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皮树花芽分化的形态和解剖特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光皮树[Swida wilsoniana (Wanger. ) Soják. ]花芽分化过程中的解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花芽的外部形态也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光皮树的顶芽和腋芽都可以进行花芽分化;花芽分化在2月下旬开始,4月底基本完成;整个花芽分化过程可划分为5个时期:花芽未分化期、花序分化期、花萼分化期、花瓣分化期和雌雄蕊分化期,其中花序分化期还可分为分化前期和分化后期.在花芽分化过程中,光皮树的花芽形态逐渐增大、饱满,径向和纵向伸长,并在花瓣分化期形成塔形聚伞状花序.花芽纵切面的解剖结构显示,在花芽分化过程中,花芽内的生长锥逐渐增大并向上隆起;在花萼分化期生长锥的边缘产生4个萼片原基;在花瓣分化期花萼原基内侧分化出花瓣原基,并与花萼原基交互而生;雌雄蕊分化期在花瓣原基的内侧分化出雄蕊原基,同时在生长锥中心形成雌蕊的心皮原基.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分化过程最终形成光皮树的花萼、花瓣及雌蕊和雄蕊.  相似文献   

2.
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5的可育与不育株在一次枝梗期的幼穗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相近。雌雄蕊形成期和花粉母细胞分化期的可有株可溶性蛋白较不育株的分别高21%和12.3%;可有株在花粉二核和三核期亦有较高含量。不育株在雌雄蕊形成期后,酪蛋白酶活性迅速增高,而可有株至二核期才增高。不育株除在二次枝梗期的内肽酶活性略低外,其余阶段酶的活性较高。育性转变时内肽酶类型亦发生变化。可有株有较高的氨肽酶活性.  相似文献   

3.
红花玉兰MwAG基因在花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wAG基因是调控红花玉兰(Magnolia wufengensis)雌雄蕊发育的关键转录因子。采用半定量RT-PCR、Northern blot杂交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MwAG基因在红花玉兰花芽形态分化几个关键时期表达的组织特异性和表达水平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MwAG基因仅在红花玉兰雌雄蕊中表达, 而在幼叶、外轮花被和内轮花被中不表达。在花器官形态分化过程中, MwAG基因在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和雌雄蕊成熟期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且在雄蕊中的表达波峰早于雌蕊, 这与雌雄蕊形态分化的时间基本吻合; 在花芽分化早期, 相同大小的花芽, 瓣数越多, MwAG基因在雌雄蕊中的表达量越低, 其结果与不同瓣数雌雄蕊分化的时间一致, 即瓣数越多, 雌雄蕊分化越晚。  相似文献   

4.
以籼型常规早稻中嘉早17为材料,于盆栽条件下采用人工气候箱控温,在水稻穗分化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Ⅱ)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Ⅵ)进行17和20 ℃的低温胁迫处理,研究不同低温对水稻枝梗、颖花分化与退化及籽粒充实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不同低温处理均显著降低每穗枝梗及颖花分化数和现存数,颖花现存数降幅为7.2%~12.4%,同时增加了枝梗和颖花的退化数,影响了花粉活性、花药开裂等花器官发育,导致籽粒充实不良,以17 ℃低温胁迫效应更明显.穗分化Ⅵ期低温处理总枝梗和颖花分化数与现存数低于穗分化Ⅱ期,但二次枝梗和颖花退化数较多,颖花退化数较穗分化Ⅱ期高11.6%;穗分化Ⅱ期低温处理穗部籽粒结实率显著低于穗分化Ⅵ期,降幅达3.7%,主要与花粉粒活性、柱头花粉散落数、花药开裂系数和籽粒充实度受低温影响较大有关.另外,穗分化Ⅱ、Ⅵ两时期受17 ℃低温胁迫效应大于20 ℃.综合穗分化两时期低温胁迫效应的差异,生产中需加强相应栽培措施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幼穗和花粉发育期的蛋白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以后可溶性蛋白含量迅速降低。单核期仅为花粉母细胞形成期的56%,二核期和三核期分别为花粉母细胞形成期的36.4%和30.3%。保持系珍汕97B虽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后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但在二核期则有所增高,表现为鞍形变化过程。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后,珍汕97A的酪蛋白水解酶活性增高,单核期为前一时期的1倍,而珍汕97B的酶活性增幅较小。第一次枝梗分化期珍汕97A的内肽酶活性较珍汕97B高,而雌雄蕊形成期两者的酶活皆降低。整个发育期中珍汕97A的内肽酶活性较珍汕97B高15%至55.5%。珍汕97A在幼穗第一次枝梗分化期时氨肽酶活性较珍汕97B高。第二次枝梗分化期后,不育系和保持系的氨肽酶活性均下降。但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后,珍汕97A的氨肽酶活性迅速增高,三核期达最高水平,这可能意味着此时大量蛋白质被水解。蛋白酶类抑制剂的实验表明,在雌雄蕊形成期后不育系和保持系含有半胱氨酸型氨肽酶和约10%含金属型氨肽酶;而在三核期,保持系的氨肽酶则主要为半胱氨酸型。不育系三核期含有的BAPA内肽酶包括半胱氨酸型、丝氨酸型,以及部分含金属酶类;而保持系三核期的内肽酶仅为丝氨酸型。不育系肽酶类型的变化,可能反映酶基因编码的去抑制。  相似文献   

6.
周瑜  黄娟  张亚勤  吴毓  李泽碧 《广西植物》2022,42(2):324-332
为明确高粱穗分化进程的简易叶龄诊断方法,该文以杂交种'晋渝糯3号'和常规种'国窖红1号'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播期,观察幼穗分化进程及对应的叶龄,分析各分化阶段与叶龄及叶龄指数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1)高粱幼穗分化过程可划分为5个时期(营养生长期、生长锥伸长期、枝梗分化期、小穗小花分化期和雌雄蕊分化期),不育的有柄小穗...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造成北柴胡(Bupleurum chinese)种子发芽率低、无胚率高等种子质量问题的原因, 本文对北柴胡花序分化进程的各个时期以及不同位置花序分化进程的差异进行了研究。根据观察结果,将北柴胡花序分化进程划分为初生期、小伞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生殖结构分化始期和花粉粒完熟期6个时期。同时, 发现各级次级花序均比上一级花序在分化进程上落后至 少1个时期。不同位置花序分化进程的不同步性是导致北柴胡种子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人工措施促进早分化的主茎及Ⅰ和Ⅱ级花序发育, 抑制晚发育的Ⅲ和Ⅳ级花序发育, 可望提高北柴胡的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8.
北柴胡(Bupleurum chinese)花序分化进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造成北柴胡(Bupleurum chinese)种子发芽率低、无胚率高等种子质量问题的原因,本文对北柴胡花序分化进程的各个时期以及不同位置花序分化进程的差异进行了研究.根据观察结果,将北柴胡花序分化进程划分为初生期、小伞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生殖结构分化始期和花粉粒完熟期6个时期.同时,发现各级次级花序均比上一级花序在分化进程上落后至少1个时期.不同位置花序分化进程的不同步性是导致北柴胡种子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人工措施促进早分化的主茎及Ⅰ和Ⅱ级花序发育,抑制晚发育的Ⅲ和Ⅳ级花序发育,可望提高北柴胡的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9.
暗期光间断条件下新铁炮百合花芽分化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刘久东  周厚高 《广西植物》2012,32(6):828-833
在暗期光间断条件下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新铁炮百合花芽分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铁炮百合品种花芽或顶芽分化过程可分为营养生长期、花原基或花序原基分化期、花被分化期、雌雄蕊分化期和花序形成期,而对于新铁炮百合品种花器官的发生过程而言只具有前4个时期,而无花序形成期;暗期光间断处理下80%新铁炮百合花序形成所跨度的时间为25 d.研究结果可为新铁炮百合在生产上进行促花管理控制夜间光照天数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将小麦发育的温度效应曲线化,以发育生理生态过程为基础,利用作物生理发育时间(Physiological Development Time,简称PDT)为尺度,提出系统地预测小麦顶端发育阶段和物候生育期的模拟模型.预测的顶端发育阶段包括单棱期、二棱期、小花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药隔期、四分体期、抽穗期.物候发育阶段包括种子萌发、出苗期、分蘖期、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模型中用来描述特定品种发育遗传差异的参数有温度敏感性、生理春化时间、光周期敏感性和基本早熟性,分别体现了不同品种小麦在热效应、春化作用、光周期反应以及最早开花时间这四方面的遗传特性,共同决定了不同品种到达各发育阶段的生理发育时间  相似文献   

11.
用2-硫尿嘧啶(2-TU)和尿嘧啶(U)喷施一次和二次枝梗原基分化期及花粉母细胞形成期的水稻农垦58S叶面,前者使可育日长条件下的农垦58S花粉败育率显著增加。此种作用可因U的处理而解除。但对照品种农垦58则无类似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光温条件对短光低温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光低温不育水稻是一类与长光高温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特性相反的新种质,通过对分期播种材料自然条件下的育性及人工短光处理后的育性比较分析表明,宜DIS的光敏期为第一苞分化期至第二次枝梗原基和小穗原基分化期(幼穗分化I-III期),在常温下光敏期的短日处理可使育性趋于不育,但在高温下光敏期短日不育效应被削弱,宜DIS的花粉育性在高,低温作用下育性的均出现下降,根据高,低温影响育性的资料分析得到的敏感期基本一致,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花粉内容物充实期(幼穗分化V-Ⅶ期)。  相似文献   

13.
魏景  彭冶  杨立梅 《西北植物学报》2021,41(12):2072-2079
为探究垂丝海棠重瓣花成花原因,该研究以单瓣垂丝海棠和重瓣垂丝海棠为实验材料,应用体式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垂丝海棠单瓣、重瓣品种花器官分化过程;解剖观察重瓣垂丝海棠大蕾期的花与盛开的花,统计其花器官的形态与数目;应用R语言对重瓣垂丝海棠的花瓣数目与其余各轮花器官数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单瓣和重瓣垂丝海棠的花器官分化均分为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且各轮花器官按照向心顺序依次分化发育。(2)在花瓣原基分化期,单瓣垂丝海棠仅分化出一轮(5枚)均匀分布于两枚萼片交汇处的花瓣原基,而重瓣垂丝海棠分化出两轮分布散列的花瓣原基,第一轮为5~7枚,第二轮为7~10枚。(3)在重瓣垂丝海棠各轮花器官中存在较多萼片瓣化、雄蕊瓣化、雌雄蕊异常发育的情况。(4)重瓣垂丝海棠各轮花器官数目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其花瓣数目与雄蕊数目以及瓣化中的雄蕊数目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该现象与常规雄蕊瓣化植物表现的雄蕊数目减少、花瓣数目增多的现象不同。研究表明,重瓣垂丝海棠花瓣数目的增多并不完全依赖于雄蕊变瓣,暗示垂丝海棠重瓣花成花原因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用石蜡切片法对灯盏花从花原基分化到胚胎形成的全过程进行系统观察,结果表明:灯盏花从初孕花序至头状花序的直径(d)在2.8~3.1 mm时为花器官分化期,包括花原基分化期、花萼与花冠分化期、雌雄蕊分化期以及分化完成期4个阶段;灯盏花花药4室,药壁发育属双子叶型,绒毡层细胞属于变形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成熟花粉为3-细胞型;子房下位,1室,单珠被,薄珠心,胚珠倒生,胚囊发育为蓼型;珠孔受精,属于有丝分裂前类型,胚乳发育为细胞型,胚胎发育应属紫菀型.  相似文献   

15.
利用扫描电镜(SEM)和光镜(LM)对臭椿花序及花器官的分化和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表明:1)臭椿花器官分化于当年的4月初,为圆锥花序;2)分化顺序为花萼原基、花冠原基、雄蕊原基和雌蕊原基。5个萼片原基的发生不同步,并且呈螺旋状发生;5个花瓣原基几乎同步发生且其生长要比雄蕊原基缓慢;雄蕊10枚,两轮排列,每轮5个原基的分化基本是同步的;雌蕊5,其分化速度较快;3)在两性花植株中,5个心皮顶端粘合形成柱头和花柱,而在雄株中,5个心皮退化,只有雄蕊原基分化出花药和花丝。本研究着重观察了臭椿中雄花及两性花发育的过程中两性花向单性花的转变。结果表明,臭椿两性花及单性花的形成在花器官的各原基上是一致的(尽管时间上有差异),雌雄蕊原基同时出现在每一个花器官分化过程中,但是,可育性结构部分的形成取决于其原基是否分化成所应有的结构:雄蕊原基分化形成花药与花丝,雌蕊原基分化形成花柱、柱头和子房。臭椿单性花的形成是由于两性花中雌蕊原基的退化所造成,其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籼稻根系活力与地上部分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8年早季在广州研究了不同籼稻类型根系活力与地上部分一些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1)所有参试品种的根系活力在全生育期中均呈单峰曲线变化,最高值出现在幼穗第2次枝梗原基分化期。两系法杂交稻在生长前期根系活力增幅大,叶面积指数发展快。(2)根系活力在分蘖期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在分蘖期和孕穗期与叶绿素a/b值呈显著负相关,并在幼穗第2次枝梗原基分化期与叶面积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在水稻生长发育前期根系活力的强弱与地上部分叶、蘖的发展是相对应的。(3)根系活力与灌浆成熟后期的籽粒充实度达极显著正相关,根系活力强的品种,后期充实度高,相反则充实度低。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糖密草(MelinisminutifloraBeauv.)的幼穗分化发育及花和果实的形态作了研究,将幼穗分化发育过程划分为以下九个时期:第一苞原基形成期;第一次枝梗原基形成期;第二、三次枝梗原基形成期;小穗及颖花原基形成期;雌、雄蕊原基形成期;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花粉充实期;花粉成熟期。全过程历时约需42d.从抽穗到颖果成熟约需50d。糖蜜草的花序为圆锥花序。每花序有可育花2000—3000朵.小穗是由小穗轴、内外颖片、不育花外稃和小花构成。小花包括有内外稃各一片、一鳞被、雄蕊三枚和一枚雌蕊,颖果千粒重为91mg。  相似文献   

18.
以黄金树的花芽为材料,采用同源基因克隆技术,获得黄金树花器官特征决定的AG同源基因,将其命名为CaspAG,其开放阅读框(ORF)为738 bp,编码245个氨基酸。分子系统发生和蛋白序列比对分析表明:CaspAG是拟南芥的AG同源蛋白,被归为eu AG进化分支,其MADS区有57个氨基酸,I区有32个氨基酸,K区有83个氨基酸,C区有55个氨基酸,其中C末端的转录激活区含有两个保守的基序:AGI和AGII基序。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在花发育过程中,CaspAG基因仅在雄蕊和雌蕊中表达,而在茎、叶片、萼片和花瓣中几乎不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CaspAG基因在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至雌雄蕊成熟期均有表达,在雌雄蕊发育成熟期表达量达到最高;且在雄蕊的表达高峰的时间明显早于雌蕊,这与雌、雄蕊形态成熟的时间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9.
以19个水稻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条件下的分期播种,于抽穗期调查了稻穗枝梗、颖花分化、退化及形成有关性状,分析了各性状不同季节的变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单穗一次枝梗分化数、二次枝梗分化数、颖花分化数、一次枝梗退化数、二次枝梗退化数、颖花退化数、一次枝梗退化率、二次枝梗退化率、颖花退化率、一次枝梗形成数、二次枝梗形成数、一次枝梗颖花形成数、二次枝梗颖花形成数和单穗颖花总形成数等性状均存在较大的组合间差异和季节间变异,其中19个组合单穗颖花总形成数异季差异率变幅为5.12%~93.59%,平均变异率为34.19%;总体上,不同季节下二次枝梗各性状的变异性强,颖花性状其次,一次枝梗各性状变异性最小;根据异季条件下稻穗枝梗和颖花分化、退化及其形成性状的变异性,从大穗角度讨论了杂交稻新组合育种资源选择与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北京东灵山胭脂花自然分布地野生群体中2年生以上植株为研究对象,于2008~2010年连续3年观测了野生胭脂花的年生长发育进程,并采用石蜡切片法制片,通过普通光学显微镜和体视显微镜观察了胭脂花花芽分化和花序发育的过程,以探明野生胭脂花生长发育和花芽分化的规律,为人工栽培胭脂花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胭脂花的年生长发育进程可分为萌芽期、营养生长期、开花期、果实发育期、果熟期、花芽分化期和休眠期等7个阶段;5~9月为胭脂花的生长季,生长环境凉爽,日平均气温为5℃~20℃。(2)胭脂花花芽分化期为7月中下旬~9月上旬,历时约2个月,整个过程包括未分化期、花芽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和小花分化期;花序上的小花由外向内逐渐形成并发育,雌雄蕊的发育从8月中下旬开始到9月上中旬结束;花序发育完全的胭脂花植株进入休眠期,经过当年10月份至来年4月份的低温阶段翌年开花。胭脂花花芽分化进程和外部形态密切相关,可根据植株的外部形态特征快速判定花序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