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爱平  韩涛 《生物技术》2004,14(Z1):23-25
目的观察用纤溶酶治疗急性脑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使用纤溶酶,对照组使用巴曲酶作为阳性对照.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7、14d,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并测定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及血浆蛋白原含量,同时观察出血倾向及其它不良反应.结果纤溶酶组临床疗效评分与巴曲酶组进行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药物溶栓效果相同,同时在纤溶酶组未见出血倾向及其它不良反应.结论纤溶酶治疗急性脑血栓疗效与巴曲酶相同,临床使用也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2.
纤溶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18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纤溶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3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静滴;治疗组采用纤溶酶.治疗前后及过程中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及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2%,经多普勒超声检查,治疗组有效率为91.3%,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下肢静脉血栓是临床较常见疾病,纤溶酶对与控制深静脉血栓,改善病人血管栓塞状况效果明确,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纤溶酶治疗脑梗塞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杨  赵桂梅  宣素莲 《生物技术》2004,14(Z1):26-28
目的评价纤溶酶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及对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情况.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纤溶酶,对照组应用脉络宁注射液,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和治疗中进行相应实验室指标检查及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对病人的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脑功能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纤溶酶作为治疗脑梗塞溶栓疗法用药是一个疗效明确、副作用小、安全可靠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ACH)应用乌司他丁(UTI)联合醒脑静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10例AC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仅予以UTI治疗,观察组予UTI联合醒脑静治疗。记录比较两组脑水肿吸收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血清hs-CRP、D-D及NSE水平,并评价两组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14d后,观察组脑血肿吸收的总有效率为8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3%(P0.01)。两组治疗14 d后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治疗14 d后NIHSS评分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1)。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14 d后血清hs-CRP、D-D及NSE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治疗14 d后血清学指标的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期(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3.6%,与对照组的5.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醒脑静治疗更能迅速缓解或消除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血肿,控制机体炎性反应,改善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状态,保护神经细胞,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赵君秋 《蛇志》2005,17(2):81-83
目的观察纤溶酶与盐酸丁咯地尔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应用纤溶酶200U,每天1次,连续用10天;同时应用盐酸丁咯地尔100mg,每天1次,连续应用15天。对照组48例应用盐酸丁咯地尔100mg,每天1次,连续15天。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并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62.5%,两组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在改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增加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纤维蛋白原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延长(P<0.05),但不影响出凝血时间(P>0.05)。结论纤溶酶与丁咯地尔联合应用比单纯应用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对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80例T2DM微血管病变患者应用4周CSⅡ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Ⅳ型胶原(CⅣ);纤溶因子: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浓度的变化.结果:①T2DM微血管病变组患者CRP、hsCRP、CⅣ、PAI-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PA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CSⅡ治疗4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显著降低(P<0.01);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CRP、hsCRP、CⅣ均降低(P<0.05);PAI-1显著降低(P<0.0l),t-PA显著升高(P<0.01).结论:T2DM微血管病变与血清炎症因子;CⅣ;纤溶因子有关,CSⅡ治疗除能降血糖外,还能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CⅣ水平,改善纤溶因子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sCD40L和hs-CRP临床特点及其关系,探讨其在冠心病预测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分析法及微粒子增强透射免疫分析法分别对对照组1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5例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4例受试者血清sCD40L和hs-CRP水平进行检测,并观察其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血清hs-CRP水平:SAP组、UAP组、AMI组呈依次递增(AMI组比UAP组、UAP组比SAP组P<0.05,AMI组、UAP组比对照组(P<0.01);SAP组与对照组血清hs-CRP水平相似;2)、血清sCIMOL水平:AMI组及UAP组血清sCD40L水平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AMI组与UAP组之间、SAP与对照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3)、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CD40L水平与hs-CRP水平显著相关(r=0.787,P<0.0001),两者均与冠脉狭窄程度无相关性.结论:血清hs-CRP、sCD40L水平升高与冠心病临床表现类型和病情是否稳定有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关,此两项指标能够用于冠心病病情不稳定性的判断和预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LH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LHI在稳定冠脉粥样斑块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开放性病例对照研究,以248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115例,不稳定心绞痛(UA)133例)及100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与发生ACS48h空腹采静脉血,健康对照组空腹采静脉血,测定血清CRP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在248例ACS惠者中随机选取1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LHI 80mg+5%葡萄糖250mi静脉滴注,一日一次.于治疗10d后检测患者CRP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ACS患者血清CRP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MI患者血清CRP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又显著高于UA组(P<0.01).经治疗10d后,各组CRP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血清CRP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ACS患者血清CRP增高,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LHI可显著降低ACS患者血清CRP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示其有抑制冠脉粥样斑块的炎性反应,稳定斑块,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新活素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并发急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于我院ICU治疗的36例急性心力衰竭并发急性肾衰竭的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新活素联合CRRT治疗、单独新活素治疗、单独CRRT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Killip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尿量、BNP、血肌酐及尿素氮、氧合指数、动脉血乳酸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有效率及总体有效率均较对照组1和对照组2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1的显效率及总体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P<0.01),但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o.05).观察组治疗7天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及对照组2的心肾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2(P<0.01),对照组1的心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但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但尿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新活素联合CRRT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CRRT或新活素治疗组,并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银杏达其注射液在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时,病人的臂踝指数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臂踝指数(ABI)在0.6~0.9之间的2型糖尿病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在常规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溶人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16例),基础治疗同治疗组,并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溶人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14天.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臂踝指数均有下降,与治疗前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而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幅度更大,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合并外周血管病变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