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爬行动物繁殖生活史特征是动物进化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而国内有关卵胎生蛇类繁殖生活史特征的研究目前较为匮乏.本研究以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卵胎生蛇类——铅色水蛇(Hypsiscopus plumbea)为研究对象,在2013至2015年每年7月于温州地区捕获怀孕中后期水蛇母体,带回实验室,收集所产幼体,测量母体产后形态...  相似文献   

2.
高正发 《四川动物》2006,25(2):317-319
近年来,作者与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部分研究生等先后参与了四川绵阳市的两栖爬行动物调查研究,收集了一些有关区系及地理区划的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扬子鳄胃的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爬行动物胃的一般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研究资料较多,Luppa1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总结.超微结构方面,龟鳖类和蜥蜴类亦有报道2,3,鳄类的资料尚缺.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Fuval)是我国现存惟一的特有鳄类,陈壁辉4等曾对其食性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也对胃的一般组织结构作了描述.作者拟从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方面对扬子鳄的胃作进一步的研究,以丰富比较组织和细胞学资料,同时也增进对扬子鳄进化位置及其食性适应性结构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在生物界,每种生物都有一定的染色体数目,每种生物的染色体核型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物的进化历程.了解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并进行核型分析,对生物有关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将是有益而必要的.为此,我们参阅了国内外有关资料,选编了一些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并按拉丁学名进行编排,以便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已知两栖动物约200种,爬行动物约315种,有关它们的变异、分布以及生活史方面的研究需要深入进行。而这些研究需要大量标本,例如要研究一个物种的变异,同龄同大  相似文献   

6.
山地麻蜥继饥饿后的补偿生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许雪峰  吴义莲 《动物学报》2002,48(5):700-703
动物继饥饿后一段时间后恢复喂食,在恢复生长阶段中常出现高于正常生长速度的补偿生长现象.有关脊椎动物补偿增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畜禽类、哺乳类和鱼类(Wilson et al.,1960;Plavnik et al.,1985;Drew et al.,1975;Pitts,1986;Kim et al.,1995),并且已在一些经济动物的饲养中利用补偿增长效应而提高经济效益.爬行动物是否存在补偿生长的现象迄今不明.本研究以山地麻蜥(Eremias breuchleyi)作为实验对象,研究其继饥饿后的补偿生长,预期为揭示爬行动物饥饿胁迫条件下的生长对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有属植物长蕊斑种草(紫草科)的核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蕊斑种草为我国西南特有单型属植物.对其种子根尖细胞染色体进行了观察.其染色体数目为24,核型为2n=24=16m+ 6sm+ 2T.其中第一对同源染色体异型.通过紫草科已有的细胞学资料认为该属放在琉璃草族比紫草族更合理.  相似文献   

8.
研究各种动物染色体的数目、组型及分带,对探讨动物分类、遗传变异以及演化都有重要意义.如何获得较理想的染色体标本,目前公认的方法是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使用这种方法制出的染色体标本分裂相多、清晰、洁净,有较突出的优点.但该法需要特定的条件,在设备差或野外工作条件下不易做到.用小动物骨髓制作的染色体标本,虽较前种方法简便,但对有些小型的有尾两栖、爬行动物来说,其骨髓的取材比较困难.在工作中经过摸索我们采用了一种适合于两栖、爬行动物细胞染色体制作的简易方法(图,见封二).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效率高,一次可完成多个个体动物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作,特别适于在野外进行工作,它可以及时处理由于某些条件限制不易带回室内进行工作的动物标本. 现将此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四川动物》2007,26(2):311-311
由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编印的《中国及其周边地区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文献目录》于日前出版。该书为“蛇蛙研究丛书之十四”,是在赵尔宓院士指导下,由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何苗等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编写而成。此书收集了我国及周边地区有关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文献目录,分中文部分和英文部分,并附有中外文作者名录,全书607页。  相似文献   

10.
扬子鳄的现状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仁平 《四川动物》1998,17(2):79-80
扬子鳄为我国特有的珍稀爬行动物,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在我国有关它的记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古典文献把它记作“鼍’,民间称为“土龙”、“猪婆龙”,拉丁学名叫Alligatorsinensis。据史料记载,约五百多年前,它在长江中下游种群分布稠密,分布区范围约在东经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