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植物基因转移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基因转移及其应用前景刘金元(山东省农科院原子能应用研究所,济南)自从1974年Vanlarebeket[12]等人在根癌农杆菌中发现一种与双子叶植物肿瘤诱导有关的质粒,随后Chilton[7]等人又从分子水平证实了该质粒中的一个DNA片段(T-D...  相似文献   

2.
由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及国际原子能机构主办的《作为改良农作物工具的诱发突变国际专题讨论会》将于1981年3月9日至13日在奥地利的维也纳举行。讨论会将回顾和讨论在植物科学各个领域中应用诱发突变(通过幅射或化学诱变剂处理)所取得的和将取得的改良农作物的成就。会议将为农学家、遗传学家、生理学家、病理学家、分类学家以及涉及栽培植物研究的科学家提供有关知识。通过讨论将促进科学工作者更广泛  相似文献   

3.
植物基因转移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是与基因转移方法的出现和发展分不开的。为了实现不同的目标,就需要各种各样的基因转移方法。一般来说,向植物中转移基因,存在的困难要比微生物和动物多些;但由于植物基因工程对作物改良的重要性,近年来获得了迅速发展,各种基因转移方法层出不穷。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现有的植物基因转移方法。  相似文献   

4.
上海植物生理学会于10月24日召开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专题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七个单位的近三十名代表。会上由近期出国访问、考察的李文安、卫志明、费雪南、徐欣等同志介绍了澳大利亚和日本目前开展这方面工作的见闻以及日本第九届植物组织培养会议(二年一次)的概况。看来,无性系快速繁殖的植物种  相似文献   

5.
《植物基因转移》(Plant gene transfer)由Christopher J.Lamp和Roger N.Beachy编著,1990年Wiley-Liss出版社出版,345页。这是一本有关植物生物学和生物工程的会议录,会议是1989年4月在美国Park城召开,参加会议有500位科学家。  相似文献   

6.
水平基因转移是不通过生殖而进行的遗传物质交流, 在原核生物和单细胞真核生物的进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 水平基因转移在多细胞真核生物之间的发生频率以及对多细胞真核生物进化的影响尚不明确。近期的一些研究显示, 水平基因转移在高等植物之间以及高等植物和其它生物之间普遍存在。该文将对高等植物中已发现的一些水平基因转移现象进行综述, 并尝试解析植物之间水平基因转移可能的机制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应用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作为载体,已将细菌的基因成功地转移到萝卜植株,并得到成功表达。Friedrich Miescher研究所(瑞士巴塞尔)的科学家应用大肠杆菌的抗氨甲蝶呤的基因替换了病毒DNA中开放读码框,并且用改变的DNA对萝卜进行了接种。4个星期以后,对处理植株和对照植株的叶片,在有氨甲蝶呤和没有氨甲蝶呤情况下,对DNA合成进行试验。对照植株在加氨甲蝶呤情况下,DNA合成受到抑制,但处理植株却未受抑制,这表明外来基因得到  相似文献   

8.
英国生物化学学会第614届年会于1985年7月17—19日在牛津分十个专题分头举行。其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是“光合作用和植物遗传工程”专题学术讨论会。它由生物能力学组和工业生化及生物工程组联合举办。参加者包括了10个国家的近200名学者,年近90岁的著名的光合作用专家R.Hill博士也从剑桥来听了前两天的学术报告。英国、美国、西德、法国、瑞典和以色列六国的学者,在三  相似文献   

9.
完整植物细胞的电击基因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高压电脉冲对大白菜悬浮细胞通透性和成活率的影响。与原生质体比较,完整细胞可以耐受更高幅值的电脉冲。采用45℃热激,酸性介质(pH4.0)或巯基乙醇预处理黄瓜、水稻和小麦完整植物细胞,有效地提高了导入率。于黄瓜和水稻未去壁的完整细胞,成功地实现了外源 cAT(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的电击导入和瞬间表达。  相似文献   

10.
与肿瘤转移有关的基因的研究进展姚旻,周信达(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上海200032)关键词癌基因,抑癌基因,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肿瘤转移过程复杂,包括①肿瘤细胞通过表面受体和细胞外基质发生特异性粘附;②肿瘤细胞本身或局部微生态系统(microecosy...  相似文献   

11.
1987年9月由英国实验生物学会环境生理组主办的第42次植物与温度专题学术讨论会在英国的Essex大学举行。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回顾和综述有关温度对植物生态分布的影响以及温度效应的分子基础,共分植物群体水平上的温度(Temperature at the plant community level.)植物水平上的温度(Temperature atthe plant level.).细胞水平上的温度(Temperature at the cell level.)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12.
电场法介导植物基因的直接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近几年迅速发展的电场转移基因法。通过一系列实验结果说明该法具有简便、高效、普遍适用的特点,有可能在作物的基因转移上做出贡献。另外还涉及了植物原生质体的电融合。  相似文献   

13.
分离自海蜇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被插入到植物细胞中。该基因的作用为信号基因或报道基因,将所希望的遗传特性转移到植物细胞中。 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处的植物遗传学家Randall P.Niedz说:“基因的成功转移将加速基因鉴定的过程,这对种植者很有价值。”所转移的遗传性状能改善果实的质量,并且可以抵御疾病、虫害以及环境压力,如冷冻、干旱和盐碱度等。 Niedz说这是第一次将这种类型的信号基因转移到植物细胞中。他强调该研究是为了测定在实验室平皿中生长的植物组织中是否有报道基因起作用。目前的工作还不打算对食用水果进行基因转移,他强调道。  相似文献   

14.
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近年来,随着植物抗病基因(尤其是抗病毒基因)的分离,植物抗病机制的分子生物学和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研究轰轰烈烈地展开并取得重大突破。本文针对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原理、抗病基因、转化方法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抗病基因工程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植物基因工程的现状,前景及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在植物抗病、抗虫、抗除草剂和改变植物的某些成份方面都已得到不少转基因植株,有的已经建成了品系;为提高作物的产量、抗逆能力、改进它们的品质,进行快速、优质、稳产的良种选育提供了一条全新的诱人的途径。作为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部分,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巳被列入我国新技术研究计划之内。目前,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的首批成果已经接近或初步进入了开发利用的阶段。这一阶段中又会有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品系、品种中的遗传稳定性如何。转基因植物可能造成的农业污染等问题,都需要研究。本综述除着重于介绍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的一些最新成果外,同时根据本实验室的一些工作经验,提出了在我国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的发展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大家都知道,组成热带森林的植物种类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林木优势种很不明显。在典型的情况下,许多树种都分布零散,密度很低,也就是说,在一定的面积内,相同种类的植株很少。热带森林中的大多数植物都是靠动物来传粉,种子的传播主要由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作为媒介进行,在种子散布前后常常遭到动物和病原体的严重损害。因此,要了解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动态,必须比较充分地掌握植物和传粉者、种子传播者与捕食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资料。在此基础上才能制订出热带森林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18.
国际植物物种生物学家组织(IOPB)决定:于1989年7月10日—14日在日本京都举行专题讨论会,主题为“植物的进化趋势及生物学研究方法”。其中包括三个方面:“杂草生物学和杂草进化”、“植物物种生物学的分子研究方法”和“居群生物学及其生活  相似文献   

19.
农杆菌-植物间基因转移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植物病原细菌多以Ⅲ型分泌系统运送毒性因子或无毒基因产物到植物细胞,但根癌农杆菌利用Ⅳ型分泌系统转移致瘤基因片断T-DNA到植物细胞核,并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使植物产生肿瘤,作者将介绍vir基因的诱导、T-DNA的加工、T-DNA的转移,以及T-复合体运输的装备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探讨农杆菌-植物间基因转移的分子基础,研究该系统转移基因的分子基础将有利于开发和改良植物遗传工程的载体工具;另外,农杆菌-植物作为一种模式植物病害系统,其研究也为植物-病原菌的基础理论研究提供参考。由于有些人体病原细菌也采用Ⅳ型分泌系统运送毒性因子到人体细胞,研究农杆菌-植物间的基因转移系统也有利于医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植物营养性状有关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定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明凤  郑先武 《生物工程进展》1999,19(6):16-21,15
养分逆境是世界范围内中低产田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如酸性土壤的低有效磷、铝毒,石灰性土壤铁锌的缺乏等等。耕作制度和增加化肥投入是生产上最主要的矫正措施。对于经济落后、资源缺乏国家而言,经济有效的战略措施之一是发展低投入农业生产途径,依靠选育优良品种,使之具有适应土壤环境逆境及养分高效吸收利用的特性。大量研究表明,作物各种元素胁迫的反应程度存在基因型差异^[1],这为筛选和培育养分高效吸收利用的作物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