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赖夫生鞭毛染色法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赖夫生染色法是细菌鞭毛染色的一种常用方法,最近发现了延长赖失生染剂使用寿命及改进染色效果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乙醇在染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常规HE染色过程中,要求切片核浆对比要分明,细胞浆染色质量的好坏亦至关重要。伊红是细胞浆常用的染色剂,其配制方法较多,多用水溶性伊红染色液,在染色过程中发现水溶性伊红染色液易出现着色过淡、核浆共染及染色后的切片置一段时间后易褪色等现象,给观察切片的组织形态带来一定困难。我们根据伊红的化学性质和染色理论,结合实际应用情况,对传统伊红染液的配制方法进行了一些改良,收到了理想的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3.
蛋白质组学实验中聚丙烯酰胺凝胶的考马斯亮蓝染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蛋白质组学实验中,蛋白质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的染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鉴于其良好的质谱兼容性和操作上的便捷,考马斯亮蓝染色是目前众多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本文介绍了四种各具特色的考马斯亮蓝染色方法。  相似文献   

4.
网状纤维染色在病理工作中是一种最常用的特殊染色方法,它可以用来显示病变组织网状支架的破坏情况,对于判断病变的性质、程度及其发展与转归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肿瘤病理诊断中,对于鉴别来源于上皮组织和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具有重要价值.网状纤维染色方法很多,但常用的方法是Gordon-Sweet氏法.该法是一种嗜银染色法,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染色过程中若操作不当,极易造成染色效果不佳.本文对此法进行了改良,并对其染色机理进行了探讨,同时对染色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了具体解决办法,使染色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在有孔虫生态学研究中,区分底栖有孔虫活体与死亡壳体多使用虎红染色方法,但关于具体的染色时长、处理方式等方法描述比较简单,如仅有"采用虎红酒精染色",其具体方法常语焉不详,影响了研究结果比较的可靠性。为探求不同染色方法到底对实验结果产生多大偏差、有多少影响,本文利用经钙黄绿素培养的潮间带底栖有孔虫进行虎红酒精溶液方法对底栖有孔虫进行染色实验,结合活体有孔虫壳体生活时吸收的钙黄绿素能产生荧光效应,评估了不同保存条件下染色溶液的浓度、染色时间等处理方法下的染色效果。研究结果显示,2‰浓度的虎红酒精溶液适合区分活体与死亡底栖有孔虫壳体的染色要求,可以识别97%的活体底栖有孔虫;活体底栖有孔虫可以从一两个房室到多个房室被显著染色、呈现鲜艳的玫瑰红色,且这些被染色部分可以分布在早期、中期和后期房室。而实验保存处理方式以采集样品后立刻进行染色为佳,若条件限制则可使用纯酒精浸泡或冷冻保存处理后,尽快进行染色。染色时间一般在24小时以上较为合适,但对较长时间保存的样品则建议增加染色时长——两天以上,以达到染色效果。比较而言,酒精浸泡或冷冻保存比福尔马林浸泡样品具有较好的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涉及了双向电泳过程中的染色方法,即先用考马斯亮蓝染色,将胶上可见蛋白切下再银染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最大限度的减少胶中蛋白质点的损失,不仅避免了单一用考马斯亮蓝染色由于灵敏度不高而导致的低丰度蛋白的损失,也避免了单一用银染而使高丰度的蛋白因染色过度导致的损失。同时两种传统的染色方法结合完美,形成的新方法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使用核酸染料Genefinder检测琼脂糖凝胶中的核酸,通过比较预染样品法、胶内染色法和后染法三种染色方法的染色效果,了解该染料的染色特性,以期找到性能稳定,染色效果好的染色方法.方法: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以不同的染色方法使用核酸染料Genefinder进行染色,对染色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使用电泳后染色方法染色效果较好,胶内染色法次之,预染样品法效果最差.结论:核酸染料Genefinder会干扰DNA的迁移效率,因此,使用Genefinder进行电泳后染色是一种较好的染色方法.  相似文献   

8.
超薄切片在电镜观察之前染色这一关是比较麻烦,也是比较重要的一关。现在LKB公司虽然已经生产出一种超薄切片自动染色器,每次同时能染色25个铜网,给超薄切片染色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该仪器价格昂贵(近一万美元),很不经济。因此目前大多数工作者仍以传统的方法进行染色,即液滴染色法。但用这种传统的方法染色是很麻烦的,尤其是在染色后  相似文献   

9.
涡虫在动物系统演化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如何显示其正常组织结构,对研究涡虫的再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3种染色方法(H.E染色、Masson染色、Van Gieson染色)显示了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的神经系统,结果表明,尽管3种方法都能很清晰地显示涡虫的神经系统,但在显示咽部神经时,只有Masson染色能够很清晰地显示。  相似文献   

10.
几种肥大细胞染色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ABC—爱先蓝—PAS混合染色及PAP技术对大鼠肝、胃、肠及DAB诱发的大鼠肝癌中肥大细胞进行了染色对比实验,结果表明:Carnoy及福尔马林等固定液固定的组织内肥大细胞均能被爱先蓝染色成蓝色,其染色时间不同,该种染色方法可作为一种常规的染色方法,用于确定肥大细胞在组织中的分布及数量。ABC—爱先蓝—PAS混合染色方法及PAP技术均能准确、有效地确定肥大细胞(MC)性质。ABC—爱先蓝—PAS混合染色使结缔组织肥大细胞(CTMC)呈棕褐色,周边略蓝色。粘膜肥大细胞(MMC)则呈蓝色,通过不同颜色的显示,可清楚地将CTMC与MMC区分开来。PAP方法具更高的特异性。但有关的抗体来源缺乏,因此在无特异Ⅰ抗体的情况下,ABC—爱先蓝—PAS混合染色方法亦可视为鉴别两类不同性质MC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双子叶植物棉花的幼根、幼茎、叶、胚珠和单子叶植物玉米茎为实验材料,制作树脂半薄切片,对样品染色方法等进行了改进,将蕃红-固绿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氯化铁-苏木精染色方法系统应用于植物树脂半薄切片制备中,获得了结构完整、染色清晰的棉花各器官和玉米茎半薄切片,建立了一套适合于植物树脂半薄切片制作的染色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一种简单、经济的同工酶染色方法:用熔化的0.4%琼脂糖处理滤纸备用,染色前将滤纸浸于同工酶染色液中,染色时将滤纸盖在聚丙烯酸胺胶上,然后将胶放在有盖塑料盒中保温染色,染色时间要比普通方法略长。染色后将胶和滤纸移入固定液中用镊子除去滤纸.  相似文献   

13.
在对菌核侧耳单双核菌丝进行染色方法的研究中, 通过采用不同的菌丝培养方法, 比较2种固定液及3种染液的染色效果, 优化出菌丝染色方法, 进而得出一套稳定可靠的鉴定菌丝的细胞核染色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分析显示纤维蛋白的两种特殊染色方法 ,旨在选择一种更适合于显示纤维蛋白的特殊染色方法。方法对富含纤维蛋白的石蜡包埋组织进行改良Masson染色、PTAH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染色效果。结果 HE染色见纤维蛋白多数呈红染的细丝、相互连接成网状,也可相互融合。改良Masson染色显示纤维蛋白呈红色,PTAH染色显示纤维蛋白呈深蓝色。结论 改良Masson染色和PTAH染色均可用于显示纤维蛋白,但改良Masson染色时间短,结构清晰、对比明显,是观察纤维蛋白染色效果最佳的染色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进网状纤维染色氨银液配制方法与改进染色方法的可行性。方法改进网状纤维染色中氨银液的配制方法和染色方法,与传统染色方法比较其染色效果与脱片率。结果改进网状纤维染色方法切片背景清洁度、网状纤维清晰度、网状纤维与胶原纤维对比度3项指标的得分均显著高于传统方法;改进网状纤维染色方法切片脱片率低于传统方法。结论改进网状纤维染色氨银液配制方法、改进网状纤维染色方法,可提高氨银液配制的成功率,延长氨银液有效期,提高网状纤维的染色质量,减少网状纤维染色的脱片率。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一种新的特制苏木精染色液的配制、使用方法、染色效果及其使用价值。实验表明,该染色液全面而明显地优于通用的Harris染色液。  相似文献   

17.
目前,细菌鞭毛染色存在三方面的困难:准备手续烦琐,染液配制费时且有效期短,染色效果不稳定。为此,我们探讨了改进方法。在两类染色方法中,目前多认为银盐法较碱性复红法优越,我们以前法为基础作了一些改进。  相似文献   

18.
楚德昌 《生物技术》2003,13(3):28-29
目的:探索微波辐射对组织块浸银染色各步骤的作用及微波在其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在组织块浸银染色过程中,对组织块的固定,浸银,还原等步骤进行不同强度的微波辐射处理。结果:微波辐射明显促进了浸银,还原作用,应用适宜强度的微波辐射染色效果比常规染色有更多的优点。结论:恰当地应用微波辐射缩短组织块浸银染色时程,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9.
一种α-半乳糖苷酶的凝胶电泳活性染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快速、简便鉴定α-半乳糖苷酶凝胶电泳带的坚固蓝B活性染色方法。采用此方法,可直接将粗酶制品上样进行凝胶电泳。电泳完成后,只需将凝胶放在反应液中浸泡5min,然后再在pH为7.8,温度为4℃的条件下染色1min,即可将凝胶中的酶分子定位带显示出来。这种坚固蓝B的活性染色方法与考马斯亮蓝染色相比,节省了大量时间。  相似文献   

20.
姐妹染色单体分化染色中IdUrd和BrdUrd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Taylorli7用’H一放射自显影技术首次 发现了姐妹染色单体交换以来,已在许多动、植 物细胞里观察到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直到1974 年Korenberg[2]等改进了Latt[[3], Wolff[4]等用 BrdUrd-33258 Hoechst荧光染料染色的方法, 发展了一种简易的显示姐妹染色单体分化染色 的方法(以下简称SCD法),之后细胞遗传学实 验才得到了一个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