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改进的砂培体系中,甜菜多粘菌(Polymyxabetae)完成生活循环只需7天。利用砂培体系研究了多粘菌在不同pH值、光照、接种材料和接种量条件下,对寄主的侵染以及在其中繁殖的情况,研究了多粘菌完成侵染所需时间,侵染的游动孢子最初释放时间,游动孢子体外存活期和休眠孢子对温度的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2.
从大田侵染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的小麦病根中挑取禾谷多粘菌休眠孢子堆,接种受侵染小麦品种扬麦4号,经砂培养纯化,获得5个禾谷多粘菌分离物,但都为无毒。无毒多粘菌休眠孢子堆接种表现WSSMV症状的小麦,经培养可饲获病毒,并可经接咱后将病毒传播给无病小麦,供试的4个大小麦禾谷多粘菌分离物都可对大小进行交叉侵染,产生同样数量的游动孢子产量。供试5个病土和2个无病土样品,都具有强大持多粘菌侵染潜力,即使稀释放  相似文献   

3.
禾谷多粘菌( Polymyxa graminis )侵染及传毒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气候箱内,以小麦为寄 主建立了专性寄生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的侵染体系,graminis能够快速大量繁殖,生活史缩短为13 ̄15d。简化了单孢子堆分离以及病根表面消毒等分离纯化方法,对接种的菌源材料、寄主苗龄、温度、pH值及营养液成分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测定,优化完善了P.graminis的砂培条件。建立了针对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4t yellow mosaic v  相似文献   

4.
甜菜多粘菌形态发育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菜多粘菌(Polymyxa betae)是一种专性寄生于甜菜根部的低等真菌,可作为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的传播介体并与甜菜丛根病的产生有关。对甜菜多粘菌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与所传病毒的生物学关系及其在引致甜菜丛根病中所起的作用。本文观察记录了甜菜多粘菌侵染甜菜根系及其在甜菜根细胞中的发育过程,对甜菜多粘菌各主要发育阶段进行了显微镜观察并发现在其游动孢子中有BNYVV粒体存在。根据观察结果并提出了甜菜多粘菌生活史模式图。  相似文献   

5.
在人工气候箱内,以小麦为寄主建立了专性寄生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的侵染体系,使P.graminis能够快速大量繁殖,生活史缩短为13~15d。简化了单孢子堆分离以及病根表面消毒等分离纯化方法,对接种菌源材料、寄主苗龄、温度、pH值及营养液成分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测定,优化完善了P.graminis的砂培条件。建立了针对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 WYMV)的稳定高效室内传毒体系。在此体系上,真菌传带病毒的效率可达70%,机械接种病毒后的小麦显症时间可缩短至30d左右。  相似文献   

6.
感染耐碳青霉烯的鲍曼不动杆菌(CR-Ab)常与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联,而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有限,大多基于与粘菌素联用。长期用药导致CR-Ab对粘菌素也产生一定抗性。为了评估含有或不含有粘菌素的不同抗菌组合对从CR-Ab感染患者收集的CR-Ab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抗菌活性,本研究从本院就诊的患者中收集CR-Ab菌株,通过常量肉汤稀释法(MBD)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s),通过定性(棋盘法)和定量(即杀菌测试)方法评估各组药物协同活性。结果发现所有菌株均是碳青霉烯类抗性的,且其中两株菌对粘菌素有抗性。棋盘法结果表明含粘菌素的组合在不同处理时间下具有完全协同作用,粘菌素+万古霉素和粘菌素+利福平表现出最高的协同增效作用;不含粘菌素的组合则在35.7%的菌株中观察到完全协同作用。杀菌测试表明粘菌素+美罗培南、粘菌素+替加环素和美罗培南+替加环素组合对粘菌素敏感和低粘菌素抗性的菌株具有杀菌和协同作用,而只有粘菌素+万古霉素和粘菌素+利福平组合表现出持久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禾谷多粘菌PolymyxagraminisLed.休眠孢子堆的超微结构。休眠孢子堆仅分布于寄主根表皮细胞中。休眠孢子堆形状不一,有的呈球状,有的呈律状,少则由几十个,多则由数百个紧密排列的休眠孢子组成。休眠孢子彼此通过刺突连接,细胞壁分4层,第三层局部区域结构松散,可能与初生游动孢子萌发孔有关。成熟休眠孢子细胞质丰富,细胞质膜内侧含有大量脂质粒,细胞质中央含一个细胞核,围围分布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等细胞器。成熟的休眠孢子在越夏前大多数已释放初生游动孢子,只剩下空壳。表面凹陷是已释放游动孢子的休眠孢子一个特征。本文还讨论了禾谷多粘菌休眠孢子在病害流行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禾谷多粘菌PolymyxagraminisLed.休眠孢子堆的超微结构。休眠孢子堆仅分布于寄主根表皮细胞中。休眠孢子堆形状不一,有的呈球状,有的呈律状,少则由几十个,多则由数百个紧密排列的休眠孢子组成。休眠孢子彼此通过刺突连接,细胞壁分4层,第三层局部区域结构松散,可能与初生游动孢子萌发孔有关。成熟休眠孢子细胞质丰富,细胞质膜内侧含有大量脂质粒,细胞质中央含一个细胞核,围围分布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等细胞器。成熟的休眠孢子在越夏前大多数已释放初生游动孢子,只剩下空壳。表面凹陷是已释放游动孢子的休眠孢子一个特征。本文还讨论了禾谷多粘菌休眠孢子在病害流行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麦根中禾谷多粘菌休眠孢子堆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晔  洪健 《菌物系统》1999,18(1):30-34
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 Led。休眠孢子堆的超微结构。休眠孢子堆仅分布于寄主根表皮细胞中,休眠孢子堆形状不一,有的呈球状,有的呈棒状,少则由几十个,多则由数百个紧密列的休眠孢子组成。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描述了一种粘菌(Myxomycetes sp.)的一些特征;分析了菌体的氨基酸种类及含量;提出了在培养食用菌过程中变此种有害菌为有利菌的设想.用棉子皮等原料培养食用菌常可发现这种粘菌危害,这为培养食用菌后的废弃培养料找到有益用场和菌种.一旦发现粘菌对食用菌的污染,极易将其取出并很快得到大量粘菌孢子.粘菌的氨基酸含量较高、种类较齐全、这对于提取它们或用作高级饲料或提取粘菌能消化多种细菌酶类用于疾病防治以及纤维素类物质的利用,可能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描述了寄生在大麦根部的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 Led.的次生游动孢子的超微结构,包括核、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脂质粒、排泄泡、小囊、具膜小囊、核糖体以及鞭毛基体(Kinetosome)和鞭毛杆等细胞器。游动孢子中未见微体。同时也在电镜下观察了游动孢子接触和穿透根细胞时所形成的管腔(Rohr)和棘杆(Stachel)以及游动孢子穿透细胞壁的详细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以广州地区常见暖季型草坪草(地毯草Axonopus compressus、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结缕草Zoysia japonica)为研究对象, 通过测定植物根系AMF 侵染率、根际土壤AMF 孢子密度以及土壤理化性质, 探讨AMF 侵染率和孢子密度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 以及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1)三种草坪草的根系AMF 侵染以菌丝侵染为主, 总体表现为夏季最高, 秋季和冬季次之, 春季最低, 囊泡侵染率较低, 很少丛枝侵染; (2)季节对根际土壤AMF 孢子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草坪草根际土壤孢子密度最大值多出现在夏季或冬季, 而春季和秋季则较低; (3)对于土壤因子, AMF 菌丝侵染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 而囊泡侵染率与电导率成显著正相关, 与全氮和全磷成极显著负相关; 对于气候因子, AMF 总侵染率和菌丝侵染率均与月均气温和月均降水成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粘菌分类即使在目前也仍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并且不能完善地加以描述。在进行粘菌分类的现状讨论之前,感到有必要粗知一下与之有关的大概情况。如同其名称一样,粘菌(The Myxo-mycetes)或真粘菌(trne slime molds)(通常称为粘菌)或粘菌(slime fungi)是一群唯一具有动植物两者特性的菌状有机体。它们的体细胞阶段无细胞壁为爬行运动的多核原质团〔称为原质团(plasmo-dium)〕明显是动物状,就其结构(尽管其群流的类型不同)和生理方面来看好象一个巨大的变形虫,而生殖过程无论如何家植物,产生具有明确细胞壁的孢子。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球孢白僵菌在不同浓度、施菌方式、温度和相对湿度下对温室蚜虫的侵染力以及接种后对蚜虫的侵染速率。结果表明,高(109个孢子.mL-1)、中(108个孢子.mL-1)、低(107个孢子.mL-1)3个浓度剂量对蚜虫都有较强的致病力,且浓度越大,蚜虫的死亡率越高,死亡时间越提前。用浸渍法和孢子浴法接种蚜虫,6 d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100%和31.1%。在测试的3个温度(22、26、30℃)中,26℃时蚜虫侵染力最强,第3天出现死亡高峰,第5天时累积死亡率就达到100%,明显高于22、30℃的处理。相对湿度越大,球孢白僵菌的致病力越强,蚜虫死亡速度越快。在温湿度组合中相对湿度为95%时,温度对白僵菌的侵染力几乎无影响,但影响发病速度,相对湿度低于95%时,26℃的侵染力始终高于22和30℃时的侵染力。通过接种后不同时间段用0.2%百菌清处理蚜虫测定该菌株的侵染速率,结果表明接种后24 h是该球孢白僵菌有效侵染蚜虫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红火蚁工蚁感染绿僵菌后在蛹室的行为变化,以及健康工蚁对侵染蛹的行为保护机制.结果表明: 工蚁被绿僵菌侵染后,在蛹室的活动时间逐渐减少,由第1天的103.4 s降至第3天的38.5 s;而且育幼时间占蛹室活动时间的比例也下降,由第1天的13.6%降至第3天的3.5%.当蛹被绿僵菌侵染后,工蚁对侵染蛹的梳理总时间为对照组的5.3倍,每次梳理的平均持续时间为对照组的5.2倍.梳理行为能显著减少侵染蛹的体表分生孢子数量,在无工蚁、2只工蚁和10只工蚁存在条件下,蛹体表平均孢子数分别为103.1、51.6和31.3个.工蚁的存在能抑制蛹体表孢子的萌发,处理20 h后,无工蚁、2只工蚁和10只工蚁存在条件下,蛹体表孢子萌发率分别为95.1%、80.4%和59.9%.蛹的羽化率随着工蚁数量增加显著升高.红火蚁工蚁通过社会行为防御病原真菌侵染蛹的策略为种群的延续和发展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揭示脱落酸(ABA)对丛枝菌根(AM)真菌侵染和产孢的影响,建立利用外源ABA促进孢子产量的高效菌剂扩繁方法。【方法】利用番茄毛状根和AM真菌Rhizophagus irregularis DAOM 197198建立双重培养体系,通过外源施用ABA、赤霉素(GA)或者使用ABA、GA的缺陷突变体,染色观察菌根侵染,荧光定量PCR测定丛枝发育和脂质合成运输相关基因的表达,统计丛枝和孢子的数量,从而揭示ABA对AM真菌侵染和产孢的影响。【结果】ABA缺陷突变体not中的F%(侵染频率)、a%(丛枝丰度)、丛枝数量,以及丛枝发育特异性相关基因EXO70A1-like (LOC101253481)、脂质合成运输相关基因RAM2和STR2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其野生型MT;外源施用ABA显著促进了F%、M%(侵染强度)、丛枝数量、孢子产量,以及脂质合成运输相关基因RAM2和STR2的表达,外源添加ABA处理的孢子产量约为不添加处理的4.5倍;外源GA处理极显著抑制了菌根侵染的所有指标和孢子产量;GA缺陷突变体gib3与其野生型MM的AM真菌侵染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gib3的孢子产量显著高于MM...  相似文献   

17.
冯明光  徐均焕 《菌物学报》2002,21(2):270-273
用飞虱虫疠霉(Pandora delphacis)初级分生孢子接种桃蚜(Myzus persicae),24 h内定时取样,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孢子的萌发及其对寄主体壁的入侵。结果表明,附着到蚜体表面的孢子在4 h内有30~40%已萌发产生芽管,其中多数为侵染性芽管,少数是呈叉状分枝的营养生长型芽管。具侵染性芽管的孢子部分陷入体壁蜡质层中,显示孢子有分泌物产生并作用于寄主体壁。接种10 h内,侵染性芽管通过顶端膨大的附着胞或直接穿透侵入寄主体壁。到24 h时,产生侵染性芽管的孢子全部侵入寄主体内,寄主体表仅留下少数未萌发的孢子或营养生长型芽管。初级分生孢子在蚜体表面很少产生次级分生孢子,说明桃蚜是适合该菌侵染的寄主。陷入寄主体壁的孢子不因若蚜蜕皮而被去掉,表明该菌对成蚜和若蚜都具有侵染力。  相似文献   

18.
飞虱虫疠霉分生孢子在桃蚜体壁上的附着与入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明光  徐均焕 《菌物系统》2002,21(2):T001-T002
用飞虱虫疠霉(Pandora delphacis)初级分生孢子接种桃蚜(Myzus persicae),24h内定时取样,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孢子的萌发及其对寄主体壁的入侵。结果表明,附着到蚜体表面的孢子在4h内有30-40%已萌发产生芽管,少数是呈叉状分枝的营养生长型芽管。且侵染性芽管的孢子部分孢入体壁蜡质层中,显示孢子有分泌物产生并作用于寄主体壁。接种10h内,侵染性芽管通过顶端膨大的附着胞或直接穿透入寄主体壁。到24h时,产生侵染性芽管的孢子全部侵入寄主体内,寄主体表仅留下少数未萌发的孢子或营养生长型芽管。初级分生孢子在蚜体表面很少产生次级分生孢子,说明桃蚜是适合该菌侵染的寄主。陷入寄主体壁的孢子不因若蚜蜕皮而被去掉,表明该菌对成蚜和若蚜都具有侵染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广州地区7种菊科(Compositae)入侵植物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互作共生关系,调查了这7种菊科入侵植物在4种生境中的AMF侵染和根际土壤孢子密度,并分析土壤因子对AMF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入侵植物根内均受到AMF侵染,根际土壤中均检测到AMF孢子;AMF侵染在宿主间差异显著,生境间的差异不显著;孢子密度在生境和宿主间的差异均显著,人工绿地、农田果园的AMF孢子密度均显著高于森林周边和滨海地带。相关性分析表明,农田果园生境的根际土壤孢子密度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森林周边生境的AMF总侵染率与土壤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人工绿地的AMF总侵染率与土壤速效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滨海地带的AMF总侵染率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些对理解菊科植物入侵机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番茄离体毛状根双重培养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 A4诱导樱桃番茄Micro-Tom产生毛状根,并在此基础上成功建立了丛枝菌根(AM)真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与转移Ri T-DNA番茄离体毛状根的双重培养体系。该真菌侵染14d左右,菌丝开始形成多级分支,17-21d时,一些菌丝顶端膨大,长出新生孢子。接种后3个月时,每皿孢子数量达到600-800个。新形成的孢子无需休眠,可直接侵染番茄离体根。成功的番茄双重培养为番茄菌根生理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实验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