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广西植物》1994,(4):295-296
狭叶紫毛兜兰狭叶紫毛兜兰Paphiopedilumvillosum(lindl.)Pfitz.var.annamenseHort.绘图:何顺清栽培及配文:黄广宾,俸宇星狭叶紫毛兜兰(Paphiopediopedilumvillosum(Lindl.)...  相似文献   

2.
亨利兜兰     
亨利兜兰(Paphiopedilum henryanum Braem)为地生或半附生兰。植株丛生。叶基生,通常3枚,二列状;叶片狭长圆形,长12~17cm,宽1.2~1.7cm,先端钝,上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或有时在基部有淡紫色晕,背面有龙骨状突起,基部渐狭成叶柄状并对折而彼此套叠。花葶直立,绿色,长16~22cm,  相似文献   

3.
同色兜兰及其亲缘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兰科兜兰属(Paphiopedilum)中的同色兜兰(P.concolor(Lindl.)Pfitz.)、巨瓣兜兰(P.bellatulum(Rchb.f.)Stein)及其近亲的异同与亲缘关系,并描述了3个新分类类群:云南的文山兜兰(P.wenshanense Z.J.Liu et J.Y.Zhang)和广西的大化兜兰(变种)(P.concolorvar.dahuaense Z.J.Lir  相似文献   

4.
亨利兜兰的离体快速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植物名称 亨利兜兰(Paphiopedilum henryanum Bream)。 2材料类别 种子。 3培养条件 种子萌发和原球茎分化培养基:(1)1/2MS;(2)1/2MS+1g·L-1活性炭;(3)1/2MS+1g·L-1活性炭+100mL·L-1椰子乳;  相似文献   

5.
麻栗坡兜兰及其近缘植物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麻栗坡兜兰Paphiopedilum malipoense及其近亲种作了对比研究。它们被作为一个种之下的4个变种:麻栗坡兜兰(原变种)Paph.malipoense var.malipoense,浅斑兜兰(变种)var.jackii,钩唇兜兰(变种)var.hiepii;窄瓣兜兰(变种)var.angustatum(变种,新等级)。其鉴别特征已列入表中,还附有一幅图版。  相似文献   

6.
对兜兰亚属(Paphiopedilum subgenus Paphiopedilum)12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12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存在差异,其中菲律宾兜兰(P. philippinense)的核型公式为2n=2x=26=16m+10sm, 长瓣兜兰(P. dithanum)为2n=2x=26=20m+6sm, 密毛兜兰(P. densissimum)为2n=2x=26=22m+4sm, 飘带兜兰(P. parishii)和带叶兜兰(P. hirsutissimum)为2n=2x=26=24m+2sm, 亨利兜兰(P. henryanum)、虎斑兜兰(P. markianum)和根茎兜兰(P. rhizomatosum)为2n=2x=26=26m, 而胼胝兜兰(P. callosum)为2n=2x=32=2M+24m+6sm, 布玲兜兰(P. microchilum)为2n=2x=38=28m+10sm, 卷萼兜兰(P. appletonianum)和海南兜兰(P. hainanensis)为2n=2x=38=30m+8sm。兜兰亚属的染色体主要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未见随体;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为2.07~3.44, 臂比大于2的染色体比率为0~0.231,核不对称系数为53.50%~58.95%。长瓣兜兰、飘带兜兰、亨利兜兰、密毛兜兰、虎斑兜兰、带叶兜兰和根茎兜兰等6种的核型类型为1B型,其余6种为2B型。  相似文献   

7.
内生真菌与两种兜兰共培养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硬叶兜兰(Paphiopedilum micranthum)和杏黄兜兰(P.armeniacum)根中分别分离得到瘤菌根菌属(Epulorhiza)真菌PM 1和美孢胶膜菌(Tulasnella calospora)PA 1。在DE培养基上,PM 1分别与硬叶兜兰和杏黄兜兰共培养,两种兜兰接菌苗的生物量以及Ca、Mn元素含量比对照组显著增加,表明PM 1能促进两种兜兰生长;PA 1对两种兜兰生长的影响不显著,但从干物重增长的百分率来看,PA 1对杏黄兜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M 1对硬叶兜兰的影响高于杏黄兜兰,PA 1对杏黄兜兰的影响高于硬叶兜兰,表明真菌对宿主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更强。PM 1和PA 1在Harvais培养基上与杏黄兜兰共培养,两种真菌均对杏黄兜兰幼苗产生不利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养分水平能显著影响内生真菌与杏黄兜兰的共生关系,营养相对贫瘠的DE培养基有利于两者共生,而营养丰富的Harvais培养基不利于共生。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中国云南省兰科(Orchidaceae)兜兰属(Paphiopedilum)一新天然杂交种:哀牢山兜兰(Paphiopedilum×ailaoshanense B. Liu & S. P. Chen)。哀牢山兜兰与白旗兜兰(P. spicerianum)和沧源兜兰(P. gratrixianum var. cangyuanense)近缘,与前者的区别在于哀牢山兜兰花梗和子房有毛,中萼片带紫色晕以及紫色斑点,花瓣上侧暗绿色带紫色晕,下侧黄绿色;与后者的区别在于中萼片具1条宽阔的紫褐色中带,退化雌蕊紫色。哀牢山兜兰与天然杂种泸水兜兰(Paphiopedilum×lushuiense)相似,而哀牢山兜兰的中萼片下部边缘不后卷,近基部具紫红色晕,合萼片具2条明显紫色粗脉,花瓣匙形,上边缘波状,长6.0~6.2 cm,唇瓣长5.0~5.5 cm。为厘清哀牢山兜兰,沧源兜兰及白旗兜兰之间的关系,基于3个叶绿体基因片段(matK、rbcL、trnL),构建了兜兰属部分植物系统发育树。鉴于形态和分子数据,认为哀牢山兜兰是天然杂交种。凭证标本存放于福建农林大学标本馆。  相似文献   

9.
五种中国兜兰郎楷永兜兰属(Paphiopedilum)全世界约有65个野生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中国产18种,分布于西南部和南部的热带地区。它们多为地生,偶尔半附生于树上,常生于石灰岩地区腐殖质丰富、多石、覆有苔藓的地方,以云南(14种)、广西(6...  相似文献   

10.
长瓣兜兰     
《广西植物》1994,(1):2-2
长瓣兜兰绘图:邹贤桂栽培及配文:谭珍华俸宇星长瓣兜兰(PaphiopedilumdianthumTangetWang)是我国植物学家唐进和汪发瓒1940年在《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上描述的新种,分布于广西和云南东南部,生于海拔1000—1800m的树干...  相似文献   

11.
窄瓣兜兰,中国云南兰科一新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兰科兜兰属Paphiopedilum的宽瓣亚属subgenusBrachypetalum中,全部已知种类都具有宽阔的花瓣,其宽度一般都能达到长度的 1/2以上。有些种类的花瓣甚至比唇瓣还要宽阔,如巨瓣兜兰P.bellatullum(Rchb.f.)Stei  相似文献   

12.
兜兰属宽瓣亚属(广义)的被充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新种小囊兜兰Paphiopedilum globulosum与新变种扁球兜兰P.micranthum var.oblatum作了描述与绘图。两者均为采自云南东南部的栽培植物,与硬叶兜兰P.micranthum近似。但小囊兜兰具有宽得多的叶(宽2.8-3.4cm),先端多少呈钩状、宽1.1-1.2cm的辱瓣,以及与唇瓣囊口几乎同样大小的退化雄蕊,而扁球兜兰则叶宽2.2-3cm,唇瓣扁球形,囊深不超过1cm,可区别于硬叶兜兰。上述种类均属于宽瓣亚属(广义)。该亚属有16个种产中国、越南或两地共有。本文提供了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3.
以植株的生长状况、整株姿态、叶片观赏性、开花性、花形、花色和花朵观赏期为评价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对我国原产的27种兜兰属植物的观赏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分析了它们在华南地区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多花长瓣型的飘带兜兰与理想种的关联度最高,达到0.7304,是最值得在华南地区栽培的兜兰种类,其次为白旗兜兰。而紫纹兜兰、汉氏兜兰;文山兜兰、格利兜兰、带叶兜兰、亨利兜兰、同色兜兰,它们的关联度系数超过0.6;紫毛兜兰、巨瓣兜兰、红旗兜兰、天伦兜兰、长瓣兜兰、根茎兜兰的关联度均超过0.5;也是值得推广兜兰种类;杏黄兜兰、硬叶兜兰、白花兜兰由于生长状况差、开花性差等原因与理想种的关联度分别只有0.1900、0.1921、0.2917,不适于华南地区栽培;其它9种兜兰的关联度虽然介于0.35~0.50之间,但其中有些种类如虎斑兜兰、麻栗坡兜兰、波瓣兜兰、德氏兜兰等由于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和育种潜力,也是值得在华南地区栽培的兜兰种类。  相似文献   

14.
由于人为采集、走私贩卖以及生境的破坏,分布于中国西南石灰岩地区的野生硬叶兜兰居群受到严重的干扰与威胁。为有效地保护这种珍稀野生植物,本研究采用ISSR和SRAP两种分子标记对15个硬叶兜兰野生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硬叶兜兰在物种水平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ISSR:PPB=91.66%,He=0.3839;SRAP:PPB=99.29%,Hc=0.2806)。硬叶兜兰居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ISSR:Gs1: 0.2577;SRAP:Gst=0.2383),可能由于较低的基因流(ISSR:Nm=0.7201;SRAP:Nm=0.7991)所致。UPGMA聚类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均把15个居群分成2个主要分支。居群间的地理距离和海拔差距是引起居群遗传分化的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小叶兜兰的繁育技术体系,本研究通过无菌播种的方法,辅以TTc生活力测定等方法,比较了小叶兜兰种子在授粉后不同发育时期和培养条件下的萌发率,对小叶兜兰种胚的发育过程进行了显微观察,探讨种胚发育程度与萌发的关系。结果表明,小叶兜兰种胚的发育阶段对萌发的影响最大,授粉后255d的种子萌发率最高(90.71%),该阶段种子仍呈白色但微干燥,种胚刚发育至球形胚阶段,胚柄尚存。1/4MS和1/2MS为小叶兜兰适宜的基本培养基,添加100mg·L^-1的土豆汁对小叶兜兰的无菌萌发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彩云兜兰及其近缘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讨论了彩云兜兰及其近亲种的亲缘关系;描述了两个新种:缅甸兜兰Paphiopedilum burmanicum J.Y.Zhang et Z.J.Liu和短唇兜兰Paphiopedilum brevilabium Z.J.Liu et J.Y.Zhang;并提供了一个图版和有关5个种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7.
心启兜兰,兜兰属宽瓣亚属的一个新增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描述了兰科兜兰属的一个新种——心启兜兰Paphiopedilum singchii Z.J.Liu et J.Y.Zhang。模式标本系深圳市梧桐山苗圃总场的栽培植物。原植物可能采自云南南部近中越边境处。  相似文献   

18.
兜兰属宽瓣亚属(广义)的补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种小囊兜兰Paphiopedilum globulosum与新变种扁球兜兰P.micranthum var.oblatum作了描述与绘图。两者均为采自云南东南部的栽培植物,与硬叶兜兰P.micranthum近似。但小囊兜兰具有宽得多的叶(宽2.8~3.4cm),先端多少呈钩状、宽1.1~1.2cm的唇瓣,以及与唇瓣囊口几乎同样大小的退化雄蕊,而扁球兜兰则叶宽2.2~3 cm,唇瓣扁球形,囊深不超过1 cm,可区别于硬叶兜兰。上述种类均属于宽瓣亚属(广义)。该亚属有16个种产中国、越南或两地共有。本文提供了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9.
濒危植物紫纹兜兰群落特征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白溪自然保护区紫纹兜兰(Paphiopedilum purpuratum(Lindl.)Stein)所在的2个群落进行了样方调查,分析了其生境、物种组成、群落区系特点及群落结构特征。结果显示,调查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47科79属94种。属的区系成分中泛热带和热带亚洲成分占主要地位,占非世界分布总属数的84.3%,具有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性质。群落1中扇叶铁线蕨(Adiantum flabellulatum Linn.)和中华苔草(Carex chinensis Retz.)为优势种,紫纹兜兰仅为伴生种,群落2中紫纹兜兰为优势种。两群落均以小高位芽植物为主,但缺乏大高位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及一年生草本,而藤本植物的丰富则进一步加大了林下的郁闭度。综合生境因素比较两个群落表明,紫纹兜兰对环境具有极强的依赖性,对坡度坡向及环境湿度有一定的要求,对伴生植物并无明显的选择性。建议加强对紫纹兜兰的就地保护,同时加大对其栽培繁殖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玲珑兜兰, 中国云南兰科一新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中国云南产的兰科新种玲珑兜兰Paphiopedilum microchilum Z.J.Liu et S.C.Chen作了描述和绘图,并简要地讨论了它与彩云兜兰Paph.wardii Summerh.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