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获得性是否可以遗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获得性遗传是拉马克进化论的中心思想 ,他在其《动物哲学》一书中对“获得性遗传”是这样表述的 :“凡是在动物居住很久的自然环境的影响下 ,也就是在某一器官的更多运动的影响下 ,或者在某部分经常不利用的影响下 ,使个体得到或失去的一切 ,只要所获得的变异是两性所共有的 ,或者是产生这两性的个体所共有的 ,那么这一切变异就能通过繁殖而保留在新的个体上。”也就是说 ,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 ,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从而使个体获得的某些性状变化 ,这些所获得的表型特征是可遗传的。获得性遗传理论从其开始提出就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在当时就…  相似文献   

2.
董为 《化石》2003,(2):18-20
科学进化论的创始者 ,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 174 4~ 182 9)在 180 9年发表的《动物学的哲学》一书中提出了物种可变 ,生物进化的学说。其中一个著名的法则便是“用进废退”。这一法则指出 ,凡是没有达到其发展极限的每一动物的任何器官 ,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 ,受到动物本身的意志、欲望等的作用经持续使用 ,便会逐渐增强这个器官 ,使它发达扩大起来。相反 ,任何器官若不经常使用 ,则会逐渐衰弱 ,功能减弱 ,以至最后消失。这一理论的最著名的例子便是长颈鹿。长颈鹿祖先的脖子并不是很长 ,但由于它们当时所处的生活环境中只有高树的叶子可以充…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教材“达尔文主义基础”是第117页有一节是“获得性的遗传为什么不显著?”关于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同学与教师往往不能把它与获得性遗传的问题统一起来看。有些人总认为这两个问题是对立的,是矛盾的。认为获得性遗传既然有不显著的现象,那末获得性能够遗传这一观点就有疑问。或者有人这样问:“既然获得性能够遗传,但又为什么会有不显著的现象发生呢?”另外还有些教师,基本上是承认获得性能遗传,但对获得性遗传的现象,以及获得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我读了周崙在“生物学通报”1955年2月号发表的“关于獲得性遗传的问题”,就获得性为什么有时会不显著,也就是说获得性能够遗传,但不一定全可遗传。周仑先生在解释这个现象时,他所指出的两點原因,都不外是新性状是否影响到性器官的新陈代谢;是否以某一定程度去改变性细胞的形成特性。只强调了生物有机体的遗传特点,而忽视遗传基础还要具备一定外界条件——引起变异的条件——的作用才能实现,不难设想,如果有机体的某一种或某些性状,更具体的说某些後天获得性状和特性,对其生殖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发生了强烈的影响,引起了性细胞特性的改变。这样看来,获得性就能遗传下去。但是如果在後代中,缺乏了引起这些性状、特性发生的原因,获得性就不能表现出来,也会成为不显著现象。正如孟德尔-摩尔根论客们常举的“运年  相似文献   

5.
马少华 《生物学通报》2005,40(12):24-25
1908年和1909年英国数学家哈代和德国医生温伯格分别独立证明,如果一个种群符合下列条件:①种群是极大的;②种群个体间交配是随机的;③没有突变产生;④种群之间不存在个体的迁移或基因交流;⑤没有自然选择。那么。这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包括基因型频率)就可以一代代保持平衡,这就是哈代-温伯格定律。也称遗传平衡定律。下面探讨该定律在相关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一向以来,人们倾向于认为基因从父母代向子代的纵向传递是表型遗传的唯一方式,后天获得的性状和特性是不能遗传的;而且基因突变是进化的主要途径。但是自然界的许多现象并不能用这些观点解释。近年来,在多种生物中已发现了基因从一个个体向另一个个体传递的现象,即横向的基因传递,并且发现横向基因传递是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机制,甚至比基因突变更重要。本文综述了生物体之间的各种横向基因传递现象,并提出了获得性可能在符合孟德尔定律的条件下遗传的假说。  相似文献   

7.
正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某些获得性性状可以遗传给下一代。然而,获得性性状的遗传仍然存在争议,因为人们还不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确切分子机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孙青原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环境能诱导精子发生表观遗传学改变,并且这种改变可以遗传到下一代。在全球范围内,前期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越来越普遍。此前人们已经发现,父亲的空腹血糖升高和糖耐受的降低,会影响后代的糖代谢,但研究者们还不清楚这些影响背后的确切分子机制。孙青原研究团队构建了环境诱导的前期糖尿  相似文献   

8.
副突变——一种打破常规的遗传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副突变(paramutation)是上世纪50年代首次在玉米中发现的,而后在其他生物体中也发现过,它是一种不符合孟德尔遗传法则的遗传模式。大多数情况下,孟德尔的遗传法则是得到遵守的,即基因对的独立遗传,互不干扰。副突变是一种相互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一种基因的一个沉默的等位基因将另一个“积极表达”的等位基因变异,所以它也被沉默。副突变是RNA引导的,mop1(mediator of paramutation1)基因是副突变的重要调节因子,它编码一个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  相似文献   

9.
(1)生物标本绘图器的作用由于我们在作生物图时经常须要把标本放大或缩小数倍,假若使用比例规或圆规来作图,需要较长的时间;尤其是要使一个完整的标本能画得更正确,那必须掌握其形态及各部份的比例,这样才能符合标本画的要求;使用此绘图器可以达到这个要求,并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一倍至二倍(图1).  相似文献   

10.
在分子生物技术中,筛选标记基因是遗传转化载体所必备的基本元件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在基因操作中进行目标克隆的筛选,以及在应用过程中通过选择压力维持基因重组性状。抗药基因是微生物遗传转化中常用的筛选标记,大肠杆菌载体和一般穿梭载体中通常带有抗药基因。带有抗药基因的工程菌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酶和有机化学品的发酵生产,因为工业发酵过程是在封闭系统中进行的,并且最终产品需要经过提炼。但是当人们需要用基因改良的菌株进行食品和饲料加工、环境修复、病虫害生物防治时,抗药基因类筛选标记应该被禁止使用。因此,发展生物安全性筛选标记成为遗传转化技术推广应用中的一个技术关键。本文介绍常用作筛选标记的抗药基因,以及针对抗药基因的安全性问题而发展的无选择标记的遗传转化技术及生物安全性筛选标记的基因工程技术。葡萄糖胺合成酶基因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生物安全性筛选标记,它弥补了其他营养缺陷互补型和功能附加型筛选标记的缺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群体遗传不平衡条件下的遗传共适应现象及其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庆杰  李晓林  闵令江  沈伟  刘娣 《遗传》2007,29(5):643-648
群体基因库的遗传共适应特性是在系统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和各基因位点的基因频率一样, 是基因库属性的一个方面。利用群体遗传不平衡状态下的中性基因位点组合的遗传共适应特性, 能揭示群体的起源进化和系统地位; 通过对遗传共适应的认识, 可提高经济性状标记的准确性。文章对遗传共适应的概念、产生的基础和过程, 以及研究现状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群体遗传平衡定律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体遗传平衡定律,即哈迪-魏伯格定律,是群体遗传学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定律,这是由英国数学家哈迪(Hardy)和德国医生魏伯格(Weinberg)在1908年先后独立地证明过的:在一个随机交配的大群体,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如突变、选择、迁移、漂变)的干扰,总是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即从上一代到下一代基因型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表明,环境暴露(如饮食改变、精神压力、化学物接触等)会对机体的表型造成影响,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有意思的是,这种环境暴露导致的表型能通过不依赖DNA序列的方式传递到下一代.前期研究发现,获得性表观遗传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非编码RNA作为一种种类繁多、功能灵活的新型表观修饰载体,不仅对环境暴露敏感响应,调控基因表达,还能通过生殖细胞将亲代的获得性表型传递到子代.本文对哺乳动物中可能介导环境暴露信息的非编码RNA及其变化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精子非编码RNA介导获得性表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关于最大信息熵原理与群体遗传平衡一致性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张宏礼  张鸿雁 《遗传》2006,28(3):324-328
汪小龙等建立了用最大信息熵原理推导一个基因座上群体遗传平衡的统一数学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最大值解,此解正是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所给出的基因型频率。这说明当群体基因型信息熵最大时,群体基因型频率不再变化,达到平衡状态,从而证明了最大信息熵原理与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具有一致性,同时指出这一结论可以推广至有迁移、突变、选择、遗传漂变、近亲交配的群体以及多个基因座情形。概括地说就是:最大信息熵原理与群体遗传平衡具有一致性。但是,他们仅仅证明了最大信息熵原理与一个基因座上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具有一致性,本文在这个范围内将其推广至多个基因座,且每一个基因座均为复等位基因情形。至于最大信息熵原理是否与其它的群体遗传平衡具有一致性,他们的结论仅仅是猜想,并未严格推导。事实上,要想将这种一致性推广到迁移、突变、随机漂变和近亲交配等群体,则不见得正确。   相似文献   

15.
叶绿体遗传转化:植物导入外源基因的新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叶绿体转化系统,独立于传统的核转化,为植物导入外源基因提供了新途径,它有如下优点:超量表达目的的基因;以定点整合方式导入外源基因从而消除了位置效应及基因沉默;具有原核表达方式,能以多 反子的形式表达多个基因;母系遗传方式可防止基因扩散;基因产物区域化并能提供适于某些产物发挥功能的小环境等。随着这项技术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发挥作用,其优势性逐渐得到认同。本文着重对此技术的特点,发展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毒蛇的起源与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09年,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在他的《动物哲学》一书中,彻底否定了林耐的物种不变说。他认为,一切物种都是可变的,都是在漫长的时间里由古老的物种演变而来的,物种由于遗传被保持下来,由于适应环境而发生变异,这种获得性变异,是生物在外部环境影响下,器官“使用与不使用”的结果。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出版,发展了进化思想,总结了物种进化的规律。他阐述了物种是通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而发生变化的。从而为生物进化论奠定了巩固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植物病毒表达载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DNA或RNA植物病毒作载体表达外源蛋白是几年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遗传转化方式,它具有以下几个优点,表达量大,表达速度快,地进行基因操作和接种以及适用对象广泛。已发展的四种载体构建策略包括:基因取代,基因插入,融合抗原和基因互补。植物病毒表达载体可以用于基因的重组、病毒的移动和基因功能的检测等基础性研究,也可用于商业上表达多种药用蛋白或疫苗,植物病毒表达载体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存在同源序列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经典的ABC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模式植物拟南芥和金鱼草因同源异型基因突变而引起的植物花器官的变异。随后,大量花器官特征基因和新突变体的研究不断完善和发展了ABC模型。该文综述了近年来花器官发育分子模型及花器官同源基因的调控机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深入了解花发育的分子机理和遗传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李启剑  李越 《生物学杂志》2010,27(2):55-57,12
适应性突变(adaptive mutation)和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的新进展为拉马克主张的"获得性遗传"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证据,暗示它在生物进化中所起的作用可能远比我们之前想象的要大的多。这虽然与新达尔文主义相左,但却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经典达尔文主义:作为"自然选择"的重要补充,"获得性遗传"至少应视作一个辅助的机制而纳入"达尔文框架"中。这种建立在多元论基础上的进化观正是达尔文留给后人最重要的遗产。  相似文献   

20.
植物抗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已逐步了解植物寄主与病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植物抗病的分子机理。植物受病原侵染后出现两种类型的卫反应:局部防卫反应(过敏反应)和系统获得性防卫反应。本质素、植保素、活性氧、水杨酸等物质已被证明了在植物抗病中起了重要作用。抗病基因和防卫基因的诱导表达构成了防卫反应的遗传基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抗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和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