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贵州蝗虫的新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整理中山大学昆虫研究所保存的蝗虫标本中,发现有斑腿蝗科(Catantopidae)蝗虫三个新种,现报道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山大学昆虫研究所。量度单位均为毫米。 贡山拟凹背蝗pseudoptygonotusgunshanensis新种 雌虫 体中小型,粗壮。颜面倾斜,与头顶形成锐角,颜面隆起宽平,侧缘近平行,在触角窝以上收缩。头顶宽短,眼间距为触角间颜面隆起宽的4倍;颜面侧隆线直。复眼长  相似文献   

2.
昆虫足发育畸型,多于六足的现象。过去虽有报道,但为数甚少。1934年日本的加藤曾报道两例,一为木棉叩头虫(雄性,右中足三只),一为螽蟖(雄性,右后足又生出一瘤状足)。1956年我国何俊华(浙江农业大学)曾发现一“八足”雌蜂,经鉴定为螟黑纹茧蜂Bracon onukii watanabe.此虫中、后两对足正常,畸型在前胸腹面有两对足,多出两只过剩足。一只过剩足生在正常前  相似文献   

3.
西双版纳杧果三种食叶新象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西双版纳,危害杧果的象虫,除作者(1977《昆虫知识》)报导了三种果实新象虫外,近几年来又发现危害杧果嫩叶的新象虫三种,国内尚无报导。现将其种类、形态,生活习性及发生危害情况记述如下:1.杧果卷叶象Apoder genculatus Jaker,新记录 成虫:全体粟色有光泽。长9~12毫米。背部扁平复面隆起。头在复眼下方延长呈长卵形或圆锥形:在与前胸交界处狭缢成细颈状。两眼显著突出。口喙粗短端部渐大,其上密布细小颗粒。头部背面正中稍洼,形成一条中淘,伸达两触角窝的上方。在复眼两侧还有两条浅沟,终止于触角基部。头上中沟两侧生有横向沟纹。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南昆山蚱科一新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采自广东省龙门县南昆山的蚱科一新属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山大学昆虫研究所标本室。 尖额蚱属Sibynae新属 头顶在复眼前十分突出,近似三棱形,背面平坦,中央缺纵隆线,侧缘平直。颜面十分倾斜。触角位于复眼之间的下缘,13节,丝状。侧单眼在复眼中部之间、触角之上方;中  相似文献   

5.
中国蚱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整理广东省海南岛尖峰岭地区的蚱科Tetrigidae标本时,发现有二新种及国内新纪录,现报导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山大学昆虫研究所。海南盔蚱Deltonotus hainanensis,新种 雌性:体小型。颜面垂直,颜面隆起在触角之间部分较宽,侧面观略突出。头顶不突出,无中、侧隆线;头顶的宽度约为一个复眼宽度的1.5倍。触角丝状,细,着生在复眼下缘之间。复眼近圆形,突出。侧单眼位于复眼近中部。前胸背板呈尖锐的屋脊形,  相似文献   

6.
本文三种成虫的形态均见于国内发表过的杂志上,稚虫未曾报道过,现描述如下: 1.南京宽基蜉Chorterpus nanjingensis You et al. 身体一般为深黄褐色,雄体长5—5.5mm,雌体长5.5—6mm,头部棕褐色,有黑斑。雄性上复眼棕红色,下复眼黑色,两眼的距离较近,单眼3个,中单眼较小,两侧单眼的黑色基部约占全单眼的1/3,中单眼的黑色基部约占全单眼的1/4。雌性复眼黑色,两眼的距离为复眼直径的三倍多。触角灰黄色,约为头部长度的二倍(图1)。  相似文献   

7.
中国蝗虫四新种(直翅目:蝗总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哲民 《昆虫学报》1984,(2):189-196
在整理广西和甘肃地区的蝗虫标本时,发现有蝗虫四新种,现报道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 大明山板突蝗Tauchira damingshana新种(图1一10) 雄性体中型,匀称。颜面倾斜与头顶成锐角形,颜面隆起狭,侧缘近平行,具中纵沟;颜面侧隆线直。头顶狭三角形,突出,宽略大于长,具中隆线,在复眼前缘处具深横沟;眼间距为触角基节宽的2倍。触角细长,丝状,到达后足股节基部,中段一节的长为宽的2.8倍。复眼长卵形,复眼纵径为横径的1.4倍,而为眼下沟长度的1.9倍。前胸背板前缘弧  相似文献   

8.
韩运发  胡效刚 《昆虫学报》1991,34(3):337-340
本文记述了横断山管蓟马科的二个新种。模式标本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棕角无翅管蓟马 Apterygothrips brunneicornus Han 新种(图1:A—F) 雌虫(缺翅型):体小而细长,长约1.7mm。全体黑棕色,仅触角节Ⅲ最基部及各足胫节端部及跗节黄棕色。所有体鬃端部尖锐。 头长179μm(量度单位下同),复眼后宽128。复眼较小,单眼缺。单眼鬃很短,复眼后鬃长41,距眼13。触角8节,各节长(宽):Ⅰ.31(33),Ⅱ.45(29),Ⅲ.38(26),Ⅳ.  相似文献   

9.
本种隶属扁角姚小蜂属Anicetus Howard的蜡蚧扁角跳小蜂种团(ceroplastisgroup),模式标本存放在浙江农业大学生物防治研究室。浙江扁角跳小蜂Anicetus zhejiangensis,新种 雌 体长1.7mm,浅黄褐色,杂有浅褐色和桔黄色。头顶、中胸盾片、小盾片和腹基部具紫色闪光。颜面在触角窝之间有暗褐色带横过洼间突,伸向颊两侧后方,颜面其余部分青草黄色。复眼浅绿色,单眼红色;触角浅黄色,柄节和梗节背缘黑褐色,柄  相似文献   

10.
胸纹粗腿豆象Caryedon lineatonota Arora(图1) 雄虫:体长4.6—4.8毫米,宽2.3—2.5毫米.触角第五至十节锯齿状,除第三至四节端部边缘黄褐色外皆为黑色;头黑色,两复眼间呈网状结构,疏被金黄色毛;额中脊明显,与唇基相连;复眼大而突出,在触角着生处稍呈凹缘。前胸背板被全黄色毛,亚圆锥形,后缘中央稍向后突出,侧角尖;表皮底色黄褐,中央有一条黑色纵纹,中纵纹每侧还有2—3条黑色纵纹。小盾片密被淡黄色毛,略呈三角形。  相似文献   

11.
蚱科(Tetrigidae)在我国的种类,以往报道不多。作者在整理陕西师大生物系所存蚱科的标本中,发现有一新种,现报道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大生物系。 云南瘤蚱Thoradonta yunnana新种 雌性 小型,体上密具细颗粒和瘤突。头短,头顶宽,近方形,其宽度为一个复眼宽的2倍,中隆线在前缘处略突出,侧面观略突出于复眼之前;颜面隆起侧面观呈波状,在一对侧单眼间凹入,在触角间凸出,具中央纵沟。复眼近圆球形,突出。触角丝状。前胸背板  相似文献   

12.
刘举鹏 《昆虫学报》1983,(3):311-312
棘螽亚科Deracanthinae主要分布在蒙古和我国北部的一些地区,是荒漠草原的代表性类群之一。本文所记述的新种属于小棘螽属Deracanthella I.Bol.。 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锡林小棘螽 Deracanthella xilinensis新种(图1—4) 雄性 头短小。触角窝间的距离大约与触角第一节的宽度相等。触角着生于复眼间下缘,近唇基缝而远离后头。复眼强烈突出,大于半球状(图1)。前胸背板狭长;前缘近  相似文献   

13.
利用扫描电镜对小峰熊蜂Bombus hypocrita的触角形态和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小峰熊蜂触角呈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工蜂的柄节约为触角全长的三分之一,其长度约为(2099.40±112.26)μm,梗节呈方圆形,最短,长度为(212.86±12.51)μm。鞭节全长为(3861.43±137.86)μm,共由10节组成。触角上广布11种类型的感受器,即板形感器、坛形感器、钟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芽形感器、端指形感器、缘感器和刚毛,不同感器在触角上的分布部位不同。其中,芽形感器和端指形感器在膜翅目昆虫中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4.
眼蕈蚊科(Sciaridae)为双翅目中小型暗色的蚊类,触角16节,复眼向背面尖突形成眼桥。眼蕈蚊的种类多、数量大,幼虫多生活在富有腐植质的土壤中,常危害植物的地下部分及野生和栽培的菌蕈。我国的眼蕈蚊种类相当多,但内蒙古缺乏调查,本文就现有的标本记述了5新种,代表5个属,内有一中国新记录属。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5.
<正> 葡萄瘿蚊Cecidomyia sp.属双翅目、瘿蚊科。以幼虫在葡萄果实内食害,致使果粒不能正常生长而造成损失。1962年以来山西省太原、太谷、长治、运城等地均有发现。 一、形态 成虫(图1:1) 体长3毫米左右,翅展7毫米左右。头小、复眼黑色,触角丝状14节。雌虫触角端部三节与雄虫不同(图2:4、5)。口器吻状,下颚须一对、3节。中胸发达,翅膜质  相似文献   

16.
中国蚱科一新属一新种(直翅目:蚱总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整理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蝗虫研究室及中山大学昆虫研究所的蚱科标本中,发现一新属一新种,现报导如下: 拟汉蚱属Pseudohancockia,新属 体粗短,小型。全身具粗糙瘤突和皱纹。头顶宽短,其宽度约为一眼宽的2—3倍。颜面隆起在触角之间突出。触角极细,位于复眼下缘之下。复眼小,圆形,突出;侧单  相似文献   

17.
莫建初 《昆虫知识》1994,31(2):112-112
1992年4月20日,笔者在湖南省株洲市郊区中南林学院附近的6一7年生湿地松林内进行昆虫群落调查时,在湿地松枝捎上捕到11头缘错,经鉴定为瓦同缘格Homoocoerrus(A.)walkerianusLethierryetSeverin,其中有2头()右边触角正常,而左边触角呈现异常(见图)。该虫国内分布于江苏、江西、湖北、四川、贵州、山东、河南、浙江、湖南等省,主要为害松、桑、油茶等林木。以上标本均保存于中南林学院林学系昆虫教研室。瓦同缘格的正常触角有4节,而异常触角仅3节。与正常触角相比,异常触角缺第3节,且各节长度也与正常触角的相应各节不相等。…  相似文献   

18.
一种漆黑污灯蛾的雌雄嵌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树椿 《昆虫学报》1988,(3):340-340
1987年7月2日笔者在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水溪边的灌木上采到一头漆黑污灯蛾Spilarctia infe-rnalis(Burler)雌雄嵌体的个体(见图)。该蛾左翅长18.8mm,右翅长15.5mm。左翅全为赭白色与雌蛾的翅色相同,右翅全为黑色与雄蛾的翅色相同。头部一些构造,如一对触角为发达的栉齿状,下唇须背面黑色,腹面红色(雌蛾触角为不发达的短栉状,下唇须背面黑色,腹面淡黄色),均表现为雄蛾特征;腹部端部三节背面为棕黄色(雄蛾腹部端部三节为黑色),表现为雌性特征。腹端外生殖器表现为与正常型有差异的雄性构造。据文献报道,雌雄嵌体虽属罕见,但多见于鳞翅目昆虫,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染色体,特别是性染色体的不等分布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9.
宋慧英 《昆虫学报》1955,(4):475-478
一.方法 稻蝗的视觉器官有两个复眼,位于头的两侧近触角处。两个侧单眼,位于复眼与触角之间;一个中央单眼,位于颜面隆起中之纵  相似文献   

20.
秦岭蝽科一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哲民 《昆虫学报》1982,(2):195-196
1960年在秦岭进行昆虫调查的过程中,采到蝽科盾沟族中的一种蝽象,经鉴定,认为是一新种,现报道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无脊椎动物标本室。 秦岭菘蝽 Bagrada qinlingensis新种 雌性 体小,长卵形,体背漆黑色,有光泽,具血红色斑纹。头漆黑,侧片长于中片,在中片前端相交;头部侧缘在近眼前部凹入,整个侧缘向上反卷;在头部具粗大而稀疏的刻点,以复眼间较多;侧片及中片上具横皱纹;复眼深棕黑色,单眼浅红色;触角黑色(后二节断落);吻黑色,较短,长达中足基节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