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农业文化遗产经过几千年流传,在现代农业要素逐渐进入的时代,似乎面临着沙袋失的命运。然而,这些看似落后、过时的文化遗产,将会在新农村建设事业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在一个农家小院的葡萄架下,一个农民“叭嗒叭嗒”抽着旱烟,陷入了沉思,随着国家的日益富强,乡村经济与文化却面临严峻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文化遗产的生物退化与生物降解问题普遍存在。从方法学的角度回顾了针对不同类型文化遗产微生物病害与防治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和技术,总结了国内外当前所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提出了该领域研究中未来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展望了应对策略和今后发展趋势。文化遗产微生物研究方法经历了传统培养、显微镜分析、分子生物学技术、酶活性和代谢产物分析以及快速发展的多组学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多个阶段,在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特征、生理生态学及其退化机理方面的认识已逐渐深入,以文化遗产保护为目标的病害微生物防治技术不断发展。近年来通过新一代测序和宏基因组学技术获得了文化遗产微生物的诸多重要信息,但其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还不够。本综述突出了结合传统与现代方法技术开展研究的重要性,旨在为文化遗产微生物学领域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已经确定了5个典型的传统农业系统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首批试点。其中除了中国的稻鱼共生系统,其他4个均来自国外。它们在农业生物多样性、相关野生动植物以及文化实践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征,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4.
<正>生存环境的变迁导致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日趋衰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只是单纯记录已有的技艺和知识,更强调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生命力,实现长久的活态保护。良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环境不但能更好地激活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可以极大节省保护工作中的资源消耗。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系统中,人、环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个体三者相互依存和制约,达到共生的平衡。其中,人  相似文献   

5.
<正>多数学者认为,优良的环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至关重要,近代以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衰败,从根本上说就是生态环境失衡造成的。生态系统中各种因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空间存在生态学上称之为生态场。用生态学的理论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也是一个生态过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诗意生存的象征。在古代苦难而漫长的生活中人们以什么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前辈们所运用的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长期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许多地区,在发展中面临着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它是人口暴增对自然环境与日俱增的压力,尤其是工业化发展、过度物质主义追求、高消费文化等必然导致的结果,是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普遍面临的难题。因此,在工业化和现代化发源地,出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工业污染,动植物灭绝等生态危机和灾难的欧美地区,最先发起了"保护自然"运动。从19世纪中下叶开始,欧美各国纷纷设立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旨在保护动植物生存的理想家园,以及人类珍贵的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正>国际社会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作一项关于人权和发展的科学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全球化背景下人权文化发展和国际社会对文化权利日益扩大关注的必然结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实现文化权利,尤其是文化平等权、保护少数人群体的文化认同权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和范围的界定可以看出,公约事实上把很多有悖人类人权理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排除在它承认和保护的范围之外的。那些具有妇女歧视、种族歧视、虐待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及城市增长预景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在快速城市化和城市生态安全面临巨大挑战的时代背景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区域和城市生态安全的基本保障和重要途径.在梳理国内外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理论的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网络和城市发展空间格局.通过对北京市水文、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遗产和游憩过程的系统分析,运用GIS和空间分析技术,判别出维护上述各种过程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在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影响下,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正面临着适龄劳动力大量外流、土地抛荒、传统知识体系难以维持等诸多威胁与挑战。推动土地流转、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可在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中产生积极作用。土地流转在给遗产地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变化同样值得关注,但现有研究却少有涉及。本研究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为例,将不同经营规模的稻鱼共生系统分为小农户经营模式和规模化经营模式,运用生命周期法对两种模式的碳足迹进行核算。结果表明: 小农户经营模式和规模化经营模式的碳足迹分别为6510.80和5917.00 kg CO2-eq·hm-2,单位产值碳足迹分别为0.13和0.10 kg CO2-eq·yuan-1。与小农户经营模式相比,规模化经营模式温室气体排放更少,单位产值的环境影响更小。农户扩大经营规模后,当地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了4097.20 kg CO2-eq。农业生产过程中积累的CH4在碳足迹中占比最大,农业生产资料中复合肥是仅次于CH4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来源。对于小农户经营模式,饲料中使用的玉米和小麦也对温室气体排放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传统农业系统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对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居民对农业文化遗产的认知态度影响其行为选择,并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人文地理学及环境心理学领域的地方认同理论,选择历史认同、现实认同、情感认同及行为认同4个维度变量,通过问卷调查,以福州居民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的认知及保护态度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构建福州居民农业文化遗产认知及保护规律定量分析居民认知态度、保护行为与人口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福州居民对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的行为认同维度得分高于其他维度,且福州市民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外来居民;(2)受访居民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地方认同与其年龄、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及在福州居住时间长短的关系较为密切;(3)通过构建福州居民农业文化遗产认知及保护规律发现,福州居民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主要受其对该遗产项目认知态度的影响,与居民人口特征相关性较弱。拓展农业文化遗产领域的研究视角及方法,促进农业文化遗产地动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是"保护"与"传承"。但随着近些年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或者说"传承")问题开  相似文献   

12.
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源自联合国粮农组织2002年启动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目前,此项目已经在全球选出了5个试点系统,包括中国浙江青田的稻鱼共生系统。另外,贵州从江的稻鱼(鸭)复合系统、江西万年的稻作起源与贡米生产和云南红河州的哈尼梯田也正在申请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  相似文献   

13.
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源自联合国粮农组织2002年启动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目前,此项目已经在全球选出了5个试点系统,包括中国浙江青田的稻鱼共生系统。另外,贵州从江的稻鱼(鸭)复合系统、江西万年的稻作起源与贡米生产和云南红河州的哈尼梯田也正在申请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为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各级政府和普通民众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采茶灯》是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追溯这一文化艺术瑰宝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探寻其起源地的风土人情,对于保护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四川江安的"竹簧工艺"历史悠久,早在明朝就盛极一时。1915年,当地一位大师的竹簧作品还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但据说,竹簧工艺自古以来沿袭严格的师徒传承,面对现代工业制造的冲击,这项对"心"与"手"都要求极高的绝技,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2007年,江安竹簧工艺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保护和传承竹簧工艺,随后几年,江安县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了竹簧工艺课,希望能让这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为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各级政府和普通民众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采茶灯》是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追溯这一文化艺术瑰宝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探寻其起源地的风土人情,对于保护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多维度发展的文化线路理论对于整合地区文化遗产并提供整体性保护利用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有别于传统的文化遗产类型,文化线路通过整体性视角,将文化遗产资源在空间意义上的“点”延伸到“线”的层面,支持更大尺度范围内各区域遗产点之间的关联性,并在一个宏观且整体的线性空间尺度下认知与提升这些分散遗产点的重要性,从而达到整体保护的目的。以广东省江门市为例,基于文化线路定义、概念、构成条件及特征判读的研究,从时空变化性、历史功能性、文化交流性、多元整体性4个特征对江门文化遗产点进行分析与判读,梳理出江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脉络及其空间分布现状。从而为确立与展现具有“微观尺度遗产串联—宏观尺度文化认同”特征的江门华侨华人文化线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物是人类历史的结晶,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资源。微生物广泛定殖于古代壁画、石质文物及其他类型文化遗产上并造成危害,其中优势病害真菌白色侧齿霉菌的分布尤为广泛,其可在多种文物和极端环境中生存,严重威胁着珍贵文化遗产的长久保存。白色侧齿霉菌的分类命名经历了几次变化,导致其对文物的影响尚未被特别关注。本文以白色侧齿霉菌为主线,梳理了其分类发展简史、分布范围、文化遗产类型偏好,分析了其生理、生化、生态特征及潜在的生物退化机制,提出了其可作为文化遗产微生物危害的指示物种,讨论了此类典型壁画微生物的防治对策,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农业文化遗产里的朵朵奇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耀  肖玉 《生命世界》2009,(6):16-1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和农业古国。数千年来,智慧的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完美的农业技术知识体系,创造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农业系统。除了已经被列入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的传统稻鱼共生系统,我们还可以看到其他朵朵绽放的农业文化遗产奇葩。  相似文献   

20.
冯潇  陈思淇 《生物信息学》2019,26(11):31-37
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成为共识。以明长城大同段为研究案例,综合现有文化遗产分类方法进行遗产要素分类与识别,利用空间信息技术和不同遗产价值评价体系进行资源评价与分析,并总结多级别遗产点的地理空间分布规律。基于“核心保护与多级别缓冲”保护格局,结合实际问题和相关法规文件从宏观层面提出横向层级式、纵向组团式的空间格局,最后针对不同层次的遗产区域组合,制定实操性较强的保护策略。借此为中国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空间格局规划理论与技术研究提供经验,以完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