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兴国 《生命世界》2009,(10):18-19
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及根茎,用于体虚欲脱、惊悸失眠、心力衰竭等症,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野生人参已近绝迹。  相似文献   

2.
保健植物资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自身的保健意识也逐步加强 ,特别是老年人不断的增多 ,抗衰老、补充体能、保持精力充沛、健康体魄就显得至关重要。除了加强锻炼外 ,补充一些保健食品 ,摄取其精华之所在 ,以增强身体素质 ,提高免疫功能 ,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人们对不少既可食用又有一定药用价值的植物已引起了极大兴趣 ,尤其是不需特别提取、制作复杂的简易方法更受到欢迎。我们对当前常用的保健植物作了一些调查 ,现作简介。1 .人参 (PanaxgisengC .A .Mey)人参含有 2 8种人参皂苷 ,因其丰富的活性成分 ,药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炎症是一种非常常见而又十分重要的基本病理过程,临床表现为红、肿、痛,其伴随着疾病的发生而产生,同时又会加重疾病的发展,有些甚至会产生恶性肿瘤。在炎症分子机制的研究中,已发现多条重要的信号通路,其中模式识别受体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在很多疾病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于这些重要的炎症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分子筛选抗炎药物受到广泛关注。人参属植物是名贵的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我国人参属植物主要包括:人参、三七、竹节参及其变种珠子参等。皂苷是人参属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药理研究显示其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本文就此将近年来模式识别受体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及人参属植物皂苷抗炎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为抗炎药物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陈家庸  黄正福   《广西植物》1988,(2):179-189
.本文报道珍稀濒危植物引种保存的初步研究结果。 总结了引种保存60种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并详细介绍银杉、金花茶、银杏、杜仲、天麻及人参等的引种栽培试验结果。 论述引种保存植物与主要环境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濒危植物东北刺人参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刺人参是一种濒危的资源植物 ,是一种名贵的药用植物 ,应加强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6.
应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分别以源于4年和1年生人参根组织cDNA群体作为检测子(tester)与驱赶子(driver),成功构建了与人参植物皂苷生物合成相关的差减cDNA文库,并时从中筛选的阳性cDNA克隆进行DNA测序及其序列分析、PCR及Northern印迹杂交鉴定.结果显示,获得的13个克隆为新基因序列.其中6个差减克隆系人参植物根生长发育阶段差异表达基因.目前,6个差异表达新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仍在进一步研究中.  相似文献   

7.
在地球地质历史的长河中,由于多次的海陆变迁,气候的冷暖交替,冰川的进退等自然因素,能残留下来的可称之为活化石的植物非常稀少。我国比较著名的活化石植物有水杉、银杉、银杏等。近几年来的研究发现,马蹄参(Siplopanaxstachyanthus)也是一种活化石植物。马蹄参在1928年被秦仁昌教授认我国广西采到,当时只采到带花的标本。他立即将这份陌生植物标本寄给了奥地利植物分类学家汉德尔-马泽蒂(Handel-Mazzetti,旧泽韩马迪),请其鉴定。汉德尔-马泽蒂认为其特征像五加科植物,故用diploos(希腊文,二倍的)与Panax(人参属学名)…  相似文献   

8.
为从富含多糖的人参植物组织中分离出高质量的RNA,使用改进的两种异硫氰酸胍法,可从人参植物根组织中提取到较高产量和质量的总RNA、每克新鲜组织的RNA产量在80~110μg之间;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可见到28S和18S rRNA两条完整、清晰的条带;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的A260/A280比值位于1.8~2.0.而且,使用该改良法分离的RNA,可广泛用于检测基因表达的RT-PCR与Northern印迹杂交分析以及cDNA文库构建等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人参植物皂苷生物合成相关新基因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人参植物根进行的特定发育过程在药用次生物———人参皂苷生物合成和累积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从人参根中分离出人参皂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 ,采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 ,构建四年和一年生人参根组织mRNA群体间正向差减cDNA文库。对从差减文库中筛选的 4 0个阳性cDNA克隆进行酶切、PCR与逆向Northern斑点杂交鉴定、DNA测序以及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 ,获得的 6个差减克隆在GenBank/DDBJ/BMBL无对应的同源基因 ,代表新基因序列。与此同时 ,使用Northern印迹杂交验证及半定量RT PCR进一步确认 ,6个转录本为根发育阶段差异性表达基因。因而提示 ,它们可能在人参皂苷生物合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 ,在人参茎、叶与种子中亦能检测到上述基因转录本的表达。目前 ,6个新基因已被命名 ,在GenBank注册并获登录号 ,为克隆上述新基因cDNA全长序列及深入鉴定其在人参皂苷生物合成中的功能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多数药用天然产物在植物中含量低微,提取分离困难;而且这些化合物一般结构复杂,化学合成难度大,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基于合成生物学技术获得药用天然产物具有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优点.文中以药用萜类化合物人参皂苷、紫杉醇、青蒿素、丹参酮,生物碱类化合物长春新碱、吗啡以及黄酮类化合物灯盏花素为例,总结了植物来源药用萜类、生物...  相似文献   

11.
三种人参属植物的EST-SSR信息分析及其在三七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人参属植物EST中SSR分布特点及其在三七SSR标记中的应用,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用primer 3软件对dbEST数据库中人参属植物人参、西洋参和三七的EST序列进行搜索,发现人参属植物EST-SSR出现频率为11.54%,平均每4.39 kb出现1个SSR.人参属植物单核苷酸重复基元占主导地位,其次为三核苷酸重复基元和二核苷酸重复基元,分别占总SSR的54.48%、17.31%和16.36%.人参属EST-SSR的优势类型为A/T和AT/TA,分别占54.73%和8.21%.根据人参属植物EST中的SSR设计48对引物,在合适的PCR扩增体系下,用5个三七样品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引物有效扩增率85.42%,其中多态性引物占可扩增引物的70.73%.结果表明,利用人参属EST序列开发三七EST-SSR标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长寿,这是人类亘古的夙愿。近年来,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到自然中去探寻含有抗衰老有效成分的植物,研究和开发延年益寿新药,已成为一门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新兴科学。 五加科:老药新药并驾齐驱 众所周知,人参(Panax ginseng)就是一种具有滋补强壮、健身防病、扶正固本的珍贵中草药,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通过药理研究证明,人参确能增强机体对不利环境(包活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的)的抵抗能力,从而使生命活动维持在正常状态。人们把这种重要作用称之为适应原样作用(adap togenic action),提出了“适应原”的概念,把这类药物统称之为适应  相似文献   

13.
油莎豆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植物名称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 L.var.sativus Boeck),又名油莎草、铁荸荠、地下板栗、地下核桃、人参果和人参豆。2材料类别块茎顶芽。3培养条件芽诱导培养基:(1)MS NAA1mg·L-1  相似文献   

14.
人参属(Panax)植物是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以水稻(Oryzasativa)为内标,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三七(Panaxnotoginseng)、屏边三七(Panaxstipuleanatus)、越南三七(Panaxvietnamensis)及假人参(几n似pse“doginseng)4种人参属植物的基因组大小。结果表明,4种植物的基因组大小各不相同,其中。三七的最大,而屏边三七的最小。本组数据将为该属植物的基因组学研究以及种群进化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系五加科(Ariliaceac)植物的干燥根,是驰名中外的珍贵药材,其中包括园参、野山参、移山参、朝鲜人参(高丽参)、日本人参(东洋参)。除此以外,同属于五加科人参属植物的还有产于美国、加拿大的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野山参由于突出的药理作用,加之样品奇缺,价格最为昂贵。目前世界各国有关野  相似文献   

16.
人参皂苷生物合成和次生代谢工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参皂苷属于植物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是传统名贵药材人参和西洋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还有广泛的抗肿瘤作用。人参皂苷与植物甾醇共享前期代谢途径,通过2, 3-氧化鲨烯环化步骤进入三萜代谢分支途径,在三萜碳环骨架复杂修饰的基础上形成人参皂苷。综述了近年人参皂苷生物合成途径及关键酶基因研究的最新进展,揭示了人参皂苷生物合成的基本途径,对途径中关键酶的基因进行了综述,并结合次生代谢工程技术, 探讨了该技术在人参皂苷生物合成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以发根农杆菌A4菌株诱导的人参发根为材料,用改良的异硫氰酸胍法提取总RNA,得到了纯度好的完整的总RNA。利用RT-PCR扩增了β香树素合成酶基因,测序结果表明该目的片段与Gene Bank上的β香树素合成酶基因序列一致。这一基因重组入克隆载体pMD-119T, 并转化大肠杆菌。 在此基础上,利用pBI121质粒载体,构建了人参β香树素合成酶基因的反义植物表达载体,为这一基因的反义调控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土人参Talinum paniculatum(Jacq.)Gaertn.为马齿苋科一年生或多年生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中南部地区,易于生长。土人参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具有解毒消痈,补中益气,通经下乳等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土人参含有多糖、黄酮、植物甾醇、生物碱、三萜、有机酸等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消炎止痛、抗菌和保护心脏等药理活性。该文主要对土人参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和安全性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土人参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征槁简则     
《广西植物》1988,(3):256-256
<正 > 一、《广西植物》是广西植物研究所与广西植物学会合办的植物学的练台性学末刊物,主要发表植物分类学、植物形态学、植物地理学、植物生态学及地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引种驯化和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的试验研究论文、报告,同时适当选登一些植物学研究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动向的介绍以及专项领域的综述和重要著作的评论,为了遣应生产  相似文献   

20.
采用CTAB法提取了人参(Panax ginseng)根基因组DNA,根据植物叶绿体16S rDNA和线粒体18SrDNA与细菌16S rDNA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用扩增细菌16S rDNA的一对通用引物(8f,1492r)扩增了人参细胞器核糖体小亚单位DNA.对扩增产物进行了克隆与测序,经多序列比对,扩增片段分别与已知植物叶绿体16S rDNA和线粒体18S rDNA具高度同源性,表明该对引物可以用来扩增绝大多数植物细胞器核糖体小亚单位DNA,可以作为鉴定植物叶绿体16S rDNA和线粒体18S rDNA的一种基本实验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