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巍峨的青藏高原,雄踞于地球之巅。这片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大地,以其独特的地理景观、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地域文化召唤着致力于“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科学考察主题的科技人员前往考察。作为植物研究所人员不多的古植物研究室先后有八人在惊...  相似文献   

2.

在青藏高原逐渐形成的过程中, 本地区的现代生物多样性塑造受到其巨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 许多起源于高原的物种甚至现代广布类群祖先的洲际扩散也由其驱动。在中生代时期, 青藏高原今天所处的地区覆盖着广阔的海洋, 喜马拉雅山脉的三叠纪海相沉积中产有鱼龙和旋齿鲨等脊椎动物化石。至侏罗—白垩纪, 西藏东南部的部分地区逐渐脱离海洋环境, 在昌都盆地形成了与当时四川盆地相似的淡水湖泊, 恐龙等爬行动物则在湖边活动。新生代早期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使青藏高原逐渐隆起, 一些热带、亚热带鱼类的发现, 表明当时青藏地区内部与东南亚的热带地区之间可能有水系连通。随着这一地区地势隆起幅度显著升高, 环境变干、变凉, 致使喜暖鱼类终于在此绝迹, 并转换为青藏高原特有的裂腹鱼类。青藏高原的快速上升导致季风气候加强, 中亚内陆地区的气候持续走向干旱, 中国西部的中新世动物群主要由耐旱的草原型哺乳动物组成, 还有耐旱的鸟类和爬行动物共生。青藏高原在上新世最终达到现代的高度, 其气候环境已具有冰冻圈的特点, 成为冰期动物群最初的演化中心。2.6 Ma全球气温第一次下降到低于今天的水平, 已经适应了冰冻环境的动物迅速扩散到青藏高原周边以及更遥远的地区, 成为现代动物多样性的基础。青藏高原在地质历史时期经历了复杂而大规模的环境变化, 这一系列的地质运动和地貌演化引发并形成了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气候格局, 促进了本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2005年的9月20日至10月30日,我参加了由青藏高原研究会和青藏高原研究所主办的穿越可可西里综合科考活动。这次活动汇集了14位来自不同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主要对野生动植物、冰川、冻土、火山、地质缝合带、青藏高原隆起、矿产品、地震等专题进行野外取样与考察。  相似文献   

4.
位居青藏高原腹地深处的羌塘高原,可以说乃是高原的核心,世界屋脊的“脊梁”。其地质发育历史悠久,它的隆起年代可追溯至二亿年前的二叠纪时期,那时从南方向北漂移的印度板块与北方的欧亚板块碰撞并俯冲于后者之下,遂使羌塘一带被抬升隆起。其后又在漫长的岁月中,两大板块继续不断地碰撞,结果形成如今四五千米高度的羌塘高原,并且自北而南相继隆起了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与念青唐古拉山等雄伟大脉,从而使羌塘高原名副其实地成为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构成了世界屋脊的“脊梁”。浩瀚高亢的地势使羌塘高原成为常人难以忍受和涉足的寒荒之地,那众多近于东西走向的高大山脉既是人们较难逾越的路障天险,更成为阻留南来的印度洋湿润气流的天然屏障,不仅使得羌塘高原雨水稀少、气候干旱,成为青藏高原上著名内流区和盐湖聚集的地方,也导致许多高山发育  相似文献   

5.
喜马拉雅山中段上新世三趾马动物群生活环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前言喜马拉雅山的隆起是地球史上,新生代以来重大的地质事件之一。隆起的喜马拉雅山阻挡了印度洋暖湿季风的影响,形成了气候的屏障作用,致使喜马拉雅山南北坡自然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要了解青藏高原及相邻地区自然环境的现状和演变历史,对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特征及其形成的地史原因分析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武云飞  谭齐佳 《动物学报》1991,37(2):135-152
本文以作者大量实地考察资料为基础,对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和归纳,提出青藏高原鱼类6科26属114种的名录及各水系间鱼类共有属种的比较图。首先阐述了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组成的单纯性与复杂水系的概况,进而找出青藏高原与新疆等干旱地区间的鱼类区系和高原内部各水系间的鱼类区系的相互联系。第二部分,通过分布特征的分析确定青藏高原鱼类分布的三大特点,即在外泄河流上有明显的地理分界;在东南外围水域中呈点状分布,在垂直高度上有明显的地带性。最后,基于区系特征的分析,联系有关古地理、古气候和鱼类化石资料,探讨了形成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的地史原因。认为适应于温暖水域生活的原始鲃类和鳅类,在早第三纪时已广布于东亚和中亚地区。青藏高原现代鱼类区系不是由一个起源中心辐射或跨阻传布所形成的,而是通过喜马拉雅运动的三次重大地质历史事件产生隔离,导致青藏高原鱼类与其它地区鱼类的分离而形成的,其分别是:1.喜马拉雅地槽闭合引起“西康群山”再次隆起构成中亚与东亚鱼类区系的分离;2.喜马拉雅山隆起引起中亚与南亚鱼类区系间分离;3.阿尔金山等山脉再度隆起构成中亚地区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的分离,最后完成青藏高原这一独特的鱼类区系的雏形。 此外也论述了青藏高原鱼类区系东部分界线实际  相似文献   

7.
地球环境是植物区系形成的重要基础。本文总结了新生代以来中国境内的主要地质事件,并通过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组成成分和孑遗特有成分地质历史的变迁,讨论了若干重要地质事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新生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青藏高原隆升、季风气候形成、干旱带演变和第四纪冰期等一系列地质事件,这些事件使中国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地球环境,为植物区系形成与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地质背景。青藏高原的隆升改变了中国的地形地貌,也使得古近纪以来横贯东西的干旱带在中新世以后变成了总体上东部湿润、西部干旱的格局,这种格局的改变对中国植物区系成分的南北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壳斗科、樟科、木兰科、豆科、金缕梅科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主要成分在始新世均已出现,南方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在科、属组成上已经和现在非常接近。季风气候的形成与青藏高原的隆起关系密切并随之而演化发展。季风气候以冬春季干旱为特征,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植物区系空间分化格局。华中等季风气候变化率较小的地区,冬春季相对湿润,因此中国第三纪孑遗成分集中分布于这一区域。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的高原湿地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蒙新高原。高原湿地类型多样而独特,以沼泽湿地、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等自然湿地为主,还有库塘湿地和水田湿地等人工湿地。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我国高原湿地的主要分布区。青藏高原是当今最年轻的地质地貌结构,经过强烈的造山运动和不同阶段的隆起,形成高山挺拔、山脉绵亘的雄伟地貌。从南到北为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以及昆仑山脉,南北走向的有横断山脉,这些山脉构成了高原的基本骨架,控制着高原地貌的基本格局,在山脉间形成了不同的地貌类型。在北部、南部、东南部及中部地区分别形成了高原湖盆、山原湖盆谷地和高山谷地等不同地貌。高原面低处多宽谷、湖  相似文献   

9.
横断山区蚜虫区系的特异性与历史渊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系统分析了横断山区蚜虫区系的特异性,主要表现在:区系成分的复杂性、古北与东洋成分的交融性、区系组成的特有性和物种分布的间断性.进一步结合地质历史事件对横断山区蚜虫区系的历史渊源及其特异性演化进行了初步讨论.根据蚜虫类分布特点,建议古北区和东洋区在横断山区的分界线南移至丽江一线;横断山区蚜虫和其他地区的间隔分布可能是由地质历史上板块运动和青藏高原的隆升及第四纪冰期-间冰期的循环往复造成的;横断山区蚜虫区系是一个复合区系,同其他动物地理区划如新北区、澳洲区、非洲区等的蚜虫区系都有密切的历史渊源,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的隆起及第四纪冰期-间冰期的循环往复又使得本区蚜虫区系有着独特的演化历程,从而造成了本区蚜虫区系的特有性.  相似文献   

10.
1975年初,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7位科学工作者加入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组成了古脊椎动物考察组。进藏的前夕(1975年3月13日),刘东生教授给大家做了一个报告,因为刘先生曾多次进藏考察。刘先生的报告很简短。首先,他对青藏高原的情况作了概括性的介绍。接着,他强调指出,要解决青藏高原隆起的地质时代问题,必须找到有价值、有意义的化石。最后他建议,去吉隆寻找古脊椎动物的化石。我们接受了刘先生的意见,把吉隆列为1975年度野外考察的第一个地点。事实果然不出刘先生之  相似文献   

11.
<正>在四川省西部的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和稻城县之间,有一片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由古冰川地质活动形成的高原地质遗迹,保存了数以千计大大小小的高原湖泊海子。透过飞机舷窗望下去,真的是星罗棋布,有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这里被称为海子山,海子是我国西部地区(青藏高原一带)藏族同胞对高原内陆湖泊的俗称。因为远离真正的海洋,所以大海对于他们来说既神圣而又不可及,这些由神山雪水融化汇集而成的高原湖泊就被他们赋予了"海子"的独特称谓,既有大海的寓意又有  相似文献   

12.
古今演变中的云南植物若干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再富 《广西植物》2003,23(4):299-302,293
云南的独特地理位置、地质历史、地形地貌和和季风气候环境等起源于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并插入所产生的青藏高原隆起与古地中海西退。在这个从古到今演变的舞台上,云南不仅成为“植物王国”,而且形成了一些重要的特点。云南既是东亚、东南亚和东喜马拉雅等植物区系的交汇区,又是欧亚大陆植物区系与赤道热带的唯一陆地交流通道;它们既有丰富的古老、孑遗植物,又有数量处于我国榜首的特有分类群;在横断山区这个新分类群分布和演化中心中,新分类群的分布格局与其原始类群的起源密切相关。此外,由于地质历史变迁、第四纪冰期影响和山地垂直变化等,使云南的很多植物具有较多的生态遗传型和较强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依据孢粉资料讨论我国西北地区第三纪时期植被的演变情况,认为始新世时古地中海和副古地中海(Paratethys)自南亚及中亚地区的撤退,以及中新世时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东亚季风的屏蔽,都对西北地区的干旱化起了重大作用。上新世中期开始的青藏高原的持续隆起和冬季风(寒流)的劲吹,使本地区植被成分更趋单调.演变成荒漠型植被.气候更趋干旱。根据孢粉资料推测:太平洋季风至少在中中新世已经形成并可伸展至兰州地区,而印度洋季风有可能是同时出现的,并可侵袭到目前的甘肃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4.
邓涛 《化石》2002,(1):12-14
透过飞机的窗口 ,看见一座座雪峰穿破云层展现在眼前 ,我们知道 ,青藏高原到了。这是青藏高原东部的群峰 ,飞机继续往西。从北京起飞三小时以后 ,飞机开始下降高度 ,起伏的群山离我们越来越近 ,看见了宽阔的雅鲁藏布江河谷 ,看见江边茂密的树丛 ,贡嘎机场到了 ,我们踏上了西藏的土地。我们一行八人的国家973项目西藏新近纪古生物地层考察队在2001年7月奔赴西藏开展工作。晚新生代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东亚地区的哺乳动物演化具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喜马拉雅山脉在中、上新世的抬升强化了南亚的夏季及北亚的冬季季风 ,这不仅导致了中亚气…  相似文献   

15.
遭遇野牦牛     
在遥远的青藏高原腹地,有一片神秘而充满原始气息的辽阔国土,这就是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地区位于青海省西南部,整个地区是一片高亢而辽阔坦荡的高平原。其西部和西北部边缘地区分别延伸到西藏和新疆境内,总面积约9万多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800米以上,气候严寒,空气稀薄,低压缺氧,自然环境十分恶劣,迄今为止仍为无人居住区。所以这里一直保持着原始的自然风貌。因而便成了高原野生动物的乐园。 可可西里地区是青藏高原独特的大型野生动物种群的集中分布区,并因此而为世界生物学界所瞩目。这里的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隆起与东亚旧石器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幼平 《人类学学报》2003,22(3):192-200
近年来对青藏高原隆起的时间与幅度以及对邻近地区及全球性气候的影响等问题的认识逐渐深入。在亚洲中部隆起的巨大高原山脉,不但改变了全球的气候系统,形成东亚季风气候区,也造成中亚及邻近地区的干旱与沙漠化,在东西方之间形成天然屏障,阻碍早期人类基因与文化的交流。东亚地区古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也清楚地记录了这种情况。本文拟通过对早更新世以来东亚与西方旧石器文化关系的比较,初步探讨青藏高原隆起对东亚及整个旧大陆地区远古人类及其文化发展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鱼类的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藏高原有着特殊的生态环境,孕育着特殊的鱼类多样性.裂腹鱼类是青藏高原的优势类群,其演化过程与青藏高原的隆起密切相关;高原鳅属鱼类和鮡科鱼类也是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的重要成分.高原鱼类在藏族人民中有着自身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很多地方群众"敬鱼为神".目前,青藏高原地区的鱼类面临着过度捕捞、环境破坏和外来鱼种的威胁,资源量明显下降,亟待有效地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8.
荒原龙吟     
正两天前我还在青藏高原,看惯了那里绵延起伏的雪岭冰峰。而2017年8月21日,当飞临加拿大落基山脉上空时发现,在山腰茂密的针叶林之上,也是一片冰雪皑皑的世界。这是由于靠近海洋,水汽强盛带来大量降雪的结果。没想到北美夏季里山顶的气温也是非常寒冷的,既觉得亲切又觉得惊奇。加拿大落基山脉南北向延伸于太平洋海岸  相似文献   

19.
一、环境概况喀喇昆仑山—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大致呈东西延伸,在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南部边缘,其南侧为克什米尔和羌塘高原,属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寒冷干旱的荒漠、半荒芜地区。晚第三纪以来,青藏高原的强烈隆起加强了东亚季风环流系统,高原北部昆仑山区海拔高,降水少,由亚热带半干旱的稀树草原和温带灌木草原景观向寒冷干旱方向发展,成为一  相似文献   

20.
前言海相晚三叠世地层,广泛分布于青海南部地区,富含瓣鳃类化石。而青海北部祁连山一带,迄未发现可靠的海相晚三叠世动物群。此次在大通煤矿小煤洞,采得晚三叠世海相瓣鳃类,在本区还是首次发现。这对于研究我国三叠纪的海侵范围、古地理景观、古构造条件、本省三叠系的划分和对比,以及对青藏高原北部隆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