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二生肖的来龙去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生肖的起源十二生肖,就是人们所说的十二属相,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依次与十二地支搭配,组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等一系列年份。你哪年出生,就有一个动物作为你的属相。这是我国民间计算年龄的方法,也是一  相似文献   

2.
虎年说猫     
在十二生肖中,除了龙是虚构的以外,其他11种动物都是现实存在的。而可称为野生动物的,其实只有鼠、虎、蛇、猴4种(这里姑且视为旋义的种)。鼠和蛇是人类的伴生动物,直到今天,在农户的家中仍然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猴子曾经也与人类十分亲密,我记得儿时在北京大街小巷还能见到许多驯猴表演。因此,虎在现实中是距离人类最远的生肖了,尽管虎作为文化符号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3.
虎年说猫     
<正>在十二生肖中,除了龙是虚构的以外,其他11种动物都是现实存在的。而可称为野生动物的,其实只有鼠、虎、蛇、猴4种(这里姑且视为狭义的种)。鼠和蛇是人类的伴生动物,直到今天,在农户的家中仍然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猴子曾经也与  相似文献   

4.
人类出现后动物的绝灭人类的历史在时间上虽然是短暂的,大约只占整个生命发展史的千分之一,但人类的出现是地球生命发展史上的一个飞跃和转折点,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是如此巨大,以致整个地球再也找不到一块能够置身于人类影响之外的天然乐土了。自然界已不再是一个进行  相似文献   

5.
魏源 《植物杂志》2009,(8):30-33
说到图腾,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龙图腾”、“狼图腾”等文化现象。在这里,龙与蛇,甚至包括狐狸、猫头鹰等动物被赋予了象征性含义,代表了人类或某一民族的某种个性、某种精神。比如龙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狼则隐含了勇猛、顽强的个性和集体、协作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6.
命名了中古新世的一个啮型类新属种——胡氏敏兽(Mina hui gen.et sp.nov.)。新属种的正型标本为可能属于同一个体的前颌骨和上颌骨,采自安徽省潜山县古井乡傅家山嘴中古新统望虎墩组上段上部。属名来源于周明镇先生的曾用名周敏,以纪念他对我国古新世生物地层和哺乳动物研究的杰出贡献;种名源自胡耀明博士,他为潜山哺乳动物的采集和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胡氏敏兽的特征如下:中等大小的模鼠兔类,上齿列齿式2·0·3·3;第一对门齿(d12)增大,无齿根、终生生长,釉质层双层,仅限于唇侧,表面无纵向浅沟;上颊齿列外缘显著凸出;颧弓前根后缘位于M1—M2之间,眶下孔位置低。以传统的模鼠兔目(Mimotonida)而论,它包括两个科:单型科模鼠兔科(Mimotonidae)只有模鼠兔(Mimotona)一属;模兔科(Mimolagidae)则包括模兔(Mimolagus),Gomphos,Anatolimys,敏兽和可能的Amar。在已知模鼠兔类中,模鼠兔很可能代表原始的兔形类祖先的"形态型",而模兔科则代表向兔形类进化的分支上分化出来的旁枝。晓鼠(Heomys)、模鼠兔和敏兽的共存说明啮形类在中古新世时已经分化。  相似文献   

7.
魏源 《生命世界》2009,(8):30-33
说到图腾,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龙图腾”、“狼图腾”等文化现象。在这里,龙与蛇,甚至包括狐狸、猫头鹰等动物被赋予了象征性含义,代表了人类或某一民族的某种个性、某种精神。比如龙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狼则隐含了勇猛、顽强的个性和集体、协作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8.
地球上的生物已有大约40亿年的进化史,而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大约只经历了400万年,约占整个生物进化史的1‰。人类是地球上最晚出现的一种智慧生物,人类起源于生物界,而又离不开生物界。在人类进化历史的绝大部分时期内,人类几乎完全依赖野生生物为生(靠狩猎和采集野生植物),只是在1万多年以前,当农业和畜牧业产生以后,人类才逐渐减少了对野生生物的依赖性(目前仍有许多国  相似文献   

9.
我国神话里的“龙”,乃是上能腾云驾雾,下可翻江倒海,时神时仙,千变万化,令人崇敬而又生畏的一种动物。生物学上也有“龙”,其含义乃是多种爬行动物的统称,例如蛇颈龙(Plesiosaurus)、鱼龙(Ichthyosaurus)、翼龙(Pterosaurs)、恐龙(Dinosaurs)……等。神话里“龙”的形态和生物学上的“龙”,在某些特点上却有其相似之处。因此可以认为神话中的“龙”就是生物学上的“龙”,经过人们的艺术升华,再赋于神秘的、超人的能力而成。我国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钟键教授,考究了甲骨文“龙”  相似文献   

10.
人类生态学(八):野生动物管理(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栖息地遭受破坏和污染随着人类人口的增长和对自然资源需求的增加,人类一直在不断地砍伐森林、扩大耕地、建立城市、修筑道路、开采矿山、竖立井架、建设发电站等。热带雨林是保护生物遗传多样性最理想的地方,但地球上热带雨林的面积正在急剧缩小,顶极植被的破坏是对野生动物生存的最大威胁。每一种动物对于周围环境都有自己特定的忍受限度,栖息地的改变和破坏将使很多动物失去生存场所和必需的资源,造成这些动物的生存危机。虽然很多野生动  相似文献   

11.
蛇与神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蛇拥有不可轻视的地位。盘古、伏羲、女娲、共工、地皇等神灵都是龙首蛇身、人面蛇身或人首蛇身。为什么我们的祖先在众多的动物中,唯独推崇蛇,并用龙蛇合一、人蛇合一的手法,创造了这些开天地、造人类的众神泥?对于这一奇特的文化现象,确实值得认真地思考与分析。我认为,我们的祖先之所以如此崇敬蛇,首先是源于对蛇的习性的认识和推断。“深山大泽,实有龙蛇”。“……有灵山,有赤蛇在木上,名曰蠕蛇,木食。”“蛇在山涧水中,以尾钩岸上人牛食之。”“禹凿龙门,至一空穴,……有黑蛇长十丈,……。”“山多大蛇,名曰髯蛇,长十丈,圈七八尺,常在树上伺鹿兽。”“有黑蛇,青首,食象。”凡此种种连篇累牍的记载,无不反映古人对蛇的心态。  相似文献   

12.
象族的兴衰     
丘徙 《化石》2004,(1):36-39
象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动物之一,汉字中的“象”就是一个象形字.在甲骨中即已出现.《说》中关于“象”字的解释有:“象.南越大兽.长鼻牙.三年一乳。像鼻牙四足尾之形”.可见.对于象,我们的先祖从很早的时候起就有了相当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狗,人们对它是再熟悉不过了。它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与人为伍至今,忠实效劳、多才多艺、助人为乐,在与人类的长期相处中有着重要贡献。法国著名古生物学家居维叶曾把它誉之为:“人类最出色、最完美的战利品。”一、祖先遥远驯养已久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万年前的始新世。当时生活着一种体小尾长,善跑而又会上树的早期新食肉类动物——麦牙兽(Miacis),它是熊、浣熊和所有犬科动物的原始祖先。麦牙兽在始新世末和渐新世初,又分化出几个分支:一支演变为熊;一支演变为浣熊;另一支发展为指狗和拟指狗(也称“黄昏犬”),这一支在中  相似文献   

14.
沧桑神农架     
神农架,撩起你的面纱 神农架自古以来,一直以神山圣水、奇花异草、珍禽异兽而享誉中外。直到近年仍有“九头鸟”、“蛤蟆龙”、“驴头狼”、“棺材兽”、“鸡冠龙”、“野人”的传说,可谓世界上稀奇古怪的东西全部在神农架“大会师”。多年的传说促使人们把暂时得不到科学解释的自然现象、罕见动物全部归结在一个“神”字上,因而引来大批访幽猎奇者,使神农架越传越神,越写越奇。 然而科学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鼠兔属(Ochotona)的研究——分类与分布   总被引:23,自引:10,他引:13  
现生鼠兔主要分布在亚洲,次在欧洲东缘和北美洲,其中我国种类最多。就鼠兔属动物的分类而言,以往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因为许多种类在形态上均相近似。笔者据国内外标本和文献资料,拟对我国鼠兔的分类与分布作一初步整理,并阐述作者的分类意见。 本篇内容包括:几种鼠兔分类地位的讨论,亚属暨种类名录与分布。现记述于后。  相似文献   

16.
王大锐 《化石》2012,(1):54-60
人类给自己贴上了“万物之灵”的称号,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的确,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现代文明确实给地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近来,随着人们对地球环境保护的认识,科学家们提出了人类活动加快了地质年代推进的观点。 地球时间单元的划分 地质年代是用来描述地球历史事件的时间单位,通常在地质学和考古学中使用。地质年代巾“纪”创建初始都有其特殊的地域和产物含义,如寒武纪——是闪英国威尔士的寒武山脉(今译坎布连山脉)而得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人类与部分实验动物的RETN基因同源性,为人类RETN基因相关疾病及基因功能研究对理想实验动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提取猕猴、大鼠、小鼠和树鼩的脂肪组织总RNA,用相应的RETN引物进行RT-PCR,对其产物进行双向测序;同时在GenBank中查询人类、猪、牛的RETN基因序列;再运用ORF Finder软件调取其ORF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用DANMAN软件对所获得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其同源性。结果人类RETN的核苷酸序列与猕猴、小鼠、树鼩、大鼠、猪、牛的同源性分别为95.4%、65.4%、65.4%、66.4%、81.0%、81.0%;氨基酸序列分别为91.7%、55.6%、55.6%、53.7%、75.9%、72.2%。;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就RETN基因而言,人与猕猴的亲缘关系较近。结论基于同源性分析结果,在RETN的进化上猕猴与人类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是研究人类RETN生物学功能及其相关疾病的最佳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18.
中国河南晚白垩世中段地层马家村组发现了一枚大型兽脚龙类牙齿。该牙牙体长,呈圆锥状,横断面卵圆形,沿长轴微向后缘弯曲,前后缘均有大量锯齿状突起,这些特征显示其很可能是重爪龙类牙齿。这可能代表了重爪龙类在亚洲地区的首次发现,也是该类恐龙在晚白垩世地层中的首现,由此表明重爪龙类在时间和地域分布上较之前研究观点更为广泛。综合棘龙科的化石形态学以及推知的生态学证据看,较之其他兽脚类,棘龙类化石记录很少,很可能意味该类动物数量确实稀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其过分特化的身体形态。  相似文献   

19.
蛇崇拜     
蛇崇拜莫克在人类的进化史上,无足而行的蛇,曾成为人们膜拜的对象。古老的中国文化中,蛇首先被视为民族的始祖而受到供奉。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上,有一对人面蛇身交尾状的蛇,这是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伏羲和女祸。《列子》中各氏族,蛇身人面、牛头虎鼻,《山海经》里,...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在西汉以前所倡导的动物分类法共有五种。我们可以将此五种大别之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尔雅”的虫、鱼、鸟、兽分类法。“尔雅”有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五篇,每篇都有详细的真实的内容,事实上是用虫、鱼、鸟、兽四大类包括一切动物。另一部分是“礼记”月令有虫鳞、虫羽、虫倮、虫毛、虫介五大类,包括一切动物,都名之为虫,我们简称之为五虫分类法。“周礼”地官土会有毛、鳞、羽、介、裸五物而另有五种其民。“考工记”梓人将动物分为大兽与小虫,又将大兽分为脂、膏、裸、羽、鳞五者。此外“吕氏春秋”观表篇有毛、羽、裸、鳞四种名称,虽然前人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