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用菌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雪飞  宋冰  李玉 《微生物学报》2019,59(10):1841-1854
病毒是引起食用菌发生病害的重要病原之一,由于其具有潜隐性、不易辨认的特点,因而难以被人们所察觉,一旦发病就难以控制。在食用菌研究领域中,食用菌病毒使食用菌产量严重下降,引起的病害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逐步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食用菌病毒的结构与分类、危害、传播方式、检测方法以及食用菌病毒的脱毒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前景进行了展望。这为食用菌病毒的检测、脱毒和无毒菌种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食用菌病毒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黑色素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越  冯志勇  陈辉 《生物学杂志》2014,(1):68-70,74
黑色素的代谢对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黑色素的代谢异常导致了食用菌白色新品种的出现。对食用菌黑色素代谢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综述,对黑色素代谢异常与食用菌白化菌株形成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食用菌黑色素的形成途径,对黑色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类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行了简要概括,主要包括酪氨酸酶、漆酶和聚酮合成酶的研究。并展望了食用菌黑色素代谢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旨在为白色食用菌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叙述了当前我国引种珍稀食用菌的现状,分析了引种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对食用菌的引种应用进行了思考,以提高食用菌的生产质量,提高食用菌行业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4.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在食用菌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析了食用菌冻干制品产业发展形势,概述了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原理及产品特点,阐述了应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加工食用菌制品所需的主要设备、生产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探讨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各项工艺参数对食用菌干燥特性的影响。介绍食用菌冷冻干燥技术的优越性、技术壁垒及发展前景,旨在为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对食用菌进行干燥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郭孟配  肖扬  边银丙 《微生物学通报》2021,48(10):3799-3809
病害是影响食用菌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尚缺少对食用菌病害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的直观了解。从2010年以来国内外发表的食用菌病害论文入手,对论文数量、发文期刊、被引率和研究机构进行了分析,展示了国内外食用菌病害的研究概况。此外,对相关论文进行了关键词共现分析,明确了国内外食用菌病害研究的热点。分析显示,绿霉病、褐斑病、蛛网病、病毒感染、湿泡病和软腐病是目前国内外最受关注的6类食用菌病害,干泡病的关注度日趋减少,而蛛网病侵染的食用菌种类持续增加。结合历史发文动态研究了食用菌病害的发生趋势,并认为环境有害微生物检测、消毒剂筛选和食用菌土传真菌病害防控将是未来食用菌病害的重点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灰褐谷蛾是灵芝等食用菌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影响其产量和质量。它不仅为害生产中正在生长的食用菌,即使贮存的生产成品,亦可被蛀食为害。该害虫在安徽六安年发生2代,以幼虫越冬。幼虫有群集钻蛀性。成虫盛发期喷洒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稀释液,可杀灭成虫;幼虫发生期喷洒敌敌畏薰杀幼虫效果可达95%以上。对贮存的生产成品,采用磷化铝熏蒸和50~60℃烘干杀虫效果均好。  相似文献   

7.
为查明沈阳市场食用菌残留有害物质的污染状况,采集了沈阳部分超市销售的食用菌产品,测定农药残余量。依据WHO食品添加剂相关标准来评估食用菌对当地人群的重金属暴露风险。所检食用菌样品中均未检出农药DDT、六六六、敌敌畏、多菌灵和百菌清的残留;重金属含量符合绿色食品食用菌的要求。表明沈阳市场大型超市和食用菌生产基地的食用菌总体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梁枝荣 《菌物学报》2013,32(Z1):57-61
食用菌生产应该与种植业、养殖业并驾齐驱,称之为食用菌培植业,是农业生产领域内的三大基础产业。解决野生食用菌的产量、质量问题,是野生食用菌产业化开发的瓶颈;必须另辟蹊径,发展食用菌原生态野生化生产,实现野生食用菌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对双孢蘑菇野生化生产和菌菜轮作进行了探讨,为我国双孢蘑菇的生产发展另辟蹊径;建议我国的双孢蘑菇生产朝两化一作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辽宁省食用菌产业生产和管理现状,分析了疫情对辽宁省食用菌产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影响,指出了原辅料准备、菌种(棒)生产、养菌管理、产品销售以及人员用工、交通物流等存在的诸多问题,明确了疫情对食用菌产业结构、销售市场结构、投资市场结构主要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应对交通不畅、劳动力匮乏、资金短缺、技术缺乏的具体措施,并对辽宁省食用菌产业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已成为我国农业产业中的第五大作物。随着食用菌生产规模的扩大,病害日益严重,成为影响食用菌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概述了引起食用菌主要病害的病原真菌和细菌的种类、寄主范围、病害发生率以及发病症状,阐明了食用菌病害防治研究现状。同时也总结了一些病害的防治方法,为食用菌栽培、病害防治和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张妍  黄晨阳  高巍 《菌物研究》2019,17(4):229-239
优良菌种的缺乏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途径是培育高产、优质、抗病的食用菌新品种。与作物育种相比,食用菌育种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迅猛发展,食用菌育种技术也进入分子水平。分子育种将现代分子技术手段整合于传统育种方法中,加速了育种进程,目前已经在双孢蘑菇、草菇等食用菌中进行了成功探索。文中对近年来食用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育种等育种研究方法和进展进行了综述,探讨了未来食用菌分子育种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u JF  Hu LJ  Liao DX  Su SM  Zhou ZK  Zhang S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2):543-548
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体及其衍生物对重金属进行吸收/吸附来处理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方法,具有成本低、来源广、无二次污染等特点.食用菌富集重金属是生物修复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食用菌修复作用主要通过对重金属的吸收来降低其生态毒性,从而对重金属污染起到一定的修复作用.本文论述了食用菌对重金属Cu、Cd、Pb、Zn、As、Cr的富集作用,揭示了食用菌富集重金属的可能机理,并对采用食用菌富集重金属以治理环境污染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正>《食用菌学报》系由国家科委批准,全国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主要为食用菌教学和科研人员、生产单位的技术人员及供销外贸系统和领导机关的专业干部提供食用菌遗传育种、种质资源、设施栽培、菇房管理、病虫防治、生理生化及产后加工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菌物学报》2012,(1):7
<正>《食用菌学报》系由国家科委批准,全国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主要为食用菌教学和科研人员、生产单位的技术人员及供销外贸系统和领导机关的专业干部提供食用菌遗传育种、种质资源、设施栽培、菇房管理、病虫防治、生理生化及产后加工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生产应该与种植业、养殖业并驾齐驱,称之为食用菌培植业,是农业生产领域内的三大基础产业.解决野生食用菌的产量、质量问题,是野生食用菌产业化开发的瓶颈;必须另辟蹊径,发展食用菌原生态野生化生产,实现野生食用菌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对双孢蘑菇野生化生产和菌菜轮作进行了探讨,为我国双孢蘑菇的生产发展另辟蹊径;建议我国的双孢蘑菇生产朝两化一作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菌物学报》2012,(6):802
<正>《食用菌学报》系由国家科委批准,全国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主要为食用菌教学和科研人员、生产单位的技术人员及供销外贸系统和领导机关的专业干部提供食用菌遗传育种、种质资源、设施栽培、菇房管理、病虫防治、生理生化及产后加工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边银丙 《菌物学报》2018,37(12):1557-1561
1978年以来,我国食用菌产业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斐然,近年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在各个领域迅速展开,科学研究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期《菌物学报》“食用菌专刊”共刊登了27篇论文,其中综述1篇,研究论文26篇。尽管这些论文尚不能代表我国食用菌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但基本上反映了我国食用菌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论文主要以香菇、侧耳类、金针菇、羊肚菌类、草菇等为研究材料,研究课题主要集中在食用菌组学分析、营养及生物活性物质和重要性状遗传等方面。总体而言,我国食用菌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相对滞后,它亟需学术界凝聚共识,鼎力支持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代表的基础研究项目,提高我国食用菌基础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食用菌深加工产生的食用菌副产物中是否含有可再利用的营养成分。【方法】对10种食用菌副产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总糖、蛋白质、粗纤维等进行分析测定,并进一步对其葡聚糖构型和氨基酸组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食用菌副产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糖,进一步分析发现副产物中的多糖主要由具有生物活性的β-葡聚糖组成,氨基酸组成中均含有17种常见氨基酸和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茯苓副产物的总糖和β-葡聚糖含量分别为66.04%和59.46%,灵芝孢子粉副产物的蛋白质含量达36.17%,蛹虫草副产物的必需氨基酸总量达10.43%。【结论】食用菌副产物中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具有较大的再利用价值,为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我国食用菌害虫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志勇 《昆虫知识》1991,28(3):181-185
<正> 一、害虫种类的研究 我国食用菌栽培的历史悠久,但对其害虫的研究起步较晚,多数工作是80年代进行的。1981年杨集昆统计我国已明确的食用菌害虫仅5种,1982年沈水根调查并报道了上海菇房害虫8种。之后,一些作者相继对当地食用菌害虫进行了研究和报道,其中有一些新记录或新种,邹萍等对上海等地食用菌害螨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有20余种螨类为害食用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的营养丰富且味道鲜美,是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食。现在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非常迅速,食用菌菌渣的利用也倍受关注。本文分析了食用菌菌渣的主要成分及营养价值,介绍了其作为肥料、饲料、再生产配料及其他方面的利用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