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59—1960年作者等在江西、湖南等地区配合大面积防治森林害虫之际,开展了DDT等化学药剂对于不同越冬时期的马尾松毛虫幼虫的毒效试验。据野外观察结果,将马尾松毛虫越冬幼虫划分为5个时期。即越冬前活动期、越冬前期、越冬期、越冬后期、越冬后活动期。试验证明:不同化学药剂对越冬松毛虫幼虫的毒效随着不同时期和温度条件而变化。就一般论:DDT的效果,在比较低温(日均温10—20℃)时特别显著;666及敌百虫的效果,在比较高温时(20℃以上)为显著。其中尤以敌百虫为更甚。DDT对不同时期幼虫的毒效大小为:越冬后期>越冬前期>越冬期>越冬前活动期>越冬后活动期≥夏季(4-5龄)幼虫;其中以越冬后期幼虫抵抗力最弱。从原则上论这是施药的最适宜时期,从25% DDT乳剂4,000倍稀释液在越冬后期(2,3月间)施用,毒效可达92%以上,用6,000倍稀释液亦达82%以上。如用γ6%可湿性666,800倍稀释液在越冬前、后期使用,毒效可达70-80%以上。50%敌百虫乳剂在温度20℃以上时(越冬前、后活动期)毒效显著增高。此时如用5,000-6,000倍稀释液喷洒,毒效可达70-80%左右。由此,作者认为:在长江以北,每年发生2代以下的松毛虫地区,可用DDT和666稀释液在越冬前、后期进行防治。长江以南,每年发生2代以上的马尾松毛虫地区,不但可用DDT、666来防治越冬前、后期幼虫;而且在幼树林地内越冬期的幼虫亦可防治。在上述地区内,敌百虫乳剂仅适于在越冬前、后活动期或夏季幼虫期温度较高时使用。就一般论,在越冬前期施用药剂时,如能选定在寒流侵袭之前喷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蜚蠊是一种世界性的卫生害虫,它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1]。蜚蠊分布广、数量多,不仅骚扰生活安宁,而且带有多种病原体,对人类危害很大。目前对于蜚蠊的防治主要采用化学农药防治,因此常引起蜚蠊抗性,又污染环境[2]。但是,不少植物性药剂具有胃毒和触杀毒性,其杀虫有效成分多为生物碱[3]。为此,1992~1996年我们选择了21种植物性药剂,采用统一试验方法,进行了植物性药剂对蜚蠊毒效的一系列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实验虫体室内试验虫体主要采自室内饲养的德国小蠊Blattellagerm…  相似文献   

3.
1957年夏笔者与张一飞同志在浙江杭州用不同浓度的除虫菊、雷公藤、菸碱、硫酸铜、石灰氮、6%可湿性六六六等处理蚂蟥,其毒效比较如表。由右表可知:菸碱、石灰氮及六六六毒杀效力较大,因此以后能结合施肥,治虫来兼治蚂蟥,乃是值得探讨的。最近赵志鸿同志试验发现了毒性更强的杀蚂蟥药  相似文献   

4.
苏云金杆菌具有多种杀虫的毒素,基本上可分两类:一类为内毒素,即伴孢晶体毒素;一类为外毒素,主要是β-外毒素。β-外毒素对蚊蝇幼虫有明显的毒杀作用。在卫生防疫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开展β-外毒素的研究对除四害有一定的意义。为此,我们开展了有关β-外毒素的实验研究。 苏云金杆菌包括17个变种,分属12个血清型。本文报告的是苏云金杯菌血清型9菌株产生外毒素的情况及对家蝇幼虫的毒效观察。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埃玛菌素(emamectin)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的毒力,并用生命表法研究了25℃下埃玛菌素亚致死剂量LC30)处理小菜蛾3龄初期幼虫后对其子代的影响。结果表明,埃玛菌素为典型的正温度系数药剂,对小菜蛾幼虫的触杀毒力在温度16~31℃间提高了10倍左右,口服毒力在相同温度范围内提高1 000倍左右,显示了埃玛菌素对该虫极高的口服毒力。25℃下埃玛菌素亚致死剂量处理当代幼虫后,对其子代的存活和繁殖均有明显影响,处理组和对照组子代的世代存活率分别为3.7%和35.5%,平均产卵量分别为92.4和148.3,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1.8和27.4,净增殖率(R0)分别为3.66和33.81,内禀增长力(rm)分别为0.0665和0.0978。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适合187菌生长发育和发酵液高毒力效价的培养基,我们开展了不同培养基对187菌生长发育及其毒力的影响试验。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抗菌素对于数种害虫的毒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收集了三十多种抗菌素(其中农用的14种)对蜡螟、粘虫、棉铃虫、桃蚜进行了毒效试验。结果表明同一抗菌素对不同昆虫的效果不同:在蜡螟中以放线菌酮、庆丰霉素、灭瘟素、土霉素、春雷霉素等毒效较高;对于粘虫和棉铃虫,只有灭瘟素效力较好;但在桃蚜中则灭瘟素的效果不及庆丰霉素。对于抗菌素引起昆虫死亡的原因进行了检查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几种药剂对广东地区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幼虫的室内毒杀作用及田间防治效果,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对草地贪夜蛾进行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室内毒杀作用;采用茎叶喷雾法,测定了 200克/升氯虫苯甲酰...  相似文献   

9.
虫螨腈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美洲的杂食性农业害虫。据报道2019年1月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云南,截止2019年6月6日,已在全国18个省份的884个县(市、区)监测到发生为害,发生面积342万亩,已经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在2019年5月,在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儒林村玉米田开展喷雾和喇叭口点施虫螨腈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防治试验以及室内毒力测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虫螨腈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具有良好的毒力活性;综合考虑在草地贪夜蛾1~3龄幼虫期,用药量67.5 g.a.i/hm~2、药液量675 L/hm~2常规喷雾效果更佳;在草地贪夜蛾4~6龄幼虫期,用药量22.5 g.a.i/hm~2、药液量225 L/hm~2喇叭口点施效果更佳,且喇叭口点施可以定位定向定量地直接到达草地贪夜蛾为害部位,可减少2/3的农药使用量,达到农药减量增效的目的。该研究结果为拟定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技术方案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 在进行杀虫剂生物测定时,各种环境因子对毒效有很大影响。Busvine (1957) 对此有较全面的评述。在各种环境因子中,早在1945年 Liadquist就注意到DDT在不同温度下对家蝇的击倒率有显著差异。1948年Fan等报告用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幼虫作浸液法测定,不但进一步证实DDT在低温下毒效较好,且发现剂量的高低,对温度系数有很大影响。例如测试浓度在0.1 ppm时是正温度系数,而0.002 ppm时即呈负温度系数。1961年Das等以光反应方法研究DDT在不同温度下对埃及伊蚊幼虫的毒效,其结果大致与Fan等的相同。近年来我们在进行有关影响蚊幼虫对药剂敏感度变异因子的研究中,发现温度确为重要因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微孢子虫对马尾松毛虫的影响,探索微孢子虫防治松毛虫的可能性,我们用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 Naegli.接种松毛虫进行试验,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一、一龄幼虫接种试验 用孢子液浸卵和喷叶喂一龄虫都能使幼虫感病。微孢子虫对一龄松毛虫的染病情况和对生存率的影响见表1。  相似文献   

12.
四纹丽金龟发生规律和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学惠 《昆虫学报》1979,(4):478-480
四纹丽金龟(Popillia quadriguttaia F.)是我国北方一种食性杂,分布广的农田地下害虫,在辽东半岛花生产区已成为危害作物的优势种,造成花生落果,并加害玉米、高粱等。 为了消灭虫害,在搞清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提出防治策略,自1973年开展本项研究,三年来,进行了人工饲养、校外防治试验与田间调查,取得如下结果。  相似文献   

13.
用座壳孢防治温室白粉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7—1981年间,为防治北京地区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的危害,自四川省重庆北碚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引入座壳孢(Aschersonia)的寄生菌孢。经分离选出座壳孢的 A6S 菌株。在平均相对湿度 60—70%的春季温室内,对于黄瓜白粉虱1—2龄若虫的寄生率仅30-40%。后来,探索了该菌的生物学,使该菌对白粉虱的寄生率提高到90%,菌剂的材料成本降低到5%。  相似文献   

14.
噻替派对马尾松毛虫不育效果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化学不育剂处理农林害虫,使之与正常成虫进行交配产生不育,以达到抑制虫口,减少对农林作物的为害,是害虫防除的综合措施之一,具有消灭害虫于卵期,当代即可消除为害的优点,还便利与性引诱剂和灯光等方法结合使用。 我们在1973年松毛虫越冬代和1974年第一代、第二代应用化学不育剂噻替派对松毛虫不育效果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柏木丽松叶蜂(Augomonoctenus smithi Xiao et Wu)是一种钻蛀柏木(Cupressus funebris Endl.)幼嫩球果的害虫,在四川省分布广,危害严重(曾垂惠等,1983)。经两年的观察研究,其生活史是1—2年发生一代。一年一代型与二年一代型各约50%。由于成虫、幼虫个体均小,发生期长,个体发育速度差异极大,幼虫又具钻蛀隐蔽危害习性,要掌握林内虫情非常困难,而把握防治适期又是取得良好防治效果的关键。因此,在研究防治技术的同时,对防治适期测报方法作了初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王问学 《昆虫学报》1981,(4):384-389
茶毒蛾黑卵蜂Telenomus euproctidis Wilcox是茶毒蛾卵的主要寄生蜂,它以一龄幼虫在寄主卵内过冬。雌蜂寿命平均为11.6—15.2天,单雌产仔数平均38.6头。蜂群产卵期为10—20天,80%以上的卵在前半期产下且多为雌蜂。一粒寄生卵育出一蜂。母蜂食蜂蜜比食清水者寿命长10倍,产仔数多11.8倍,子代雌性比高1.8倍。在日均温21.1℃时,完成一代需21—22天:30.1—30.9℃时10—12天。雌蜂羽化2日内交尾所得精子可供其一生受精之用。盗毒蛾、幻带黄毒蛾、乌桕毒蛾、戟盗毒蛾及一种黄毒蛾的卵是此蜂良好的补充寄主。幻带黄毒蛾卵期为9—10天,第8天的卵仍可寄生。在林间,对寄主卵块外层的卵粒寄生率较高;树冠各部位的卵块均可寄生。  相似文献   

17.
张富琪 《昆虫学报》1955,(2):191-198
桑蓝叶(虫甲)(Mimastra cyanura Hope,或称黄叶虫)属鞘翅目叶(虫甲)科(Chrysome-lidae),在浙江是桑树的严重害虫之一。成虫食虱复杂,除为害桑叶外,苎麻、大麻、梧桐及榉树的叶子,亦常见食害。在国内分布於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浙江省的杭县、於潜、新登、诸暨、嵊县、新昌、鄞县、临海、黄岩等地都有发现,一般在山陵地区发  相似文献   

18.
19.
伊宁苹果蠹蛾(Carpocapsa pomonella L.)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钱庭玉 《昆虫学报》1959,(3):224-233
1.油桐蓑蛾是油桐主要害虫之一。我国福建、浙江、湖南等省皆有发生,幼虫致害油桐叶片、枝条及桐果表皮,被害严重的植株,往往仅剩枝枒,损失颇大。 2.在福建闽北一带,该虫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枝梢越冬,3月下旬雌、雄性幼虫相继化蛹;5月下旬新一代幼虫开始为害,初龄幼虫皆栖息树梢端,叶的背面;幼虫匿居于蓑囊中,蓑囊圆锥形,纯系丝织成。 3.雌、雄性成虫异态,雌性成虫缺乏翅膀,匿存于幼虫的蓑囊中,雄性成虫皆晚间羽化,白日活动交尾。每一雌虫产卵数为270—430个。 4.冬季修剪幼虫大量集中的枝梢;6、7月间喷用6%可湿性γ-666 300—400倍稀释液,甚有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