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解长春市职业献血员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对该群体进行了抗-HCV调查.结果表明,长春市职业献血员抗-HCV阳性率为9%,显著高于对照人群;献浆者抗-HCV阳性率显著高于献全血和非献血人群,而且随着献血年限、次数的增加,感染丙型肝炎机会也会增加.  相似文献   

2.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的免疫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淑鹏  岳增林 《微生物与感染》1994,17(5):205-206,210
多次接受输血的病人可以发生丙型肝炎病毒的重复感染,用同源或异源HCV接种物对黑猩猩交叉攻毒的实验结果表明,不论是经历过自限性或慢性HCV感染的动物都能够对不同株,甚至同株HCV形成再感染,提示人和动物感染HCV后产生的保护性免疫力甚差,这一现象为丙型肝炎疫苗的研制造成了困难。  相似文献   

3.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导致人类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最主要病因之一。由于缺乏合适的HCV感染实验动物模型,使得针对HCV感染更为有效的疗法及疫苗的研发滞后。黑猩猩是HCV感染研究的最佳实验动物,但由于其来源有限、价格昂贵及临床症状等诸多问题,其应用受限,因此发展新的实验动物模型用于HCV感染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迫在眉睫。近年来,以啮齿类等动物为替代模型取得了不少进展,应用转基因等实验技术使替代动物感染了HCV,并成功应用于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本文分析了HCV自然感染的实验动物、自然感染和非自然感染的替代实验动物在致病机制研究、药物评价和疫苗研发应用中的优缺点及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97例疟疾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原因。发现疟疾患者抗-HCV阳性率为71.13%,其中有单采血浆还输血细胞(下称单采浆)献血史者为89.71%,有受血史者为64.29%,既无单采浆史又无受血史者无一例抗-HCV阳性。有单采浆史的疟疾患者与同村非疟疾的单采浆献血者相比,抗-HCV阳性率无显著不同,且二者均显著高于同村既无单采浆史又无受血史的非疟疾人群。在无单采浆史和受血史人群中,疟疾病例和非病例抗-HCV阳性率很低。说明有单采浆史的疟疾病例HCV感染与单采浆有关,有受血史的疟疾病例HCV感染与受血有关。对当地单采浆血站进行调查,发现在采血、分离血浆和血细胞还输过程中存在血液交叉污染,这是导致有单采浆史的疟疾病例HCV感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蒋玖  童善庆 《微生物与感染》1995,18(5):16-17,38
本文简述近几年来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宿主细胞免疫应答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重点对HCV感染后体内CD4^+T细胞、CD8^+T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免疫应答及其在免疫致病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检测临床意义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蔺淑梅 《微生物与感染》1994,17(3):102-104,112
随着丙型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相继建立了多种HCV感染标志的检测方法。本文就IgG抗-HCV,HCVRNA和IgM抗-HCV检测在丙型肝炎诊断,预后估计及抗病毒药物疗效评价方面的意义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发现的树突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分子(dendritic cell—specific ICAM-3-grabbing nonintegrin,DC—SIGN)及其相关分子L-SIGN与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机制及其感染的慢性化有关,该文介绍DC—SIGN和L—SIGN的发现、生物学特点及其与丙型肝炎病毒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近年来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的发展状况及其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确证和血清不分型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李曼  冯德云 《生物磁学》2011,(9):1797-1800
世界上有数亿的人口患有丙型肝炎,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易转为慢性,引起肝细胞炎性坏死及再生,导致肝纤维化、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卫生问题。HCV的感染可导致HCC的发生,但HCV相关性HCC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免疫逃避机制是感染慢性化的一个重要原因,病毒通过其基因组编码的蛋白使肝细胞发生转化,可能是肝细胞癌变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有数亿的人口患有丙型肝炎,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易转为慢性,引起肝细胞炎性坏死及再生,导致肝纤维化、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卫生问题。HCV的感染可导致HCC的发生,但HCV相关性HCC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免疫逃避机制是感染慢性化的一个重要原因,病毒通过其基因组编码的蛋白使肝细胞发生转化,可能是肝细胞癌变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 HCV)感染是输血后肝炎的主要原因[1],主要通过输血或使用污染的血制品传播[2],且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Using nested RT-PCR and type special primers of HCV, we performed genotype analysis of HCV RNA from five representative cities in Hebei Province. Among 168 samples with HCV RNA, 104 sera was typelb(61.9%), type 2a account for 22.6% (38/168) , and lb/2a mixed-type was 15.5% (26/168) .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ypelb is the dominance strain in Hebei Province. Compared with type 2a, typelb has important relationship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This study build up some foundations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vaccine study of hepatitis C.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感染状态 ,我们建立了 5′ NCRABC程序酶切分型法 :首先采用RTPCR技术 5′ NCR扩增HCVRNA阳性样品中的cDNA ,然后按照ABC程序进行分型 ,A应用BHH(BsrBⅠ ,HaeⅡ ,HinfⅠ )复合内切酶消化 5′ NCRcDNA ,B应用BstUⅠ消化 ,C应用HaeⅢ消化 ,电泳检测片段大小。应用该方法对临床采集的HCVRNA阳性血清进行分型 ,在国内首次发...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HCV/HBV 复合疫苗的可行性,将合成的丙型肝炎病毒(HCV)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PCX与HBsAg 基因连接成PCXS基因,与β-半乳糖苷酶(GZ)基因融合后在大肠杆菌及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中获得表达.目的蛋白GZ-PCXS可被抗-HBs 及抗-HCV 抗体所特异识别.GZ-PCXS抗原皮下注射免疫ICR小鼠后,诱发了较高水平的抗-GZ-PCXSIgG反应.构建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3261(pWR/PCXS)口服免疫小鼠后,诱发了高水平的CD8+ T细胞增殖反应及抗GZ-PCXSIgG反应.所有免疫小鼠均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该研究揭示,HCV/HBV 复合抗原可诱发特异性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应答,而活菌苗口服可能是理想的免疫途径,为HCV/HBV 双价疫苗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用丙型肝炎病毒重组蛋白C33_c抗原免疫BALB/c小鼠,运用杂交瘤技术成功地建立了7株能稳定分泌抗C33_c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1H6D2、2G1A6、3A4A8、3E3E7、4G12C10、4A10C2、5F4B6.试验结果表明,7株McAbs具有良好的HCV特异性,间接ELISA法测得小鼠腹水McAb效价为1:10 ̄4-1:4×10 ̄4;竞争抑制实验和相加指数测定证实7株McAbs识别相关的抗原表位;7株McAbs中1株为IgM(5F4B6),其它6株为IgG(2a)。  相似文献   

16.
将编码丙型肝炎病毒(HCV)E2蛋白417~750位氨基酸的DNA片段 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中的CMV IE启动子下游,构建成HCV E2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pcE2。ELISA法检测pcE2 DNA免疫兔血清中的E2抗体变化和维持规律,结果显示免疫20d已有 抗体产生,30d后开始进入高峰,40d时达到最高值,至第90d抗体水平保持平稳,抗体滴度 达到1∶1600左右。流式细胞计数仪(FACS)检测pcE2 DNA免疫鼠CD4+、CD8+T淋巴细胞变 化情况,与注射空载体pCDNA3.1(-)的阴性鼠相比,CD4+淋巴细胞水平略有上升,CD8+ 细胞水平有较大升高,增幅达35.46%。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注射pcE2的小鼠组织中有明显 的阳性着色,而注射pcDNA3.1(-)的对照组小鼠免疫组化结果为阴性。以上结果表明:pcE2 在实验动物内表达出的HCV E2蛋白可以引起免疫动物的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尤其 是MHC-1限制性杀伤性CD8+T淋巴细胞水平的提高对清除 病毒是十分有利的,因此HCV E2 DNA免疫有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HCV感染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戊肝与丙肝病毒在献血员人群中感染状况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市售试剂对武汉地区乡村献血员进行血清抗HEV与抗HCV检测,两者的阳性率分别为5.74%及9.35%。在288份有ALT记录的单采浆献血员中,有近期ALT升高史的献浆者抗HEV及抗HCV检出率分别为14.04%及14.18%,均显著高于无近期ALT升高史的献浆者。对上述标本同时进行多项血清HBV标志检测,抗HEV阳性及抗HCV阳性组献血员多项HBV标志检测结果与相应阴性组比较均未见显著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探讨HCV准种在NS2区的基因结构特征及变异状况。利用逆转录-巢式PCR从1份HCV慢性携带者的阳性血清及1份丙肝患者的血清中获得HCV NS2全长cDNA,将其克隆于T载体,各随机挑取5个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克隆到HCV NS2全长基因,所测克隆在核苷酸水平和氨基酸水平互不相同。该慢性携带者HCV NS2区序列以完整读码框架(ORF)为主,一个于HCV多聚蛋白第835位氨基酸的位置出现终止信号,而该丙型肝炎患者以NS2N端发现终止信号的序列为主,其中三个于第835位氨基酸的位置出现终止信号,一个于第887位氨基酸的位置出现终止信号,仅一个克隆的序列为完整ORF。对ORF完整的序列进行比较,发现丙型肝炎患者氨基酸变异主要集中于N端,蛋白二级结构模拟显示丙肝患者NS2与慢性携带者的优势二级结构类似,研究表明从我们选择的两种感染者的HCV NS2序列看,不同临床类型的HCV病人体内的HCV准种在NS2区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病毒存在于机体的状态一定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重组HCV NS5区蛋白抗原在丙型肝炎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HCV NS5区部分基因进行了克隆表达,获得优质NS5区蛋白抗原。通过对不同人群抗-NS5检测表明,随访3年和6年的输血后丙肝病例抗-NS5阳性率分别为70.5%和80.9%,随访8年和11年慢性丙肝病例分别为50.7%和82.4%。一般人群阳性率仅为1.7%,正常献血员中未检出阳性。  相似文献   

20.
将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组的5′非编码区(5′UTR)插入到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eGFP)和荧光素酶(luciferase)的上游,并构建基于Ⅲ型启动子的表达载体,这种载体能产生针对HCV 5′UTR的小干扰RNA。然后将含有HCV 5′UTR的eGFP/luciferase和能产生小干扰RNA的质粒共转染入Hela细胞,通过测定细胞发出的荧光和化学发光强弱来观测抑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与HCV 5′UTR特异性小干扰RNA表达质粒共转染的细胞无论从定性还是从定量上所测得的荧光和化学发光强度都明显低于阴性对照,且细胞密度经核染色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这揭示了小干扰RNA确实能引起HCV特异基因如5′UTR的沉默,且转染进去的小干扰RNA表达质粒对细胞没有毒害作用。这一工作是通过载体直接在细胞内表达小干扰RNA(siRNA)而不是化学合成的,可以使小干扰RNA在细胞内得到稳定表达,因此本研究设计的siRNA表达载体不仅可以有效沉默HCV 5′UTR,而且该系统可以灵敏地筛选更有效的针对HCV的siRNA,因而这一结果为研究利用RNA干扰进行基因治疗HCV感染做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