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澳门路凼连贯公路西侧的湿地保护区是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重要的越冬地之一,每年的越冬数量稳定增长。2007~2009年度2个冬季的调查结果显示,黑脸琵鹭每年11月初至次年4月底在澳门越冬,12月至翌年2月份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超过50只。其中人工湿地是黑脸琵鹭主要的休息场所,沿岸滩涂是其重要觅食地。黑脸琵鹭昼间栖息行为以休息为主,其次是护理行为。栖息地周边主要人为干扰为噪声污染,但噪声水平较低,经噪声预测模型计算出传播至黑脸琵鹭停歇处的噪声水平为45.4dB(A)及46.5dB(A),低于鸟类耐受阈值,警觉受惊行为多数由大型牵引车和直升飞机引起。随着保护区周边地区的开发,车流量将进一步增加,建议加强保护区的科学管理,控制周边交通干线的车流量,并调整直升飞机飞行路线,尽量绕行保护区上空,以减少对黑脸琵鹭栖息的干扰。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兴化湾黑脸琵鹭的越冬及迁徙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福建省兴化湾是我国大陆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最重要的越冬地之一.2005年1月至2008年4月连续4个冬季的调查显示,在湾内的江镜华侨农场越冬的黑脸琵鹭种群数量为40~60只,其中2007年越冬种群的数量较前3个冬季显著增加.黑脸琵鹭主要栖息在农场面积约320 hm2的养殖塘内,多集群.昼间栖息的各种行为中休息行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80%;其次是维护行为,约10%;觅食等其他行为所占的比例很低,因此养殖塘主要作黑脸琵鹭昼间的休息场所之用.兴化湾同时是黑脸琵鹭重要的迁徙停歇地,2007年秋季南迁的时间为11月3日至12月12日;2008春季北迁的时间为3月8日至4月加日.江镜华侨农场南迁停歇的种群数量约为136只,北迁的数量约为226只.春季北迁种群中具繁殖羽的个体比例最高时超过60%,表明种群中能够参与繁殖的个体数量较多.建议加强兴化湾滩涂及养殖塘人工湿地的科学管理,促进黑脸琵鹭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广东海丰鸟类自然保护区黑脸琵鹭越冬种群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是全球性濒危鸟类,广东海丰鸟类自然保护区作为新发现的重要越冬地,具有全球保护意义.2004~2007年对保护区内黑脸琵鹭越冬种群的调查结果表明,该越冬种群数量逐年增加(27~72只),占全球总数比例也相应增加(2.2%~4.1%).其主要分布在红树林、沿海滩涂和人工养殖塘3种生境,其中,沿海滩涂累计记录到的个体数最多,达217只;人工养殖塘记录剑最大集群,为52只.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该越冬种群及其生境.  相似文献   

4.
1999年6月15日在中国黄海北部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石城乡一个无人居住的岛屿上,首次发现了3对黑脸琵鹭的繁殖个体(在观察时还见到另外3只黑脸琵鹭)。该岛屿位于石城乡东侧,北纬39°31′,东经123°02′,面积约025km2,海拔高46m。鸟的群落结构主要以黑尾鸥数量最多,约有800只左右,其次为黄嘴白鹭约400只左右,还有少量的银鸥、海鸥等在岛上繁殖。  相似文献   

5.
海南黑脸琵鹭的越冬行为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黑脸琵鹭(Plataleaminor)是全球濒危鸟类之一。海南北黎湾是继我国香港和台湾之后发现的黑脸琵鹭第三个重要的越冬地。为了深入了解黑脸琵鹭在该地的保护状况,以及影响其种群越冬的致危因素,作者于2004年1–3月,采用瞬时扫描和焦点动物观察法对北黎湾黑脸琵鹭的越冬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在黑脸琵鹭的各种行为中,休息行为所占的比例最大,为69.72%;其次是站立行为,为10.42%;护理行为位居第3,占10.36%;位移、取食和社会行为在白天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2)白天黑脸琵鹭休息行为有明显的高峰和低谷,8:00–17:00主要以休息为主,而在17:00以后,休息行为明显减少,护理、取食和站立行为有所增加。位移和社会行为发生率较低,呈间歇性变化。黑脸琵鹭各种行为之间在持续时间上有显著差异,其中以休息行为持续时间最长,其次是取食行为,而行走行为持续时间最短。(3)黑脸琵鹭的取食频次在各时间段也有显著的差异,在16:00以后取食的频次较高。(4)黑脸琵鹭的取食行为受潮汐的影响,过高和过低的水位都将影响其取食活动。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黑脸琵鹭及其越冬地的保护和管理计划。  相似文献   

6.
黑脸琵鹭是全球极度濒危的鸟种之一,是中国23种濒危鸟类中被列为世界极危级的5种之一,数目比大熊猫更稀少,现全球仅存1000只左右,而且仅在亚洲出现。国际《拉萨姆湿地公约》规定,如果一个地区的黑脸琵鹭超过全球数量的1%,就应该纳入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区,可见其濒危程度。黑脸琵鹭因长有黑脸及琵琶状鸟喙而得名。夏秋两季主要在朝鲜和中国东北部繁殖,越冬时飞往中国东南部及越南,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至华南沿海,长江流域、海南岛、台湾、香港。我国发现的大都为迁徙及越冬种群,台湾的曾文溪口(最多找到363只)和香港的米埔湿地(最多找到135只)是黑脸琵鹭的最主要越冬地。  相似文献   

7.
中华秋沙鸭在长白山地区的分布和种群数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东南部、朝鲜和我国。是一种分布区域狭窄、数量稀少的珍稀濒危鸟类。已被列入世界濒危动物红皮书和我国Ⅰ级保护动物。据作者1962以来的调查资料表明,长白山是中华秋沙鸭在我国的本要繁殖地。主要分布在长白山东北坡的头道白河、三道白河、古洞河及其支流和西南坡的漫江、锦江及其支流。据我们1977—1978和1989—1991年调查约40—50对,种群数量呈减少趋势。原因是环境恶化和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8.
飞往越冬地     
我国被划分为南北两大动物区系.北部的称为“古北界”,南部称为“东洋界”。分界线是西起横断山脉北端经过川北岷山与陕南的秦岭.向东达淮河一线:在古北界繁殖的许多候鸟如白琵鹭,天鹅以及一些雁鸭类,冬天会南迁到东洋界如长江流域以南的很名区域越冬。  相似文献   

9.
白鹤(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唯一一种极度濒危(CR)鹤类,分布和种群数量是评估其濒危程度的重要参数。无人机调查作为目前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调查方法,为查明白鹤的越冬分布、种群数量及幼鸟比例,于2022年1月使用地面监测结合无人机调查的方法在江西、山东、安徽、湖南、湖北等地的湖泊和农田中开展越冬白鹤调查。野外调查共记录白鹤5607只,网络信息检索在调查区域外的8个地点记录白鹤9只,合计记录越冬白鹤5616只。其中江西鄱阳湖记录到越冬白鹤4813只,占总数的85.7%,主要分布在康山垦殖场、五星垦殖场和成新垦殖场;山东黄河三角洲记录到越冬白鹤625只,占总数的11.1%。安徽、湖南、湖北分别记录到越冬白鹤34,63和72只。对部分群体的白鹤幼鸟数量进行统计,4680只白鹤中,记录到幼鸟674只,幼鸟比例为14.4%,其中湖南越冬白鹤幼鸟比例最高,达28.6%,山东越冬白鹤幼鸟比例最低,为11.5%。调查刷新了白鹤种群数量,证实了山东黄河三角洲是目前除江西鄱阳湖外最重要的白鹤越冬地,缓解了白鹤越冬期过度集中的压力。基于本研究结果,我们...  相似文献   

10.
朱huan(Nipponia nippon)的繁殖习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概述了朱huan的濒危状况及陕西省洋县1981-1986年的繁殖数量,计6年9窝27幼,已知死亡4只,人工喂养3只。朱huan在洋县为留鸟,越冬期间偶尔返回繁殖地,2月中旬后不再离开。有显著的领域性。3月上旬开始营果,中旬至4月初产卵,多数3枚(1-4枚)。孵卵期30天左右,育雏期约为40,均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6月中下旬全窝育成后一起飞离巢区。  相似文献   

11.
长耳Hao在保定市的越冬期为180天左右。10月到11月份数量逐渐增多,12月到翌年2月份数量趋于稳定,达240只以上;3、4月份数量逐渐减少,通过对1028块食物残块的分析得出其91.1%的食物为鼠类,月变动范围在85.5%到98.5%。  相似文献   

12.
13.
人工条件下越冬扬子鳄的繁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3年11月~2004年9月在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观察了人工养殖的成年扬子鳄(Alligatorsinensis)在饲养池和模拟自然生态环境的繁殖区中越冬后的繁殖行为。结果表明,在与扬子鳄自然洞穴的温度和水分条件相似但其他条件相差很大的人工环境中冬眠的扬子鳄具有繁殖能力。越冬后,这些鳄只能在具备其栖息地环境特点的场地成功繁殖,但不能在不具备这种环境特点的场地成功繁殖。本研究拓展了扬子鳄的人工繁殖技术,为扬子鳄人工繁殖场地的兴建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崇明东滩越冬鸟类在养殖塘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鸟类对空间的利用直接反映对栖息地的选择。通过对崇明东滩养殖塘越冬鸟类群落调查,运用空间自相关检验、空间插值分析和景观格局分析,研究越冬鸟类在养殖塘人工湿地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雁鸭类和鸻鹬类在养殖塘分布特征显著不同。雁鸭类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为聚集分布,且丰富度和多度分布较为一致;而鸻鹬类在养殖塘以随机分布为主,丰富度显示一定的聚集分布。养殖塘已经成为崇明东滩越冬鸟类重要的栖息地,不同生态类群栖息地选择存在差异:芦苇植被发育好,水域面积较小且水深较深,不同斑块以聚集为特征的养殖塘是雁鸭类的适宜生境;鸻鹬类则偏好一定芦苇植被、水域面积大且水深较浅的养殖塘。因此在保护区土地利用和管理时应考虑不同生态类群对栖息地选择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白头鹞迁徙和越冬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93-1995年每年的9月至翌年的4月,在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场坝一带进行猛禽迁徙和越冬习性的定位观察时,获得4号白头鹞Circusaeruginosus标本,为贵州省冬候鸟新纪录。同时,还对白头鹞的迁徙作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17.
越冬地东方白鹳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陆续在长江中下游越冬地发现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繁殖个体。为了了解该种在当地的繁殖对策和种群现状,2004-2006年在安庆市望江县武昌湖地区(116°51.15′-116°49.47′E,30°19.53′-30°19.79′N)对东方白鹳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东方白鹳在当地开始营巢时间不一致,最早为2月5日,而受干扰的繁殖个体则延至5月6日。观察到的巢全在高压线塔上,巢高34.6±0.8m(n=11),巢间距908.8±1039.4m(n=6)。产卵期最早开始于2月11日,最晚6月21日,窝卵数4.2±0.4(4-5)枚(n=6)。育雏期71.0±16.1d(n=3),日育雏5.1±2.6(n=38),雏鸟离巢时间最早6月14日,最晚9月20日。2004和2005年东方白鹳在该地区共营巢8窝,产卵25枚,孵出雏鸟9只,出飞7只。繁殖失败5巢,其中,人工干扰造成4巢失败,高压电击毁1巢。繁殖不同时期,亲鸟的觅食、休息、警戒、取材、翻卵、育雏、交配、在巢、视野外行为时间分配差异显著,而飞翔、行走、理羽、击喙、整巢和其它行为差异不显著。雏鸟在发育的不同时期,觅食、飞翔、休息、整巢、在巢、行走、视野外行为时间分配差异显著,理羽、警戒、击喙和其它行为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中华秋沙鸭在中国的近期越冬分布与数量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以往在我国广有越冬记录,但分布点零散,且多为小群或零星个体,很少在同一地点见到10只以上的个体记录。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个别地点虽发现有中华秋沙鸭的越冬群体,但缺少持续性观察结果。21世纪初在赣东北的弋阳、婺源相继发现中华秋沙鸭的较大越冬群,总数量至少超过100只,且数量和分布地点相对保持稳定。两地记录到的最大数量分别超过该种全球总量的1%,应当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19.
刘伯  白秀娟  马辉 《四川动物》2006,25(2):354-356
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越冬是林蛙人工养殖中的重要环节.在休眠期间林蛙死亡率高达31%,且以优良种蛙较多.利用自动控温水族箱模拟林蛙越冬,揭示这个阶段林蛙的生理机制,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可指导实践,减少种蛙的死亡.  相似文献   

20.
扬子鳄是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的珍稀爬行动物,其越冬问题一直受到关注。2009~2013年,桂林动物园尝试把扬子鳄装入铁笼放入石山岩洞里越冬。结果表明:岩洞的几项环境因素与原产地土洞穴的环境因素相近,扬子鳄可在岩洞中进行越冬,这是一种经济可行的越冬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