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魏生生 《化石》2008,(1):9-12
古地磁证据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英国古地磁的研究为大陆漂移找到了新的证据,使一度沉寂的大陆漂移学说又重新活跃起来.用古地磁可以比较准确地确定各大陆过去的位置,这是首次微观定量描述大陆的移动,因此,成为人们从科学的角度真正接受大陆漂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大陆漂移与白蚁的系统发育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白蚁Termite是属于古老而又原始的一类昆虫。从许多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证明,等翅目Isoptera——白蚁与蜚蠊目Blattariae昆虫的亲缘关系十分接近,特别与隐尾蠊科Cryptocercidae的某些类群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它们同以木材纤维为食,并且都是借助于体内共生的细菌和原生动物消化木纤维。当地球上高大乔木出现之后,就已经为这类蛀木昆虫的生存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石炭纪Carboniferous是蜚蠊目昆虫最为繁盛的地质时期(林启彬,1978),为此,白蚁在地质历史上有可能与蜚蠊同时期,或接近  相似文献   

3.
以非洲茉莉顶芽为外植体,在MS 6-BA3.0mg/L NAA0.2mg/L培养基上诱导产生不定芽;在MS 6-BA2.0~3.0mg/L KT0.1mg/L NAA0.2mg/L增殖培养基上分化率达3~4倍;在1/2MS KT0.2mg/L NAA0.5mg/L生根培养基中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4.
将“证据”要素引入生物学探究教学,建构基于“证据”的生物学探究框架,即在生物学教学中依托科学探究,突出证据要素,促进能力提升,并进一步提炼以证据为导向、以探究为主体、以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白花蛇舌草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中药,主要是指茜草科(Rubiaceae)钮扣草族(Spermacoceae)的Oldenlandia diffusa,但伞房花耳草(O.corymbosa)在民间或中药市场也常被作为替代品使用。由于长期以来Hedyotis-Oldenlandia复合群的分类存在许多争论,因此白花蛇舌草有时被归入非洲耳草属(Oldenlandia L.),有时又作为广义耳草属(Hedyotis L.s.l.)的成员。为了澄清白花蛇舌草命名上的问题,基于7个叶绿体片段和2个核基因片段对钮扣草族85个分类群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白花蛇舌草不属于以上两属中的任何一属,而应为蛇舌草属[Scleromitrion(WightArn.)Meisn.]的成员。依此结果,对5种植物进行了新组合,并提供了白花蛇舌草和伞房花耳草的形态学比较,以有助于在实践中更好地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6.
新种祁门过路黄的核型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剑文  张小平   《广西植物》2006,26(1):58-62
对新种祁门过路黄及其近缘种巴东过路黄和光叶巴东过路黄的核型在居群水平上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植物的核型特征在种内是稳定的,同一物种的不同居群间核型无明显差异。祁门过路黄的核型为2n=2x=24=6m+6sm+6st+6t;巴东过路黄和光叶巴东过路黄的核型均为2n=2x=24=6m+4sm+6st+8t;两物种间核型差异显著,核型特征支持将祁门过路黄作为新种处理。  相似文献   

7.
顶复合器门的原生动物(Apicomplexan protozoa)含有一个高度退化的质体样(pIastid-like)细胞器,定名为apicoplast.Apicoplast的进化起源是一个长期激烈争论的问题,尽管使用了多种分子技术,但尚未取得一致的结论,以致成为质体起源研究的典型案例.文章评述了apicoplast起源研究的分子证据,分析了新的分子证据的可能来源,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8.
在"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一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论证.教学实施主要包括3个环节:以达尔文《物种起源》中对"共同由来"主张的推理论证示范论证模式,学生尝试利用教师提供的具有代表性的化石资料自主论证主张,寻找新证据完善论证并得出结论.对论证式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肽聚糖识别蛋白(peptidoglycan recognition proteins,PGRPs)是固有免疫系统中一类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该文首次从两栖类模式生物-非洲爪蟾(Xenopus tropicalis)中克隆得到了一个长型PGRP(XtPGRP-L)基因。XtPGRP-L具有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的基因组结构,该结构在进化的过程中比较保守。序列比对与系统进化分析显示XtPGRP-L具有保守的酰胺酶活性位点。蛋白质建模显示XtPGRP-L拥有保守的3-D结构。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XtPGRP-L在非洲爪蟾胚胎早期不表达,到72h蝌蚪期开始表达。在成体的肝脏、肺、肠和胃高表达。同时,在LPS刺激后,XtPGRP-L在肝脏、肠和胃中呈明显上调表达。结果表明,XtPGRP-L在非洲爪蟾固有免疫系统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朱新宇  张瑶  周鸣鸣 《遗传》2005,27(6):1020-1024
顶复合器门的原生动物(Apicomplexan protozoa)含有一个高度退化的质体样(plastid-like)细胞器,定名为apicoplast。Apicoplast的进化起源是一个长期激烈争论的问题,尽管使用了多种分子技术,但尚未取得一致的结论,以致成为质体起源研究的典型案例。文章评述了apicoplast起源研究的分子证据,分析了新的分子证据的可能来源,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1.
刘俊 《化石》2007,(4):47-48
因为写作博士论文的需要,去年三月我第一次飞往英国,到各个历史悠久的博物馆观察标本。我英伦之行的首站是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从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出发,七个小时就飞抵伦敦。到达时天刚亮,取了行李,到汽车站,等候到牛津的长途汽车。天还有些冷,呼吸哈出的气也还清晰可见。八点十分,车开动,向西而行。路并不是很宽,两边也是乡村风光,但是与中国乡村最大的差异就是不见农田的踪影,只见一片片草地被矮树围着,里面放养了些牛。进入城市,车停靠的站渐渐多了起来,路边是古老的建筑,岁月的痕迹清晰地印在了石头表面,于是知道自己到达了牛津…  相似文献   

12.
基于证据权重法的丹顶鹤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证据权重法对扎龙丹顶鹤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利用RS和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别提取土地利用、植被、铁路、国道及居民点的信息,建立证据专题层,确定相应证据层的权重值,然后进行条件独立性检验,最后生成后验概率图.利用证据权重法可以客观定量地评价栖息地适宜性,同样,一个客观的栖息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可以评估生物多样性价值,管理和保护湿地,为决策者保护珍贵的栖息环境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对分布于云南的旱柳(Salix matsudana)和云南柳(Salix cavaleriei)之间的一个自然杂交种进行了研究。野外观察表明疑似杂交种异蕊柳(Salix×heteromera)形态上介于旱柳和云南柳之间,并得到了基于叶形态特征的主成份分析的印证。核基因ITS序列数据表明这三个种存在ITS序列的种内和个体内的多态性,且疑似杂交种的ITS序列的基因型总是疑似亲本的嵌合体。因此可以判定异蕊柳是旱柳和云南柳的自然杂交后代。流式细胞分析表明这三个种均为四倍体,因而,本杂交事件为同倍体杂交。基于四个叶绿体序列片段的数据表明本自然杂交事件是不对称的,云南柳是异蕊柳的母本。常见外来种旱柳与稀有本地种云南柳的杂交可能导致稀有种云南柳的濒危甚至灭绝。研究表明柳属植物的引种应非常谨慎。  相似文献   

14.
新变种上犹杜鹃的ITS分子标记证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杜鹃花科杜鹃属的新变种上犹杜鹃进行了ITS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1)上犹杜鹃与原变种毛果杜鹃在系统树上没有聚合为一支;(2)上犹杜鹃ITS序列密码子第二位上的G+C含量与原变种毛果杜鹃差异明显,而且编码位上的G+C含量(G+Cc)也与原变种毛果杜鹃有差异;(3)上犹杜鹃与原变种毛果杜鹃的形态特征有明显的区别,并具间断性特征;(4)密码子偏向性指数CBI分析正好反映了上犹杜鹃处于"变种"等级阶段的特点。基于这些证据,认为上犹杜鹃处理为种以下等级"变种"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5.
《人与生物圈》2007,(5):51-51
刀耕火种农业最早起源是从狩猎、采集演变而来的.一直延续到现在.非洲和南美洲、东南亚许多地区还有刀耕火种。上世纪80年代初统计.全世界还有2亿人靠刀耕火种谋生.中国当时有700万人,现在中国纯粹的刀耕火种人口估计不足10万人。刀耕火种是一种传统的农业方式,它是人类物质文化和农耕的早期方式.有其历史合理性及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利用瘤茎形状有较大差异的4个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 Tsen et Lee)自交系作为亲本配置了2个杂交组合,并以瘤茎形状指数作为度量指标,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其衍生后代家系群体P1、P2、F1、B1、B2和F2瘤茎形状进行了多世代联合遗传分析。杂交组合y203×b145的瘤茎形状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其遗传率在B1、B2和F2群体中分别为59.89%、26.18%和54.14%;而瘤茎形状在杂交组合y92×b146中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在B1、B2和F2家系群体中,其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2.44%、58.06%和63.14%,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0.42%、4.36%和1.26%。这些结果表明,对瘤茎形状改良时要以主基因利用为主,且宜在中高世代选择。  相似文献   

17.
刘文  胡巍 《生物学通报》2008,43(12):11-12
生命起源于RNA世界是目前生命起源的一个广为流行的观点,在现存的生命现象中存在大量的所谓“化石”证据。从生命现象中心法则、基因组结构、RNA的生物学功能、DNA合成等方面,探讨分析RNA现存的广泛功能及作为生命起源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初中阶段要帮助学生形成进化思想和理解进化理论,形成进化观点,作为生物进化直接证据的化石是重要的载体.在"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化石"的教学中,通过挖掘化石与进化的关系,分解概念,以核心问题引领,搭建概念形成支架,帮助学生形成重要概念.观察化石、"地层书"为载体的系列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了识别、判断、关联信息、筛选、验证...  相似文献   

19.
20.
于福科  马永清  黄新会 《生态学报》2008,28(9):4184-4194
采用L9 (315 )正交设计,研究了B5培养基营养组分对沙打旺组培根增殖的影响;并采用玻璃皿滤纸培养法,对其培养滤液提取物进行生物测定以验证沙打旺组培根的化感活性.结果显示:培养基的所有营养组分中,Fe2 对沙打旺组培根增殖的影响最大,蔗糖、H2PO 4、 Mg2 、 Mn2 、 Cu2 、 Zn2 、 BO3-3、 Co2 、 I-、C8H12ClNO3 C12H18Cl2N4OS C6H5O2N C6H12O6的影响次之,氮、Ca2 、MoO2-4 和NAA的影响最小.根据不同养分条件下沙打旺组培根干重的极差分析,筛选出适宜沙打旺组培根快速增殖的优化培养基.培养滤液提取物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沙打旺组培根培养过程中可能产生化感物质;化感作用强度的差异预示营养胁迫可能影响其化感物质的产生.研究为沙打旺组培根再生与繁殖提供一定依据,并揭示养分条件可能是该植物表达化感作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