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ORYZA2000模型的北京地区旱稻适宜播种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确定适宜播种期是制定合理的作物栽培管理方案的关键内容之一。在作物模型ORYZA2000有效性验证的基础上,以北京地区为例,利用该模型结合长期历史气候资料,对确定旱稻适宜播种期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水分因子条件下,北京地区旱稻297安全播期的范围较广,多年平均为3月26日-6月4日;受温度升高的影响,最早播期有提前趋势,而最晚播种期有延后趋势。在同一年份内,播期不同旱稻的产量也有一定的变化,呈现为先升高而后降低的趋势。播期过早或过晚导致生育期平均温度偏低是影响穗干物质累积且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在适宜的播期范围内才能获得高产。以90%-100%当年最高产量潜力作为适宜播期的产量指标,确定北京地区旱稻297的适宜播期变化在5月11日-5月19日之间,相应的产量变化在6689-7257 kg/hm2范围内。研究方法可为其他地区旱稻的播期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小麦目标产量设计及适宜品种选择的动态知识模型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运用知识工程和系统建模方法,在综合考虑决策点光温生产潜力、历史平均产量水平、土壤肥力、肥水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等诸多因子对增产系数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定量计算动态增产系数,建立了具有时空适应性的小麦目标产量设计知识模型;通过定量计算小麦品种特征值与环境因子和生产需求之间的符合度,建立了适宜品种选择的量化知识模型.利用南京、郑州、泰安、保定和太原5个不同生态点的不同年型每日气象资料以及不同历史平均产量水平、土壤肥力和肥水管理水平,对目标产量设计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利用广州、南京、泰安、北京、哈尔滨5个不同生态点常年气象资料以及15个不同品种资料,对品种选择知识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知识模型具有较好的决策性和广泛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FACE水稻茎蘖动态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助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技术平台,以武香粳14为供试水稻品种,设置不同施N量处理,研究大气CO2浓度为570 μmol·mol-1(比对照高200 μmol·mol-1)的FACE处理对水稻茎蘖动态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模拟模型:Tt=A1(1+ea1-b1t)-A2(1+ea2-b2t)+C×[B1(1+ea3-b3t)-B2(1+ea4-b4t)]+D.模型以时间为驱动因子,描述了水稻茎蘖数随移栽天数的动态变化过程,对常规及CO2浓度增加条件下水稻茎蘖的变化均有很好的拟合性.通过不同年份试验数据对模型的检验,预测根均方差(RMSE)最大为44.27个·m-2,最小为13.96个·m-2,且相关系数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表明模型的预测程度较高,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油菜肥料运筹的动态知识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析和提炼油菜施肥管理方面的最新研究资料,利用养分平衡原理,以产量目标和土壤理化特性等为基础,建立了系统化和广适性的油菜肥料运筹动态知识模型。该模型可用于精确定量不同环境条件下油菜生产过程中的总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和施硼量、有机氮与无机氮的比例以及氮、磷、钾基肥与追肥的比例等。利用南京、仪征和如皋3个不同生态点常年气象资料、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产量目标等对所建肥料运筹知识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知识模型总体上具有较好的决策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水稻群体茎蘖动态的计算机模拟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耀  高亮之 《生态学杂志》1994,13(4):27-32,26
水稻群体茎蘖动态的计算机模拟模型黄耀,高亮之,金之庆,陈华,葛道阔(江苏省在科院,南京210014)SimulationModelofTilleringDynamicsofRiceCommunity.¥HuangYao;GaoLiangzhi;Jin...  相似文献   

6.
稻麦适宜氮素营养指标动态的模型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稻和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解析和提炼稻麦适宜氮素营养指标与品种类型、栽培技术、生态环境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基于生理发育时间(PDT)的相对生长度日和相对氮素营养指标为参数,建立了稻麦适宜氮素营养指标动态模型,并利用南京3年的大田试验资料对所建模型的可靠性和适应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生成的水稻植株氮积累量和氮含量与实际观测值之间的平均根均方差(RMSE)分别为0.1245和0.1316;模拟的小麦植株氮积累量和氮含量与实际观测值之间的平均RMSE分别为0.1166和0.1301,表明模型对稻麦氮素营养指标动态具有较好的指导性,可为不同生态环境、品种类型和生产条件下的稻麦氮素营养诊断与管理调控提供定量化和精确化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水稻多组分双向反射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1999-2000年的水稻田间试验实测光谱数据,对水稻不同生长期特性建立的水稻多组分双向反向模型进行了一些主要因子的敏感性分析及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考虑水稻冠层叶、茎干、穗等作用及水稻不同生长期特点的水稻多组分双向反向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水稻多组分反向光谱的角度分布特征,较准确地模拟水稻不同条件下水稻的自然方向反向系数和冠层\"热点\"效应的非对称性分布。得到了薄层水体和土壤背景的一次反向辐射以及在冠层内部、薄层水体和土壤表面相互间的多次反向辐射随水稻各组分平均倾角的变化规律,冠层双向反向率随叶面积指数LAI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本研究基于吉林省东部山区野外调查获得的68份原麝位点数据及17份环境变量数据,选择Biomod2平台集成表现较好的单一模型形成组合模型进行预测,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原麝潜在适宜分布区及中心变化。结果表明:组合模型较单一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TSS=0.937,AUC=0.947)。原麝潜在适宜分布区主要位于珲春市、汪清县和长白县;偏好最暖季度均温和最冷季度均温适中、海拔较高且距水源距离较近的落叶针叶林及针阔混交林区域;在未来气候情景下,潜在适宜分布区收缩;分布中心呈先向西南后向东部迁移的趋势。本研究对未来加强生境保护及物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未来监测和评估我国原麝保护区的空间分布和迁移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9.
播栽期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及生育期的影响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研究了不同播栽期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及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播栽期推迟 ,水稻产量有所降低。每穗成粒数减少是推迟播栽期引起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千粒重的下降和成穗数的降低。针对目前的生产实际 ,提出了一些应对播栽期推迟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棉花氮肥和水分运筹的动态知识模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分析和提炼棉花氮肥运筹和水分管理的最新研究资料,在综合考虑气候条件、土壤理化性质、产量目标、品种特性等影响因子的基础上,根据养分平衡原理和水分需求规律,建立了棉花氮肥和水分运筹的动态知识模型.模型可用于精确定量不同环境和不同产量目标下的氮肥和水分需求总量及其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分配比例等.利用不同生态点、不同品种、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产量目标等资料对氮肥和水分运筹知识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决策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油菜播栽方案设计的动态知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知识工程和系统建模方法,在总结、归纳和提炼油菜生长发育与生态环境、品种类型、生产技术水平和产量目标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时空适应性的油菜播栽方案设计的动态知识模型,可用于精确定量不同环境和生产条件下油菜品种的适宜播期、基本苗、播种量和移栽方案.利用南京、郑州和保定3个地点的常年逐日气象资料以及各点不同品种和播种方式资料对播栽方案设计模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知识模型对播期和基本苗设计均具有较好的决策性、解释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以‘京科528’(JK528)和‘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设置早春播(4月10日播种)和春播(5月14日播种)2个播期处理,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玉米的籽粒灌浆特性.结果表明: JK528、ZD958在早春播条件下的最终百粒重和产量显著高于春播,增幅分别为6.8%和10.1%、17.8%和9.2%;籽粒最大灌浆速率(Gmax)、平均灌浆速率(Gave)表现为早春播高于春播,而籽粒活跃灌浆期(P)呈相反趋势;JK528百粒重和产量显著高于ZD958,其中JK528百粒重和产量较ZD958高7.4 g和1189.6 kg·hm-2,增幅分别为21.6%和10.8%;P表现为ZD958大于JK528,而WmaxGmaxGaveTmax表现为JK528大于ZD958;同一播期,JK528在灌浆中期的平均灌浆速率高于后期,且高于ZD958.相关分析表明,籽粒干物质积累量与平均气温和积温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见,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灌浆速率,有利于获得较高粒重,从而提高玉米产量.JK528在灌浆前中期灌浆速率快的优势弥补了其灌浆活跃期略短的情况,进而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均可获得较高的粒重.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玉米生长发育特征及其对热量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田条件下,以3个玉米品种(丹玉39、原单29和龙单13)为试验材料,设置早、中、晚3个播种期,分析了2007-2008年不同播期3个玉米品种关键生育阶段特征及其对温度的响应.结果表明: 从播种到出苗所需天数依次为早播(平均值为13 d)>中播(平均值为11 d)>晚播(平均值为8 d);出苗阶段平均气温在18 ℃左右时的出苗速率最快,气温偏高或偏低都会降低出苗速率.3个玉米品种在苗期营养阶段生育期天数的差异不大且受温度影响较小;从穗期阶段开始,晚熟品种龙单13的生长速率提高,成熟天数明显缩短;3个品种在穗期和花粒期阶段生长天数均随温度的增加呈减少趋势.全生育期地上干物质积累速率、产量、百粒重均表现为丹玉39>原单29>龙单13.  相似文献   

1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水稻主要病虫综合防治专家系统—系统外壳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国家八五项目要求,以水稻病虫害管理知识为背景,笔者构建了水稻主要病虫综防专家系统外壳(ESRIPM).并初步建立了珠江三角洲稻区主要害虫综合防治专家系统,系统中提出一种知识的组织方法,成功地把模型引入专家系统中.本系统具有知识编辑、咨询、专家系统;系统维护、4个一级子系统,系统中已装入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综防管理的知识,并通过调试.本系统采用下拉式菜单,人机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此专家系统外壳也适用建立其它各种害虫管理的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16.
播种时间对棉田害虫和天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种不同时间播种的棉田内害虫、天敌系统调查,分析和比较了播种时间对棉田害虫、天敌种群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推后,可减轻或避免第二代棉铃虫的为害,加重第三代和第四代棉铃虫的为害;但不同播种日期对不同时期的棉蚜影响不同,苗蚜以迟播棉田内种群数量最高,伏蚜则以夏播棉田内种群数量最高。播种期的推后,不利于棉田捕食性瓢虫、蝽类、蜘蛛和寄生性天敌种群增长。棉田害虫和天敌群落多样性指数也随播种期的推后而下降.因此.应针对不同时间播种的棉田开展相应的害虫生态管理。  相似文献   

17.
18.
    
Field experiments were set up from 2000 to 2002 in northwest Italy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sowing date on the susceptibility of maize hybrids to ear rot and mycotoxin contamination in natural infection conditions. Three sowing dates (March, April and May) were compared using two hybrids with different maturity classes. The ears were rated for the incidence and severity of disease symptoms at harvest and the harvested kernels were analysed for mycotoxin fumonisin B1, zearalenone, deoxynivalenol, aflatoxin B1 and ochratoxin A. The last sowing date resulted in higher values of European corn borer incidence (+39%), kernel Fusarium infection and fungal ear rot severity (increased respectively by a factor of 4 and 3) than the plots sowed in March. The sowing date did not influence the type of mycotoxin found in the kernel, which only depended on the climatic conditions during the season and on their influence on the infe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ungal species. The natural occurrence of fumonisin B1 and deoxynivalenol was alway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late‐sowed plots. A late sowing, after May 10, multiplies the risk of the occurrence of fumonisins and deoxynivalenol in the grains at harvest by a factor of 11.2 and 1.9, respectively.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for the contamination of zearalenone or aflatoxin B1 for the different sowing dates. An earlier sowing time than April,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mycotoxin contamination only in the years in which the meteorological trend protracted the kernel dry down to the autumn months. The use of a late‐maturity hybrid with late sowing, compared with a medium‐maturity hybrid, could lead to a serious risk of mycotoxin contamination. To the authors’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to report on the effects of sowing time on maize kernel contamination of mycotoxins other than aflatoxins in non‐inoculated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冬油菜籽粒产量和含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播种期主要影响分枝花序籽粒产量,而种植密度不仅影响分枝花序籽粒产量,还对主花序籽粒产量产生一定影响;籽粒含油率不受播种期的影响.主花序籽粒产量占单株籽粒产量的比例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升高,主花序籽粒含油率比分枝花序高约1%,因此小区籽粒含油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显著升高.研究区冬油菜播种期不能晚于10月中旬,10月下旬播种会显著降低籽粒产量;种植密度在每平方米36~48株可以提高冬油菜籽粒产量和含油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