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含5%氨酸钾的KMM和KPS培养基上,粉被虫草无性型以3种途径产生不利用硝酸盐的突变株(nit突变株)。(1)由菌落基质菌丝形成的快速生长气生菌丝角变;(2)菌落表面快速生长的气生菌丝;(3)菌落基质菌丝缓慢生长形成的基质菌丝角变。来自18个单孢子株的94个nit突变株中,64.8%的突变株是稳定的。配对试验结果表明:在全部19个配对中,单孢子株内配对率为57.9%,单孢子株间配对率为42.1%。在全部nit突变株中,Cp-14c3突变株与其它突变株间的配对率最高(18.2%)。单孢子株间配对率高的孢子株是Cp-14Cp-7,Cp-5和Cp-6,将来自Cp-14同一单孢子株的Cpe-14C3分别与Cp-14cl和Cp-14c4nit突变株配对后发现,它们形成的浓密生长配接线的颜色是不相同的,前者橙色,后者白色。统计结果发现,所试全部的单泡子株可分成11个营养亲和群(VCGs),那些含有易与其它菌株配对的nit突变株的单孢子株,如Cp-1,Cg-4,Cp-5,Cp-6,Cp-7,Cp-13,和Cp-14等皆在同一营养亲和群内。用Hoche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发现,野生型菌株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单核,nit突变株的少量分生孢子中可见双核,互补配对形成的浓密菌丝丛中的分生孢子则常见双核。  相似文献   

2.
蛹虫草(Cordycepsmilitaris)无性型的多型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萨氏琼脂和PDA上,蛹虫草Cordycepsmilitaris(Vuill)Fr.无性型,蛹草拟青霉Paecilomycesmilitaris(Kob)Br.&Sm.的一些单孢子株可自发产生突变,基于多型现象及其它形态特征可分三种类型:(1)具野生型菌株特征;产孢结构拟青霉型(Paecilomyces-type),稳定,菌落通常不自发产生角变,大多数单孢子株属此类群。(2)属此类群的单孢子株,在PDA上可形成亮褐色至橙黄色的角变,它们典型的产孢结构为瓶梗轮生,分生孢子常聚集成头状的轮枝孢型(Verticillium-type)。在查氏培养基上则相反,拟青霉型的产孢结构占优势。单孢子株Cm-71是这一类群的代表。(3)单孢子株Cm-42是在所观察单孢子株中形态特征独特的菌株。在PDA上菌丝生长纤细,蛛网状,产孢结构轮枝孢型。蛹草拟青霉对氯酸钾(KClO3)不敏感,在浓度为6%(W/V)的KMM培养基上,23~24℃14天菌落的直径仅1~2cm,无气生菌丝生长。各单孢子株形成的不利用硝酸盐突变株(nit突变株)的途径和形态特征,也可分成类似于粉被虫草CordycepspruinosaPeteh不利用硝酸盐突变株(nit突变株)的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在萨氏琼脂和PDA上,蛹虫草Cordycepsmilitaris(Vuill)Fr.无性型,蛹草拟青霉Paecilomycesmilitaris(Kob)Br.&Sm.的一些单孢子株可自发产生突变,基于多型现象及其它形态特征可分三种类型:(1)具野生型菌株特征;产孢结构拟青霉型(Paecilomyces-type),稳定,菌落通常不自发产生角变,大多数单孢子株属此类群。(2)属此类群的单孢子株,在PDA上可形成亮褐色至橙黄色的角变,它们典型的产孢结构为瓶梗轮生,分生孢子常聚集成头状的轮枝孢型(Verticillium-type)。在查氏培养基上则相反,拟青霉型的产孢结构占优势。单孢子株Cm-71是这一类群的代表。(3)单孢子株Cm-42是在所观察单孢子株中形态特征独特的菌株。在PDA上菌丝生长纤细,蛛网状,产孢结构轮枝孢型。蛹草拟青霉对氯酸钾(KClO3)不敏感,在浓度为6%(W/V)的KMM培养基上,23~24℃14天菌落的直径仅1~2cm,无气生菌丝生长。各单孢子株形成的不利用硝酸盐突变株(nit突变株)的途径和形态特征,也可分成类似于粉被虫草CordycepspruinosaPeteh不利用硝酸盐突变株(nit突变株)的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灰色链霉菌中存在质粒及其和链霉素生物合成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灰色链霉菌 No 45-706 (Val-)经36℃处理后,100%的菌落都不能形成气生菌丝,在28℃经多次传代培养,气生菌丝生长受抑制的突变株的出现最终频率为9.0%,而同时氨基酸缺陷型(Val-)回复突变率是6.63×10-6。高温突变株No 45-3 (bald)经自发和NTG诱发突变,均未得到气生菌丝回复生长的菌落,但当用NTG处理菌株No 45—706(Val-)时,却得到了1.26×10-6的缬氨酸营养缺陷回复突变率。  相似文献   

5.
蛹虫草(Cordceps militaris)无性型的多型现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梁宗琦  Rola  TVF 《菌物系统》1998,17(1):57-62
在萨氏琼脂和PDA上,蛹虫草Cordyceps militeris(Vuill).Fr无性型,蛹草拟青霉Paecilomyces militaris(Kob).Br&Sm.的一些单孢子株可自发产生突变,基于多型现象及其它形态特征可分为三种类型:(1)具野生型菌株特征,产孢结构拟青霉型(Paecilomyces-type),稳定,菌落通常不自发产生角变,大多数单孢了株属此类群。(2)属此类群的单孢子  相似文献   

6.
金针菇担孢子核相及遗传属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不同的金针菇菌株为材料,研究了其担孢子的核相及遗传属性。荧光染色观察显示,担孢子核相以双核为主,双核孢子、单核孢子和无核孢子分别占80.2%、7.5%和12.3%。源于单孢分离物的菌丝为有隔膜、无锁状联合的多核菌丝。在交配试验中,源于不同菌株单孢分离物的菌丝原生质体的配对形成具锁状联合的菌落,而源于同一单孢分离物的菌丝原生质体的配对则形成无锁状联合的菌落,暗示担孢子中的两个核具有相同的交配型。RAPD分析显示,源于同一单孢分离物的菌丝原生质体为10个随机引物所扩增的图谱彼此完全相同,印证了担孢子中的双核是同质的。此外,观察表明,一个担子上着生有4个担孢子。因此,金针菇是一种具4个含同质双核担孢子的四极性蕈菌。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单孢株继代过程中的菌落局变现象,并通过AFLP分析了角变子与原菌株间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结果表明,野生型出发菌株Bb13的单孢分离株13S5和13S8在继代培养过程中均发生生长速率加快和产孢量下降现象。13S5在前5代,13S8在前6代产孢量有所下降但不显著,至第10代时产孢量比第1代分别下降了81.7%和69.0%。菌株角变现象在继代培养5-6代后表现明显,而13S8角变子出现的频率更高。AFLP指纹图谱分析表明,用20个引物组扩增出的98个位点中,两个角变子与野生型菌株间有12条差异条带,变异率达12.2%。由此证明单孢子分离株在继代培养中发生菌落局变后遗传物质已产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8.
尖孢镰孢一新硝酸盐营养突变类型与营养体亲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建荣  郑重 《真菌学报》1993,12(4):297-303
从73个尖孢镰孢不同专化型菌株上获得684个硝酸盐营养突变株。作相关氮源利用试验及亚硝酸反应后,鉴定出一新硝酸盐营养突变类型,亚硝酸盐还原酶结构基因类型,命名为nit8,占总突变株的6.7%,同时被鉴别的还有nit1,nit3和Nit M三种突变类型,它们分别占突变株总数的81.0%,3.8%和8.5%。此外,首次引入一种亚硝酸反应在这类研究中的应用,还提出了互补指数概念与公式来表示nit突变株营  相似文献   

9.
苎麻疫霉生物学性状遗传与变异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地区和不同寄主来源的苎麻疫霉的菌落形态,菌丝线性生长速率(以下简称为生长速率)及同宗配合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结果指出苎麻疫霉菌落形态和生长速率的遗传存在3种类型:(1)在单游动孢子后代和自交后代均可稳定遗传;(2)在单游动孢子后代稳定遗传而在自交后代发生变异;(3)在单游动孢子后代和自交后代均发生变异。结果表明,该菌菌落形态和生长速率的遗传具有多样性,上述两性状可以由细胞核杂  相似文献   

10.
多孢子菌的一个新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多孢子菌属(Polysporobactertum)的一个新种。它具有属的基本特征,能够由营养细胞转变为孢囊产生大量孢子进行繁殖。它与模式种砂石多孢子菌的主要区别是:在菌落表面形成气生孢子穗,产生大量气生孢于进行繁殖;更容易形成内生孢囊;营养细胞常在基质表面呈同心圆排列,在旺盛生长后期容易伸长或膨大成异形细胞;菌落呈较稳定的黄色。它被命名为色黄多孢子菌(Polysporobacterium chromoflavam)。  相似文献   

11.
以PBS降解菌HJ03(Alternariasp.)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透明圈初筛及PBS薄膜复筛,获得一株降解能力增强且对温度和pH耐受力均得到提高的突变株HJ10。与出发菌株相比,HJ10在培养初期气生菌丝少,而培养7d时菌落致密且生长速度较快。经过连续继代培养7代后发现,突变株的降解活力保持了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其降解率较出发菌株提高百分比达14.4%以上;在最适降解温度范围内(25℃~30℃)和不适宜降解的温度条件下突变菌株Ⅻ10的降解率均高于出发菌株;各pH条件下,突变株对PBS的降解能力明显优于出发菌株,尤其在pH5.0时降解率提高了22.80%。  相似文献   

12.
采用玻片和平板菌落培养方法,对6株不同来源的食根结线虫真菌——厚垣普奇尼亚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在形态和培养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各菌株在CM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不同,QNMP0214和NRRL13094生长最快,气生菌丝发达;QNZFF0601-3菌落背面乳白色;QNAV97-5分生孢子梗细长。6个菌株均能够产生菌丝膨大和厚垣孢子,其中QNAV97-6和QNMP0214厚垣孢子着生方式除间生外还有侧生,NRRL13094厚垣孢子大量间生成串,QNZFF0601-3和QNMP0214厚垣孢子稀少。QNAV97-2、MP0214、NRRL13094和QNAV97-5能产生晶体。  相似文献   

13.
粉被虫草N~6-(2-羟乙基)腺苷高产菌株的原生质体诱变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粉被虫草(CordycepspruinosaPetch)无性型─-粉被马利娅霉(MariannaeaPruinosaLiang)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前期研究基础上,报道了通过原生质体诱变培育高产N6-(2-羟乙基)腺苷菌株的研究结果。粉被马利娅霉Cp-14单孢子株经15W紫外灯照射后,获得一高产突变株MpM-135。经多代移植后,此突变株比出发菌株Cp-14的N6-(2-羟乙基)腺苷含量提高了14.8%。实验还表明,粉被虫草无性型菌丝提取物对枯草杆菌(Bacillussubtilis)抗紫外辐射效果与菌丝所含N6-(2-羟乙基)腺苷含量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槲蕨孢子育苗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不同基质进行直播,观测其萌发率和生长势;在原叶体快速生长期以1/2MS、1/4MS、1/8MS营养液、清水定期喷施,研究原叶体受精率。结果:不同基质中槲蕨孢子萌发率呈显著差异,其中以“细腐殖土”(过3号筛)“、中号腐殖土”(过1号筛)“、细河沙”(过3号筛)、中号河沙(过1号筛)、紫色细壤土(过3号筛)、紫色中壤土(过1号筛)为基质,孢子萌发率高于82.0%,原叶体长势好;在原叶体快速生长期,环境湿度90%有利于原叶体受精及孢子苗生长;以1/4MS营养液间隔3 d喷1次,原叶体生长良好,受精率最高,为41.00%。结论:基质对槲蕨孢子萌发和生长有影响,原叶体生长期喷施营养液能促进其生长和受精。  相似文献   

15.
对九州镰孢菌Fusarium kyushuense、厚垣镰孢菌F. chlamydosporum 和拟枝孢镰孢菌F. sporotrichioides在气生菌丝上产生的孢子进行了比较。九州镰孢菌在气生菌丝上产生多隔孢子(即中型分生孢子);厚垣镰孢菌在气生菌丝上产生的主要是0隔针叶状分生孢子;拟枝孢镰孢菌在气生菌丝上产生两种类型的分生孢子:芜菁形、单胞分生孢子以及椭圆形、0-1隔的分生孢子。多隔的气生孢子(中型分生孢子)在厚垣镰孢菌和拟枝孢镰孢菌这两个种中偶尔可以观察到,但是不应作为对这两个种进行鉴定的主要  相似文献   

16.
根据菌株在培养皿中的生长情况,草菇V23的124个单孢分离菌株可分为气生型和匍匐型两大类,气生型菌株为44株,匍匐型菌株为80株。根据草菇A因子相关特异性分子标记,PCR验证单孢萌发菌株的A因子中的A1、A2分子标记的分布情况,探讨了A因子与不同菌落形态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124株菌株中,同核体101株,异核体为23株,所占比例分别为81.45%和18.55%。气生型的草菇单孢菌株A1因子为20株,占气生型菌株比例为45.45%,气生型的草菇单孢菌株A2因子为15株,其比例为34.09%;匍匐型的草菇单孢菌株A1因子为15株,占匍匐型菌株比例为18.75%,匍匐型的草菇菌株A2因子为51株,其比例为63.75%,未能发现A因子与菌落形态之间的明显相关性。选用不同A因子,不同菌落表型的草菇菌株相互交配,经PCR筛选,获得20株真正的杂交菌株,杂交菌株的菌落形态气生型与匍匐型占的比例为1:1。表明只要气生型菌丝参与杂交,其杂交菌株的菌落形态则是以气生型为主;匍匐型与匍匐型杂交后的菌丝也不全是气生型,而是以匍匐型为优势群体。选取8株杂交菌株进行岀菇,只有1株产生子实体。  相似文献   

17.
米曲霉原生质体融合及杂合二倍体的形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辛明秀  蒋亚平   《微生物学通报》1994,21(3):143-148
采用混合酶液处理纤维素酶高产苗株3042N-2(天冬酰胺缺陷型“Asn”)及蛋白酶高产菌株3042N-19(蛋氨酸缺陷型“Met”)的营养菌丝,获得原生质体,以PEG为助融剂进行融合处理,成功地获得了米曲霉(Aspergillusoryzae)原生质体的营养互补融合。将异核体菌落的菌丝转接到合有0.1%樟脑的新鲜MM上,25℃诱导培养7─15天,挑取绿色角变菌落的孢子,将其转接到MM上能迅速生长,经孢  相似文献   

18.
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的有性过程以同宗结合为主。即可以不经过两株不同单孢子形成的初生菌丝配命,就可以形成能结菇的次生菌丝。草菇菌丝体不论其环境条件适宜与否,当生长到一定时期,总要形成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草菇的厚垣孢子呈圆形,直径40-60微米,红褐色至棕褐色。它的萌发温度略高于孢子,约39-41℃。萌发时先伸出一芽管;有的厚垣孢子萌发后膨大产生新的厚垣孢子,似芽殖分裂;有的则直接形成新的次生菌丝体。试验证明,草菇在营养基质十分贫瘠或在营养丰富的条件下,都能产生厚垣孢子。普遍认为,厚垣孢子的形成是草菇的遗传生理特性,而不是由于不良环境引起的。这一点与过去的说法不同。草菇的初生菌丝与次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阴道白色念珠菌致病株和携带株菌丝相和酵母相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活性以及与其毒力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牛奶平板和卵黄培养基法检测白色念珠菌致病株和携带株200株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的活力,分别将致病产酶株的菌丝相和孢子相菌悬液(5×10^6CFU/ral)注射小鼠尾静脉,1个月内观察小鼠死亡率及平均存活时间,以平均存活时间评价菌株毒力。结果白色念珠菌致病株和携带株分泌型酸性蛋白酶检出率分别为83.3%和35.7%(P〈0.01);细胞外磷脂酶阳性率分别为87.5%和39.3%(P〈0.01)。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白色念珠菌致病株菌丝相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的活力均显著高于孢子相(P〈0.01,P〈0.005);注射菌丝相白色念珠菌的小鼠死亡率高于注射孢子相的小鼠(P〈0.01),且平均存活期短于注射孢子相的小鼠(P〈0.01)。结论分泌型酸性蛋白酶和细胞外磷脂酶是白色念珠菌重要毒力因子,致病株毒力高于携带株,菌丝相毒力高于酵母相。  相似文献   

20.
多次培养发现猴头菌单、双核菌丝均可形成厚垣孢子。厚垣孢子纺锤形,多端生、中生,大小6-8x8-10μm,其中单核厚垣孢子略小。试验表明,2-4℃猴头菌厚垣孢子的保藏期达7年以上;缺氧保藏效果好,30-52h萌发,萌发率32%~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