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是世界上唯一能说话的动物。尽管自然界里各种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信息交流方式,但人类语言之丰富、说话之快速、表达思想内容之复杂,是任何动物都望尘莫及的。人类语言能力的进化,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具有与大脑进化同等重要的意义。母宁置疑,人类说话能力的形成,要有控制语言系统的发达大脑  相似文献   

2.
<正>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认识自己、定义自己,并试图将自己和其他自然生命完全区别开。文化曾作为人类独特性之一,被定为唯人类所有。随着对动物的深入观察和研究,人们发现很多动物,尤其是非人灵长类(以下统称为灵长类)也同样具有文化。  相似文献   

3.
全世界两三千个民族,有两三千种语言。每个人从学会说话起,一辈子不知讲过多少话。人类从学会说话起,已经说了起码有几十万年的话了。语言和人类,已经到了须臾不能离开的地步。如果全世界的人没有语言,那将是不可想象的。那末,语言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呢? 一、人类语言的前身人是由古猿变化而来,人类语言的产生与古猿的动物语言有密切的关系。古猿的动物语言是人类语言的前奏。现代的类人猿已经开始半直立了。它们的手在坐着或站着时都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解放,这就为手势  相似文献   

4.
“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列宁选集》第二卷)脊椎动物的进化史,也和其他一切事物一样,雄辩地反映了自然界进化发展和对立面斗争的事实。它们从鱼类进化为两栖动物,又从两栖动物进化为爬行动物,爬行动物又进化出两支,一支到鸟类,另一支到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这是脊椎动物五大类间的进化,此外还有本类动物中的小分支的进化。每一进化,都是矛盾斗争的结果,是新陈  相似文献   

5.
《生物磁学》2009,(17):I0002-I0002
生物进化是否可逆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刊登的研究报告说,分子水平的实验显示,蛋白质一旦向前进化。便难以原路返回过去的状态。美国俄勒冈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表报告说,他们研究了一种被称为“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蛋白质进化路线。它存在于人和许多动物体内,具有调控精神压力等作用。  相似文献   

6.
最近有些书刊和博物馆的陈列在谈人类起源时,常常把“猿人”(例如“北京猿人”)叫做“直立人”,这是怎么回事呢?这里作一简单介绍:“猿人”的概念最早是谁提出的? 早在1873年,德国的进化论者海克尔在讨论灵长类的进化谱系时,认为在“本来意义上”的人出现之前的那一阶段,是“没有语言的原始人”。1889年他研究了25年前发现的尼安德特人(一种化石人类)后,进一步提出一条人类发展的进化线,认为现代人即“智人”,  相似文献   

7.
猪流感病毒进化方式及其流行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祁贤  陆承平? 《微生物学报》2009,49(9):1138-1145
摘要:猪在甲型流感病毒生态分布和遗传进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猪的呼吸道上皮同时具有禽和人流感病毒2种类型的受体,因此人和禽流感病毒都可以感染猪,猪被认为是禽、人流感病毒的中间宿主和不同来源流感病毒的基因“混合器”。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 SIV)的进化方式包括基因重配、抗原漂移和宿主适应性进化,其中基因重配是主要进化方式。与人类季节性流感病毒相比,SIV在全球的流行情况各不相同,呈地方流行性,并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全球范围内流行的SIV亚型主要有3种:H1N1、H3N2和H1N2亚型,其中各亚型内病毒基因来源又不尽相同。欧洲、北美及我国猪群中流行的流感病毒在遗传进化和基因来源方面各具特色。目前欧洲猪群中流行的主要是类禽H1N1、H1N2和H3N2病毒,其中后两者是基因重配病毒。从1998年开始,古典猪H1N1、“人-猪-禽”三源基因重配H3N2、H1N1和H1N2病毒共存于北美的猪群中,其遗传变异日趋复杂。在基因进化上,欧洲和北美基因重配的SIV是目前新的人类大流感病毒-“甲型H1N1病毒”-的母源病毒。我国猪群中流感病毒主要是古典猪H1N1和类人H3N2病毒,但近年来在我国猪群中分离到遗传上与欧洲和北美SIV高度相关的病毒,提示我国SIV的进化趋势值得关注。1970年代以来,全球已报道了50多起人感染SIV事件,表明SIV也是一种值得重视的人兽共患病,预示了SIV可能成为人类大流感毒株或为大流感毒株提供基因。鉴于SIV在甲型流感病毒生态学上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人类公共卫生的潜在威胁,建议应尽早启动我国SIV的常规监测工作,密切关注SIV的流行动态,掌握其分子遗传进化规律。同时,将SIV的监测工作纳入整个流感病毒(人和动物流感病毒)的监测网络,在信息上实现共享,从生态学的高度把握我国流感病毒的流行和进化趋势,这对保护动物健康和预防人类大流感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哺乳动物的出现是地球演化史上最重要的进化事件之一,作为最高等的动物类群,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通过对哺乳动物的观察、认知和研究洞悉人类的体系构造、生理功能、心理特征及进化历程。数千年来,哺乳动物在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类利用哺乳动物资源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动物科技与动物文化。  相似文献   

9.
导言“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人的脑髓”。(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研究人类发展规律,除开从形态进化去“知其然”以外,还必须从劳动和语言这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去“知其所以然”。因此,对古人类语言的研究,就应当摆在人类学中的重要位置上。  相似文献   

10.
本刊1975年第2期发表了王争明同志《“亦此亦彼”不能套用作“亦猿亦人”》一文后,陆续收到了各地不少读者来信,今摘要发表在下面。吴汝康同志在《人和猿的界限问题》(《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4年第3期)和《人类起源的唯物辩证过程》(《科学通报》1974年第8期)等文中,阐述了他的关于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观点。他说:“能制造工具的是人,不能制造的是动物(包括猿),不是人就是动物,‘非此即彼’,这是应该首先肯定的。”同时,他认为: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是亦猿(动物)亦人的阶段,要承认有“亦此亦彼”的过程。“这个过渡时期的生物或‘正在形成中的人’,既不是一般的动物(猿),又不是真正的人”。这一过渡阶段,由古猿下地开始向人的方向发展为起点(距今一千多万年前),直到制造工具的真正的人出现(距今约三百万年前)为止。希望同志们继续对上述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以便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人类起源理论的认识,更好地学习和领会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相似文献   

11.
在1992年召开的一次美国体质人类学协会的年会上,有一篇论文谈到,生活在130000—35000年前的欧洲尼安德特人的发声器官和现代人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这项尼人和现代人脑壳的分析工作的负责人是美国劳伦斯市堪萨斯大学的戴维·弗雷尔,研究尼人的发声能力开始于七十年代。据小颈骨的发现者说,尼人的发声具有现代人的灵巧性。弗雷尔认为:“尼人的语言和发声能力和我们现代人一样。至于当时他们是否说话则是另外一个问题。”弗雷尔分析了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脑壳下部(即颅底)的弯曲程度。扁平的颅底在非人类的动物中普遍存在,这就表明喉位于颈的上部。头盖骨的下部呈弓形显示了喉  相似文献   

12.
王艳坤 《化石》2007,(4):32-32
人们常说:“人有人言,鸟有鸟语”,那么,鸟类真的会说话吗?动物一般都有模仿能力,特别是模仿能力比较高级一些的鸣禽,常常能模仿不同的声音,并且与它们所模仿的声音条件、地点、时间及不同的个体有关。它们甚至于能学人说话,尤其鹦鹉学说话可以说是十分聪明的。例如曾经有一只鹦鹉,当它看到主人把水瓶拿起来时,就学着水流的“哗啦”之声;当它看到一只蜜蜂飞到房里,就发出蜂的“嗡嗡”之声:当听到敲门声时,会大喊:“请进来”。这是不是说这只鸟就会说话了呢?其实不然,鹦鹉对这些事都是无意识产生的,是看见一件东西后,就起一定声音的反射。例如…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免疫的方法抵抗各种疾病的发生,已在人类和动物中广泛应用,早在公元十六世纪以前,我国已发明“人痘接种术”,采用种天花法,防止天花病的出现。人和动物体都具有免疫功能是众所周知的,而植物体是否也具有免疫功能呢?是否植物体也可借助于人和动物中使用的免疫方法来抵抗各种病害呢?这是一个新课题,目前还鲜为人知,但这也是人们很早就注意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人和水稻的全部基因序列很快就要被译出来了,这对生命科学乃至整个人类社会来说无疑是一项最具震撼性的事件。但是,即使把所有生物的全部基因序列都破译出来,也并不等于说人类已经理解了生命的全部奥秘。那么,下一步的工作应该向哪个方向努力呢?本人认为,分析探索DNA中基因组成及排列顺序的规律,自然会成为本领域内的下一步重要工作。而把生物基因或基因组与现今流行的计算机程序相比较,将有助于人们对基因组和排列规律的认识。1 基本符号的选用生物基因是用多聚脱氧核苷酸链上的4碱基为基本符号来编码的,而计算机(语言)程序则是用0和1…  相似文献   

15.
挑战人猿相揖别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奇 《化石》2008,(1):2-6
人们通常说人是猴子变的,严格地说人是从猿进化来的.如何区分人和动物,学术界曾经有过激烈争论,这一个看起来连小学生似乎很容易回答的问题实际上确实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科学难题.  相似文献   

16.
鹦鹉贝     
鹦鹉贝(Nautilus)隶属于软体动物,头足纲,四鳃亚纲(或称为外壳亚纲Ectocochlia),鹦鹉贝目(Nautiloidca),鹦鹉贝科(Nautilidae)。以往在我国动物学教科书上通常称为“鹦鹉螺”,但为了与腹足类区别起见,所以我认为用“鹦鹉贝”的名称较为妥当。鹦鹉贝这一属为四鳃亚纲中现代唯一生存的—个属,它开始于古生代的寒武纪(Cambrium),在志留亚纪(Silurian)和泥盆纪(Devonian)时期繁殖最盛,自古生代的石炭纪以后,则逐渐消灭,现在大约仅存有四种,它们生活在深海里,因此鹦鹉贝在动物的进化系统上是很重要的,有人称它为“活的化石”。  相似文献   

17.
每种经历了千万年的自然选择过程中不可胜数的变化与阶段的现存生物都包含了10亿到100亿比特(bit)的基因信息。这一选择过程使生命能适应难以想象的多样的物质环境。生物多样性——世界可提供的基因库——是地球最有价值最不可替代的资源之一。这一观点明显超越了对地球及其生物的利用,并把地球当作资源的来源和去路的人类中心主义。生物多样性是集中于特定地区的百万年的进化的产物。因此,每个国家有理由像保护其民族历史、语言和文化那样保护生物多样性。查尔斯·哈珀(美国当代学者)  相似文献   

18.
酒、饮酒、酒文化与养生保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家祥 《蛇志》2006,18(2):171-172,F0003
“酒”,是一种古老而又永远散发着青春气息的饮品,是人类物质文明的产物与标志之一。无论是白酒、啤酒、葡萄酒都含乙醇,凡是乙醇的饮料都叫酒精性饮料,统称为酒。后世有人说酒是上天所造.把酒称为“天之美禄”。中国是世界上造酒最早的国度之一,是造酒王国,也是喝酒的王国。常云:“有酒才有宴,才有佳肴,也才有宴饮文化”,所以,酒对于中国饮食文化而言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千秋功过:酒有功于人类文明,但也为人类生活带来许多麻烦,甚至还有灾难。从历史发展看,酒自从它被酿造出来的那一天起,它的双重效果就已注意到了,这主要是由于酒精是一种具有亲神经并引起神经作用、直接杀伤脑细胞的物质。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起源问题上,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激烈斗争。吴汝康同志在他的一系列文章中,都坚持把从猿到人的过渡时期称为“亦猿亦人”时期。他说:“从古猿下地开始向人的方向发展,到制造工具的真正的人出现,其间有一个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的生物或正在形成中的人,既不是一般动物(猿),又不是真正的人,……是亦猿亦人的阶段。”(吴汝康《人和猿的界限问题》,见《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2卷3期)这一观点,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论和进化论的。它以折中主义冒充辩证法,从而抹杀了人与猿之间的本质区别和界限。因此,写了这篇文章,与吴汝康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20.
语言探秘     
木子 《生命世界》2007,(12):100-101
世界上的每一种语言都是独一无二的,都以独特的方式反映着人类的历史和文化。那么语言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吗?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区别与语言的区别有关系吗?科学家们正在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