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克隆和表达结核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16.3(Hsp16.3),建立纳米金免疫传感器检测结核病患者血清Hsp16.3抗体.PCR扩增hsp16.3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QE30-hsp16.3,表达和纯化Hsp16.3,Western blot分析其反应原性;晶种生长法制备金纳米棒并连接Hsp16.3,建立纳米金免疫传感...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Ag85B-Hsp16.3、Ag85B-ESAT6及分泌蛋白Hsp16.3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作用。方法:将已构建的含3种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pProEXHTa-Ag85B-Hsp16.3、pProEXHTa-Ag85B-ESAT6和pProEXHTb-Hsp16.3,分别转入宿主菌E.coliDH5α中,诱导表达后分别获得Ag85B-Hsp16.3、Ag85B-ESAT6和Hsp16.3三种蛋白,采用Ni2+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并用透析方法进行目的蛋白的复性。复性的蛋白按照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分别与肝癌细胞HepG-2反应,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结果:三种蛋白被成功纯化并复性。MTT数据统计分析显示,终浓度10μg/ml的三种蛋白对HepG-2细胞生长没有明显作用,当三种蛋白的终浓度分别为20、40、80μg/ml时均能够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并且抑制作用随着蛋白终浓度的增大以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不同类别的蛋白抑制作用没有明显差别。结论:结核分枝杆菌的部分分泌蛋白能够抑制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小分子热休克蛋白是种类最多的热休克蛋白家族 ,它们均以寡聚体的形式存在 .研究表明 ,来自结核杆菌的小分子热休克蛋白Hsp16 3是以 3个三聚体的形式存在的九聚体 .为了探讨Hsp16 3体外组装过程中的亚基相互作用和识别 ,利用野生型Hsp16 3及其L12 2A突变体蛋白为模型 ,采用高效液相分子筛层析、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脲梯度凝胶电泳等方法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Hsp16 3在体外能自发地再组装成九聚体 .12 2位的亮氨酸残基对Hsp16 3体外再组装过程中的亚基相互作用有重要的影响 ,并且在Hsp16 3的组装过程中 ,亚基之间的相互识别是高度灵敏和特异的 ,野生型蛋白的亚基和L12 2A突变体蛋白的亚基并不能形成杂合体 ,只有完全相同的亚基才能组装成九聚体  相似文献   

5.
来自结核杆菌的小分子热休克蛋白Hsp16.3以九聚体的形式存在.用三种不同的强变性条件(100℃加热15 min,12 mol/L脲或8 mol/L盐酸胍处理4 h)将Hsp16.3变性, 然后通过冷却或透析使之复性,并利用孔径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圆二色性光谱比较了变性-复性前后Hsp16.3的各个层次高级结构.结果显示,变性的Hsp16.3几乎可以完全恢复至天然构象,这表明小分子热休克蛋白Hsp16.3具有很强的自发折叠和组装能力.  相似文献   

6.
来自结核杆菌的小分子热休克蛋白Hsp16.3以九聚体的形式存在.用三种不同的强变性条件(100℃加热15 min,12 mol/L脲或8 mol/L盐酸胍处理4 h)将Hsp16.3变性, 然后通过冷却或透析使之复性,并利用孔径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圆二色性光谱比较了变性-复性前后Hsp16.3的各个层次高级结构.结果显示,变性的Hsp16.3几乎可以完全恢复至天然构象,这表明小分子热休克蛋白Hsp16.3具有很强的自发折叠和组装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结核分枝杆菌Hsp16.3和Hsp16.3合成肽在小鼠体内诱导的免疫应答及保护力。方法80只BALB/c小鼠随机分5组共免疫3次,间隔2周。分别于0、2、4、6、8周采集血液,ELISA法检测在抗原Hsp16.3和Hsp16.3合成肽包被时血清中的抗体浓度及第8周时血清中的抗体滴度。末次免疫完成后4周,取每组8只免疫小鼠分离脾淋巴细胞,用Hsp16.3和Hsp16.3合成肽分别刺激后,MTT法测定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指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分泌蛋白Hsp16.3、Ag85B以及融合蛋白ESAT6-CFP10、Ag85B-Hsp16.3和Ag85B-ESAT6用于TB病人血清学检测的意义。方法:将已构建的含5种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pProEXHTb-Hsp16.3、pProEXHTa-Ag85B、pProEXHTb-ESAT6-CFP10、pProEXHTa-Ag85B-Hsp16.3、pProEXHTa-Ag85B-ESAT6),分别转入宿主菌E.coli DH5α中,诱导表达后分别获得Hsp16.3、Ag85B、ESAT6-CFP10、Ag85B-Hsp16.3和Ag85B-ESAT6五种蛋白,采用Ni2+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并用透析方法进行目的蛋白的复性。将经过复性的5种蛋白分别作为抗原,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待测的血清样本,经OPD显色,测定各孔OD490值并判定结果。结果:五种蛋白被成功纯化并复性,通过ELISA方法共检测了22例TB病人血清、10例非结核病人血清和6例正常对照血清,Hsp16.3、Ag85B、ESAT6-CFP10、Ag85B-Hsp16.3和Ag85B-ESAT6这5种抗原的灵敏度分别为36.4%、90.9%、77.3%、95.5%、100%,特异性分别为100%、75%、100%、93.8%、93.8%。统计分析显示,ESAT6-CFP10和Ag85B、Ag85B-Hsp16.3、Ag85B-ESAT6这三种蛋白ELISA检测的结果无差异,而与Hsp16.3和痰涂片检测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Ag85B-Hsp16.3和Ag85B-ESAT6可作为结核分枝杆菌ELISA检测的初选抗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分泌蛋白Hsp16.3、Ag85B以及融合蛋白ESAT6-CFP10、Ag85B-Hsp16.3和Ag85B-ESAT6用于TB病人血清学检测的意义。方法:将已构建的含5种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pProEXHTb-Hsp16.3、pProEXHTa-Ag85B、pProEXHTb-ESAT6-CFP10、pProEXHTa-Ag85B-Hsp16.3、pProEXHTa-Ag85B-ESAT6),分别转入宿主菌E.coli DH5α中,诱导表达后分别获得Hsp16.3、Ag85B、ESAT6-CFP10、Ag85B-Hsp16.3和Ag85B-ESAT6五种蛋白,采用Ni2+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并用透析方法进行目的蛋白的复性。将经过复性的5种蛋白分别作为抗原,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待测的血清样本,经OPD显色,测定各孔OD490值并判定结果。结果:五种蛋白被成功纯化并复性,通过ELISA方法共检测了22例TB病人血清、10例非结核病人血清和6例正常对照血清,Hsp16.3、Ag85B、ESAT6-CFP10、Ag85B-Hsp16.3和Ag85B-ESAT6这5种抗原的灵敏度分别为36.4%、90.9%、77.3%、95.5%、100%,特异性分别为100%、75%、100%、93.8%、93.8%。统计分析显示,ESAT6-CFP10和Ag85B、Ag85B-Hsp16.3、Ag85B-ESAT6这三种蛋白ELISA检测的结果无差异,而与Hsp16.3和痰涂片检测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Ag85B-Hsp16.3和Ag85B-ESAT6可作为结核分枝杆菌ELISA检测的初选抗原。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克隆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 候选肿瘤抑制基因,首先选取分布于6q16.3~21上的11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对139例中国儿童ALL标本进行杂合性缺失 (LOH) 分析. 分析显示32%的患者存在至少一个位点的LOH,且高频缺失区位于D6S1709~D6S301之间,大小为2cM. 各位点LOH与白细胞总数、病态细胞数有显著性相关 (P < 0.05) ,与年龄、性别、形态学分型和免疫学分型无显著相关 (P > 0.05). 进一步在高频缺失区域内,采用定位候选克隆策略、生物信息学技术及RT-PCR技术筛选、鉴定与儿童ALL相关的候选肿瘤抑制基因及其cDNA片段. 在D6S1709~D6S301之间筛选到一个在儿童ALL细胞中低表达的EST (GenBank登录号:AA403058),与正常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比较,在15例ALL患者中有10例表达下调 (P < 0.05). 采用数字化差异表达分析显示,位于6q16.3~21区域内的AMD1基因、PPIL6基因和WASF1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丰度要低于正常组织 (P < 0.05). 上述结果为进一步在6q16.3~21区域克隆肿瘤抑制基因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1.
利用藻胆体温和解离的方法和超速离心分离技术首次得到了变藻蓝蛋白六聚体,并通过光谱技术,凝胶柱过滤柱色谱方法,和SDS-PAGE电泳方法以及蔗糖密度超速离心方法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变藻蓝蛋白六聚体的最大吸收峰(λAmax=652nm),荧光发射峰位于666nm,并且在680nm处有一明显肩峰;其分子量大约为240KD左右;其分子组成为(αβ)5APβ16.3LCM42;离心沉降系数为12S(0.2-0.5mol/L线性蔗糖密度梯度于0.05mol/L磷酸盐缓冲液)。该六聚体在5m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发生解离,通过羟基磷灰石柱分离可得到两种变藻蓝蛋白三聚体(αβ)3AP和(αβ)2APβ16.3LCM42,这说明该变藻蓝蛋白六聚体是由两个变藻蓝蛋白三聚体组成;通过差谱的方法得出锚蛋白的吸收光谱(λmax=660nm);根据稳态光谱测定的结果,推断出锚蛋白碎片LCM42的光谱性质与整个锚蛋白的光谱性质相同,进而得出LCM42保留了整个锚蛋白中的发色团,因而保留了其传递能量的功能。利用光谱数据和晶体结构数据讨论了该六聚体内能量传递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利用藻胆体温和解离的方法和超速离心分离技术首次得到了变藻蓝蛋白六聚体,并通过光谱技术,凝胶柱过滤柱色谱方法,和SDS-PAGE电泳方法以及蔗糖密度超速离心方法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变落蓝蛋白六聚体的最大吸收峰(λ^Amax=652nm),荧光发射峰位于666nm,并且在680nm处有一明显肩峰;其分子量大约为240KD左右;其分子组成为(αβ)5^APβ^16.3LCM^42;离心沉降系数为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