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松叶沙参(Adenophora pinifolia Kitag.)是中国特有种,原始文献发表于1935年,模式标本采自奉天省大房身,即今辽宁省大房身。该种自1935年发表以来,国内只有4个文献对其记载;除1个文献有标本依据外,其他3个文献中,2个明确指出未见标本,1个没有提及标本。笔者经过近6年调查(2013-2018年),在大连野外观察并采集一手资料,结合原始文献、老地名文献并核对模式标本,确认模式标本产地位于今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大连湾街道的大房身一带,并对松叶沙参的叶、果实、种子、花期、果期进行了补充描述,纠正了原始文献及国内相关文献中对该种茎的形态、花的着生方式及花柱与花冠的关系等方面的几处错误。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中国凤仙花属一新记录种:紫花辐射凤仙花(Impatiens dalaiensis Gogoi&Borah)。该种分布于云南省腾冲县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生长在常绿阔叶林下水沟边。本种主要辨别特征为:花轮生,紫色;唇瓣舟状,口部具芒;翼瓣远侧裂片长带状且螺旋扭曲。该种2015年发表时记载模式标本采自印度,而我们将原始文献中记录的模式标本采集点GPS经纬度信息标记于地图上时却发现,地点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境内,故对原文记述的模式产地信息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3.
假巴戟(Morinda shuanghuaensis C.Y.Chen et M.S.Huang)和糠藤(Morinda howiana S.Y.Hu)为茜草科(Rubiaceae)巴戟天属的两个中国特有种。发表于1976年的假巴戟的名称因原作者指定了两份标本作为模式标本(花模式和果模式)而为不合法名称,本文将其合法化,并根据原始描述将其果模式指定为模式。同样,糠藤也被指定具有两个模式,但是因其发表时间早于1958年1月1日,因此并不违背最新版《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维也纳法规),但是为了规范植物名称,避免更多的混淆,我们依据其原始描述将其花模式指定为后选模式。  相似文献   

4.
李新华 《广西植物》2017,37(10):1339-1341
Léveillé在1911年发表了小檗科滇小檗(Berberis bodinieri Lévl.)(新拟),但在原始文献中未说明其模式标本收藏处,并且在之后的一个世纪里,世界小檗属主要分类学文献都未收载该种。2014年,作者在英国皇家爱丁堡植物园标本馆(E)找到了滇小檗模式标本。之后,通过比较滇小檗和古宗金花小檗的模式标本及其原始文献,发现在枝条具棱,叶片为匙形或倒卵状匙形,花序为总状花序或近伞形花序,果实近球形或扁球形、红色、顶端具明显宿存花柱等主要分类学特征上,滇小檗与古宗金花小檗基本一致。因此,将滇小檗归并入古宗金花小檗。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中国凤仙花属一新记录种:紫花辐射凤仙花(Impatiens dalaiensis GogoiBorah)。该种分布于云南省腾冲县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生长在常绿阔叶林下水沟边。本种主要辨别特征为:花轮生,紫色;唇瓣舟状,口部具芒;翼瓣远侧裂片长带状且螺旋扭曲。该种2015年发表时记载模式标本采自印度,而我们将原始文献中记录的模式标本采集点GPS经纬度信息标记于地图上时却发现,地点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境内,故对原文记述的模式产地信息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6.
Luciocyprinus langsoni Vaillant是Vaillant于1904年发表的新属新种。作者通过查看保存于巴黎博物馆的该种模式标本,认为产于广西,云南的Fustis vivus Lin(1932)和Barbus normani Tchang(1935)都是本种的次异名。属级名称Fustis是Lnciocy-prinus的同物异名。文中根据这三个种级名称的原始描述作了量度和可数性状的比较。比较结果,三者只有微小的差别,这些差别可能与标本大小悬殊、计数和量度的方法不同有关,故认为是同一个种。  相似文献   

7.
米兰山小橘(芸香科)的分类订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芸香科山小橘属米兰山小橘进行了分类订正,根据模式标本查阅及原始文献相关特征描述,该种属于楝科割舌树属已知种类,将其处理为割舌树的异名.  相似文献   

8.
木根黄芩(Scutellaria planipes Nakai et Kitag.)是唇形科黄芩属(Scutellaria L.)多年生草本,目前仅发现在辽宁省凌源市境内有零星分布,被辽宁省列为三级保护植物。该种发表于1934年,但《中国植物志》、Flora of China、《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均将其定为京黄芩(Scutellaria pekinensis Maxim.)的异名。为了阐明二者的差异性,本文首先对木根黄芩的原始文献、模式标本、模式产地、历史分布区及现今发现地进行考证,其次对二者进行差异比较研究,认为木根黄芩与京黄芩无论在分布范围和生境上,还是在宏观外部形态和微观花粉粒形态上均存在明显差异,确定木根黄芩为独立种,同时还对木根黄芩的果实进行形态补充描述。本文确定木根黄芩独立种的地位,对保护野生木根黄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其药用价值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样本。  相似文献   

9.
周毅  杨天友  冉景丞  张旭 《生物多样性》2019,27(12):1345-944
了解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动物模式标本分类学研究历史, 可为遗产地履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要求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参考。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 对采自该遗产地并确立为模式种的物种, 收集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编制了中国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动物模式标本名录。结果表明: (1)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动物模式标本共有204种, 隶属于3门6纲22目60科; (2)动物模式标本物种采集最早可追溯到1955年, 最近为2013年, 两者相隔58年, 而采集高峰期为1995-2004年; (3)以国内学者3人合力发表的物种最多(93种, 占总种数的45.59%); (4)模式物种的橱柜时间严重滞后, 从采集到发表滞后最长的达47年; (5)模式标本涉及66位采集人(或团队), 以国内学者居多(63位, 占总人数的95.45%); (6)遗产地动物模式标本被保存于27家国内外研究机构或私人收藏, 国内收藏1,504号标本, 国外收藏7号; (7)遗产地动物模式标本物种发表于169篇文献, 中文文献有155篇, 外文文献有14篇。随着研究的深入, 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有更多的新种不断被发现, 说明遗产地物种资源丰富, 生物多样性存在被低估的可能性, 暗示遗产地的物种分类研究工作仍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  相似文献   

10.
小檗属鸡脚连(Berberis paraspecta Ahrendt)自1961 年发表以来,已有分类学文献对该种的描述一直模糊不清。通过在云南省玉龙县玉龙雪山野外调查与居群取样,结合模式标本核查,对鸡脚连重要分类学性状特征进行了补充和订正。鸡脚连果实1~5 个簇生,平均为(2.23±1.18)个;幼果或子房内胚珠1~3 个,平均为(2.07±0.29)个;成熟果实紫黑色,无粉霜,种子1~3 个,平均为(1.77±0.44)个。研究结果表明,有关文献关于鸡脚连果实单生,且仅含1 粒种子等关键的特征描述,在鸡脚连野生居群及模式标本上都不存在, 同时分析了鸡脚连果实、种子及胚珠数目、叶片及叶刺等分类学性状特征的变异系数,并补充了活植物及模式标本的图片资料。  相似文献   

11.
卷叶木灵藓(Orthotrichum revolutum)是一种中国特有藓类植物,自从123年前的首次采集之后再也没有被发现过。本文增加了一个新地点,即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这份标本在形态上与模式十分一致。本文第一次提供了卷叶木灵藓的详细的形态照片和地理分布图。四个来自中国甘肃、新疆以及境外日本和吉尔吉斯斯坦的记录都被证实是错误鉴定。我们还讨论了该种和邻近种的区别,以及野外濒危等级的重新评估。  相似文献   

12.
13.
研究了我国南北各地的丛本藓属标本326号,借阅了美国纽约植物标本馆(NY),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标本馆(H)及日本服部植物研究所标本馆(NICH)的有关本属藓类各种的原模式标本(Holotype)等模式标本(Syntype)及后选模式(Lectotype),据模式特征,重新订正了本属各种及中国各地标本,将原定名为绿丛本藓(Anoectangiumeuchloron(Schwaegr.)Mitt)改为丛  相似文献   

14.
15.
对中国斑蚜科 Drepanosiphidae叶蚜亚科 Phyllaphidinae叶蚜族 Phyllaphidini1新属——群斑蚜属 Thelazacallis Zhang进行了研究 ,提供了该新属的寄主植物、地理分布及其与近缘属的示差鉴别。同时记述 1新种——毛茛群斑蚜 Thelazacallis ranunculicolaQiao et Zhang。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馆。群斑蚜属 Thelazacallis Zhang,新属模式种 :Thelazacallis ranunculicola Qiao et Zhang,sp.nov.本新属的胚胎和成蚜与新叶蚜属 N eophyllaphis Takahashi相近 ,但喙端部有次生毛 (后者无 ) ;尾片完整 (后者分裂呈双叶状 ) ;触角节 I短于节 II(后者长于 ) ;生殖突 3个(后者 4个 )。与迪叶蚜属 Diphyllaphis Takahashi在胚胎毛序、成蚜的触角、体蜡片、喙端节等方面十分接近 ,但复眼仅由 3个小眼面组成 (后者多于 3个 ) ;生殖突 3个 (后者 2个 )。毛茛群斑蚜 Thelazacallis ranunculicola Qiao et Zhang,新种 (图 1~ 9)正模 :无翅孤雌蚜 ,No.Y16 0 3- 1- 2 - 1,1979- - 1,四川 (西昌 ) ;常勇楠采 ;副模 :1头无翅孤雌蚜 ,其他同正模。寄主 :毛茛 Ranunculus sp.。本新种与新叶蚜属已知种和迪叶蚜属已知种的区别见群斑蚜属与新叶蚜属和迪叶蚜属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杨永 《生物多样性》2012,20(4):512-516
植物标本是物种存在的永久凭证,模式标本在保障命名体系稳定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标本馆藏量和模式标本数量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积累。作者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我国的标本馆藏量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模式标本馆藏量也相对较少,历史积累不足。在数字化本土馆藏模式标本基础上,标本数字化平台项目应将国外馆藏的中国植物种类的模式标本"引渡"回国。今后我国植物分类学研究者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加强空白地区和国外标本采集,提高馆藏标本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毒蘑菇名录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根据文献报道和实际考察收录了我国毒蘑菇435种,对拉丁学名和中文名称进行了订正,文献常用的名称作为异名保留,纠正了以往文献中出现的毒蘑菇的拉丁学名,包括拼写错误和鉴定错误,同时列举出毒素成分及中毒类型,并引证了相关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19.
20.
描述了采于中国西藏等蝎属1新种——西藏等蝎,Isometrus(Reddyanus) tibetanus sp.nov.。为了比较,根据原始模式标本和保存在法国自然博物馆的系列标本,重新描述了原始描述于印度和尚分布于尼泊尔的阿萨姆等蝎Isometrus(Reddyanus) assamensis Oates,1888。西藏等蝎,新种Isometrus(Reddyanus) tibetanus sp.nov.(图1~13,27~31,33)正模♂,中国西藏车苏(Chesu),1970年9月,Lingberg采(现保存在河北大学博物馆)。体长42·70mm。根据一般形态,新种近似于原始描述产于印度和尚分布于尼泊尔的阿萨姆等蝎Isometrus(Reddyanus) assamensis Oates,1888(图14~26,32,33),但如下特征不同于后者:1)身体颜色更浅,呈浅黄色到浅红黄色,具不明显或荒废的斑点,而阿萨姆等蝎I.(R.)assamensis相反,其身体和附肢具褐色斑点,且背甲和中体背板主要为浅褐色,2)后体节的脊和背脊的后顶颗粒较弱,3)背甲和中体背板的颗粒稀少或荒废。词源:新种的种名以模式标本的产地而拟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