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Vi-rEPA结合疫苗在小鼠中的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伤寒Vi多糖疫苗及结合物含量分别为20%、40%、60%的伤寒Vi-rEPA结合疫苗经皮下免疫小鼠后眼眶采血分离血清,用ELISA法测血清抗体浓度。血清抗体分析表明,伤寒Vi多糖疫苗和伤寒Vi-rEPA结合疫苗均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但伤寒Vi-rEPA结合疫苗的免疫原性优于伤寒Vi多糖疫苗;伤寒Vi多糖疫苗无加强免疫应答效应,而伤寒Vi-rEPA结合疫苗有加强免疫应答效应;不同高分子结合物含量的伤寒Vi-rEPA结合疫苗免疫小鼠,其结合物含量为40%、60%的伤寒Vi-rEPA结合疫苗比结合物含量为20%的结合疫苗具有更好的免疫原性,而前二者的免疫原性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克服基因枪接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DNA疫苗诱生的免疫应答以Th2为主的缺点,在基因枪接种质粒HBsAg DNA疫苗的同时共导入或共表达乙型肝炎病毒壳(HBV core)基因作为佐剂,以促进其所诱生的HBsAg特异性的Th2型免疫应答向Tn1型转换。方法 构建可单独或共同表达HBsAg或核心抗原(HBcAg)的DNA免疫用载体pIRKS/core、pIRES/C149、pIRES/S、pIRES/S/Core和pIRES/S/C149,并在真核细胞进行表达验证。对BALB/c雌鼠进行免疫并检测小鼠免疫后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指标。结果 共导入或共表达HBV core基因能增强基因枪接种HBsAg DNA疫苗诱生的Th1型免疫应答水平,包括HBsAg特异的IgG2a应答、CTL活性、IFN-γ产生能力等。结论 以HBV core基因为佐剂能促进基因枪接种HBsAg DNA疫苗诱生的Th2型免疫应答向Th1型免疫应答转换。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PorA、PorB和Class4对流感裂解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从中挑选出最有效的流感黏膜佐剂,为发展流感黏膜疫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流感三价裂解抗原按比例与PorA、PorB和Class4非共价结合,滴鼻免疫Balb/c小鼠3次,采取间接ELISA检测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及抗体亚型,检测鼻咽、肺、小肠和阴道冲洗液中IgA效价,采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血清中HAI效价。结果PorB重组蛋白佐剂组较无佐剂的流感裂解抗原组在提高小鼠早期免疫应答的同时诱导较强的系统免疫应答和黏膜免疫应答;PorA组也有黏膜佐剂的功能,但和无佐剂的流感裂解抗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蛋白体的三分子中,以PorB为佐剂的流感黏膜疫苗不仅提高了抗原的系统免疫应答,而且诱导了较强的小鼠呼吸道、生殖道的局部黏膜免疫应答,为流感黏膜疫苗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和剂次乙型肝炎疫苗对低/无应答婴儿的再免疫效果及持久性。方法随机选取按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5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后,抗-HBs低/无应答(抗-HBs<100 m IU/m L),且HBsAg和HBV DNA均为阴性的7~12月龄婴儿163名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2组,按照0、1、6个月免疫程序,分别用5μg或1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进行再免疫,分别于再免疫1剂、3剂后1个月及免疫后4年采集静脉血,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抗-HBs,比较不同剂量、不同剂次、不同基础免疫状态抗-HBs水平。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在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乙肝病毒感染。再免疫1剂和3剂后,两种疫苗均获得较高的免疫应答,10μg汉逊酵母乙肝疫苗组抗-HBs GMC高于5μg酿酒酵母乙肝疫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4年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低/无应答婴幼儿再免疫效果分层分析发现,再免疫1剂、3剂和再免疫后4年,低应答组抗-HBs阳性率和GMC均高于无应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无应答儿童再免疫效果良好,应答水平10μg/剂次组高于5μg/剂次组,但4年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免疫后的持久性免疫应答效果与初次免疫应答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更快速的免疫应答,用30μg/ml乙肝血源疫苗以0、2、6周免疫程序对68名HBsAg阳性母亲婴儿作了阻断HBV母婴传播免疫效果的观察,并和常规的0、1、6月接种方案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HBIG合并乙肝疫苗或单用疫苗组产生抗─HBs(>10mIU/ml)血清转换率于T6M、T12M时分别为91.89%,和83.87%;81.08%和83.87%。短程和常规免疫方案婴儿所产生的保护性抗─HBS动态比较,表明以0、2、6周免疫后的T6w、T6m时的抗─HBs有效率分别为19.35%和83.87%,明显高于0、1、6月免疫者同期抗体水平(P<0.01)。至T12M时两组的阳转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0、2、6周免疫方案能早期诱导出保护性抗─HBs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入了解炭疽两种疫苗——A16R芽孢苗与炭疽无菌培养滤液佐剂吸附苗(anthrax vaccine adsorbed,AVA苗)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类型的差异,筛选疫苗免疫评价有效的免疫学参数,分别从抗体及细胞应答水平上对炭疽两种疫苗免疫Balb/C小鼠后免疫应答产生过程进行了动态观察.抗体检测结果分析显示,A16R芽孢苗免疫小鼠血清中可同时检测到抗芽孢抗体与抗AVA抗体,AVA免疫可诱导小鼠产生高效价的抗AVA抗体;两种疫苗免疫小鼠血清IgG抗体亚型均以kG1和IgG2b为主,A16R免疫组IgG2a明显高于AvA免疫组.细胞应答结果分析显示,两种疫苗免疫外周血中均可检测到抗原特异性的TH2,TH1和浆细胞应答.TH2应答于免疫后5天即可在外周血中检测到,至观察末期仍可维持在较高水平;TH1应答,A16R免疫组出现早于AVA免疫组,免疫后5天即可检测到,AVA免疫组于二次免疫的7天才出现,观察末期两组均可检测到低水平的TH1应答;两种疫苗免疫小鼠外周血中均可检测到抗原特异性的浆细胞,A16R免疫组出现早,维持时间长,至观察末期仍呈现上升趋势,AVA免疫组,浆细胞出现较晚,维持时间较短,观察末期仅检测到低水平的浆细胞.上述结果表明,多抗原刺激物的A16R芽孢苗较AVA能更有效的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炭疽疫苗免疫后小鼠外周血中TH2,TH1和浆细胞细胞应答,可以同抗体一起,作为疫苗有效性的免疫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乙肝核心抗原与外源抗原决定簇融合的基因工程肽苗研究进展朱运峰(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所100850)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疫苗的发展已经历了几次大变革,早期的血源性疫苗由于受来源、数量等条件的限制,后被亚单位疫苗所取代,然而亚单位疫苗又受到不同亚型的限制,继而出现了合成肽苗,它克服了血清型不同的差异,且不含任何无用成分,无副作用,但由于其抗原决定簇本身的分子量较小,免疫原性低,且单个抗原决定簇受MHC限制,不能使各种HLA单倍型个体产生免疫应答,[1]幻因此对合成肤苗进行改造就成为新一代疫苗研究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微针经皮免疫借助微针刺破皮肤的角质层,使疫苗高效地被抗原提呈细胞识别后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实现疫苗的经皮免疫。由于微针的经皮免疫所具有的高效诱导免疫应答、低痛感、易储存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疫苗免疫接种。本综述对用于经皮免疫的各类微针(固体微针、空心微针、涂层微针和可溶性微针)的制备材料、在经皮免疫的应用、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尚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研究者的制备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双歧杆菌处理体对弱抗原免疫应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菌处理体在疫苗免疫中的载体/佐剂作用及对诱导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双歧杆菌菌处理体偶联乙肝病毒基因工程表面抗原(HBsAg)成拟菌颗粒免疫C57 BL/6小鼠,二次免疫后5w,ELISA方法测定小鼠血清抗-HBS的阳性率及抗体效价;MTT方法测定免疫小鼠NK的杀伤活性;RT—PCR方法测定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中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生物活性方法测定该小鼠腹腔巨噬细胞α干扰素(IFN—α)分泌,并与抗原对照组、商业乙肝疫苗组、完全福氏佐剂组(CFA)进行比较,评定菌处理体佐剂疫苗的效果。初步探讨菌处理体用于疫苗的机制。结果:菌处理体疫苗组抗-HBS的阳性率与效价、NK杀伤活性、IFN—α体内诱生水平与商业疫苗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CFA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菌处理组及CFA组IFN—γ表达阳性,其他两组为阴性。结论:菌处理体佐剂具有明显增强弱抗原疫苗诱导免疫应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检测表达CD40L的质粒能台作为核酸疫苗佐剂提高A/PR8/34流感病毒血凝素(HA)DNA疫苗的免疫应答,构建了表达鼠CD40L的质粒,行将它与A型流感病毒的HADNA疫苗用电击的方法共同免疫BALB/C小鼠(各30μg),免疫两次,间隔三周,第二次免疫后1周,用致死量流感病毒A/PR8/34攻击。发现与单独免疫30μgHA相比,血清中抗HA的IgG抗体节明显提高,且以IgG2a抗体提高为主,小鼠体重减轻非常少且体重恢复加快。实验结果显示,CD40L能作为流感病毒核酸疫苗佐剂,提高小鼠抗流感病毒攻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rHB-DTaP联合疫苗中抗-HBs抗体应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乙肝、白喉、破伤风、无细胞百日咳(rHB-DTaP)四联疫苗的研制过程中,我们采用基因工程乙肝疫苗(CHO),精制白喉、破伤风类毒素和无细胞百日咳菌苗原液,按不同的稀释液,不同的加入顺序以及不同的含量等制备四联疫苗,并以单价基因工程乙肝疫苗(rHB)做对照,进行小鼠试验,接种4周后采血检测抗-HBs水平。结果表明,不同配方的四联疫苗中rHB与DTaP均无干扰,相容性好;抗-HBs免疫应答水平与单价苗(rHB)无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生理盐水制备的rHB-DTaP其抗-HBs免疫应答水平较醋酸盐缓冲液者高(P<0.05),rHB-DTaP中的抗-HBs免疫应答水平与rHB原液的加入顺序无关(P>0.05);rHB含量以20μg/ml为宜。  相似文献   

12.
对79名HBV标志阴性少年人群,以乙肝疫苗10μg×3的免疫剂量和0、1、2月的免疫程序进行接种,对其抗-HBs免疫应答和临床保护效果作了为期7年的定人随访。结果表明,抗-HBs阳转率在免后三个月时为100%,均值为3084MIU/ml。至免后84个月时疫苗接受者中仍有55.7%的抗-HBs水平≥10MIU/ml。6例检出抗-HBs,其中5例的抗-HBs持续处于高水平。全部观察对象无一例检出HBsAg或发生临床肝炎。少年接种乙肝血源疫苗至少7年内可具有保护性抗体。故在此期内不需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风疹病毒基因组及其蛋白结构功能的研究,以及疫苗研究的进展作简要综述,并阐述遗传多态性、HLA基因多态性及细胞因子对风疹病毒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DNA疫苗佐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疫苗在免疫应答中能诱导机体产生持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然而DNA疫苗刺激机体免疫应答能力往往比常规疫苗引起的免疫反应弱。最近研究表明:使用DNA疫苗佐剂如细胞因子、CpGODN、补体C3d等有助于提高DNA疫苗的免疫效价。就DNA疫苗佐剂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重组(汉逊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副反应和抗体应答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免疫儿童的副反应和抗体应答。按0、1、6月免疫程序,分别应用2批重组汉逊酵母疫苗和2批重组酿酒酵母疫苗,免疫221名6至12岁儿童,其中汉逊酵母疫苗1批(A)接种102人,另一批(B)接种26人,重组酿酒酵母疫苗1批(C)和另1批(D)分别接种74和19人。观察每次接种后的副反应和全程免疫一月后(T7)的抗体应答。儿童接种汉逊酵母疫苗后副反应发生率低,有个别出现发热反应,但均低于37.8℃,且为一过性。T7时4组儿童抗HBs血清阳转率均在96%以上,GMT范围在229.98~338.83IU/L之间。免疫A批疫苗儿童组抗体滴度(GMT)显著高于免疫C批疫苗组(270.33、229.98IU/L;P<0.05)。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免疫儿童抗体应答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6.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与体内自身反应性T/B细胞的异常活化有关。病理性自身免疫应答是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致病原因。针对已感染致病原的无症状携带者或发病的患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性疫苗能特异性地调节异常的免疫应答,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初步确定高效价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6.0IU/剂)暴露后免疫程序。制备高效价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6.0IU/剂),以狂犬病街毒CNX8601和BD06分别攻击小鼠和比格犬的咬肌,接种不同效价的狂犬病疫苗,以RFFIT法检测中和抗体,根据动物死亡情况,计算暴露后疫苗保护率,对不同效价的疫苗进行中和抗体测定和保护率统计分析。在以小鼠为实验动物的疫苗保护率研究中,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3.1IU/剂)0/3/7/14/28免疫程序的保护率为40.6%,高效价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6.0IU/剂)0/3/14免疫程序的保护率为56.2%,中和抗体比较,P〈0.05,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在以比格犬为实验动物的保护效果研究中,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的保护率(3.1IU/剂)为70%;高效价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6.0IU/剂)的保护率为80%,中和抗体的比较,P〉0.05,没有显著性差异。高效价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暴露后免疫程序可初步确定为0、3、14d免疫。  相似文献   

18.
人类接种疫苗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疫苗的应用使得历史上流行的多种传染病得以消灭或控制,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疫苗免疫机制是全世界疫苗研究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对疫苗免疫机制的一些新认识,极大地促进了疫苗研发。对疫苗天然免疫机制的揭示,在疫苗株的筛选、疫苗免疫效果预测等方面展现了巨大的应用价值。某些疫苗在接种后存在的低应答与无应答现象,在对其免疫机制的探索中得到了解释。此外,对疫苗佐剂免疫机制的揭示,加速了新型疫苗佐剂的研发与应用。对疫苗免疫机制研究中的一些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正> 据报导,医护人员连续接种三针疫苗后,93%~98%的接种者抗体上升。几年后抗体下降,其比率与每一接种者获得最大抗体应答的具体情况有关,尚无文献记载免疫后抗体的持续时间,五年的随访调查证实,接种疫苗的同性恋者,早期具有抗体应答的,五年后抗体仍是阳性者占58%。  相似文献   

20.
与注射疫苗相比,粘膜接种疫苗具有使用方便,免疫效果好,不仅诱导局部免疫应答,也诱导全身性应答等优点,故日益引起重视,近年已相继开发了多种粘膜疫苗及用于粘膜免疫接种的佐剂和载体,后者包括非活性颗粒载体及具有复制活性的减毒活疫苗株,它们可保护疫苗不被降解,增强人体的免疫应答水平。本文介绍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