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石油勘探工作向沉积盆地中心深入展开,近年来对辽宁省辽河断陷的西部凹陷南部双台子河口构造一带的下第三系进行了重点钻探。从盆地边部浅水沉积区向盆地中心较深水沉积区,跨越不同相带的地层对比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例如,在划分对比双91井、双101井、双94井和双96井等井范围内东营组与沙河街组分界时,发现了东营介属Dongyingia与西营介属Xiyingia重叠的地层,因而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对比方案:(1)以Dongyingia作为东营组的标志,强调以Dongyingia底界为准划分分界;(2)  相似文献   

2.
冀北晚侏罗世叶肢介一新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北中生代晚期地层分布广泛,沉积盆地众多,沉积类型复杂,为一套陆相火山一沉积岩系,自下而上为:1张家口组至大北沟组,由火山岩至沉积岩,构成酸性喷发一沉积旋迥;2义县组,由喷发、间歇至喷发,构成中性喷发-沉积旋廻;3九佛堂组或青石砬组,为喷发期后沉积旋廻。以上各组产有Lycoptera-Ephemeropsis-Eosestheria之“热河生物群”化石。  相似文献   

3.
皖南侏罗-白垩纪介形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着重对皖南中生代岩塘组、蝌蚪山组、桂林组及宣南组的介形类化石组合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时代意见,为研究我国陆相侏罗-白垩纪介形类化石的分布规律、组合面貌及地层的划分对比方面,提供了较有意义的资料。其中蝌蚪山组的介形类化石系产出于中生代火山岩系的沉积夹层中,因此它对研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系地层的划分对比,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文中共描述陆相侏罗-白垩纪介形类化石14属48种,其中有21新种。  相似文献   

4.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报道的我国东部中、新生代含油地层中的鱼化石,并把这些化石分为淡水鱼类和与海水有关的鱼类两个组合。根据这两个不同的鱼化石组合,以及它们的产出情况,提出我国东部中、新生代含油地层是在海陆过渡相和陆相交替的沉积环境下生成的看法,并认为这种海陆过渡相沉积很可能也就是重要的生油层。  相似文献   

5.
文中介绍目前国际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研究的进展以及我国东北地区下白垩统和相关陆相地层的研究现状.针对目前国内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研究中存在的争议,澄清一些概念,提出我国相关陆相地层的研究需结合古生物学、同位素年代学、古地磁学等多学科的结果.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这些综合性的工作和最新国际地质年代表的结果并不矛盾.最新的国际地质年代表中提出的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年龄(145.5±4Ma)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支持,相比之下,一些学者提出的侏罗系一白垩系界线年龄为135Ma或125Ma的观点还缺乏地层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的证据.近年来年代地层学研究的进展为我国东北地区下白垩统精确国际对比提供了重要证据.东北地区陆相早白垩世沉积中脊椎动物化石的发现以及多数无脊椎动物和植物化石研究的结果表明,生物地层学的证据与年代学和古地磁学证据基本吻合.文中还通过一些实例,探讨在生物地层学(特别是脊椎动物地层学)研究中,重视生物系统发育学研究的重要性,即应当重视"谱系发育关系相近属种的对比",从而可以有效避免采用化石确定地层年代过程的一些误区.文中尚论及白垩系Aptian阶的底界年龄以及国际地质年代表中下白垩统一些阶的年限确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藏改则盆地新生代陆相康托组地层发育,记录了青藏高原腹地始新世气候变化和隆升历史。本文通过对改则盆地中南部改则县嘎热村康托组剖面进行系统的采样和室内处理,获得363个介形类个体,共鉴定11属27种(包括1个未定种)。通过研究区介形类动物群的特征分子Heterocypris igneus及与东濮、渤海、华北、江汉等地区介形类动物群对比研究,认为康托组上部的沉积时代应为晚始新世。本文首次报道了改则盆地康托组的介形类动物群面貌,据介形类组合厘定了康托组沉积时代,为研究青藏高原腹地新生代地层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有壳变形虫在我国第四纪古环境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有壳变形虫在我国第四纪地层中广泛分布,常见种有旋匣壳虫、无棘匣壳虫、针棘匣壳虫和砂壳虫未定种等。作为能在低pH环境下抗溶蚀的原生动物,它们在缺乏钙质化石的地层中是特别有用的环境标志。在我国,有壳变形虫在沿海平原与陆架海区是辨认海相、陆相和海陆过渡相沉积的宝贵标志。此外,有壳变形虫对于营养水平、沉积速率和其它环境参数反应灵敏,是第四纪地层古湖泊学的潜在指示化石。但是为了将有壳变形虫用于我国古湖泊学研究,需要对其现代分布进行定量的研究。 本文描述了一个新种,即亚洲鸟嘴虫Hoogenraadia asiatica。  相似文献   

8.
随着微生物沉积学的诞生与发展,地质记录中微生物席活动相关沉积构造已被广泛识别和报道。但是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的判别仍建立在与现代微生物席宏观形态特征的对比与猜测基础之上。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微观特征和直接成因证据的缺乏,使微生物沉积学的进一步发展遇到了严重障碍。豫西地区早三叠世陆相碎屑岩地层中发育丰富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类型,为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的微观特征研究提供了良好材料。研究显示,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具有特征明显的微观特征。除之前报道的悬浮颗粒、微生物纹层等特征外,本次研究还在光学薄片中发现了圈层结构的微生物扰动颗粒,在扫描电镜下发现了类型多样的微体生物化石。对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微观特征的观察,丰富了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的判别依据,为微生物沉积学发展与应用提供了新的材料和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新疆北部卡拉吉拉组植物亚组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前言新疆准噶尔北缘的卡拉吉拉组为正常沉积的陆相含煤地层,厚度390米以上,分布在额尔齐斯河与布伦托海之间的那林卡拉山地段。1960年,新疆地质局第三区域地质测量大队在本区工作后,创建那林卡拉组,并分为上、下两个亚组;该下亚组以海相碎屑岩为主,上亚组为陆相含煤岩层。现在,那林卡拉组已限用于原下亚组的层位,本文建议上亚组取用“卡拉吉拉组”,剖面在阿勒泰县卡拉吉拉煤矿至那林卡拉山一带,自上而下:  相似文献   

10.
我国华南湘赣等省下部中生界的艮口群、门口山组(?林山组)等沉积地层,长期被人据植物化石,视作印支构造旋回以后的陆相下侏罗统或上三叠统至下侏罗统。顾知微等于1963年前,为区域地层等工作所作初步化石鉴定中,所定的费尔干蚌Fergano-concha,西伯利亚蚌Sibireconcha,假铰蚌Pseudocardinia(=Acyrena),和偏顶蛤Modiolus(=Volsella)等名称,不久,已被他自己发觉为鉴定错误,这些地层因产瓦根股蛤和江西蛤  相似文献   

11.
12.
13.
泽蛙单倍体细胞RNA含量对胚胎发育和成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两栖类单倍体的综合症以及死亡原因,前人有许多不同认识,本文用实验说明,单倍体细胞的RNA含量不及二倍体的一半,并认为,单倍体泽蛙的死亡原因与其细胞中RNA含量不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15.
16.
太湖贡湖湾食物网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13C和15N)研究了太湖贡湖湾食物网特征, 结果显示由于食物来源变化多样性影响, 导致贡湖的食物网结构和营养级关系变化较为复杂, 贡湖主要生物类群13C、15N值表现出较大的种间差异。消费者13C值从摇蚊幼虫的-32.3到锯齿米虾的-22.1, 其值大小与营养级的关系没有规律性。消费者平均15N值从褶纹冠蚌的10.3到位于顶端间下鳙的19.0, 随营养级位置而升高。群落中所有种类的15N、13C值之间没有相关性(r=0.1835, P0.05), 表明该食物网是非线性食物网。研究结果验证了杂食性生物有机体普遍存在于富营养化的贡湖水域生态系统中, 且13C结果表明, 浮游植物、固着藻类以及沉水植物为贡湖食物网中大多数生物有机体的主要碳源。贡湖食物链长度为4.44营养级。  相似文献   

17.
THE ORIGIN OF THE ACETYLCHOLINE RELEASED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CORTEX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The specific radioactivity of acetylcholine liberated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rabbit occipital cortex has been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underlying cortical synaptosomal and vesicular acetylcholine at varying times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N-Me-3H]choline. Choline was administered by diffusion from solutions placed in cups formed by Perspex cylinder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cortex. Acetylcholine was collected by diffusion into these cups. The specific radioactivity of the acetylcholine declined progressively. The effect of stimulation of afferent cholinergic pathways was to cause a fall in the specific radioactivity of the released acetylcholine. However this was alway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ynaptosomal or vesicular acetylcholine as represented by fractions P2 and D of the authors’fractionation scheme. It is concluded that acetylcholine released from the cortex must come from a store or stores more recently synthesized than the endogenous acetylcholine of these subcellular fractions.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