OR=1.26,95%CI:1.01~1.58,P=0.04)。结论:我国9省区女性成年居民蛋类食物摄入过多可增加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我国成年居民在不同水产品消费水平下各类食物及营养素的摄入状况。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将参加本次调查并有完整调查数据的18~64岁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收集所有调查对象的食物消费信息,采用称重法收集调查对象的调味品消费量。分析研究对象膳食水产品消费量现状并比较不同水产品消费水平下居民各类食物消费及营养素摄入状况。结果:2015年我国18~64岁成年居民水产品类食物消费量为28.6g/d、水产品类食物人群消费率为43.1%。不同水产品消费水平下,研究对象各类食物消费量和营养素摄入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水产品类食物的消费水平将对我国成年居民各类食物及营养素的摄入带来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调整的膳食平衡指数 07(dietary balance index,DBI 07)评价男性精液质量,探讨膳食平衡指数水平与生殖门诊就诊男性精液质量的关系,为生育男性的营养宣教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2017年合肥市某三甲医院生殖中心门诊部就诊男性,使用食物频率问卷(FFQ)调查其膳食情况,使用DBI 07评价其膳食质量,并分析DBI 07与男性精液质量的关系。结果:膳食质量情况处于摄入不足、摄入过量以及膳食总体不平衡的状态。男性精液质量异常率为54.93%,BMI、体力活动锻炼与男性精液质量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DBI 07各指标与男性精液质量的关系,调整了年龄、吸烟、BMI、饮酒、体力活动等混杂因素之后,结果表明,DBI 07 HBS是精子总数以及前向运动精子活动度异常的风险因素,OR值分别为2.40(95% CI∶1.06~5.43),2.32(95% CI∶1.13~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0.020)。另外,DBI 07 DQD会增加精子形态异常的风险,OR值为0.39(95% CI∶0.16~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0)。结论:该人群膳食摄入的总体不平衡较为严重,DBI 07与男性精液质量有关,膳食摄入的过量以及不平衡会增加精液质量异常的风险。生育期男性要加强营养均衡,提高膳食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p感染患者的膳食营养状况及膳食模式特点,为合理膳食预防和控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于2017年10月—2018年9月在山东某医院选取1 140名(≥18岁)完成13C 尿素呼气试验(13C UBT)的检查者,根据13C 尿素呼气试验结果(DOB)和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感染组(DOB≥4)596名和非感染组(DOB<4)544名。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相关临床检查指标;采用3d连续24h膳食回顾法收集研究对象近期膳食情况,分析两组人群营养素摄入水平及供能来源。根据食物频率表收集研究对象过去约6个月内的食物种类及平均每天的食物消费水平,并累计每位研究对象1周内消费的食物种类来计算膳食多样化评分(DDS),每消费1类食物计1分,两类食物计2分,最高为9分。结果:营养状况分析显示,感染组患者营养不良率达7.9%,显著高于非感染组的2.0%(P<0.05)。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显示,感染组人群能量摄入水平为1 980kcal/d,显著高于非感染组的1 823kcal/d,碳水化合物摄入(287.51g/d)显著高于非感染组(253.81g/d)(P均<0.05)。膳食种类分析,感染者DDS评分为6.65分,显著低于非感染组的7.58分(P<0.05)。感染组蔬菜和水果的平均摄入量(291.39 g/d和92.46 g/d)显著低于非感染组(330.09 g/d和119.10 g/d)(P<0.05)。经偏相关分析,校正经济水平、文化水平、饮酒史3项混杂因素,Hp感染与营养状况和膳食多样化均呈负相关。结论:Hp感染患者营养不良率较高,膳食结构不合理,每周食用的食物种类较少,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较高,而蔬菜和水果摄入量明显不足;应加强Hp感染人群的营养不良风险监测,及时有效地改善其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6.
为了表明农户庭园在户级水平上对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作用,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采用随机抽样和农户推荐选择20个农户,同时在邻近地区的汉族地区选择10个农户作为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家庭庭园采用典型取样法设立30个样方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巴首嘎查庭园植物有100种、哈日乌苏种畜场共有84种、公济号村有87种,包括栽培及野生蔬菜、水果、观赏、药用、饲用等植物。三个村庄庭园植物物种丰富度分析比较发现巴首嘎查的物种丰富度相对最高,而哈日乌苏种畜场的相对最低,反映巴首村对庭园物种多样性保护的贡献相对最大。这些差异是由于自然条件、庭园面积、庭园历史、庭园管理条件及庭园管理者、当地农牧民对庭园植物的传统知识和文化的认识的差异所造成。文末还对调查的三个村庄的庭园植物进行了初步编目。  相似文献   

17.
农业生态系统蛋白人口承载力不仅是农业生态学系统生产力研究的重要方面,而且是制定我国人口政策和食物战略的重要依据。中央曾指出:要把我国人民的膳物结构问题作为战略问题来考虑。分析我国的膳食特点可概括为“一够两缺”(即热量够,蛋白质和脂肪缺)温饱型营养水平。食物蛋白质的改善是我国膳食结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系统研究隐性饥饿问题,对隐性饥饿的概念与危害及医学检验、食物强化、生物强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面对隐性饥饿要强化系统理念,努力提高国家、地方和家庭经济水平,健全体检制度、丰富食物多样性、有针对性地开展食物强化与生物强化。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陕西省镇安、洛南县,云南省武定、会泽县,贵州省盘县、正安县1 368户农户的调查,采用食物消费得分评估中国西部贫困地区食物安全状况,发现6个样本县食物不安全农户比例为14.9%,食物消费中肉蛋奶和水产品、豆类、水果消费明显不足,户主婚姻为已婚、教育程度越高、农户耕种土地面积越大、房前屋后有菜园子、财富水平越高、经商型和没有负债的农户食物安全水平越高。因此,应努力通过提高贫困地区种植业收入、加强对农民的生产培训和外出打工技能培训、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减轻农户借贷款负担、鼓励农户房前屋后种植菜园子等方式提高农户食物自给水平,从而改善食物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20.
城市居民食物氮消费变化及其环境负荷——以厦门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洋  崔胜辉  赵胜男  孟凡鑫  李飞 《生态学报》2012,32(19):5953-5961
食物消费是城市养分流动的重要环节,以厦门市为例,分析了1988—2009年居民食物氮素消费的变化特点,分析与其变化相关的经济、社会因素,并探讨了居民食物氮素消费变化所带来的环境负荷。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市人均食物氮消费量变化与食物消费量变化并不完全一致,人均氮消费量2000年以前维持在3.29 kg N.人-1.a-1,2000年以后呈现波动性的增长,2004年达到最高值4.00 kg N.人-1.a-1。厦门市食物氮素消费总量增长幅度较大,由1988年的0.54万t增至2009年的1.50万t。同时,粮食在食物氮消费量中所占比例由45.5%下降到15.9%。畜禽肉、奶制品所占比例分别由25.0%和0.4%上升至29.8%和8.8%。通过将相关经济、社会因素与居民食物氮消费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食物价格指数、具有大学学历以上人口比重均与其联系较为密切,呈正相关;恩格尔系数、平均家庭人口数与居民食物氮消费量呈负相关。通过选取1988、1994、2001、2008年分析居民食物氮素消费造成的环境氮负荷发现,由其带来的环境氮负荷量由3509.12t增加至7629.36t,约90%的氮素进入了土壤和水体。其中,进入土壤的氮素占进入环境氮总量的比例由37%增长到60%,进入水体的氮素比例由57%降至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