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三种蛋白磷酸酶抑制剂对A23187诱导的HL—60细胞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钙离子载体A23187可以引起细胞内Ca^2+浓度升高,并可诱导某些细胞程序死亡。本文发现1μg/ml A23187作用于HL-60细胞4小时即可诱导程序死 ,以无毒性浓度的蛋白磷酸酶2B(PP2B)的抑制剂环孢菌素A预处理可以抑制A23187诱导的HL-60细胞程序死亡,磷酸酶1,2A,2C的抑制剂okadaic acid和酷氨酸磷酸的抑制剂钒酸钠则无此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视频显微影像反差增强技术对三尖杉酯碱诱导的单个HL-60活细胞程序死 全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每个Apo细胞在染色南凝集前都要发生细胞核的出泡,而每一个核出泡又都是由相应的质出泡所诱导的,但并不是每个质出泡都能诱导核出泡,质出泡的次数远远高于核出泡,指示核、质出泡可能染色质凝集有关,并且核、质出泡是程序死亡细胞形成Apo小体所必需的。进一步研究则说明核、质出泡与微丝解聚和重组有关。  相似文献   

3.
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由基因调控的贯穿于真核细胞生理和发育过程的细胞自杀行为。动物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分成3类凋亡、自噬和坏死;线粒体和溶酶体分别在前两个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关于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分类还存在很多争议,焦点是植物是否有细胞凋亡这种形式,核心问题是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外膜上没有Bcl-2家族的膜通透性调控蛋白。近年,程序性细胞死亡也在细菌中发现,LrgAB家族的膜通透性调控蛋白起着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植物叶绿体外被膜上也有LrgAB家族的同源蛋白,它们在控制叶绿体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方面起重要作用。因此,叶绿体在植物细胞死亡调控中的作用应该更加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视频显微影像反差增强技术(VideoEnhancement Contrast,VEC)对三尖杉酯碱诱导的单个HL-60活细胞程序死亡(Apo-ptosis,Apo)全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每个Apo细胞在染色质凝集前都要发生细胞核的出泡,而每一个核出泡又都是由相应的质出泡所诱导的,但并不是每个质出泡都能诱导核出泡,质出泡的次数远远高于核出泡,提示核、质出泡可能与染色质凝集有关,并且核、质出泡是程序死亡细胞形成Apo小体所必需的。进一步研究则说明核、质出泡与微丝解聚和重组有关。核、质出泡虽可加速细胞程序死亡过程中的染色质凝集,但并不是程序死亡细胞染色质凝集所必需的,提示HL-60细胞程序死亡过程中的核变化和质变化可能是相对独立的。  相似文献   

5.
研究线粒体PT孔专一抑制剂环孢菌素A(CsA)和Bcl-2高表达对EGTA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峰、染色质凝聚的PI和Hoechst33342荧光双染观察、DNA梯状条带分析均表明,CsA明显促进EGTA诱导的HL-60细胞凋亡,而Bcl-2高表达完全阻断细胞凋亡的发生,借助荧光探针rhodamine123和CMXRos研究细胞凋亡过程线粒体△ψm下降,而Bcl-2高表达使HL-60细胞的线粒体△ψm提高了近1倍,并完全抑制EGTA诱导的线粒体△ψm下降。  相似文献   

6.
GPx对活性氧诱发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是细胞内清除活性氧的主要抗氧化酶之一.以稳定表达GPx的CHO细胞系为模型,研究GPx对百草枯(paraquat)和叔丁基脂氢过氧化物(tbOOH)细胞毒性的影响,发现paraquat和tbOOH都能够诱导CHO细胞产生典型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形态学改变和特征性的DNA“梯子状”断裂,而稳定表达GPx的细胞系能明显抵抗tbOOH诱发的细胞程序性死亡,但不能抵抗paraquat诱发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该结果揭示,GPx能选择性抑制活性氧诱发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对大豆根边缘细胞程序性死亡诱导的生理生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置不同的Al 3+浓度(0、25、50、100、200、400 μmol·L-1)和培养时间 (12、24 h),研究了边缘细胞活性和大豆(Glycine max)根中 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随Al 3+浓度及处理时间变化的规律,并通过Hoec hst333 42-PI双重荧光染色、 梯状DNA(即DNA ladder)分析和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即TUNEL原位标记)检测,研究了Al 3+对大豆根边缘细胞 程序性死亡诱导的生理生态作用。结果表明,Al 3+胁迫能诱导边缘细胞的死亡,随着Al 3+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死亡率增加。通 过Hoechst33342-PI双重荧光染色、DNA ladder分析和TUNEL原位标记,检测到Al 3+胁迫下发生程序性死亡的边缘细胞。其表现为:在 400μmol·L-1 Al 3+诱导大豆根24 h时, 核酸电泳显示细胞DNA发生特异性降解并形成阶梯状电泳条带(DNA ladder),用TUNEL原位标记检测200 和400μmol·L-1 Al 3+处理12 h后的大豆根 边缘细胞,发现DNA的3′-OH端被原位特异标记,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后,细胞核为阳性或强 阳性。同时,高浓度Al 3+ (>100μmol·L-1)处理下,CAT、POD和S 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CAT和SOD的活性也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说明在Al 3+胁迫下边缘细胞的死亡可能是一种程序性死亡形式,高浓度Al 3+胁迫下,通过诱导活性氧在细胞体内的产生和累积而导致细胞凋 亡,此过程是其对逆境胁迫所作出的生理生态防御性应答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微囊藻毒素LR对人HL7702细胞蛋白磷酸酶2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囊藻毒素能显著抑制蛋白磷酸酶2A的活性,是公认的一类肝毒素。为进一步研究微囊藻毒素作用于离体细胞后细胞中PP2A相关指标的变化,实验用不同浓度的MC-LR对人正常肝细胞HL7702染毒24h后检测细胞中PP2A亚基蛋白和mRNA水平,并检测3、6、12和24h作用后细胞内PP2A的酶活性。结果发现,除B55α蛋白表达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且1000 nmol/L组有显著性降低外,其他亚基的蛋白没有明显改变;15种PP2A亚基mRNA水平在100 nmol/L组都显著升高,而500和1000 nmol/L组分别有7种和6种亚基的mRNA表现出显著性降低。用不同浓度MC-LR染毒6h后,细胞内PP2A酶活有显著性降低,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关系,而3、12和24h染毒后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以上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MC-LR作用24h后影响了HL7702细胞PP2A相关亚基的转录,但没有明显改变蛋白质水平;MC-LR对细胞内PP2A的酶活抑制作用与染毒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10.
水分胁迫及ABA处理能诱导丰抗8号小麦幼苗及其悬浮培养细胞中44.2kD蛋白亚基的产生或大量合成。不同浓度的CaM抑制剂三氟啦嗪(Trifluoperazine)处理,对丰抗8号小麦幼苗在水分胁迫时产生的44.2kD蛋白亚基没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悬浮培养细胞中由ABA+PEG所诱导的该蛋白含量的升高影响较小,但能抑制细胞中由ABA诱导的44.2kD蛋白亚基百分含量的增加。表明由单纯激素(ABA)引起的信号传递途径可能与CaM有关,且较为简单,而水分胁迫或水分胁迫+ABA引起的信号传递途径可能比单纯激素引起的胞人信号传递过程更复杂。  相似文献   

11.
以5-氮-2'-脱氧胞苷(5-aza-CdR)为诱导物,在0.5μmol/L的最佳浓度下,可诱导HL-60细胞分化达15%左右。同时,用[ ̄3H]-methyl-s-adenosylmethionine( ̄3H-SAM)为底物,通过同位素参入法,测定了不同浓度诱导物对HL-60细胞DNA甲基化酶活力的影响,发现在最佳诱导物浓度下,可使HL-60细胞DNA甲基化酶活力明显下降,此外,也比较了不同分化水平的HL-60细胞中具有不同甲基化水平的DNA在体外接受甲基的能力,从而证明5-aza-CdR诱导HL-60细胞分化与其DNA甲基化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设置不同的Al 3+浓度(0、25、50、100、200、400 μmol·L-1)和培养时间 (12、24 h),研究了边缘细胞活性和大豆(Glycine max)根中 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随Al 3+浓度及处理时间变化的规律,并通过Hoec hst333 42-PI双重荧光染色、 梯状DNA(即DNA ladder)分析和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即TUNEL原位标记)检测,研究了Al 3+对大豆根边缘细胞 程序性死亡诱导的生理生态作用。结果表明,Al 3+胁迫能诱导边缘细胞的死亡,随着Al 3+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死亡率增加。通 过Hoechst33342-PI双重荧光染色、DNA ladder分析和TUNEL原位标记,检测到Al 3+胁迫下发生程序性死亡的边缘细胞。其表现为:在 400μmol·L-1 Al 3+诱导大豆根24 h时, 核酸电泳显示细胞DNA发生特异性降解并形成阶梯状电泳条带(DNA ladder),用TUNEL原位标记检测200 和400μmol·L-1 Al 3+处理12 h后的大豆根 边缘细胞,发现DNA的3′-OH端被原位特异标记,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后,细胞核为阳性或强 阳性。同时,高浓度Al 3+ (>100μmol·L-1)处理下,CAT、POD和S 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CAT和SOD的活性也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说明在Al 3+胁迫下边缘细胞的死亡可能是一种程序性死亡形式,高浓度Al 3+胁迫下,通过诱导活性氧在细胞体内的产生和累积而导致细胞凋 亡,此过程是其对逆境胁迫所作出的生理生态防御性应答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应用离体黄瓜(Cucumis sativus L.)子叶生根试法测定了几种抑制剂对钾和IAA诱导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7×10~(-4)~7×10~(-1)mmol/L的5-氟尿嘧啶和3.5×10~(-4)~1.05×10~(-2)mmoL/L的环已亚胺明显抑制钾和IAA诱导的离体黄瓜子叶的生根;0.1~1.0mmol/L的钒酸钠显著抑制钾和IAA诱导的离体黄瓜子叶的生根;2×10~(-4)~2×10~(-1)mmol/L的2,3,5-三碘苯甲酸也明显抑制钾和IAA诱导的离体黄瓜子叶的生根。钾诱导的生根与IAA诱导的生根密切相关,有可能钾对生根的促进作用是通过影响内源IAA的水平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经渗透胁迫后 ,CO2 倍增条件下小麦叶片的SOD、POX和CAT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 ,上升或稳定时期较长 ;在渗透胁迫后期MDA含量和电解质泄露率增加较慢 ,显著低于对照 ;H2 O2 含量一直高于对照但进行PEG胁迫后增长较慢。CO2 倍增条件下 ,小麦细胞出现DNA梯的时间较晚而且持续的时间较长 ,DNA梯出现时抗氧化酶和H2 O2 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结果表明在渗透胁迫下CO2 倍增使小麦的抗氧化能力增强从而减轻了对细胞膜和DNA的损伤 ,并且干旱条件下小麦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可能是由于细胞内氧化过强所致  相似文献   

15.
经渗透胁迫后,CO2倍增条件下小麦叶片的SOD、POX和CAT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上升或稳定时期较长;在渗透胁迫后期MDA含量和电解质泄露率增加较慢,显著低于对照;H2O2含量一直高于对照但进行PEG胁迫后增长较慢。CO2倍增条件下,小麦细胞出现DNA梯的时间较晚而且持续的时间较长,DNA梯出现时抗氧化酶和H2O2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结果表明在渗透胁迫下CO2倍增使小麦的抗氧化能力增强从而减轻了对细胞膜和DNA的损伤,并且干旱条件下小麦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可能是由于细胞内氧化过强所致。  相似文献   

16.
用荧光标记的受体底物(Gnβ1-2Mα1-6(Gnβ1-2Mα1-3)Mβ1-4Gnβ1-4(Fucα1-6)Gn-PA),结合高效液相层析(HPLC)建立了细胞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的活性检测方法.研究了HL60细胞在体外低血清培养后不同的时间其酶活性的变化,发现12至24h酶活性达到一个高峰,为50.14pmol/min(106cel),此时细胞处在分裂间期,其它各测定时间变化不大.用PMA,RA等细胞诱导分化剂处理HL60细胞株时,发现其活性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PMA诱导的细胞其酶活性在24h变化最大,升高到对照的1.32倍;而RA处理的细胞其酶活性在72h变化最大,升高到对照的2.15倍.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用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九例患者过程中,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凋亡细胞的发生,结果提示,照射后凋亡细胞百分率为(6.43±5.07%)与照射前比较(0.38±0.53%),p<0.05。  相似文献   

18.
真菌诱导物对滇紫草细胞色素形成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滇紫草细胞培养中加入真菌诱导物后紫草色素的合成增强,培养液的电导率和pH值在24h内分别下降和上升,且三者均以指数生长初期加入时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钙调蛋白磷酸酶(CN)为靶酶,从中草药中寻找高效、低毒的免疫抑制剂。方法以CN为靶点,筛选并分离能够抑制其活性的天然化合物。在细胞和动物水平评价该化合物的免疫抑制效果及毒副作用,并通过荧光猝灭、分子对接、免疫印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时定量PCR等实验探究天然化合物与CN的作用机理及可能的免疫抑制作用机制。结果槲皮苷在体外和细胞内均能抑制CN的活性,并且能够有效抑制小鼠脾细胞的增殖,缓解小鼠迟发超敏反应。毒理研究结果显示,槲皮苷对实验小鼠无急性毒性,且毒副作用很小。荧光猝灭实验和分子对接分析表明,槲皮苷可能与CN上的两个位点相结合,并通过CN-NFAT通路参与调节免疫反应。结论通过筛选获得了新型CN抑制剂槲皮苷。槲皮苷具有成为新型低毒免疫抑制剂的潜在可能。  相似文献   

20.
本工作观察了60Co照射BALB/C小鼠后.不同时间其腹部皮肤表皮树突状细胞的变化。用ATP酶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光镜下鉴定和计算树突状细胞数。结果60Co照射后小鼠腹部皮肤表皮内ATP酶阳性树突状细胞明显低于正常小鼠组,P<0.05;60Co照射1天后,Thyl+阳性树突状细胞明显增加,4天后减少,P<0.05;照射后,Ia阳性树突状细胞均较正常组减少,4天后减少更加明在,P<0.05、提示60Co照射可降低皮肤表皮树突状细胞的数量,由此影响皮肤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