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桃金娘灌木群落植物生物量和净第一性生产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香港桃金娘灌木林植物生物量和净第一性生产量。结果表明:(1)桃金娘茎的直径与高度与各组分的生物量有明显的相关关系。(2)桃金娘叶子占地上部活植物生物量的20.2%,花和果如果以它的峰值计算,其占地上部活植物生物量的9.6%,茎和枝占70.4%。(3)地上部和地下部活植物生物量分别为1553gm-2和1408gm-2,其中桃金娘分别占85%和82%。(4)桃金娘叶子生物量在研究期间的波动较大,但没有以年为周期的季节变化。花和果的变化则较有规律,花蕾通常于3或4月开始形成,到7月底达到峰值,然后开始下降。(5)桃金娘的净生产量为820gm-2a-1,其中,花和果占15.2%,茎和枝占18.8%,根和叶分别占21.3%和43.7%。灌木林的净第一性生产量为1010gm-2a-1。(6)由于未考虑草食和根系的枯死损失,本研究所得的净第一性生产量(尤其是根的生产量)可能偏低。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白背桐群落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云南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演替初期的白背桐群落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0龄群落总生物量为57.819 t·hm-2,其中乔木层为51.019 t·hm-2(占群落生物量的88.24%),灌木层5.644 t·hm-2(占9.76%),层间植物1.013 t·hm-2(占1.75%),草本层0.143 t·hm-2(占0.25%).与其5龄群落相比,10龄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层间植物的生物量分别增长了105.04%、122.73%和93.32%,草本层生物量降低83.53%.在演替过程中群落乔木层生物量主要集中于少数优势树种,白背桐、木姜子、榕树的生物量合计26.170 t·hm-2(占乔木层生物量的51.29%).群落乔木层生物量主要以小径级树木的生物量为主,其器官生物量积累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干>枝>根>叶.  相似文献   

3.
肖瑜 《植物生态学报》1992,16(3):227-233
 经测定分析陕西南部28—37年生巴山松天然林的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量,结果表明,林分乔木层生物量为81.28t/ha,草本下木生物量为1.45t/ha,林分凋落物量为11.16t/ha;乔木层净初级生产量为6.94t/ha·yr,约45%分配到树叶。巴山松林的消光系数平均为0.33。在地上部生产结构方面,枝重主要集中在树冠中、下部,叶龄愈大,叶重在树冠下部的比例愈高。巴山松林木的根系总长度约99.4km/ha,其中细根占58%。  相似文献   

4.
施氮肥对水曲柳人工林细根生产和周转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根周转与土壤养分密切相关,但由于根系研究方法的差异以及研究对象的不同,土壤养分对细根周转影响的研究存在不一致的结论。本文以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人工林为对象,应用3种方法研究施氮肥对细根生产和周转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降低了活细根现存生物量,但施氮肥样地细根年生产量平均值(93.105g·m^-2·a^-1)与对照样地(93.505g·m^-2·a^-1)没有差异,不同方法得出施氮肥样地细根平均周转率(0.917次·a^-1)大于对照样地(0.710次·a^-1);不同土层内细根的生产量显著不同,表层生产量最大,土层越深细根生产量越低,但细根周转率一般随土壤加深而加快;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出细根的年生产量和周转率差异较大,分室模型法最高,其次是内生长土芯法,极差法和积分法最低。  相似文献   

5.
鼎湖山马尾松林凋落物及其对人类干扰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处理(根据当地习惯收割凋落物和林下层)和保护(无任何人类活动)样地的比较,在3年时间里研究了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凋落物,养分动态及其对人类干扰的响应,处理和保护样地年平均凋落物总量分别为:2.388和2.342t/hm^-2.a^-1,它们主要由针叶组成(45.4%-78.8%),皮+枝占12.4%-14.4%,杂物8.6%-40.2%,凋落物量具有明显的年,季和月变化规律。尽管为人工起源的马尾松林,但其凋落物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变异系数>22%),凋落物中主要营养元素浓度因组分和季节不同而异,但总的趋势以杂物和春季的浓度最高。凋落物主要营养元素的归还量亦随季节和组分不同而异,其年平均归还总量为:处理样地N15.85kg.hm^-2.a^-1.P0.63kg.hm^-2.a^-1,K2.86kg.hm^-2.a^-1,Ca6.04kg.hm^-2.a^-1和Mg1.77kg.hm^-2.a^-1;保护样地N16.24kg.hm^-2.a^-1,P0.67kg.hm^-2.a^-1,k2.61kg.hm^-2.a^-1,Ca5.41kg.hm^-2.a^-1和Mg2.09kg.hm^-2.a^-1,当停止人为干扰后,凋落物产量及其养分归还量相对于继续受干扰的松林趋向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6.
广东黑石顶常绿阔叶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标准木和回归分析法(乔木层)及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研究了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1.四种回归模型:(a)Y=a+bX,(b)Y=aXb,(c)Y=acbx,(d)Y=a+blnX都能成功地应用于该森林的生物量研究,但一般以(b)及(c)的相关系数较高。对较大胸径的样木组(D≥10cm)直线方程是唯一显著的模型。2.森林总生物量为357.976t·ha-1,其中树干223.017(62.30%),枝45.834(12.80%),叶15.609(4.36%),根(D≤3mm的细根除外1))73.517(20.54%)。生物量绝大部分集中于乔木层(353.520t·ha-1,98.76%)。总生物量及树干生物量随高度分布呈金字塔形,而枝的生物量相反。叶生物量以15m以上的林冠层比例较大,但林下层仍有相当比例,反映了森林结构的复杂性。叶面积指数为17.1。生物量径级分布显示出正态分布特点。3,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分别是树干生物量的1.27倍和1.60倍。对其他热带亚热带森林分析也得到相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以粤西黑石顶自然保护区为对象,探讨了南亚热带森林群落演替系列上3个主要演替阶段的代表类型:针叶林(马尾松群落)、针阔混交林(马尾松+吊皮椎+木荷+枫香群落)、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粘木+小叶胭脂+光叶红豆+黄果厚壳桂群落)的生物量和净第一性生产力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针叶林生物量为246.697t·hm^-2,净第一性生产力为14.715t·hm^-2·yr^-1;针阔混交林生物量为287.367t·hm^-2,净第一性生产力为17.179t·hm^-2·yr^-1;常绿阔叶林生物量为357.976t·hm^-2,净第一性生产力为18.730t·hm^-2·yr^-1,可见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南亚热带3种森林群落的发展阶段已比较接近,即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较为成熟,常绿阔叶林相对年轻,在不受或低度外界干扰的情况下,随着森林群落的正向演替,其生物量和净第一性生产力均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8.
红皮云杉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穆丽蔷  张捷 《植物研究》1995,15(4):551-557
本文对黑龙江省绥棱林区红皮云杉人工林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进行了测定和研究。按平均标准木法调查并分析了林龄为6~31年红皮云杉人工林乔木层干、皮、枝、叶、根的生物量、净生产量及其分配.用维量分析法建立了估测乔水层单株林木各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方程,方程的相关系数和估测精度较高,具有参考价值。分析结果表明:红皮云杉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到31年生,林分总生物量平均为151.13t·hm-2,净生产量并不是随着年龄规律是增长,积累速度快慢不一,一般在30年左右其净生产量值为11~14t·hm-2·a-1,表明红皮云杉人工林群落具有较高的生物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广西黄冕林场次生常绿阔叶林生物量及净第一性生产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相对生长法和样方收获法,测定了广西黄冕林场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及林分净第一性生产力.阔叶林总生物量为99.96t·hm^-2,其中地上部分占69.41%,地下部分(根系)占30.59%.林分叶面积指数为6.50.全林净第一性生产力为24.65t·hm^-2·年^-1,其中地上部分占44.54%。根系占55.46%.  相似文献   

10.
西双版纳原始热带湿性季节雨林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生物量回归模型和生产力方程,研究了西双版纳原始热带湿性季节雨林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量(NPP)。雨林总生物量为692.590t·hm-2,总生物量分配为:乔木层占98.66%、灌木层占0.76%、木质藤本层占0.50%、草本层占0.09%,生物量主要集中于乔木层。雨林年平均NPP为25.764t·hm-2·a-1,其中各层次的NPP分别为(t·hm-2·a-1):乔木层23.972(占总NPP的93.04%)、灌木层0.749(占2.91%)、木质藤本层0.431(占1.67%)和草本层0.612(占2.38%)。乔木层NPP分配为(t·hm-2·a-1):凋落量11.566、叶虫食量0.694和生物量增量11.712。结果表明:西双版纳虽地处热带北缘,当地原始热带湿性季节雨林同样具有典型热带雨林一样高的生物量和NPP。  相似文献   

11.
桂东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5a、15a、21a、32a、60a生的5个不同林龄的15块1 000m2样地(3次重复)调查资料,利用21株不同年龄和径阶的马尾松样木数据,建立以胸径(D)为单变量的生物量回归方程.采用样木回归分析法(乔木层)和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地上凋落物)获取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并分析了其组成、分配特征及不同林龄生物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林分的总生物量随林龄而增加,5a、15a、21a、32a和60a生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分别为15.03、125.93、183.51、191.53、405.31 Mg/hm2,其中活体植物占75.01%~94.19%,地上凋落物占0.86%~24.99%.(2)层次分配方面乔木层占绝对优势,占90.20%~98.35%,且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其次为地上凋落物,占0.86%~24.99%;草本层和灌木层生物量较小,分别占0.47%~34.85%和0.32%~27.00%,均随林龄的增加呈递减趋势.(3)乔木层器官分配以干所占比例最高,占49.93%~83.10%,且随林龄而增加;根相对比较稳定,占6.97%~12.82%;枝、叶分别占11.75%~14.83%、1.33%~23.65%,均随林龄增大而下降.灌木层器官分配除幼龄林为根>枝>叶,其余的均呈枝>根>叶的趋势.草本层中龄林和近熟林生物量地下>地上,其他林龄生物量地上>地下.(4)各林龄凋落物生物量在3.48~6.68Mg/hm2,规律性不强.(5)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各器官及林分生物量具有良好的优化增长模型,其32a生林分生物量高于同林龄的楠木人工林,低于热带雨林,是一种速生丰产、固碳潜力大的优良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2.
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5个年龄(6、16、23、32和50年生)共15块1000 m2样地的调查资料,利用15株不同年龄和径阶的杉木样木数据,建立以胸径(D)为单变量的生物量回归方程.采用样木回归分析法(乔木层)和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地上凋落物)获取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的生物量,并分析了其组成、分配特征及不同林龄生物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林分总生物量除16 ~23年生因间伐略有下降外均随林龄而增加,6、16、23、32和50年生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分别为62.73、172.51、141.65、192.30、247.32 Mg·hm-2,其中活体植物占95.76% ~98.39%;层次分配方面乔木层占绝对优势,为89.77% ~96.55%,其随林龄的变化与总生物量一致,其次为地上凋落物,占1.61% ~4.24%,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较小,分别占0.01% ~4.26%和0.27% ~4.07%,分别以6和23年生最大;乔木层器官分配以干所占比例最高,占54.89% ~75.97%,根占11.91% ~ 12.66%,均随林龄而增加,枝、叶分别占11.86%~15.19%和4.80%~13.17%,均随林龄而下降;灌木层器官分配除50年生杉木人工林枝相对生物量小于叶,23和50年生杉木人工林根相对生物量大干枝外,其大小顺序为枝>根>叶;草本层分配以6和23年生杉木人工林地上相对生物量最大,其他林龄相反;杉木人工林乔木层各器官、各层次及总生物量具有良好的优化增长模型,其32年生人工林总生物量与其他森林类型相比,处于中上等,是一个光合效率高、固碳潜力大的速生丰产优良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3.
尾叶桉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按径级标准木法测定了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器官生物量,建立了林木器官干重(w)与胸径和树高(D^3H)关系的相对生长方程,进而计算出尾叶桉林分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结果表明:东门林场10年生尾叶桉人工林平均生物量为144.85t hm^2,各器官生物量的在小序列为:干材(71.69%)〉根(14.21%)〉皮)7.99%)〉枝(4.71%)〉叶(4.71%)〉叶(1.40%  相似文献   

14.
我国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   总被引:372,自引:21,他引:351  
利用森林蓄积量推算森林生物量和净生产量的方法,系统研究了我国森林植被的生物生产力。结果表明,我国森林生物生产力的地理分布规律与世界总趋势一致,但量上有差异,具体表现在:我国森林生物量的平均值小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净生产量却显得较高;我国森林的总生物量是9102.87×106t,其中,林分为8592.13×106t,经济林325.72×106t;竹林185.02×106t,疏林、灌木林790.54×106t;森林和疏林(含灌木林)的总生产力分别是1177.31×106t/a和458.16×106t/a。研究结果还显示,用材积推算的生物量(材积源生物量)比用平均生物量计算的结果更符合实际。分析中国森林在中国及全球陆地碳库中的作用发现,与其他区域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较,中国森林在中国陆地植被中所起的主导作用较弱,它的生物量不足全球森林总生物量的1%,然而,它在保护中国土壤碳库功能方面起着其他植被类型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4种植被类型的细根生物量和年生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强  李婷  袁志友  焦峰 《生态学杂志》2014,25(11):3091-3098
细根(≤2 mm)在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分配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碳循环和水土保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采用土钻法和内生长法,以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落叶灌木、退耕草地和沙蒿群落4种主要植被类型为对象,研究0~4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垂直分布和细根年生产量. 结果表明: 细根生物量与纬度呈线性负相关. 4种植被类型0~4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落叶灌木(220 g·m-2)>刺槐人工林(163 g·m-2)≈退耕草地(162 g·m-2)>沙蒿群落(79 g·m-2). 退耕草地直径≤1 mm细根生物量占直径≤2 mm总细根生物量的74.1%,在4种植被类型中最高;4种植被类型细根生物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最大值均出现在0~10 cm土层. 退耕草地0~1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占0~40 cm土层总细根生物量的44.1%,显著高于其他3种植被类型;细根年生产量与纬度呈线性负相关. 4种植被类型0~40 cm土层细根年生产量大小顺序为退耕草地(315 g·m-2·a-1)>落叶灌木(249 g·m-2·a-1)>刺槐人工林(219 g·m-2·a-1)>沙蒿群落(115 g·m-2·a-1),其中退耕草地显著高于其他3种植被类型. 退耕草地0~10 cm土层细根生产量占0~40 cm土层总细根生产量的40.4%,在4种植被类型中最高. 退耕草地细根周转时间为0.51 a,低于其他3种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16.
云南松林的净第一性生产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云南省易门县海拔1600—1700m的云南松中幼龄林分的净第一性生产量。3个林分的净生产量总量依次为:11年生林分是1201.0g/(m~2·a),23年生林分是1060.3g/(m~2·a),4年生林分是530.4g/(m~2·a)。各林分乔木层器官净生产量的分配比例均以针叶为最高,其次是干材。针叶净生产量的比例随林龄的增加而下降,干材、树枝和根的比例则随林龄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17.
刘文耀   《广西植物》1995,15(4):327-334
昆明北郊松华坝水源保护区10年生圣诞树人工林分生物量为137.926t/hm2,净生产量为24.128t/hm2·a,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130.418t/hm2,净生产量为19.369t/hm2·a,下木和草本植物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为0.935t/hm2和0.609t/hm2·a,枯枝落叶层现存量和林分凋落物量分别为6.573t/hm2和4.150t/hm2·a。在林分产量结构方面,10m以下树干生物量占其总量的98.37%,4~12m之间枝、叶生物量分别占整个枝、叶生物量的85.51%和94.90%,地下根系在离地面20cm深土层内的生物量占总根量的73.04%。目前,该类林分群落结构不合理,整体效应较差,保持水土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应及时进行间伐,调整群落产量结构;注重对林下地被植物及枯枝落叶层的保护,以提高其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8.
香港桃金娘灌木群落植物生物量 和净第一性生产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香港桃金娘灌木林植物生物量和净第一性生产量。结果表明(1)桃金娘茎的直径与高度与各组分的生物量有明显的相关关系。(2)桃金娘叶子占地上部活植物生物量的20.2%,花和果如果以它的峰值计算,其占地上部活植物生物量的9.6%,茎和枝占70.4%。(3)地上部和地下部活植物生物量分别为1553g*m  相似文献   

19.
辽河源不同龄组油松天然次生林生物量及空间分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是中国暖温带区域主要的森林植被,精确计算油松天然林生物量及准确表征空间分布特征对其在固碳释氧、林木积累营养物质等方面的生态服务功能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基本上没有进行油松天然次生林生物量及空间分配在一个年龄序列上的研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准确估算河北省平泉县辽河源自然保护区4个龄组油松天然次生林林分各组分的生物量,并揭示生物量在空间的分配特征。在每种林分内,林下植被层(灌木和草本)和凋落物层生物量通过样地调查和全挖取样的方法计算。基于胸径(DBH)和树高(H)的异速生长方程则用于计算乔木层生物量。结果表明:(1)林分生物量大小排序为:成熟林(397.793 t/hm2)近熟林(242.188 t/hm2)中龄林(203.801 t/hm2)幼龄林(132.894 t/hm2);(2)乔木层生物量成熟林(373.128 t/hm2)近熟林(224.991 t/hm2)中龄林(187.750 t/hm2)幼龄林(119.169 t/hm2)。地上部分各组分生物量大小关系略有差异,幼龄林和近熟林为:干根枝叶干皮球果,而中龄林和成熟林则是干根枝干皮叶球果。干生物量对于各龄组乔木层生物量来说是最大的贡献者,所占比例表现为:中龄林(66.25%)近熟林(64.38%)成熟林(62.09%)幼龄林(38.41%),而贡献较小的球果则是成熟林(1.02%)幼龄林(0.88%)近熟林(0.72%)中龄林(0.53%)。根系总生物量在18.315 t/hm2(中龄林)—44.849 t/hm2(成熟林)之间,其组分生物量大小整体上表现为:根桩粗根大根细根小细根;(3)灌木层生物量成熟林(0.861 t/hm2)近熟林(0.790 t/hm2)中龄林(0.559 t/hm2)幼龄林(0.401 t/hm2),各组分生物量大小为根茎叶;(4)草本层生物量幼龄林(3.058 t/hm2)近熟林(2.017 t/hm2)中龄林(1.220 t/hm2)成熟林(1.181 t/hm2),地下部分生物量均大于地上部分;(5)凋落物层生物量成熟林(22.623 t/hm2)近熟林(14.390 t/hm2)中龄林(14.272 t/hm2)幼龄林(10.265 t/hm2),各层生物量大小为: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全分解层。(6)在各层次生物量的比较中,4个龄组均表现为乔木层凋落物层草本层灌木层。其中,幼龄林乔木层生物量占89.67%、中龄林占92.13%、近熟林占92.90%,成熟林占93.80%。  相似文献   

20.
东北天然次生林下木树种的生物量器官分配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帽儿山天然次生林主要下木树种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植物生物量器官(叶、新枝、多年枝、细根、粗根)分配特征及其与物种和个体大小的关系。结果表明:1)林下植物器官生物量的相对生长遵循异速生长理论,相对生长关系并不唯一。叶与新枝(0.924~1.055)、多年枝与粗根(0.917~1.024)和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1.064~1.125)近于等速生长,新枝与多年枝(0.585~0.700),叶与总枝(0.742~0.795),叶与总根(0.853~0.918),以及细根与粗根(0.658~0.750)的生物量相对生长表现为异速生长。2)林下植物生物量器官分配遵循异速生长分配理论,叶、新枝、多年枝、细根和粗根等的生物量比例依次是5.83%~20.60%、0.83%~7.42%、36.25%~68.24%、1.32%~6.75%和16.38%~42.88%、根冠比是0.272~0.866。3)器官生物量比例与物种和植物大小等有关,各植物的器官生物量比例有差异,随植物生长,各植物生物量的叶分配、新枝分配、细根分配和根冠比明显减小、多年枝分配明显增加(P0.05),仅少数植物的粗根分配无明显变化(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