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孟凯  普布顿珠  邢震  李惠玲  章漳  王伟 《广西植物》2022,42(10):1780-1785
东喜马拉雅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西藏为其重要组成单元,明确该地区本底植物资源及地理分布对区域植物区系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该文报道了笔者在西藏考察中发现的西藏兰科(Orchidaceae)植物5个新记录属,即美柱兰属(Callostylis Blume)、异型兰属(Chiloschista Lindl.)、蛇舌兰属(Diploprora Hook. f.)、带叶兰属(Taeniophyllum Blume)和宽距兰属(Yoania Maxim.)。对应的5个新记录种,即美柱兰(Callostylis rigida Bl.)、异型兰(Chiloschista yunnanensis Schlechter)、蛇舌兰 [Diploprora championii(Lindl.)Hook. f.]、毛莛带叶兰(Taeniophyllum retrospiculatum King & Pantl.)和印度宽距兰(Yoania prainii King & Pantl.)。该文还附有新记录属、种的形态描述和特征图片。该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植物区系资料,拓宽了西藏兰科植物的记录,并对西藏及毗邻地区兰科植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孟凯  余应鹏  王伟  邢震  陈学达 《广西植物》2024,44(5):1003-1006
在西藏开展兰科植物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了2种石斛属(金石斛组)物种,通过文献和标本的查阅之后,分别确定为麦氏金石斛(Dendrobium macraei Lindl.)和西藏金石斛(D. ritaeanum King & Pantl.),两者均为中国首次记录。其中,麦氏金石斛与流苏金石斛(D. plicatile Lindley)近似,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唇瓣中裂片边缘全缘,中裂片具2条纵脊,并仅延伸至唇瓣中部,先端凹; 西藏金石斛虽然植株与狭叶金石斛[D. angustifolium (Blume)Lindl.]近似,但该种花很小,萼片和花瓣不具紫色条纹且唇瓣长达1.4 cm,侧裂片三角形,花期时容易区分。同时,该文还提供了该2种石斛属植物详细的形态特征描述以及解剖图版等资料,凭证标本保存于西藏农牧学院标本馆。该发现丰富了中国兰科植物本底资料以及潜在药用植物资源储备,对中国兰科植物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和药用兰科资源的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志荣  覃营  刘晟源  刘演 《西北植物学报》2021,41(11):1971-1974
报道了中国兰科(Orchidaceae)鹿角兰属(Pomatocalpa)一新记录种——纹瓣鹿角兰[P. tonkinense (Gagnep.) Seidenf.],凭证标本保存于广西植物研究所标本馆(IBK)。纹瓣鹿角兰的花序疏生多数花,萼片、花瓣均具2条紫色条纹,中萼片及花瓣远长于侧萼片,与中国原记录的2种鹿角属植物容易区分。该研究提供了新记录种的形态描述、中国鹿角兰属植物图版及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研究新疆紫萼藓科植物时,发现了紫萼藓属(Grimmia Hedw.)植物4个新记录种,包括Grimmia capillata,紫萼藓(G. plagiopodia),贺兰山紫萼藓(G. crassiuscula)和卷叶紫萼藓(G. incurva),其中G. capillata为中国新分布。该研究对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进行了详细描述,将其与属内相似种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兰科羊耳蒜属一新记录种——秀雅羊耳蒜(Liparis elegans Lindl.),并提供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照片。本种与近缘种细茎羊耳蒜(L. condylobulbon Rchb. f.)和L. parviflora (Blume) Lindley的区别是:卵状假鳞茎较短,花序直立,花不倒置,花梗和子房较短等。  相似文献   

6.
报道中国兰科植物(Orchidaceae)玉凤花属(Habenaria Willd.)一新记录种——宽叶玉凤花(H. lindleyana Steud.),并提供了该种的形态描述和野外照片。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标本馆(IBK)。  相似文献   

7.
万代兰属的属间界限划定及其亲缘关系重建是兰科分类系统中的难解之谜。该研究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珍稀濒危植物大花万代兰的一对深裂花粉团的形成机制、花药壁发育模式、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等的胚胎学特征。结果表明:(1)大花万代兰早期的花药原基分化出一对侧生药室,每个药室的小孢子囊中央分化出一条在花药成熟时会降解的不育隔膜组织,形成两个不等深裂的花粉团。(2)发育完整的花药壁有5~9层,包括2~6层药室内壁,符合多层型花药壁发育类型;绒毡层细胞为单核,腺质型,在花药成熟时,表皮、中层和绒毡层皆降解,仅留下2~6层纤维性加厚的药室内壁。(3)小孢子母细胞经过连续型胞质分裂形成正四面体和左右对称的小孢子四分体,小孢子四分体继续保持在同一个胼胝质内,完成有丝分裂形成了2 细胞型的四合花粉;四合花粉两两紧密排列,且由于隔膜组织的降解,最终发育为一对深裂的花粉团。根据现有兰花花药发育资料,分析了大花万代兰花粉团发育的胚胎学特征的分类学意义,为万代兰属错综复杂的系统分类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8.
高浩杰 《广西植物》2018,38(10):1286-1289
该文报道了三种分布于浙江省舟山群岛的新记录植物,分别是石竹科(Caryophyllaceae)的基隆蝇子草[Silene fortunei Vis. var. kiruninsularis(Masam.)Ying](中国大陆分布新记录)、柽柳科(Tamaricaceae)的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和豆科(Fabaceae)的白花草木犀(Melilotus albus Medik.)(浙江省分布新记录),提供了形态描述与图片,并对三种新记录植物的经济价值和利用途径作了讨论。凭证标本存放于浙江农林大学植物标本馆(ZJFC)中。  相似文献   

9.
该文报道了西藏兰科1个新记录属——坛花兰属(Acanthephippium) 及其新记录种——锥囊坛花兰(Acanthephippium striatum Lindl),另1西藏新记录种为夏天麻(Gastrodia flavilabella S. S. Ying)。锥囊坛花兰与同属的中华坛花兰[A. gougahense (Guillaumin) Seidenfaden]和坛花兰(A. sylhetense Lindl. Gen)相近,主要区别在于后两者唇盘肉质增厚且萼囊宽而短钝。夏天麻植株形态类似于南天麻[G. javanica (Bl.) Lindl],后者花苞片宿存,为三角形;根状茎上不具珊瑚状根;唇盘基部爪上的胼胝体非球形。文中对新记录1属和2种兰科植物进行了描述,并附有新记录的特征照片,丰富了该区野生兰科植物本底资源。同时根据IUCN的评价标准,对其濒危等级进行了评估认定,提出了保护等级的建议。凭证标本保存于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标本室(XZE)。  相似文献   

10.
该文报道了兰科(Orchidaceae)鸢尾兰属(Oberonia Lindl.)2个中国新记录种,即心唇鸢尾兰(O. orbicularis Hooker f.)和凭祥鸢尾兰(O. delacourii Gagnep.)。其中,心唇鸢尾兰(O. orbicularis)与国内分布的全唇鸢尾兰(O. integerrima)和扁葶鸢尾兰(O. pachyrachis)均较为相似,但该种花葶中下部两侧具狭翅,不与叶合生,唇瓣边缘具明显的啮蚀状齿或细流苏状,先端中部具明显凹缺,可明显区别。心唇鸢尾兰(O. orbicularis)于2013年首次发现于云南省勐腊县,为中国新记录种。凭祥鸢尾兰(O. delacourii)与剑叶鸢尾兰(O. ensiformis)最为相近,但前者唇瓣中裂片先端小裂片近方形,小裂片先端边缘具流苏状齿,可明显区别于后者。凭祥鸢尾兰自1929年发表以来,除模式产地老挝外,至今未见新分布点的报道,为中国新记录种。文中提供了两个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描述,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  相似文献   

11.
覃营  李福文  邱少军  黄裕钊  刘演 《广西植物》2020,40(8):1123-1126
该文报道了在广西七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中国大陆兰科(Orchidaceae)天麻属(Gastrodia R. Brown)一新记录种——乌来天麻(G. uraiensis T. C. Hsu & C. M. Kuo)。乌来天麻形态较近似于春天麻(G. fontinalis T. P. Lin),但乌来天麻的花序、花被筒较短,唇盘中部具4条纵向脊,脊向舌状先端延伸、合并成更高的2条,易与春天麻相区别。同时,还描述了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提供了彩色图版,并讨论了此次新发现的生物地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报道中国舞鹤草属一新记录种——两色鹿药[Maianthemum bicolor(Nakai)Cubey],经解剖、切片和扫描电镜观察,采自吉林省通化县白鸡峰上的两色鹿药与目前国内的舞鹤草属近缘种存在显著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兰科二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科植物资源调查是掌握地区兰科本底资料的基础,对研究兰科植物的地理分布和资源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报道了分别产自中国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和巴宜区的石豆兰属(Bulbophyllum Thou.)中国分布新记录种——尼泊尔大苞兰(B.raskotii J.J.Verm.,Schuit.&de Vogel)和曲唇兰属[Panisea(Lindl.)Steud.]中国分布新记录种——林芝曲唇兰(P.panchaseensis Subedi)。此二新记录种均生长在海拔约2000 m的常绿阔叶林中的树干或岩壁上。此外,还提供了二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描述和彩色图片等信息,并附有国产曲唇兰属的分种检索表。该研究结果扩充了我国兰科植物的记录,为我国兰科植物多样性和保护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中国兰科植物一新记录种,即无量山石豆兰(Bulbophyllum pinicola)。对其进行了特征描述并与相似种Bulbophyllum acutiflorum做了对比,并提供了彩色照片。无量山石豆兰的萼片披针形,先端渐尖,花瓣三角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唇瓣稍向外下弯而易与相似种区分。  相似文献   

15.
弓莉  罗建  林玲 《西北植物学报》2019,39(4):740-744
通过对西藏兰科鸢尾兰属植物进行的系统调查、标本采集、查阅、整理和鉴定,发现了西藏鸢尾兰属植物5个新记录种,分别为:长苞鸢尾兰(Oberonia longibracteata Lindl.)、短耳鸢尾兰(O. falconeri Hook. f.)、裂唇鸢尾兰(O. pyrulifera Lindl.)、条裂鸢尾兰(O. jenkinsiana Griff. ex Lindl.)和长裂鸢尾兰(O. anthropophora Lindl.),并附有这些新记录种的特征照片。凭证标本保存于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标本室(XZE)。目前西藏鸢尾兰属植物共有14种,编写出西藏鸢尾兰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以期达到对该区鸢尾兰属植物资源鉴定识别和有效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广西兰科植物二新记录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营  邹春玉  蒙涛 《广西植物》2018,38(11):1475-1479
该文报道了广西兰科(Orchidaceae) 2个新记录属,即鹿角兰属(Pomatocalpa Breda)和独花兰属(Changnienia S. S. Chien)。鹿角兰属植物共有13种,中国分布有2种,广西首次记录到该属的台湾鹿角兰[Pomatocalpa undulatum (Lindley) J. J. Smith subsp. acuminatum (Rolfe) S. WatthanaS. W. Chung];独花兰属为单种属,仅独花兰(Changnienia amoena S. S. Chien) 1种,该种为中国特有种,广西首次记录。该文还提供了新记录属和种的形态描述和图片。  相似文献   

17.
该文报道了中国苦苣苔科(Gesneriaceae)一新记录属——四轮苣苔属(Tetraphyllum Griff. ex C. B. Clarke)。该新记录属,即四轮苣苔属仅有3种,其中密花四轮苣苔[T. confertiflorum(Drake)B. L. Burtt]在我国首次记录。该研究提供了该属的形态描述和分种区别特征,并提供了该种的详细形态描述及彩色照片。凭证标本馆藏于广西植物研究所标本馆(IBK)和上海辰山植物标本馆(CSH)。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发现的兰科牛齿兰属中国一新记录种:广椭牛齿兰[Appendicula ovalis(Schltr.) J.J.Sm. ex Mansf.]。该种原分布于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婆罗洲、苏拉威西岛,在形态上与国内记录的4种牛齿兰属植物均有较大差别,如茎中部具分枝、叶广椭圆形、单个花序仅着生1朵花、且唇瓣扭转具粉紫色斑块等特征。对产自海南的该种形态和生境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提供高清解剖照片。凭证标本保存于海南大学林学院教学标本馆(HUF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