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魏源 《生命世界》2009,(8):30-33
说到图腾,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龙图腾”、“狼图腾”等文化现象。在这里,龙与蛇,甚至包括狐狸、猫头鹰等动物被赋予了象征性含义,代表了人类或某一民族的某种个性、某种精神。比如龙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狼则隐含了勇猛、顽强的个性和集体、协作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2.
柳郭里阳 《化石》2012,(1):44-45
1921年,在德国特罗辛根的三叠纪晚期地层里,人们发现了9具板龙的完整骨架化石,从埋藏情况分析,这些板龙是同时被埋葬在这里的。古生物学家称其为板龙“群葬墓”。 人们对板龙并不陌生,产于我困云南的有名的禄丰龙就是一种板龙。板龙足早期的植食性恐龙,被认为是后来出现在侏罗纪、白垩纪的那些恐龙大汉蜥脚类恐龙(梁龙、腕龙、马门溪龙)的祖先类型,因此被称为“原蜥脚类恐龙”。  相似文献   

3.
邓沫南 《生命世界》2013,(11):86-91
龙,在中国文化里历来是吉祥的象征。龙作为十二生肖中唯一一个具有神异色彩的动物,自古以来占有着极为重要的文化地位。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里这样描绘龙:“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而在《管子·水地篇》中有关于龙的习性和本领的进一步描绘:  相似文献   

4.
我国神话里的“龙”,乃是上能腾云驾雾,下可翻江倒海,时神时仙,千变万化,令人崇敬而又生畏的一种动物。生物学上也有“龙”,其含义乃是多种爬行动物的统称,例如蛇颈龙(Plesiosaurus)、鱼龙(Ichthyosaurus)、翼龙(Pterosaurs)、恐龙(Dinosaurs)……等。神话里“龙”的形态和生物学上的“龙”,在某些特点上却有其相似之处。因此可以认为神话中的“龙”就是生物学上的“龙”,经过人们的艺术升华,再赋于神秘的、超人的能力而成。我国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钟键教授,考究了甲骨文“龙”  相似文献   

5.
《化石》2001年第1期刊载的“《自然》、《科学》传捷报 ,“龙”“凤”呈祥迎新年”一文 ,得悉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发布的“小盗龙”支持了“鸟类飞行树栖起源说”及“原羽鸟”提供一种羽毛类型暨早期演化的证据的重要科研成果 ,深为感慨 ,由是填词一首 ,调寄“长相思” ,意涵发人深思久思。“小盗龙” ,小恐龙 ,跃逸茫原攀茂丛 ,树栖飞凤踪。凤缘龙 ,鸟缘龙 ,物竞翔空翼翮丰 ,教“原羽鸟”。长相思 “小盗龙”与“原羽鸟”@庞秉璋  相似文献   

6.
西双版纳榕树的民族植物文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榕树是桑科榕属(FicusL.)乔木种类的总称,在西双版纳热带森林中有48种(不包括变种),是一个物种最多、种群较大的类群,与生活在森林中的各族人民有密切的关系,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榕树文化。西双版纳各民族利用多种榕树的嫩枝叶、果子作蔬菜和水果,利用多种榕树治疗疾病,一些种类被当地民族视为“神(龙)树”和“佛树”,各族人民还在村寨附近、寺庙庭院和家庭庭园中栽培多种榕树,既供日常生活之需,又改善村社的生态环境。它不仅关系到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且对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龙和龙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龙”的形象:故宫门前的华表、保和殿后的云龙阶石都刻有张牙舞爪的龙;首都北海公园里和山西大同市的九龙壁上的龙更是神气活现。许多人从童年时代就知道不少关于“龙”的神话,说它能翻江倒海、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挟持雷电,掌管人间旱涝,任意作威作福……。倒底有没有“龙”,究竞“龙”的神话是怎样产生的,“龙骨”又是怎么一回事?这一直是人们感到兴趣的问题。人们总是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在人类历史的黎明时期,由于生产规模很小,对自然界的现象,如刮风下雨和他们周围发生的事物还不能作出符合客观规律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龙的故乡,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全国各地有关龙的民间传说举不胜举,就连地层中挖掘出来的古代脊椎动物化石,也称龙骨。你可能看过有关龙的绘画和雕刻,但却不一定见过“龙”的化石。正逢龙年到来之际,中国科学院为了让首都人民一睹“龙”的雄姿,特意在春节期间举办了《史前龙展》。这次展览规模宏大,包括有六十件馆藏标本,如名闻遐迩的准噶尔翼龙、中国肯氏兽、山西(鱼噩)、鹦鹉嘴龙、蒙古雷兽和小巨犀;有巨大的蜥脚类马门溪龙、禄丰龙和酋龙;更有板块学说的重要证据之一——二齿兽等。其中大都是未曾与观众见过面的稀世珍宝。这次展览期间,观众以极大的兴趣亲眼目睹,盛赞  相似文献   

9.
乌兰泡子和贝尔湖上架着两道“龙门”。跳过“龙门”并不能变成龙,但是鱼儿们被天性中洄游的力量驱使,纷纷跃出水面,想要跳过去,甚至撞到头破血流……中蒙两国为了保存自己的渔业资源而设置的闸口,人为设置的国界,成了鱼儿们的“国门”。  相似文献   

10.
说“毒”     
金重 《植物杂志》2010,(10):1-1
毒物是什么?“毒物”这个名词会让人产生多种不同的想法,几本辞典中对“毒物”的定义虽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很相似。其中之一是“被摄取或被有机体吸收后,会造成死亡或伤害的某种物质——尤指那种即使微量也会快速造成死亡的物质。”  相似文献   

11.
韩建新 《化石》2011,(1):51-57,82
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嘉荫县城西11公里处,中俄界河黑龙江的南岸,于2001年建成,总面积为38.44平方公里。嘉荫是我国发现最早并具有详实科学记录的恐龙化石挖掘地。1902年俄罗斯古生物学家在这里发现了恐龙骸骨化石,并把挖掘的恐龙化石组装成一具高4.5米、长8米的完整骨架,定名为“黑龙江满洲龙”,至今陈列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地质博物馆内,是我国出土的第一具恐龙化石骨架,被世人称为“神州第一龙”。  相似文献   

12.
杰米的驯龙梦身为《驯龙高手》的超级粉丝,杰米总幻想着能像主人公希卡普一样,成为一名驯龙大侠。然而,你知道的,现实世界中并没有龙,别说遇上一条像夜煞那样,会飞、会喷火、个性十足的龙了,就连碰到丑陋双头龙那样憨憨傻傻的家伙,也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动物的个性与其行为、生理、遗传以及生态适应有关。然而,动物的个性研究大多集中于非哺乳动物当中,而哺乳动物尤其是小型哺乳动物的研究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展。在此,我们回顾了动物个性概念的起源和研究方法的形成与确立,从生态适应角度归纳了动物个性在小型哺乳动物觅食、繁殖、扩散和集群生活以及生理和遗传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概述了当前动物个性进化适应机制的“生活节奏综合征假说”和“状态-行为反馈假说”的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小型哺乳动物个性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偷蛋龙”平反1923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组队到蒙古沙漠中考察,在一窝恐龙蛋上发现了“偷蛋龙”(Oriraptor)骨胳,具有利爪和鹦鹉样喙。当时将此类蛋归之手法地区常见的素食恐龙Protoceratops。以“偷蛋龙”命名是由于认为它正在企图偷...  相似文献   

15.
现代爬行动物的生殖方式包括卵生、卵胎生和“胎生”三种类型.总体而言,卵生即母体在陆地上产出羊膜卵,并依靠外界环境加以孵化;卵胎生系指羊膜卵在母体内孵化,随即产出幼子,其间胚胎的营养来源和代谢废物均限于羊膜卵内;所谓“胎生”,是指某些类群的卵在母体内孵化后没有立刻产出,胚胎与母体建立了某种程度的营养乃至气体交换关系,此后再以幼体的形式娩出.卵胎生和“胎生”见于有鳞类.在化石中,由于无法识别胚胎与母体的营养联系等信息,通常只以“生产方式”加以定义,即除卵生以外,所有“含胚胎的化石”都统称为“胎生”,目前“胎生”已有的准确记录包括鱼龙类、鳍龙类、沧龙类和离龙类.近期报道的“怀孕恐头龙”显示原龙类可能也有此种生殖方式,但标本的保存状态显示不能排除其“同类相食”之可能.本文记述了产自云南罗平地区中三叠系内一独立保存的、完整的圆胚状化石,标本的大小、形态、姿态和埋藏环境显示这是一个处于孵化后期、因某种原因而流产的胚胎.头后骨骼显示该标本代表了一种全新类型的海生原龙类,但是由于在个体发育中很多性状特征会有较大变化,因此胚胎乃至幼体标本不宜作为正型标本而建立新属种.这也是又一个主龙型爬行动物胎生的确切证据;同时这也进一步反映了盘县—罗平动物群中原龙类的高度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从石炭纪到白垩纪跨度长达3亿年的这段漫长时空 ,地球上出现大大小小近800种的各种“龙”。其中不少“龙”的背脊上都长有各种“帆状物”。从现有资料来看 ,这些“背帆”龙的颈部似乎都不很长 ,颈椎很少超出20节。最近在贵州龙动物群中 (贵州关岭 )发现一条有背帆的“龙”。这是一条全长仅6公分的幼体 ,颈椎较长超出24节。用放大镜可清晰观察到从胸椎到肋外有一排长棘 ,棘条长度都大大超出肋条长度。不仅如此 ,该“龙”可贵之处还在于其内部的许多结构并未因长达2亿多年的漫长化石过程而受到破坏。今将其躯干部分的照片供化石爱好…  相似文献   

17.
贵州中三叠世长颈龙属(原龙目:长颈龙科)一幼年个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记述了贵州兴义法郎组竹杆坡段(中三叠世拉丁期)长颈龙属未定种(Tanystropheus sp.)一幼年个体的不完整骨架。这是该属在欧洲和中东以外的首次发现。新材料仅保存部分颈椎、躯干和前肢。根据特殊的颈椎形态将该标本归入长颈龙属,而区别于另一种长颈的海生原龙类———东方恐头龙(Dinocephalosaurus orientalis)。新标本的腕骨形态简单,骨化程度弱,表明长颈龙是终生水生的动物。“长颈、长颈肋”见于多种不同海生爬行动物(如原龙类、初龙类),它们很可能都以“吞吸”的方式捕食。长颈龙化石在我国的发现进一步验证了中国南方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群与欧洲西特提斯动物群(western Tethyan fauna)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钟华邦 《化石》2008,(2):32-33
长久以来我们中国人就自称是龙的传人。有首歌“龙的传人”在世界上传播,前一段时间在媒体上对龙争论不休。其实,对于什么是“龙”?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的原因是缺少依据。  相似文献   

19.
记述了贵州兴义法郎组竹杆坡段(中三叠世拉丁期)长颈龙属未定种(Tanystropheus sp.)一幼年个体的不完整骨架。这是该属在欧洲和中东以外的首次发现。新材料仅保存部分颈椎、躯干和前肢。根据特殊的颈椎形态将该标本归入长颈龙属,而区别于另一种长颈的海生原龙类——东方恐头龙(Dinocephalosaurus orientalis)。新标本的腕骨形态简单,骨化程度弱,表明长颈龙是终生水生的动物。“长颈、长颈肋”见于多种不同海生爬行动物(如原龙类、初龙类),它们很可能都以“吞吸”的方式捕食。长颈龙化石在我国的发现进一步验证了中国南方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群与欧洲西特提斯动物群(western Tethyan fauna)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据报导,龙蒿油(Estragon oil)在国外作为一种天然香料,深受欢迎,已被广泛应用于肉类调味品、酒类、糖果、烧烤食品、饮料等多种食品中。而我国龙蒿资源丰富,却至今尚未被开发利用,大量资源被白白浪费。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填补国内空白,丰富调香原料,增加经济效益,我所在苏北沿海一带香料资源调查中发现有大量的龙蒿野生,且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