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蔡磊  BORAH Dipankar  刀志灵  温放 《广西植物》2020,40(10):1402-1408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标本,作者发现近期发表的苦苣苔科吊石苣苔属植物一新种——Lysionotus bijantiae D. Borah & A. Joe实为鉴定错误,应是汉克苣苔属的长圆叶汉克苣苔[Henckelia oblongifolia(Roxb.)D. J. Middleton & Mich. Möller] [原长圆叶唇柱苣苔Chirita oblongifolia(Roxb.)Sinclair]。Lysionotus bijantiae的模式标本采集于中国西藏东南部地区的喜马拉雅南坡,该地区苦苣苔植物多样性较为丰富。作者因其花具2枚发育雄蕊而将其归于吊石苣苔属,花萼分裂不达基部而与吊石苣苔属其他相关种类比较,而忽略了其种子先端不具附属物的特征。通过电镜扫描观察到,该种在墨脱境内居群以及其模式产地居群的种子均无附属物,从而证实了该种不是吊石苣苔属的物种,而是属于汉克苣苔属。因此,作者将Lysionotus bijantiae处理为Henckelia oblongifolia的新异名,同时提供了长圆叶汉克苣苔的彩色图片(含种子扫描图)、选定模式标本,并给出了吊石苣苔属和汉克苣苔属的区分方法和主要识别特征,不仅为这两个属的物种鉴定提供了参考,而且避免更多的物种分类混淆问题出现。  相似文献   

2.
原唇柱苣苔属(Chirita Buch.-Ham. ex D. Don)为一个人为界定的属, 2011年在分子系统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属及其近缘属开展了系统发育重建工作,其中绝大部分的原唇柱苣苔属唇柱苣苔组(Sect. Gibbosaccus C. B. Clark)的物种被并入了广义报春苣苔属(Primulina Hance)。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早期经典分类学在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以及对现报春苣苔属部分物种的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的认知不够,该属下一些物种的分类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深入研究。比如,在对中国和越南分布的苦苣苔科植物开展研究的过程中,作者发现两个报春苣苔属的物种——广布于中国西南和华南直至中南半岛中部的钟冠报春苣苔[Primulina swinglei(Merr.)Mich. Möller & A. Weber]命名人和原被认为是中国与广西特有种的疏花报春苣苔[P. laxiflora(W. T. Wang)Yin. Z. Wang]之间的鉴定存在分类学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该文对这两个物种进行了形态比较,同时通过对这两种植物的原始描述对比、植物标本检查、栽培观察以及野外实地观察,确定疏花报春苣苔是钟冠报春苣苔的异名。此外,还明确了钟冠报春苣苔的后选指定模式标本。  相似文献   

3.
圆唇苣苔属(Gyrocheilos)是苦苣苔科的中国特有属,有5种,全部狭域分布在我国西南及广东的高海拔山区。圆唇苣苔属所有物种的花柱侧偏且花柱顶端呈90°弯折,使得柱头位于花开口的中央位置。这种独特的侧偏弯折花柱结构,说明圆唇苣苔属可能有着特殊的演化历史和适应机制。为揭示这种特殊的花柱侧偏弯折现象的发生范围、发育过程及其传粉适应机制,该研究在圆唇苣苔(Gyrocheilos chorisepalus)、折毛圆唇苣苔(G. retrotrichus)和微毛圆唇苣苔(G. microtrichus)3个物种中开展了花部综合征观察,并研究了广东大雾岭保护区内的折毛圆唇苣苔花发育过程、花部特征和繁育系统以及传粉过程。结果表明:(1)微毛圆唇苣苔只有花柱左偏弯折现象,而圆唇苣苔和折毛圆唇苣苔虽然大部分花是花柱左偏弯折,但在部分个体中出现了少量的花柱右偏弯折现象(占种群总花数的2%~3%)。(2)传粉观察发现,折毛圆唇苣苔在花蕾期即出现了花柱弯折现象,2个可育雄蕊的花药合生、位于花冠筒喉部中央位置,与侧偏花柱不存在左右镜像对称关系。(3)折毛圆唇苣苔的花粉胚珠比(P/O)为456.98±15.55,属于兼性异交繁育系统。折毛圆唇苣苔存在一定的传粉限制,自交授粉可以结实,但异交种子萌发率更高,可能存在近交衰退。(4)折毛圆唇苣苔的访花昆虫较少,访花频率较低,主要访花昆虫有隧蜂、熊蜂、食蚜蝇等; 熊蜂体型较大,访花时降落在弯折花柱和花瓣下唇,胸部侧面及下部能有效接触到柱头。(5)反射率结果显示,折毛圆唇苣苔花瓣反射波长范围集中在紫光和蓝紫光区域,花冠的反射波长范围与蜂类视觉范围一致且花冠筒外侧和花瓣下唇的反射强度最大,更容易吸引蜂类落置在花冠宽大的下唇; 圆唇苣苔属的花柱侧偏弯折现象可能来自近缘的长蒴苣苔属(Didymocarpus)的花柱下弯现象或镜像花(mirror-image flowers)。综上认为,这种侧偏弯折的花柱,可能通过提供昆虫降落平台,使得柱头位于花开口中央和花瓣下唇的上方位置,提高了柱头接触访花昆虫的概率,是适应高海拔地区低频率访花者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十字苣苔属一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新生  邢福武 《植物研究》2006,26(2):133-135
报道了海南岛十字苣苔属一新记录种,即大花十字苣苔(Stauranthera grandiflora Benth.)。引用的标本存放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即原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标本馆(IBSC)。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台闽苣苔族 (Titanotricheae)这一单种族的科级系统位置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台闽苣苔 (Titan otrichumoldhamii (Hemsl.)Solereder)植物的种子发芽和幼苗发育过程。随着下胚轴的向下伸长 ,两个子叶开始不明显的异率生长 ,其中一片子叶略大于另一片子叶。但两片子叶均正常发育并位于同一高度。当真叶发出后 ,两片子叶几乎等大 ,并且两个子叶柄等长。在幼苗生长期间 ,随着子叶的生长 ,胚芽也正常萌发出茎的顶芽。顶芽持续进行顶端生长产生交互对生的真叶。这一幼苗生长式样和苦苣苔亚科其他类群的仅一片子叶发育与胚芽被抑制的幼苗生长式样有明显区别。考虑到台闽苣苔植物在总状花序的上部大量簇生无性珠芽 ,并落地迅速生长出新的植株这一在苦苣苔科中独特的无性繁殖方式及相关性状 ,台闽苣苔族可能较早地从苦苣苔亚科中分化出来 ,并在繁殖体的功能进化方面和其他类群发生歧化进而获得独特的无性繁殖方式。台闽苣苔族在系统发育上应该被认为是其他苦苣苔亚科类群的姊妹群 ,应当提升为亚科等级。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台闽苣苔族(Titanotricheae)这一单种族的科级系统位置,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台闽苣苔( Titanotrichum oldhamii (Hemsl.) Solereder)植物的种子发芽和幼苗发育过程.随着下胚轴的向下伸长,两个子叶开始不明显的异率生长,其中一片子叶略大于另一片子叶.但两片子叶均正常发育并位于同一高度.当真叶发出后,两片子叶几乎等大,并且两个子叶柄等长.在幼苗生长期间,随着子叶的生长,胚芽也正常萌发出茎的顶芽.顶芽持续进行顶端生长产生交互对生的真叶.这一幼苗生长式样和苦苣苔亚科其他类群的仅一片子叶发育与胚芽被抑制的幼苗生长式样有明显区别.考虑到台闽苣苔植物在总状花序的上部大量簇生无性珠芽,并落地迅速生长出新的植株这一在苦苣苔科中独特的无性繁殖方式及相关性状,台闽苣苔族可能较早地从苦苣苔亚科中分化出来,并在繁殖体的功能进化方面和其他类群发生歧化进而获得独特的无性繁殖方式.台闽苣苔族在系统发育上应该被认为是其他苦苣苔亚科类群的姊妹群,应当提升为亚科等级.  相似文献   

7.
大金发藓和小蛇苔化学他感作用的生物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绿豆、油菜和萝卜种子为生测材料,以大金发藓(Polytrichum commune Hedw.)和小蛇苔(Conocephalum japonicum(Thunb.) Grolle.)的水提取液为处理液,测定了二种苔藓植物提取液在三种浓度下对三种作物种子萌发率、萌发指数、萌发势、种子活力、幼苗根重和鲜重和根长等指标的影响。发现绿豆是理想的生测材料,种子活力指数、幼苗鲜重、根重和根长是理想的生测指标;二种苔藓植物的水提取液表现出类似于激素样的作用方式,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表现为低浓度下促进、高浓度时抑制的化学他感效应。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描述了产于福建省邵武市的苦苣苔科(Gesneriaceae)报春苣苔属(Primulina)一新种——邵武报春苣苔(P. shaowuensis X. X. Su, Liang Ma & S. P. Chen)。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邵武报春苣苔与休宁报春苣苔(P. xiuningensis)最相近,二者的主要区别为:邵武报春苣苔的花筒近钟形,在中部膨大;花冠乳白色;退化雄蕊3,顶端稍显头状。经核糖体ITS和两个质体标记(atpB rbcLrpL32 trnL)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邵武报春苣苔在系统发育树上具有独立的位置,支持邵武报春苣苔为苦苣苔科植物一新种,且休宁报春苣苔和大齿报春苣苔(P. juliae)为其姐妹类群。  相似文献   

9.
紫茎泽兰对五种苦苣苔科植物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为菊科一种入侵性极强的外来杂草, 现已在我国西南部地区蔓延生长, 并侵入多种苦苣苔科植物的生境。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均已收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 其中部分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为了解紫茎泽兰对本土苦苣苔科植物生长的影响, 作者分别采用其根、茎、叶水提液(8%)对3属5种苦苣苔科植物, 即刺齿唇柱苣苔(Chirita spinulosa)、荔波唇柱苣苔(C. liboensis)、烟叶唇柱苣苔(C. heterotricha)、芒毛苣苔(Aeschynanthus acuminatus)和台闽苣苔(Titanotrichum oldhamii)的幼苗进行处理。结果表明, 紫茎泽兰叶水提液对刺齿唇柱苣苔、荔波唇柱苣苔和烟叶唇柱苣苔均有不同程度的化感作用, 其中对刺齿唇柱苣苔的化感作用最为明显, 当叶水提液在培养基中的浓度为2.4%、3.2%和4.0%时, 刺齿唇柱苣苔幼苗的生长完全受到抑制。紫茎泽兰的茎水提液对台闽苣苔有一定程度的化感作用, 当提取液在培养基中的浓度为1.6%时, 对台闽苣苔幼苗生长的抑制效应达到40%。紫茎泽兰叶和茎水提液对芒毛苣苔幼苗生长无明显的化感作用, 紫茎泽兰根水提液对5种苦苣苔科植物也均无显著影响。由此可知, 紫茎泽兰对唇柱苣苔属和台闽苣苔属的植物有一定的化感作用, 而对于芒毛苣苔属无明显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 紫茎泽兰对岩生苦苣苔科种类要比附生于树上的近缘种化感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李歌  凌少军  陈伟芳  任明迅  唐亮 《广西植物》2020,40(10):1505-1513
为评估盾叶苣苔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格局,探索影响盾叶苣苔遗传变异地理分布的因素,该研究采集盾叶苣苔(Metapetrocosmea peltata)11个种群172份材料,通过PCR扩增和测序分析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序列的变异式样。结果表明:(1)盾叶苣苔物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很高(HT=0.998, π=0.023 5),种群间基因流很弱(Nm=0.04)且存在强烈的遗传分化(GST=0.375)。(2)单倍型分析显示,盾叶苣苔的单倍型大多是种群特异的,仅白马岭与南茂岭种群有共享单倍型。(3)Mantel test表明,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存在一定相关性(相关系数r=0.322,P=0.010)。(4)Structure聚类分析将盾叶苣苔划分为6种遗传成分,其地理分布与昌化江河谷导致的隔离样式基本一致,基于Nei遗传距离的种群聚类分析支持这一结果,显示盾叶苣苔遗传多样性的分布受到昌化江河谷的隔离作用。(5)AMOVA分析确定67%的变异来自地区间,表明地理隔离是盾叶苣苔种群分化的重要因素。这表明昌化江及其支流所引起的海南岛山地内部隔离是盾叶苣苔种群发生强烈遗传分化的重要原因,从而导致盾叶苣苔在物种水平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上述研究结果为海南特有苦苣苔资源盾叶苣苔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将有助于理解海南岛特有植物和其他海岛植物遗传变异的地理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恶劣环境下,人工海防林因面临养分胁迫而经营困难。为探讨盐、磷胁迫对主要海防林树种木麻黄和台湾相思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该研究分别用不同浓度的NaCl(盐)和KH2PO4(磷)溶液处理种子和浇灌幼苗,测定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指标。结果表明:(1)高盐胁迫显著抑制种子萌发,对幼苗生长有一定影响,但两种植物影响程度不同;台湾相思种子萌发耐盐性高于木麻黄,前者相对盐害率最大值为23.03%,后者为89.15%;随着盐浓度增加,木麻黄和台湾相思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降低,对应最大值分别为38.70%、34.67%、18.70、0.055和76.67%、62.22%、48.46、6.11。(2)两种植物的株高和根长随盐浓度增加而降低,木麻黄和台湾相思株高分别为12.29~6.01 mm和48.27~17.33 mm,根长分别为8.57~1.45 mm和33.41~5.88 mm;台湾相思根、茎、叶生物量及根冠比均随盐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小,木麻黄各处理差异较小。(3)台湾相思的种子和幼苗较木麻黄更耐低磷环境,二者最适磷浓度存在差异;木麻黄种...  相似文献   

12.
干旱胁迫对鹿角杜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鹿角杜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期的耐旱性,以鹿角杜鹃干种子和90d苗龄幼苗为材料,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研究干旱胁迫对其种子萌发、早期幼苗生长及幼苗的细胞膜透性、MDA含量、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对种子萌发率、早期幼苗生长量与PEG胁迫浓度间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5%~25%PEG胁迫范围内,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鹿角杜鹃种子的发芽启动时间推迟,发芽持续时间延长,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生长量显著降低;重度干旱胁迫(25%PEG)下,鹿角杜鹃种子完全未萌发。(2)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幼苗生长量的变化均与干旱胁迫程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回归分析求得鹿角杜鹃种子萌发的半致死PEG干旱胁迫浓度为15.68%、半致矮PEG干旱胁迫浓度为15.37%。(3)随着PEG胁迫浓度的增加,鹿角杜鹃幼苗叶片S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但各胁迫处理仍显著高于CK(0%PEG);细胞膜透性、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POD和CAT活性则在中度(15%~20%PEG)和重度胁迫下显著升高,与干旱胁迫程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干旱胁迫显著抑制了鹿角杜鹃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使其细胞膜受到损伤,同时鹿角杜鹃可通过体内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加来适应干旱环境,使得自身受抑制、损伤程度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3.
乡土植物白刺花对紫茎泽兰化感作用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苇洁  罗开源  吴迪  罗充 《生态学报》2017,37(16):5361-5367
为了解乡土植物白刺花对紫茎泽兰化感作用的耐受程度及抵御机理,以2—3年生紫茎泽兰叶片为供体材料,用不同浓度的紫茎泽兰叶片浸提液处理白刺花种子及幼苗。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叶片浸提液对白刺花的影响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当浓度为0.5%时促进效应最强,当浓度大于2.0%时抑制效应明显增加。白刺花种子萌发速率比萌发率对紫茎泽兰化感作用反应敏感,胚轴比胚根敏感,随着幼苗的生长,其抵御紫茎泽兰化感作用的能力逐渐增强,丙二醛的含量与植株生长响应规律相对应,并且经紫茎泽兰浸提液处理能极大的增加白刺花幼苗菌根率,缩短菌根形成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巴东木莲原生种群天然更新差,林下鲜见更新幼苗或幼树.为探究其种子萌发和芽苗在生长期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该文以巴东木莲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分析干旱胁迫对其种子萌发、芽苗生长及其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质量浓度的PEG溶液对巴东木莲种子萌发和芽苗生长...  相似文献   

15.
采用砂培方式,研究了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盐胁迫下菘蓝种子的萌发、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及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探讨ALA缓解菘蓝受盐胁迫伤害的响应机制。结果显示:(1)菘蓝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在100 mmol·L-1 NaCl胁迫下受到明显的抑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与自然含水量均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升高。(2)盐胁迫下适宜浓度的ALA处理显著提高了种子萌发率、自然含水量及SOD、POD和CAT活性,降低了可溶性糖和丙二醛的含量,并以16.7 mg·L-1 ALA处理盐胁迫下菘蓝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最大,其幼苗的SOD、POD、CAT活性最强。研究表明,盐胁迫显著抑制菘蓝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适宜浓度的ALA能够有效缓解盐胁迫对菘蓝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伤害,提高植株的抗盐性,并以16.7 mg·L-1 ALA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掌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是残遗于中国的稀有单种属植物,因人为破坏、生境特殊及自身特性的影响,资源稀少,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珍稀濒危植物。该研究以掌叶木种子为材料,研究了4种不同发芽条件下(带种皮、浓硫酸处理种皮、完全去除种皮、仅露出胚根)种子萌发性、种皮透水性、掌叶木果皮、假种皮、种皮和种仁四个部位不同浓度甲醇浸提物(0、3.125、6.25、12.5、25 mg/m L)对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掌叶木各部位浸提物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掌叶木种皮具有一定的透水性,为掌叶木种子的萌发提供必要的透水透气条件,不影响种子萌发前的水分吸收,但掌叶木种皮的机械阻碍、易霉变对种子的萌发影响较大。(2)掌叶木的果皮、假种皮、种皮和种仁甲醇浸提物对白菜种子的萌发和生长都有影响,尤其对白菜幼根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强度依次是种仁果皮假种皮种皮,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该研究结果揭示了掌叶木种子难发芽、发芽率低的原因,为掌叶木的人工扩繁和保护与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利用控制实验研究了水分、盐分生态因子对沙地云杉和青海云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探索沙地云杉和青海云杉种子对水分、盐分生态因子的适应性。结果表明:(1)水分胁迫和盐分胁迫对沙地云杉和青海云杉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显著的降低种子的发芽率,两种云杉种子对水分胁迫的临界值和极限值分别是-0.03、-0.15 MPa和-0.5、-0.58 MPa;对盐分胁迫的临界值和极限值分别是78、148 mmol/L和284、345mmol/L;其幼苗长度随着渗透势和NaCl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2)沙地云杉和青海云杉种子恢复发芽率及恢复后的幼苗长度随着渗透势和NaCl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3)在相同的水势条件下,PEG溶液比等渗的NaCl溶液对沙地云杉和青海云杉种子萌发具有更大的抑制作用,种子萌发过程中渗透胁迫比离子毒害的抑制作用更大。研究发现,沙地云杉和青海云杉种子对水分和盐分胁迫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受性,两者对盐分胁迫的忍耐能力超过对水分胁迫;而且青海云杉种子比沙地云杉更耐旱、耐盐;早期的低盐和充分的水分条件是沙地云杉和青海云杉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王杰  张超  刘国彬  王国梁  孙庆花 《生态学报》2018,38(19):6857-6869
为揭示黄土丘陵区退耕还草植被恢复阶段植被群落结构的形成与植物化感作用之间的关系,阐明退耕还草植被恢复阶段铁杆蒿群落形成的原因,采用种子萌发实验,对黄土丘陵区退耕还草中后期群落优势种铁杆蒿(恢复10 a、15 a、20 a、30 a)浸提液(水浸提液和甲醇浸提液)对其伴生种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LD)、狗尾草(Setaria viridis,SV)、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es,AC)以及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AS)自身化感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铁杆蒿浸提液对3种伴生种以及自身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差异显著(P0.05),总体表现出低促高抑"浓度效应",且根受到的抑制作用要强于芽。茎叶浸提液的浓度为0.1 g/mL时,对茵陈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指数RI为-1.00,达到完全抑制。铁杆蒿不同器官的化感作用差异显著(P0.05),茎叶及根系浸提液不同程度的抑制LD、AC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且在同一浓度下抑制作用随着恢复时间的增长逐渐增强。根际土浸提液促进了伴生植物及铁杆蒿自身种子的萌发,抑制了LD和AC幼苗的生长。铁杆蒿种群的化感作用可能是导致铁杆蒿在退耕还草中后期成为优势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周玲  王乃江  张丽楠 《西北植物学报》2012,32(11):2293-2298
在种子发芽箱中,以清水为对照,用5%、10%、15%、20%、25%、30%和35%共7个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浇灌栽培基质,观察文冠果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情况,以及幼苗叶片脯氨酸、丙二醛的含量和细胞膜相对透性的变化,探讨文冠果种子萌发对土壤水分的要求及其幼苗忍耐干旱的能力。结果显示:(1)在PEG浓度5%~35%范围内,文冠果种子发芽率、成苗率、幼苗根长和细胞膜透性均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细胞膜透性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但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幼苗根数量则呈现逐渐上升趋势。(2)5%的PEG浓度能够促进文冠果种子萌发,提高成苗率和根数量,降低幼苗死亡率;5%~10%的PEG能够明显促进苗高生长,但对根长影响不大;当PEG浓度高于15%后,种子萌发受到抑制,成苗率明显降低。(3)当PEG浓度高于25%时幼苗死亡率急剧上升,幼苗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加,细胞膜结构受到严重伤害。研究表明,低浓度PEG处理有利于文冠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但过高浓度却对文冠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文冠果种子萌发及其幼苗可忍受5%~25%的PEG渗透胁迫,即文冠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可忍受土壤水势为-7.94~-11.05MPa的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测定了发芽率、发芽势和胚根长度等指标,运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梓树六个种源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大小,初步筛选出抗旱性较强的种源。结果表明:随着溶液水势的降低,六个种源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相对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表现为持续下降趋势;除河南洛阳种源的胚根、胚轴长度以及甘肃正宁种源的胚根长度外,其余种源胚根、胚轴长度均表现为逐渐下降趋势;溶液水势为-1.0 MPa时,河南洛阳种源失活,其余种源各指标趋于一致。将各种源种子发芽特性与原产地地理环境因子进行相关分析表明,种子活力指数与经度、纬度呈显著正相关(0.903和0.871),经度、纬度较大的种源活力更强、抗旱性更佳;年均气温越高,种子发芽率和活力均降低;年降雨量与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呈中偏弱的负相关,但与胚根和胚轴的生长呈中等正相关;温度和降雨量对梓树种子的抗旱性有一定影响,主要体现在年均温和年降雨量越低,种子的发芽率也越低;初步发现处于干旱和寒冷等相对恶劣环境下的梓树种源表现为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降低种子胚生长活性的调节机制来适应不良环境。运用聚类分析及隶属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