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两种软体动物神经系统一氧化氮合酶的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一氧化氮合酶(NOS)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种类中国蛤蜊和腹足纲种类嫁Qi神经系统中NOS阳性细胞以及阳性纤维的分布。结果表明:在蛤蜊脑神经节腹内侧,每侧约有10-15个细胞呈强NOS阳性反应,其突起也呈强阳性反应,并经脑足神经节进入足神经节的中央纤维网中;足神经节内只有2个细胞呈弱阳性反应,其突起较短,进入足神经节中央纤维网中,但足神经节中,来自脑神经节阳性细胞和外周神经系统的纤维大多呈NOS阳性反应;脏神经节的前内侧部和后外侧部各有一个阳性细胞团,其突起分别进入后闭壳肌水管后外套膜神经和脑脏神经索。脏神经节背侧小细胞层以及联系两侧小细胞层的纤维也呈NOS阳性反应。嫁Qi中枢神经系统各神经节中没有发现NOS阳性胞体存在;脑神经节、足神经节、侧神经节以及脑—侧、脑—足、侧—脏连索中均有反应程度不同的NOS阳性纤维,这些纤维均源于外周神经。与已研究的软体动物比较,嫁Qi和前鳃亚纲其它种类一样,神经系统中NO作为信息分子可能主要存在于感觉神经。而中国蛤蜊的神经系统中一氧化氮作为信息分子则可能参与更广泛的神经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2.
李爱景  李学军 《生物学通报》2011,46(9):59-59,I0002
河蚌解剖是普通动物学实验必开的一节实验课。经过多年的摸索,对河蚌3对神经节的解剖分离技术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据国内以往资料,软体动物制片仅有各种组织与部分器官的介绍,关于整体河蚌横切切片制作没有经验可循。目前,通用教材中河蚌的横切也仅仅是模式绘图,甚至有的出版物中,河蚌整体横切图与实际还相差甚远。而实验课教学中又急需这种切片,如学生在上实验课时除做河蚌解剖外,再配合整体河蚌横切片的显微观察,河蚌器官系统相关情况与组织学特点,必将有更深刻的认识。基于此,我们从1983年起,经过多次实践,摸索出以下制片方法。  相似文献   

4.
获得完整的神经系统是蝗虫解剖实验的难点,使用福尔马林液浸标本解剖时神经易断裂,使用活体或经过冷冻、冷藏处理的东亚飞蝗为解剖材料,神经能保持弹性,在分离咽下神经节和围咽神经环时小心去除头壳内幕骨,可获得完整的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5.
无齿蚌(Anodonta)又称河蚌,是瓣鳃类的解剖实验动物。由于河蚌体软,含水分多,解剖时肠易断,学生实验时,难于追踪解剖观察。为了便于观察肠的走向,可在肠及心脏注射带有颜料的填充剂,以显肠的走向,并制成标本,供学生解剖时对照观察,这样有利于提高实验效果与教学质量。下面介绍河蚌肠及心脏注射标本的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蚌的形态习性和我国习见的种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蚌生活在淡水中、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綱,真瓣鳃目。是经济价值较大的贝类。不论在高等院校,或是中等学校,动物学教学中、讲授软体动物门,或瓣鳃綱皆以蚌为代表。这不仅因为蚌的形态构造是本綱的典型、而且容易解剖、一年四季各地湖沼水域均能采集到标本,用作实验材料最为适宜。本文拟就蚌的形态,生态,经济价值和一般习见的种类作一概述,以供教学上参考。  相似文献   

7.
海星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海星(海盘车)属棘皮动物门、海星纲,是海洋中常见的大型无脊椎动物之一。生活在潮间带或沿海浅水中,泥沙质海底中较多,有时也在石质海底生活,繁殖能力极强。喜食牡蛎、贻贝和蛤蜊等软体动物,是贝类和养殖业的大敌。我国有丰富的海星资源,如何使海星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动物学第六章《软体动物门》“河蚌”一课中,通过“水的流动实验”验证河蚌通过人水管和出水管引起水流,完成摄食、呼吸、排泄等生理活动.经多次实验表明,统编教材介绍  相似文献   

9.
用海星提取明胶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星属棘皮动物,是海洋里常见的大型无脊椎动物,种类很多,有些种类喜食牡蛎、贻贝和蛤蜊等软体动物,是贝类的重要敌害,故被认为是一种有害生物。 我国黄、渤海捕捞底层鱼类时,往往同时捕到相当数量的海星,最多网头可达200箱,但都随时弃之于海,或者带回来做肥料,甚为可惜。  相似文献   

10.
脉红螺(Rapana Venosa)神经系统解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国华  程济民 《动物学报》1990,36(4):345-351
本文对腹足纲、狭舌目、骨螺科的脉红螺神经系统的大体解剖和组织学进行了初步研究。脉红螺神经系统头向集中程度较高,神经节愈合现象较为明显。切片上观察,中枢神经节均由神经节被膜、胞体区和神经纤维网构成;形态上相似的神经细胞有集中分布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采用邻苯二甲醛(OPA)和9-芴甲氧羰基(FMOC)联合衍生的HPLC法,测定了中国蛤蜊中枢神经系统中2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Glu、GABA)的含量.结果表明:足、脑、脏神经节Glu的含量分别为4.77 μg/神经节、0.54μg/神经节、2.13 μg/神经节,GABA含量分别为11.65 μg/神经节、1.03 μg/神经节、4.89 μg/神经节.同时还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种氨基酸在中国蛤蜊中枢神经系统各神经节的分布进行了定位研究和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谷氨酸免疫阳性反应细胞分布于脑神经节腹侧和背外侧、脏神经节背外侧及后侧、足神经节偶见大型阳性反应细胞;γ-氨基丁酸阳性反应细胞则分布于脑神经节腹侧、脏神经节小细胞团和足神经节的外侧细胞层中.  相似文献   

12.
李兆英 《昆虫学报》2012,55(6):676-683
咽下神经节是昆虫腹神经索的第一个复合神经节, 主要调节口器附肢的活动。本研究通过形态解剖、 BrdU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 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咽下神经节的组织结构和胚后发育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中华蜜蜂的咽下神经节由上颚、 下颚和下唇3个神经节组成。在胚后发育过程中, 细胞增殖的活跃期主要集中在预蛹和蛹发育的第1天, 增殖活动一直持续到蛹发育的第4天结束。根据神经胶质细胞的位置和形态, 咽下神经节中的神经胶质可分为3种类型--表面神经胶质、 皮层神经胶质和神经纤维网神经胶质。本研究为蜜蜂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对观察河蚌排泄系统的实验进行了改进。用亚甲蓝做示踪剂,注射进入河蚌的围心腔中,观察液体从肾口经过肾体和膀胱由肾孔排出的过程,使实验者更好地观察河蚌排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认识围心腔在排泄中的作用,并加深对河蚌心-肾复合体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中国蛤蜊神经系统显微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中国蛤蜊中枢神经包括一对脑神经节,一对足神经节和一对脏神经节,各神经节均由神经节被膜,胞体区和中央纤维网三部分组成,脏神经节较腹足类的要复杂,分区现象较明显,脑和足神经节相对较简单,无明显分区和分层现象,神经元胞体可分为大(40~54μm),中(25~40μm),小(6~20μm)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在鱼的解剖实验中,常用的材料有鲫鱼、鲤鱼、草鱼、青鱼等。在观察神经系统时,由于学生实验操作不熟练,很难完好无损地打开颅骨,观察到完整的鱼脑的构造,致使不能很好地达到实验目的。近年来我们在教学中,找到了一种观察鱼脑结构的好材料——银鱼。银鱼,又称脍残鱼。属鱼纲银鱼科。口大,头扁平,体细长,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环渤海地区常见贝类消费量及消费习惯等状况,为贝类毒素暴露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择山东省青岛市、山东省烟台市、辽宁省大连市等3个环渤海城市开展调查,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以面对面询问的方式填写调查问卷,主要调查消费量最高的季节平均1个月内常见贝类的消费种类、频率、消费量,消费的季节特征,购买、清洗和烹调习惯等内容。贝类的食用量以可食部生重计。采用SPSS 19.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850人,其中男性466人(54.8%)。消费品种以蛤蜊(92.5%)、扇贝(84.1%)、牡蛎(76.9%)、贻贝(50.2%)为主。烟台市调查对象贻贝的消费比例在3个地区中最高(P<0.05);烟台和大连扇贝、牡蛎、毛蛤蜊和蛏子的消费比例高于青岛(P<0.05),而烟台和大连之间没有差异(P>0.05);蛤蜊的消费比例在3个城市中没有差别(P>0.05)。消费量方面,贻贝合计人均消费量最高,为1 370 g/月,其次是蛤蜊,为1 122 g/月。青岛蛤蜊的人均消费量最高,为1 198 g/月;烟台和大连均以贻贝人均消费量为最高,分别为1 963 g/月、826 g/月。贝类消费的卫生习惯方面,55.6%的人吃扇贝会去除内脏,95.2%的人处理完贝类会洗手。在所有调查对象中,贝类毒素的知晓率仅为17.6%(150/850)。结论:3个城市调查对象贝类海产品消费比例和消费量均较高,是贝类毒素和其他贝类相关危害因子的高风险人群,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7.
外源凝集素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 ,对脊椎动物血细胞所起的凝集作用非常显著 ,可用肉眼结合显微镜观察。存在无脊椎动物血液中的动物凝集素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作用 ,研究涉及较多的为贝类、甲壳类和昆虫 ,由于这些动物具开放式循环系统 ,因此采用伤口采血非常便利 ,并且采集到的血液经离心后即可直接用于凝集实验而无需任何提取过程 ,且具高凝集活性 ,尤其对各种鸟类血细胞的凝集作用快速而显著。另外 ,对实验设备的要求也较低 ,因而适合作为中学生物的课外兴趣小组实验内容。1 实验材料与方法试验采用河蚌作为动物外源凝集素的来源 ,以鹌鹑…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下游流域是我国淡水贝类多样性最为集中的地区,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淡水贝类已成为高度濒危的类群。为有效保护淡水贝类的多样性,我们于2003年6月-2005年5月对长江中下游流域13个水体软体动物的多样性及分布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软体动物69种(中国特有种42种),隶属于腹足类9科14属29种和瓣鳃类5科17属40种。其中,蚌科和田螺科是种类数最多的两个科,分别占总种类数的50.7%和14.5%。不同类型湖泊软体动物种类数的差别较大。通江湖泊所占种类数相对丰富,尤其是适应流水的种类,如河螺属、短沟蜷属及蚌科的种类。大型通江湖泊鄱阳湖和洞庭湖软体动物的种类数和特有种数分别66种和40种,分别占总种类数和总特有种数的95.7%和95.2%。阻隔水体所占种类数相对较少,种类数为4-19种。与历史资料相比,长江中下游湖泊软体动物的种类数和特有种数均减少50%左右,且多数种类的分布范围也明显缩小。造成贝类资源衰退的可能原因主要是江湖阻隔所引起的整个江湖复合系统栖息地和水文情势的改变,其他的人为活动如过度捕捞、围垦及废污水的过度排放等也可能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是生物课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我在“河蚌”一节的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实物、实验进行直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导入新课河蚌是常见的软体动物,所以学生对这种动物有两种看法:第一,认为经常可见,没有特殊的地方;第二,认为河蚌的经济价值不高。因此觉得河蚌没有什么好学习的。考虑到这些思想,我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学。本节课一开始,就让学生观看珍珠。我准备了十几颗珍珠,先用镊子夹起一颗较大的让学生观看,然后每个学习大组发给一个培养皿,内装有2-3颗珍珠,轮流观看。紧接着我简要地介绍了珍珠的经济价值。珍珠可作装饰品,也是制珍珠霜的原料,我国已  相似文献   

20.
作者自1989年9月至1990年6月,通过光镜和电镜,对河蚌心肌纤维的一般结构和超微结构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研究,发现河蚌的心肌纤维细长,无肌节和周期性横纹,排列不规则,肌纤维有分枝,在二条纤维的连接处有类似闰盘的结构。在肌浆内粗丝与细丝排列平行有序,其间散布着密体或密斑,线粒体发达且具有明显的嵴,在线粒体之间发现有脂褐素颗粒存在,线粒体周围分布有较多的糖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