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广州帽峰山主要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璐  谢正生  陈北光  林伟强  张伟良 《生态科学》2002,21(4):320-323,365
对帽峰山主要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成分进行了分析。14400m^2的典型样地调查结果表明;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209种,隶属于77科147属,数量优势科为大戟科、樟科、茜草科、禾本科、紫金牛科、蝶形花科、山茶科和冬青科。从属的地理分布区类型来看,以泛热带分布属的比例最高,其次为旧世界热带分布属和热带亚洲分布属,群落缺乏典型的热带成分,但具有南亚热带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分别以白云山、帽峰山、莲塘风水林作为广州市区、城郊和郊区常绿阔叶林群落代表,分析其植物区系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结果显示,广州帽峰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种类最丰富,维管束植物有87科155属212种,优势科为茜草科、大戟科、樟科、禾亚科、芸香科、紫金牛科、壳斗科;白云山维管束植物有72科121属168种,优势科为茜草科、樟科、桑科、禾亚科、大戟科、冬青科;而莲塘风水林森林群落有55科88属102种,优势科为茜草科、樟科、大戟科。从属的地理分布区类型来看,三个群落皆以泛热带分布属的比例最高,其次为旧世界热带分布属和热带亚洲分布属,群落缺乏典型的热带成分,但具有南亚热带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其中白云山的东亚分布类型有3属;帽峰山的东亚分布类型有4属,中国特有分布类型有1属;而莲塘风水林则没有东亚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类型。  相似文献   

3.
闽西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祥海 《广西植物》2010,30(1):95-101
采用群落生态学的方法对闽西常绿阔叶林植被展开调查。结果表明:闽西常绿阔叶林植物种类丰富,维管植物计有116科235属398种(包括亚种和变种) ;在科、属和种的分布区类型统计与分析中,热带分布55科、温带分布21科,热带分布142属、温带分布68属,热带分布231种、温带分布148种,其中中国特有分布类型有1科、7属51种,热带、亚热带分布区类型与温带分布区类型的比例分别为100∶38 .18、100∶47 .89和100∶64 .07 ,说明闽西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地理性质;构成闽西绿阔叶林群落乔木与灌木层的数量优势表征科为樟科、壳斗科、木兰科、山茶科、茜草科、大戟科、桑科、冬青科等多为热带或亚热带科,均为华夏植物区系的典型成分,且含有许多古老、原始的类群;通过比较不同纬度分布的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闽西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具有显著的中亚热带植物区系向南亚热带植物区系过渡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广东大瑶山维管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缪绅裕  王厚麟 《植物研究》2003,23(3):345-352
广东大瑶山地处南岭山脉南部的中亚热带地区, 25°11'18"N, 113°13'02"E,有野生维管植物1411种(含变种),隶属于194科701属。其中蕨类植物132种,所占比例较大,表明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区系表征科与植被优势科为壳斗科、山茶科、樟科、木兰科、金缕梅科、桑科、紫金牛科、山矾科等,说明该地域是华夏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中泛热带分布占优势,同时热带、温带区系成分均有不同程度地侵入,区系成分复杂,充分体现出其原始古老的自然性与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广东内伶仃岛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广东内伶仃岛的维管植物区系进行全面考察、采集、鉴定和研究,结果表明,(1)共有野生维管植物127科367属551种,其中蕨类植物20科25属38种,种子植物107科342属513种,12种为广东新记录;(2)种子植物区系的表征科主要有:樟科、茜草科、夹竹桃科,番茄枝科,大戟科、桑科、冬青科,芸香科、葡萄科、五加科、紫金牛科、荨麻科、防己科、天南星科、棕榈科等;(3)属的地理成分以泛热带分布为主,其次为旧世界热带及东亚分砷;(3)通过与邻近地区植物区 的比较,发现内伶仃岛与香港植物区系相似性最高,与古田、古兜山的相似性次之,而与南昆山的相似性较低,它们均属于华夏植物区系界的华南省。  相似文献   

6.
作者于2003年, 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 选择广东、广西、江西、海南、福建、浙江等省区10个乐东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lotungensis)分布较集中的群落, 采用每木调查法进行样方调查。结果表明: 16,900 m2的样地面积内共记录伴生植物477种, 隶属110科237属。其中, 乔木层的优势种类主要集中在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和木兰科; 灌木层以杜鹃花科、紫金牛科、大戟科、山矾科、冬青科的种类为主; 草本层以铁芒萁(Dicranopteris linearis)、钱氏鳞始蕨(Lindsaea chienii)、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和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等蕨类植物为主。大部分的种类仅在一个群落或少数群落中出现。乐东拟单性木兰没有固定的伴生植物。  相似文献   

7.
广东新会维管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新会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 ,地理位置为北纬 2 2°0 5′4 3″~ 2 2°4 8′2 4″,东经 1 1 2°4 7′0 3″~ 1 1 3°1 5′2 4″,南濒南海 .该地区共有维管植物 1 6 98种 ,隶属于 2 0 9科 81 6属 ,其中蕨类植物 32科 5 4属 82种 ,种子植物 1 78科 76 2属1 6 1 6种 .区系地理学研究表明 :蕨类植物地理成分以热带亚热带分布属居多 ,达 2 6属 ,占蕨类总属数的 4 8.1 3% ,而且是以单种属或少种属占优势 .种子植物地理成分以泛热带、热带亚洲分布占绝对优势 ,全部热带成分已达78.0 9% ;其特征科主要有 :山矾科、冬青科、壳斗科、桑科、金缕梅科、山茶科、樟科、萝摩科、大戟科、蝶形花科、野牡丹科、茜草科等 ;中国特有属杉木属、穗花杉属、石笔木属、四药门花属、马蹄参属、天星藤属、大血藤属、刚毛药花属、台闽苣苔属、酸竹属及广东特有属绣球茜草属、异枝竹属等 .与邻近的香港、惠东古田、鼎湖山和黑石顶的植物区系比较其相似性很高 ,体现出南亚热带地区植物区系成分的过渡性及热带区系的渗透性  相似文献   

8.
郑维艳  曾文豪  唐一思  石慰  曹坤芳 《生态学报》2018,38(24):8676-8687
以中国大陆北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优势科樟科、壳斗科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专著发表大量的样方数据和物种分布数据,分析樟科、壳斗科与群落构建的关系、它们各大属的地理分布格局,探讨影响其分布的可能历史原因。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北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森林乔木层优势科为樟科、壳斗科、山茶科、杜鹃花科。樟科、壳斗科物种丰富度均与其所在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樟科对群落构建的贡献较大。樟科、壳斗科植物种的空间多样性分布中心均出现在我国亚热带中部偏南地区。樟科的厚壳桂属、琼楠属以及壳斗科的锥属物种多样性分布中心主要在南亚热带及北热带区域,以广西、云南省份的南部为主。樟科的樟属、新木姜子属、润楠属、木姜子属及壳斗科的柯属、青冈属主要分布在我国大陆北热带及亚热带中部偏南的地区,其多样性分布中心与樟科、壳斗科科水平的物种多样性分布中心极为相似。樟科的山胡椒属、楠属、黄肉楠属,壳斗科的栎属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中部以西的地区。研究结果佐证物种的生态学特性以及生物地理学历史综合作用导致目前樟科和壳斗科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9.
滇东南马关古林箐热带雨林望天树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华  王洪  肖文祥   《广西植物》2007,27(1):62-70
云南东南部马关县古林箐的望天树群落以龙脑香科植物望天树为乔木层优势种,无患子科植物番龙眼为亚优势种,外貌以常绿大、中高位芽植物组成为特征,林内板根和茎花现象普遍,层间木质藤本和维管附生植物丰富,属于一种热带季节性雨林群落类型。在植物区系组成上,该群落以樟科、番荔枝科、楝科、大戟科、桑科、无患子科、橄榄科、柿树科等为主要组成科,在重要值统计上,以大戟科、无患子科、柿树科、龙脑香科、番荔枝科、樟科、楝科、橄榄科、桑科等为较优势的科,与东南亚热带雨林很接近,故为东南亚热带雨林的北缘类型。  相似文献   

10.
广东石门台保护区猴头杜鹃群落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植被样地调查法研究广东英德石门台保护区最高峰船底顶的山顶矮林猴头杜鹃群落的物种组成、科属的地理成分。结果表明,2500m2样方中有维管植物112种,隶属于47科78属。群落数量优势科为蔷薇科、杜鹃花科、壳斗科、樟科、冬青科和山茶科等,优势种为猴头杜鹃、广东松、疏齿木荷、矮冬青、树参、小叶罗汉松、异株木犀榄、南方铁杉和五列木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0.941和4.977。植物科的地理成分以泛热带和北温带分布型等占优势,属的地理成分以泛热带分布型和热带亚洲分布型为主,体现了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特点。种群年龄结构表明,建群种猴头杜鹃属于增长阶段,而优势种广东松属于衰退种群,针叶植物白豆杉和小叶罗汉松更新幼苗较多,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香港的植物区系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通过两年多的野外考察,对收集到的3500号标本进行分类鉴定和根据前人的研究资料,概述了香港植物区系的研究历史、自然条件与植被。对香港种子植物的区系组成、特点、属的分布区类型、特有现象作了分析并进行了区系比较,并对香港的濒危植物和最近两年多发现的新记录植物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越南蒲马特国家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马特国家公园位于越南中部的义安省,国际著名的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Annamite山系的核心地区。基于植物标本鉴定,在蒲马特国家公园保护区内记录有维管束植物184科,771属,2018种(包括变种和亚种)。该植物区系占整个越南植物区系的21 %,其中的木兰亚纲植物占该植物区系总种数的90 .98 %,总属数的90 .4 %及总科数的83 .7 %。含种数最多的科包括茜草科(37属/129种) ,大戟科(36/99) ,兰科(34/73) ,樟科(11/66) ,桑科(10/54) ,蝶形花科(24/51) ,壳斗科(4/50) ,紫金牛科(5/48)及芸香科(14/45)等。在种子植物地理成分组成上,有11个科的分布区类型及14属分布区类型,其中,热带分布型分别占总科数的85 .6 %和总属数的90 .1 %,并且在其热带分布属中,热带亚洲成分占总属数的31 .4 %。这些特征显示,蒲马特国家公园植物区系是典型热带性质的植物区系,属于热带亚洲植物区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黔桂边境六县植物区系组成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光照   《广西植物》1990,10(4):297-306
黔桂边境六县植物区系有维管束植物203科921属2255种(变种)。其中种子植物含25种以上的有22科,代表成分有樟科、山茶科、壳斗科、五加科、桑科和椴树科。区系的特点是:地理成分复杂、分布交错;热带、亚热带性质明显;区系起源古老;特有珍稀种类多;喜酸成分较喜钙成分占优势;草本与木本种类近等。此外,对本区系自然条件及植物资源利用也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14.
福建茫荡山黄枝润楠群落生活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福建茫荡山黄枝润楠群落植物种类丰富,有维管植物69科102属133种。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共计103种,占总种数的77.4%,其中,小高位芽植物居首位,共37种,占总种数的27.8%;藤本植物25种,占总种数的18.8%。该群落植物叶的性质以常绿、小型叶、单叶、草质、非全缘为主,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外貌特征。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乐昌县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华谷  张桂才  邹滨   《广西植物》1992,12(4):372-380
本文通过对乐昌县维管束植物科属的分析研究,试图探讨本区系的基本组成、特征与分布,为研究广东植物区系,乃至中国植物区系提供基本资料。 乐昌县地处广东的最北部,地理位置位于北纬24°57′—25°31′,东经112°51′—113°34′之间,面积达239100 ha。 区内有维管束植物1603种(包括变种及变型),分隶205科,781属。其中蕨类植物37科,75属,147种;裸子植物8科,14属,18种;被子植物160科,692属,1438种。 从科的分析表明,本区系的表征科由猕猴桃科、安息香科、山矾科、茶科、木兰科、壳斗科、冬青科、水龙骨科等组成。 根据属的现代地理分布,本区与世界各部分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其中以泛热带、北温带、东亚、热带亚州的成分最多,而地中海、温带亚洲、旧世界则很少联系。 与邻近地区比较,与湘南联系最高,其次是广西大瑶山,黑石顶低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