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化石》1994,(2)
尼斯湖水怪是骗局人们还记得前两年英国出了个轰动世界的麦田怪圈现象,后来证明是一场人为的恶作剧。无独有偶,证明英国尼斯湖水怪存在的最有名的一幅照片也是假的。英国报纸和电视台昨天都认为,这是“20世纪最大的骗局之一”。这幅照片的画面是:在尼斯湖的水面上,...  相似文献   

2.
很久以来探索苏格兰尼斯湖怪兽的热潮经久不衰。令人记忆犹新的是几年前日本探险队曾开赴该地,人们不仅从遥远的远东赶来这里探险,在欧美也有许多人加入了这一热潮。此外,还有不少的组织多年来一直都定期前往尼斯湖。其中一个由赖恩斯率领的小组已经连续八年在尼斯湖寻找这一怪兽。最近人们还将起用新的助手,这就是两条海豚。赖恩斯小组在佛罗里达洲的一个环形礁地带训练了两条海豚。他们将深水摄影机和频闪光观测器闪光仪缚在海豚身上,并教它们怎样迅速地发现海龟和如何追逐水中的大动物。  相似文献   

3.
殷亚磊  柴珺  吴步雨 《化石》2023,(4):18-21
<正>海龙类是一类已经灭绝的中生代海生爬行动物。在分类等级上,海龙类是目一级的分类单元。该类群最典型的特征是尾巴的长度能够达到身体长度的一半以上。在海生爬行动物中,与繁盛于整个中生代的鱼龙类和鳍龙类相比,海龙类的地史分布有限,仅存在于三叠纪时期。因此,海龙类是地球历史中的匆匆过客。在地理分布上,海龙类仅存在于欧洲、北美以及中国的华南地区。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一新蛇颈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蛇颈龙一新属种——杨氏壁山上龙(Bishanopliosaurus youngi gen.et sp.nov.)。它的形态特征与欧洲里阿斯[Lias]期的 Rhomaleosaurus 的相似。因此可以推测产壁山上龙的地层——自流井组的东岳庙段的时代为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5.
侏罗纪的蛇颈龙类化石主要发现于欧洲 ,在世界的其他地区则比较少见。亚洲的蛇颈龙化石 ,尤其是侏罗纪的属种大多破碎而难以鉴别 (Sato,1 998)。到目前为止 ,Bishanopliosaurusyoungi(Dong,1 980 )和Yuzhoupliosauruschengjiangensis(Zhang,1 985)是亚洲地区最为完整的侏罗纪蛇颈龙类化石 ,并且化石产自对于蛇颈龙而言比较罕见的淡水沉积 ,因此这些材料对于了解该类群的系统发育、历史动物地理和古生态来说非常重要。本文重新详细描述了采自中国重庆自流井组东岳庙段的杨氏璧山上龙2 ) (董枝明 ,1 980 )。愈合情况不好的椎体和椎弓以及耻骨的边缘形态表明 ,杨氏璧山上龙的正型标本是一个幼年个体的头后骨架。我们的研究表明杨氏璧山上龙主要依分叉的荐肋为特征 ,而这一性状在初次发表时作为颈肋特征被描述。璧山上龙的其他特征包括侧扁的神经棘以及狭窄的乌喙骨和肱骨上有一个突。经过重新修理的标本显示 ,坐骨和耻骨相对的面呈沟槽状 ,这一现象表明它们之间的接触关系要较原来描述的情况复杂 ,是一种依靠软骨的连接 ,而非直接接触。本文对杨氏璧山上龙的腰带部分进行了重新复原。O’Keefe (2 0 0 1 )的支序分析支持将Plesiosauria二分为Plesiosauroidea和Pliosauroidea,后者包含两个科 :Pliosauridae和  相似文献   

6.
贵州三叠纪海龙类化石-新材料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记述了贵州关岭晚三叠世早期法郎组瓦窑段新的海龙标本一个基本完整的侧向挤压头骨及下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编号V11860).根据图版,它与尹恭正等(2000)建立并归入鱼龙目Cymbospondylidae科的孙氏“新铺鱼龙”(Xinpusaurussuni)极为相似.但是由于从文章中得不到头部关键性状的描述,并且本文第一作者到贵阳也不被允许观察标本,目前只有依据与正模图版的对比将V11860标本暂定为孙氏新铺龙相似种(XinpusauruscfXsuni).由于系统分类位置的改变,建议将该属的中文名称由“新铺鱼龙”改为新铺龙.迄今为止,在所有海龙类头骨中此标本提供了最多可以观察到的性状,包括脑颅侧面的特征.这是一类小型的海龙,吻部中等长度,微微向腹面倾斜;上颌骨前端背向弯曲,此处牙齿扩大且向前平伏;头骨前部的牙齿(前颌骨、上颌骨前部、齿骨)圆锥形,较突出,而靠后部的牙齿可能较圆钝(保存不完整);前颌骨与上颌骨牙齿间无明显间隙;犁骨和翼骨具齿;下颌细长,齿骨联合部窄.长的齿骨大约占下颌长度的2/3.基于18个性状进行了初步的支序分析,结果表明新铺龙与北美的Nectosaurus关系最近.但受海龙类化石保存所限,提供性状较少,支序分析对此结果的支持较弱.目前只能说海龙类是一个化石发现尚少的广布类群.关岭动物群目前包括海龙类、鱼龙类及楯齿龙类.其中中国豆齿龙(Sinocyamodus)(李淳,2000)是中国第一个楯齿龙类,安顺龙(Anshunsaurus)(刘俊,1999)是海龙类在中国的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7.
根据头骨和下颌建立了海龙一新属新种——短吻贫齿龙(Miodentosaurus brevis gen.et sp.nov.)。其正型标本是采自贵州三叠纪法郎组的一具骨架(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标本编号NMNS-004727/F003960)。虽然头后骨胳还没有修理,但是几近完好的头骨和下颌显示出许多与众不同的特征,足以确定该标本代表了一新的海龙属种。短吻贫齿龙是个体较大的海龙,其全长超过4 m,头骨背部最长约为33 cm。吻直且极短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其他主要特征有:前颌骨沿前背中央有一隆嵴;上颌仅前颌骨有6枚圆锥形齿,无上颌骨齿;上颌骨沿前腹侧缘有一沟槽;下颌齿骨齿都集中在前端且至多不超过6枚。依据上述这些特征很易把短吻贫齿龙与其他已知海龙相区别。短吻贫齿龙头骨顶面松果孔大且很前位,头骨腭面的锄骨和翼骨均无齿,它的颈较长(至少可以辨认出13个颈椎)。这些特征显示短吻贫齿龙可能与包括中国安顺龙属(Anshunsaurus)在内的Askeptosauroidea超科有相近的系统关系。  相似文献   

8.
我与《化石》有一种不解之缘。以前 ,我本是一个画家 ,创作、发表、出售、自娱 ,状况不错。但后来一念之差 ,就此误入文坛 ,做起了煮字生涯 ,成了一个文学美术双兼的“两栖动物”。促成了这一转变的 ,恰恰就是《化石》。1978年 ,在英国的尼斯湖发现了一种不明水怪的消息被世界各地的媒体报刊炒得沸沸扬扬 ,有的报纸上还登了大幅的照片 ,虽然大多模糊难辨 ,但无人不信。又有日本的渔民出来作证 ,言之凿凿地说他们也曾经从海中捕获到一只奇怪的水怪 ,像是灭绝已久的蛇颈龙。一时间 ,世界各地都有此类消息传来 ,越说越玄 ,弄得人们满头雾水…  相似文献   

9.
2001年春,自贡市永安乡村民王新民在自家花园附近的紫红色沙质泥岩里发现一批脊椎动物化石。自贡恐龙博物馆接到报告后,由舒纯康同志前往调查处理,并将这批化石发掘回馆。该化石为一具不完整蛇颈龙类骨架,因其左后肢带骨较完整,有必要对它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0.
四川,这个“天府之国”,不仅物产丰富,现生生物资源充沛,就连古生物化石,也很闻名。四川侏罗纪(距今约一亿八千万到一亿三千万年前,地层发育,含有大量爬行动物化石。至目前所知,这里有世界罕见的早期龟类和鳖类;有构造特殊的鳄类;有淡水生活的蛇颈龙类;有为数众多的各种恐龙;以及有接近哺乳动物的进步爬行动物,等等。这些化石,对研究龟鳖类的早期发展;鳄类的分化;蛇颈龙类的生态;恐龙的演化,和哺乳动物的起源等问题,均具重要意义。一、龟鳖类化石龟鳖类最早出现于晚三迭世(二亿年前),但到一亿二千万年前的白垩纪,各洲才有普遍分布,此前化石…  相似文献   

11.
短吻贫齿龙(双孔亚纲:海龙目)的新材料及补充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产自贵州关岭法郎组瓦窑段(上三叠统)短吻贫齿龙一新材料。新标本头后骨骼十分完整,使我们对该海龙的全身骨骼形态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尤其是澄清了其肩带及前、后肢的解剖学特征。短吻贫齿龙牙齿稀少且局限于上、下颌的前端,以及末端指/趾骨(爪)扁平等性状表明,该种不是纯粹的肉食动物。依据新材料,短吻贫齿龙在局部形态上存在个体变异,并确认后肢趾趾式(2-3-4-5-5)可作为该海龙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2.
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的驰龙类恐龙在分类和形态上多样化程度很高,其中的赵氏小盗龙曾被认为是已知体型最小的非鸟兽脚类恐龙之一。然而这个观点依据的标本都处于相对早期的生长发育阶段,因此热河生物群驰龙类恐龙的体型下限仍不明确。本文依据一件产自辽宁省凌源县四合当下白垩统义县组(热河群中部)的标本,描述驰龙类一新种,杨氏钟健龙。这一新种可归入小盗龙类,但它在很多特征上不同于其他小盗龙类,其中最明显的区别是其相对长的钩状突愈合于背肋上,肱骨具有强烈内倾的近端,肱骨三角嵴上有一窗孔,尺骨略长于肱骨,并具有窄跖型的足。最重要的是,已为成年个体的杨氏钟健龙正模估计体重约为0.31 kg,这证实了热河生物群的一些驰龙类恐龙属于已知体型最小的非鸟恐龙。初步分析显示热河生物群驰龙类恐龙有生态位分化的情况,这一现象在中生代恐龙动物群中报道很少。  相似文献   

13.
<正>独角兽额前长有一角,有解毒功能。独角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怪兽,一只细长的角是它最易被识别的标记。传说,独角兽的角具有象牙的质地。《山海经》中记载:"上古时期有一种动物,外形像马,却只长有一只角,被称为■疏(huān shū)。"好像在哪儿见过它从古至今,独角兽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不论是早在中世纪时期的挂毯、新世纪时期的海报,还是在如今我们的服饰,文具等的图案上,都有这种怪兽的身影。  相似文献   

14.
记述了贵州关岭晚三叠世早期法郎组瓦窑段新的海龙标本:一个基本完整的侧向挤压头骨及下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编号V 11860)。根据图版,它与尹恭正等(2000)建立并归入鱼龙目Cymbospondylidae科的孙氏“新铺鱼龙”(Xinpusaurus suni)极为相似。但是由于从文章中得不到头部关键性状的描述,并且本文第一作者到贵阳也不被允许观察标本,目前只有依据与正模图版的对比将V11860标本暂定为孙氏新铺龙相似种(Xinpusaurus cf. X suni)。由于系统分类位置的改变,建议将该属的中文名称由“新铺鱼龙”改为新铺龙。 迄今为止,在所有海龙类头骨中此标本提供了最多可以观察到的性状,包括脑颅侧面的特征。这是一类小型的海龙,吻部中等长度,微微向腹面倾斜;上颌骨前端背向弯曲,此处牙齿扩大且向前平伏;头骨前部的牙齿(前颌骨、上颌骨前部、齿骨)圆锥形,较突出,而靠后部的牙齿可能较圆钝(保存不完整);前颌骨与上颌骨牙齿间无明显间隙;犁骨和翼骨具齿;下颌细长,齿骨联合部窄。长的齿骨大约占下颌长度的2/3。 基于18个性状进行了初步的支序分析,结果表明新铺龙与北美的Nectosaurus?  相似文献   

15.
贵州关岭海龙类一新属种——双列齿凹棘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记述了产自贵州关岭小凹组的一具基本完整的骨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海龙类的一个新属种,双列齿凹棘龙(Concavispina biseridens)。新种最明显的鉴定特征是:上颌骨前端有两列钝的牙齿,后部无齿;脊椎神经棘背缘形成V形缺口。凹棘龙与新铺龙(Xinpusaurus)独有的衍征包括上颌骨前段背向弯曲,颈椎数目小于5枚,肱骨近端比远端宽。这些特征指示凹棘龙与新铺龙可能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6.
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的驰龙类恐龙在分类和形态上多样化程度很高,其中的赵氏小盗龙曾被认为是已知体型最小的非鸟兽脚类恐龙之一.然而这个观点依据的标本都处于相对早期的生长发育阶段,因此热河生物群驰龙类恐龙的体型下限仍不明确.本文依据一件产白辽宁省凌源县四合当下白垩统义县组(热河群中部)的标本,描述驰龙类一新种,杨氏钟健龙.这一新种可归入小盗龙类,但它在很多特征上不同于其他小盗龙类,其中最明显的区别是其相对长的钩状突愈合于背肋上,肱骨具有强烈内倾的近端,肱骨三角嵴上有一窗孔,尺骨略长于肱骨,并具有窄跖型的足.最重要的是,已为成年个体的杨氏钟健龙正模估计体重约为0.31 kg,这证实了热河生物群的一些驰龙类恐龙属于已知体型最小的非鸟恐龙.初步分析显示热河生物群驰龙类恐龙有生态位分化的情况,这一现象在中生代恐龙动物群中报道很少.  相似文献   

17.
巨型山东龙     
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鸭嘴龙这里向大家介绍的是生活在大约八千万年前(中生代晚白垩世晚期)的一种鸭嘴龙。它是1964年在山东诸城发现的,现在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这具骨架长15米,站立时高达8米,几乎有三层楼那么高呢!过去世界各地发现的鸭嘴龙化石,高度一般为4-5米,最高的是6米,因此一般认为目前这具骨架是已知世界上最高大的鸭嘴龙,引起了国内外的很大兴趣,它的名字就叫巨型山东龙。我们的工人在装架这头鸭嘴龙时作了精心的设计,生动逼真地再现了它在远古时的神态(图1):一对粗壮的后肢似乎正在有力地迈步行进,而一对象是“小手”的前肢却高悬在半空,整个身子逞半直立姿态,后面还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头的前方长得酷似鸭嘴——鸭嘴龙的名称即由此而来。随着讲解员的生动介绍,仿佛在我们眼前呈现出  相似文献   

18.
它就是赑屃     
正赑屃我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奇动物,是龙的第六个儿子。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取经归来,驮他们过通天河的斑鳖就是赑屃的原型之一。赑屃(bìxì).又名霸下。它长有龙头、蛇颈、龟身和麒麟脚。几千年过去了,四季变换,日升日落。我静静地待在这座古建筑里,驮着石碑,任雨打风吹,岿然不动。无数游客打我身边经过,惊叹一声"好一个赑屃",再摸摸我的头。而我,任内心波涛汹涌,始终一动不动。这就是我的命运,我想。从大禹把大石压在我背上那一刻起,我就注定了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大禹,大禹……究竟从哪一天开始,我和这个名字联系在一起了呢?我实在是记不清了。  相似文献   

19.
几十年来,许多人对于象异齿龙之类的某些早期爬行动物的适应方式感到难以解释。异齿龙生活在距今两亿八千万年至两亿二千五百万年以前的二叠纪。它具有脊椎式的长棘,而这些长棘支撑着沿着背部隆起的、薄而褶皱的皮膜,就象船帆一样,所以异齿龙又叫帆龙。英国雷丁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对异齿龙的“帆”进行了研究,发现这种“帆”是用来调节体温的(见图)。他们认为:在北美得克萨斯州的巨型异齿龙,能够自动地把它的体温由最小的活动量的26℃提升到可能是最大极限的32℃,它使自身朝向东方,以便帆的表面最大限度地面对太阳的光线,上述升温过程仅需80分钟。  相似文献   

20.
我国著名的恐龙之乡———禄丰 ,最近在川街乡发现了一个新的恐龙化石墓地。恐龙化石产于中—上侏罗统的上禄丰组的底部的一套紫红色的砂质泥岩中。在已发掘的400平方米范围内初步统计出露恐龙化石有巨型的蜥脚类恐龙骨架8具 ,其中有一具近于完整 ,长约19米 ,肉食性兽脚类恐龙骨架一具 ,还有众多的蛇颈龟化石。埋藏学分析这些动物在死亡后遭到过搬运 ,但搬动的距离不远 ,化石保存较完好也较集中。经鉴定 ,蜥脚类恐龙应归于马门溪龙科 ,兽脚类恐龙相似四川上沙溪庙组产出的永川龙 ,它们生存的时代也应相近 ,距今一亿五千万年前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