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古菌(Archaea)是一类与细菌及真核生物显著不同的生命的第三种形式[1],大多生活在极端或特殊环境,主要包括产甲烷古菌(Methanogenic Achaea)、极端嗜盐古菌(Extremely Halophilic Archaea)和极端嗜热古菌(Extremely Thermophilic Archaea)等三大类.极端古菌是极端环境微生物的重要成员,也是极端环境微生物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其中,嗜盐古菌可产生一类蛋白类抗生素,称为嗜盐菌素(halocin).  相似文献   

2.
极端嗜盐古菌蛋白类抗生素——嗜盐菌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古菌 (Archaea)是一类与细菌及真核生物显著不同的生命的第三种形式[1] ,大多生活在极端或特殊环境 ,主要包括产甲烷古菌 (MethanogenicAchaea)、极端嗜盐古菌 (ExtremelyHalophilicArchaea)和极端嗜热古菌 (ExtremelyThermophilicArchaea)等三大类。极端古菌是极端环境微生物的重要成员 ,也是极端环境微生物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其中 ,嗜盐古菌可产生一类蛋白类抗生素 ,称为嗜盐菌素 (halocin)。与细菌素相似[2 ] ,嗜盐菌素是由质粒编码、核糖体合…  相似文献   

3.
新疆艾丁湖及邻近地区嗜盐菌和耐盐菌的数量分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盐(NaCI)为限制性生物因子,对艾丁湖地区原核生物的分布状态进行调查,从距艾丁湖中心1.5km处出发,定距离,分季节取土样及水样(共取样20个)。对样品菌群数量统计表明,在湖水中,春秋两嗜盐菌的数量高于耐盐菌。冬季湖水温度大大降低,盐结晶沉淀,湖水中的盐浓度降低,使得湖水中的耐盐菌的数量高于嗜盐菌的数量。土壤中的有要物比湖水中的丰富,温度也较稳定,因而耐盐菌的数量高于嗜盐菌的数量。距湖岩越远,土壤中对盐依赖性强的细菌越少,反之对盐依赖性弱的菌越多。由样品中分离得到细菌173株,放线菌12株,以不同浓度NaCI为唯一生长限制因子对所分离到的细菌进行生理生化实验,获得嗜盐菌61株,其中除3株可视为新种外(新种的鉴定将另外报告),其它均为嗜盐菌的已知产生菌种,现仅报道艾丁湖及邻近地区以盐为限制因子的原核微生物分布。  相似文献   

4.
嗜盐菌耐盐机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嗜盐微生物能够在高盐环境中生存,其耐盐机制一直是微生物学家研究的热点。目前嗜盐微生物耐盐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吸K+排Na+作用、胞内积累小分子相容性溶质及嗜盐酶的氨基酸组成特性三个方面。文章从基因水平综述了嗜盐菌的耐盐机制,并对其在高盐废水处理上的应用进行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极端嗜盐菌的特性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要介绍极端嗜盐菌的嗜盐机理、细菌视紫红质(bR)和嗜盐菌素的研究进展,然后对其在环境生物治理、生物电子和医药工业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细菌要维持其完整的细胞形态需要一定的渗透压,根据极端环境微生物耐盐程度的差异大致分为非嗜盐、弱嗜盐、中等嗜盐、极端嗜盐和耐盐菌5大类.本研究组通过测定不同浓度NaCl条件处理下,600 nm处的光谱吸收的改变值结合显微照相的方法,对极端嗜盐古菌维持完整细胞形态所必须的最低NaCl浓度进行研究.发现极端嗜盐古菌CY1保持完整的细胞形态的最低NaCl浓度为8%~10%.并建立了较为系统、可靠的测定极端嗜盐古菌保持完整细胞形态最低NaCl浓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嗜盐菌的嗜盐机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嗜盐菌是生活在高盐环境中的细菌。它们的细胞结构和生理机能特殊,要求有高盐浓度维持其生存;同时,它们的细胞膜结构和细胞内的溶质,都能适应高盐环境。  相似文献   

8.
极端嗜盐菌的保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宇光   《微生物学通报》1999,26(3):201-203
研究了在极端嗜盐菌的液氮超低温冻结保藏和真空冷冻干燥保藏中,不同种类的保护剂和保护剂的不同盐浓度对存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极端嗜盐菌的保藏中,一定浓度的NaCl是保护剂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之一,但保护剂的盐浓度没有必要达到或接近生长需要的最适盐浓度(20%—25%NaCl);在真空冷冻干燥保藏中,用6%的海藻糖代替脱脂牛奶作为保护剂,可以得到较高的细胞存活率。77株嗜盐古细菌保藏12个月后检测,全部存活,其中19株菌保藏24个月,检测结果为全部存活.  相似文献   

9.
对极端嗜盐古菌遗传转化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抗性标记基因的选择,基因克隆和表达载体系统的发展以及受体系统的改造。  相似文献   

10.
新疆两盐湖可培养极端嗜盐菌组成及功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成盐类型盐湖中的极端嗜盐菌群落组成差异,探究可培养极端嗜盐菌的功能特性。【方法】采集新疆硫酸盐型盐湖七角井和碳酸盐型盐湖南湖的土壤样品,通过平板稀释涂布法分离极端嗜盐菌,经过形态学观察、特征分析获取代表菌株,通过耐盐性测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等对代表菌株进行鉴定,并对极端嗜盐菌的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酯酶活性进行筛选,同时检测苯酚降解能力。【结果】本研究共获得1 679株极端嗜盐菌,代表菌株45株,隶属于5门14个属,古菌数量(70.58%)明显多于细菌,最优盐浓度生长范围为18.4%–20.0%。在属水平上,盐湖中优势类群为古菌的Haloterrigena属(32.94%)和Natrialba属(26.03%),以及细菌的Aquisalimonas属(9.85%)和Aliifodinibius属(8.10%)。两盐湖中,盐度较低的南湖物种丰富度高于七角井盐湖,古菌物种组成相似,均以Haloterrigena属为主;细菌群落组成有差异,南湖以Aquisalimonas属为主,而七角井以Aliifodinibius属为主。功能筛选表明,盐湖中80%的嗜盐...  相似文献   

11.
嗜极菌的极端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近年来,嗜极菌极端酶的分离鉴定以得了很大进展,本文简述了极端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某些生化特性,极端酶的稳定因素和应用。极端酶的发现与研究,拓宽了传统的生物催化及应用的范围,但是,关于极端酶的稳定机制及其工业应用,仍有许多难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2.
松嫩平原盐碱地中耐(嗜)盐菌的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离纯化松嫩平原盐碱地中可培养的耐盐菌和嗜盐菌,并分析其生物多样性。【方法】采用纯培养法和定向富集法从该地区盐碱土样中分离耐盐菌和嗜盐菌,然后通过16S rRNA基因同源性比对鉴定所分离细菌的系统发育学地位,从而获取松嫩平原盐碱地中耐盐菌和嗜盐菌的多样性信息。【结果】共分离到细菌40株,分属于细菌域中3个门(Actinobacteria,Firmicutes,γ-Proteobacteria)、8个科、16个属、34个种。其中多数菌株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最优势属为葡球菌属(Staphylococcus)(8株,占总菌株的20%),其次依次为盐单胞菌属(Halomonas)(5株,12.5%)、芽胞杆菌属(Bacillus)(4株,10%)、大洋芽胞杆菌属(Oceanbacillus)(4株,10%)、库克菌属(Kocuria)(4株,10%)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3株,7.5%)等。其中9株细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最近缘种的同源性在97.2%-99.0%之间,可能为新种。菌株耐盐能力主要在5%-10%之间,其中62.5%的菌株为耐盐菌,其余则为中度嗜盐菌。所有菌株的耐碱能力在pH 9-12之间,其中60%的菌株耐碱能力则高达pH 12,除两株为嗜碱菌,其余均为耐碱菌。【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松嫩平原盐碱地中耐盐菌与嗜盐菌种群丰富,主要以葡萄球菌和盐单胞菌为主,菌株不仅耐盐能力高而且耐碱能力也高,并且该地区可能含有丰富的耐盐菌和嗜盐菌的新物种。  相似文献   

13.
巴里坤湖和玛纳斯湖嗜盐菌的分离及功能酶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晓颖  李冠  吴敏 《生物技术》2007,17(3):26-30
目的:了解新疆巴里坤湖与马纳斯湖中嗜盐菌及功能酶的多样性。方法:从两湖中采集水样进行菌种分离,采用PCR方法扩增出其16S rRNA基因(16S rDNA),并测定了基因的序列。对分离菌株进行了蛋白酶、淀粉酶、酯酶、脂肪酶、以及纤维素酶的筛选。结果:从两湖水样共分离得到51株嗜盐菌。基于16SrDNA序列的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育学分析,发现从两湖分离获得的中度嗜盐菌分别属于Planococcaceae、Bacillacea、Staphylococcus、Halomonadaceae、Salicolaceae以及Pseudomonadacaeae 6个属。分离得到的极端嗜盐古菌属于Halobacteriaceae属。功能酶筛选结果表明产蛋白酶的嗜盐菌共有15株,产酯酶的共有23株,产淀粉酶的共有8株,未获得产脂肪酶和纤维素酶的嗜盐菌。结论:新疆巴里坤湖和马纳斯湖中有丰富的嗜盐微生物资源及酶资源,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四株嗜盐菌Haloarcula vallismortis(EM201)、Haloferax denitrificans(EM303)、A_5和B_2已通过一对特定引物用PCR技术从总DNA中扩增出各自的16SrDNA片段,分子大小在1.47kd左右.DNA杂交也表明这些PCR产物具有嗜盐菌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5.
嗜盐古菌噬菌体是噬菌体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群体生态学以及生命的起源与进化历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综述了嗜盐古菌噬菌体的形态多样性、研究方法、起源与进化几方面的研究报道,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以8个敏感菌株(3株革兰阳性菌、3株革兰阴性菌和2株真菌)作为指示菌,采用管碟法对分离自湖南小溪自然保护区普通非盐环境(ordinary non-saline environment)土样中的114株嗜盐及耐盐细菌(含放线菌)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并对抗菌活性较强的菌株进行了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显示,74株受试菌株的发酵产物具有抗菌活性,阳性率为64.9%。综合分析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数据,表明9株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菌株分别属于Bacillus属(JSM 081049、JSM 082021-1、JSM 082056、JSM 082080、JSM 082081-1、JSM 082097)、Arthrobacter属(JSM082018)、Brachybacterium属(JSM082044)和Streptomyces属(JSM082030)。  相似文献   

17.
新疆罗布泊周边地区极端环境嗜盐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分析新疆罗布泊周边地区pH值5-6的盐湖嗜盐古菌资源。从湖中分离筛选出一批嗜盐古菌,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发现其中6株菌的生理特性和产酶特性比较特殊,并采用PCR方法扩增出其16SrRNA基因(16S rDNA),并测定了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基于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比较以及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学研究表明,菌株B20-RDX是盐盒菌属Haloarchaeon属中新种成员,GenBank登录号为FJ561285,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最适盐浓度25%,最适pH 8.0,能产过氧化氢酶、淀粉酶,对四环素有抗性,能利用精氨酸和丁二酸盐。迄今为止,国内极少有关罗布泊周边地区极端环境微生物研究的报道,该研究可为今后研究同类极端环境中新的物种资源开发应用以及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素材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嗜盐小盒菌属新种的鉴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从新疆盐湖分离纯化到3株多形态嗜盐菌(编号为A_5,B_ 2和B-B_2).以《伯杰氏系统细菌学鉴定手册》第3卷(1989年)为主要依据,根据极性脂分析,这3株菌可归入嗜盐小盒菌属(Haloarcula).又根据细胞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这3株菌不同于该属中现在正式承认的两个种而成为一独立的类群,建议为嗜盐小盒菌属中的一个新种,命名为艾丁嗜盐小盒菌(Haloarcula aidinensis sp.nov.).以A_5菌株作为模式株.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嗜极菌极端酶的分离鉴定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简述了极端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某些生化特性、极端酶的稳定因素和应用。极端酶的发现与研究,拓宽了传统的生物催化及应用的范围。但是,关于极端酶的稳定机制及其工业应用,仍有许多难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20.
嗜盐微生物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刘铁汉  周培瑾   《微生物学通报》1999,26(3):232-232
高盐环境通常是指那些盐浓度高于海水的环境.在这些环境中能够生存的微生物可划分为三类:一“类是能耐受一定浓度的盐溶液,但在无盐存在条件下生长最好的菌称为耐盐菌.第二类是一定浓度的盐为菌体生长所必需,且在一定浓度的盐溶液中生长最好,称为嗜盐菌.在盐浓度从零至饱和的盐溶液中均能生长,在一定浓度的盐溶液中生长最好的特殊类群称为多能盐生苗。依据嗜盐浓度的不同,嗜盐菌又可分为轻度嗜盐菌(最适盐浓度0.2—0.smol/L)、中度嗜盐菌(最适盐浓度0.5—2.omol/L)和极端嗜盐菌(最适盐浓度>3mol/U,其中部分极端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